热议“异地高考”的困境

2012-12-22 09:53:15 高考

  本报记者 李北辰 北京报道

  在北京的一家饭馆包间里,许多非京籍学生家长坐在一起,商讨接下来该如何推动开放“异地高考”。与往常一样,每周四,家长们都要去北京市教委信访办递交开放异地高考呼吁书。在他们看来,现在到了最关键时刻国务院办公厅已发布文件,要求各地在2012年12月31日前出台异地高考的具体办法。现在“大限”将至,如果方案仍无法解决问题,他们中一些初三和高三的孩子将面临被迫回户籍地上学或无学可上的困境。

  回不去的故乡

  杨女士的女儿小娇(化名)今年上高三,她正在等待命运的安排。

  10年前,杨女士带着女儿从老家黑龙江来到北京。此前,杨女士的爱人被长期派驻北京工作,“我们不愿两地分居,也不了解什么留守儿童,就知道孩子得自己带,家里老人也去世了,扔给亲戚也不现实,所以就来了。”杨女士告诉记者。

  在北京10年,杨女士搬了8次家,但已逐渐熟悉了这座城市。“现在回黑龙江觉得冷。” 而小娇适应得更快,并早已以此为家。“孩子喜欢北京,现在回老家,其他小孩都对她一口京片子觉得奇怪,这也意味着她没有故乡了,在老家除了几个亲戚,她一个人也不认识。”

  小娇在京求学的第一道坎是小升初。小学毕业时,班主任对杨女士说:“你自己想辙去吧。”又对小娇说,“你家如果有能耐,就找地方上学去。”那时,有户口的孩子基本已经有地方念初中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虽然她不说,但肯定感觉到了歧视,心里也很自卑。”杨女士说。因为杨女士在东北已经拿到了高级职称,后来又取得了“北京绿卡”,总算解决了小娇小升初和中考问题。如今,更大的困境摆在一家人面前小娇要高考了。

  面对如今对异地高考铺天盖地的议论,杨女士对小娇采取了隔离。“我不让她听到太多这方面的声音,也不让她上网,孩子已经受到了歧视,马上将面临人生的重大选择,我能保护到什么程度就保护到什么程度吧。”

  另外,杨女士还告诉小娇,不要对在北京参加高考抱任何幻想。“我不给她希望,因为希望落空对她打击太大了,她18岁了,必须接受现实,尽管很残酷。”

  现在,杨女士已经做好了带小娇回老家的准备。“不能让她自己回去,怕她陌生,虽然那儿是她的故乡,但已经没有根儿了。我们在北京属于外地人,在故乡也属于外地人。我得重新找工作,租房。”

  更让杨女士担心的,是两地教材的不同。“回去对成绩肯定有影响,不同省市答题方式不一样,采分点也不一样,一切都得重新适应。如果没考好,我们可能还得复读。”



  要么出国要么失学

  面临同样困境的,还有初三学生小光的家长马先生。

  马先生老家在广西,但因为读书分配工作的原因,他和孩子的户籍落在了青海。马先生曾是国企员工,2005年下岗后带孩子来到北京,现在从事矿产勘探工作,“总在深山老林里跑。”

  现有政策下,小光只有回青海参加中考。但在青海,小光一个亲戚朋友也没有。“那儿对他来说是陌生的土地,高海拔,说方言,吃青稞,喝奶酪,光生活就够他受的,还怎么读书考试。我们现在广西老家也回不去,说实话,虽然青海分数低,但我们不想占分数的便宜,只想着在哪儿读书,就在哪儿考试,我们也不是为了北京分数低才来的,完全是因为找到了合适的工作才住下来的。”马先生说。

  在马先生看来,摆在小光面前的似乎只有两条路:第一,如果政策开放,读公立高中;第二,政策不允许,读私立高中,然后出国留学或失学,“出国经济压力太大,难以实现,失学可能性大些。”

  更让这位父亲失落的,是儿子对自己的态度。“这么小的孩子,一提到升学就叹气。他学习很好,全校排名靠前,所以他说我们做家长的如果找不到学校就是没本事,但我真的无能为力,唯一能做的就是拼命存钱,期盼他出国读书,尽管那可能是徒劳。”马先生说,“因为户口的事,小光对这个国家已经没什么好感了,我们想让他爱国,他说我们脑残。”(m.liuxue86.com)

  寻求改变的家长们

  在每周四去教委信访办咨询异地高考进展的家长中,跳舞(网名)是比较积极的一个,尽管她的孩子今年刚上初一。谈及做这件事的初衷,她说:“因为母亲的本能。”

  跳舞的老家在河南,孩子5岁前一直和爱人两地分居。2005年,她带孩子来北京投奔丈夫。2010年5月,跳舞从报纸上看到了北京小升初是同城待遇,可免试就近入学。“那时孩子四年级,正好赶上。后来才知道,这都是随迁子女家长努力的结果,我非常感激他们。”

  跳舞告诉记者:从2010年2月起,就有非京籍家长往教委跑,刚开始,一到传达室被轰回去,后来家长们被推给了海淀区教委信访办。从此,他们开始和海淀区教委信访办打交道。刚开始一个月去一次,后来一周一次,直到2010年5月,北京小升初政策出台前一天,关于学校分配问题,家长们还在和信访办的人“谈判”。终于,“谈判”后第二天,小升初同城待遇在北京破冰。

  从那时起,跳舞加入了呼吁教育平等的队伍。家长们也开始呼吁更高一级的异地中高考问题。建立网站和QQ群,容纳更多家长,尤其高三家长,呼吁的地点也在“升级”,从海淀区教委变成了现在的北京市教委信访办。“这个过程挺艰辛的,没有任何人支持你,只有我们这些普通的家长,我们是在完全无望的情况下给自己找希望,而且一直保持着理性。”跳舞坦言。

  他们开始搜集支持异地中高考的签名。家长们来到地铁口、农贸市场等外地人多的地方,一个一个寻找签名,“现在已经有10多万了。”跳舞说。

  与此同时,一些陌生的困扰也摆在家长们眼前。“我们签名时支的桌子,拉的条幅,没一会儿就被人收走了,说不允许。有时想一起开个会也非常难,刚用大家凑的捐款订好了饭店,没一会儿饭店就打电话说刚才订的房间临时有事。对我这样平时爱看肥皂剧和快乐大本营的母亲来说,这些事儿挺不可思议的,我开始知道,这个社会还有我们完全没接触到的一面。”(

m.liuxue86.com)

  事实上,更让跳舞担心的是外地和本地人之间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在教委信访办门口,京籍年轻人和非京籍家长之间不断有言语冲突发生。“他们很多就是起哄,我们只是希望搭建一个理性的对话平台,而非激化矛盾。”跳舞告诉记者。

 


高考政策 高考改革 自主招生 异地高考 招生计划
分享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