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异地中考政策今年出台

2013-01-03 10:32:40 中考资源

  

广东异地中考政策今年出台标准与异地高考衔接

 

  异地高考实施首年,随迁子女盼“异地借考”细则出炉

  粤异地中考政策今年出台

  日前,广东异地高考政策在2012年岁末揭盅。消息如冬日里的一股暖流,让成千上万的在粤务工人员家庭倍感温暖。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我省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的通知》,广东将以2013年、2014年、2016年为三个时间节点,分步骤分层次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广东高考的问题。此外,对于不符合在广东报考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从2014年起,或可在广东借考。这一人性化的设置无疑让随迁子女们看到了在粤高考的希望。

  据统计,作为中国的第一人口大省、第一流动人口大省,目前广东义务教育阶段非户籍学生数达365.4万人,其中外省户籍188.1万人,平均每年级20多万人,比全国10省义务教育学生总数还要大。在外省户籍学生多、本省高考生总量大、高校招生计划少三重压力下推出异地高考政策,广东迈出了艰难而意义重大的一步。

  值得关注的是,与异地高考配套的异地中考政策,《通知》也有了明确要求:对在当地有3年完整初中学籍的随迁子女,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要因地制宜制订随迁子女参加中考升学考试的具体办法,并于2013年开始实施。

  踏入异地中高考政策实施的起始年,南方日报记者兵分多路,在外来务工人员居多的广州、深圳和东莞走街串巷,听听老百姓对新政的期待,看看各地在解决随迁子弟入学问题的经验和部署。

  百姓期待

  深圳湖南籍“的嫂”漆阿红:

  希望异地高考同等录取

  “儿子不用转学回家了!”电视新闻里刚播出广东省异地高考新政策,漆阿红就迫不及待地与丈夫老杨分享这个消息。

  十几年前,阿红和老杨来到深圳,老杨以开“的士”为生,多年来阿红坚持把孩子带在身边。然而,高考一天天逼近,但户口还在老家,回原籍参加高考成为无奈却又必需的选择。这意味着阿红要返乡,留老杨一人在深圳继续打工。

  异地高考新政策让面对分离的一家人重振精神。根据政策提出的愿景,2016年,儿子将在深圳参加中考,并接受高中教育。而老杨和阿红也符合政策对进城务工人员职业、住所、社会保险等条件的要求。这代表儿子可以在广东报名参加高考,并与广东户籍考生同等录取。

  也有许多同乡在一旁道出自己的担忧:“如果录取的时候,外地户籍考生比广东户籍考生的录取分数线要高,那还是转学回去更好”。夫妻俩把新闻翻出来看了几遍,没有读到有关录取条件的更多细节,“希望无论本地还是外地户口,录取分数都是一样的”。

  据统计,2011年,深圳市高中阶段有160373名在校生,其中,非深户籍学生数为65438人。从2007年到2011年,非深户籍学生占高中在校生总人数的比例提高了约12个百分点。今年这一比例仍有上升趋势。留在深圳,将成为越来越多务工人员子女的选择。

  东莞安徽籍“打工仔”田旭:

  希望顺利申请异地高考

  直到2012年7月,来自安徽阜阳界首的田旭,才把一颗悬在半空中的心放了下来:8岁的儿子终于从老家来到了身边,并入读了公办小学。

  12年前,田旭来到东莞道滘镇打工,4年后又娶妻生子。夫妻俩忙着赚钱养家糊口,鲜有时间照顾儿子,便把儿子送回了老家。近年,父母年事渐长,不方便照顾小孩了,田旭开始筹划把正在读小学一年级的儿子接到东莞读书,首选则是东莞的公办学校。

  有人提醒他说,想让儿子进入公办学校学习,可以通过“积分入学”的渠道。幸运的是,去年开始,东莞“积分入学”不再限定义务教育阶段的起始年级,允许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作为插班生,进入义务教育阶段的非起始年级学习。

  更为幸运的是,因申请“积分入学”的人数不足的缘故,递交申请材料“积分”为“零”的田旭最终进入了公示名单。随后,田旭的儿子进入了道滘镇实验小学的二年级学习。

  这两天,让田旭感到更为振奋的是:广东省出台了“异地高考”的方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机会在广东参加高考了。也就是说,他的儿子能继续在东莞接受初中、高中教育了,避免一家人分隔两地。田旭说,可以预知,他们一家人或将是“异地高考”的直接受惠者,“希望申请在广东异地高考能顺顺利利。”

  各地行动

  “积分入学”解决随迁子女入学难

  作为一个拥有53万随迁子女的人口大市,广州要妥善解决异地中考问题并非易事。有业内人士曾指出,广州如果要全面放开异地中高考政策,接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仅义务阶段教育,全市就一共要建340所小学和初中。

  即便如此,广州在解决随迁子女入学问题上依然有不少亮点。作为广州唯一推行“积分入学”的试点区县,番禺区在2010年开始实施《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番禺区接受义务教育暂行办法(试行)》,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者将可通过相关优惠政策、积分申请两大途径,为其子女申请入读番禺区义务教务阶段公办学校,并享受本地户籍学生同等待遇。

  不过,有限的公办学位毕竟不能完全满足这一庞大群体的入学需求。据番禺区教育局负责人介绍,对区内未能通过积分申请获得公办学位,但符合省规定“五年”条件的外来工随迁子女,由教育指导中心指引入读民办学校,并参照入读公办学校的受补助标准享受财政经费补助。

  在外来务工众多的东莞市,“积分入学”政策同样在解决随迁子女入学问题上取得很好成效。近年来,东莞充分挖掘各所学校的潜力,保证通过“积分入学”的学位增长率保持10%左右。据悉,针对部分镇街公办学校学位已饱和的情况,东莞还将探索向优质民办学校购买学位的办法,以满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对优质学位的需求。

  部署

  异地中考条件将与异地高考衔接

  省异地高考政策一出台,广州市教育局便明确了2013年要出台异地中考方案,并透露将按照合法居住地、稳定收入等条件设定异地中考的资格认定标准,与全省的异地高考方案衔接。

  东莞市教育局亦表态,将按照国家、省的要求,根据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购房、社保和子女就读年限等条件,采用“积极、稳妥和有步骤”的方式,推动东莞的“异地高考”和“中考升学考试”的工作。

  东莞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更透露,2013年开始,东莞将设立专项资金对评上省规范化以上等级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给予奖励,实现义务教育民办学校规范化学校的全覆盖。与此同时,通过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结对帮扶的办法,提高民办学校的师资、教学和管理的水平。(南方日报记者 毕嘉琪 吴少敏 刘昊)
 


中考政策 中考状元 中考饮食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复习资料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广东异地中考政策今年出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中考有什么提升成绩的方法

提升成绩的方法

中考考前有哪些复习的方法

中考考前复习方法

中考考前冲刺的方法有哪些

中考考前冲刺方法

初中有哪些几何共识定理

初中几何共识定理

职高有哪些专业比较适合男生

职高专业

2020年黄冈中考加分政策【通知】

中考加分政策

中考政策加分是什么意思呢?

中考政策加分是什么意思

2020荆州市中考加分政策【公布】

荆州中考加分政策

2020年临沂中考加分政策【已公布】

2020中考政策

​2019年广安市中考政策问答

中考政策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广东异地中考政策今年出台标准与异地高考衔接

 

  异地高考实施首年,随迁子女盼“异地借考”细则出炉

  粤异地中考政策今年出台

  日前,广东异地高考政策在2012年岁末揭盅。消息如冬日里的一股暖流,让成千上万的在粤务工人员家庭倍感温暖。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我省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的通知》,广东将以2013年、2014年、2016年为三个时间节点,分步骤分层次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广东高考的问题。此外,对于不符合在广东报考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从2014年起,或可在广东借考。这一人性化的设置无疑让随迁子女们看到了在粤高考的希望。

  据统计,作为中国的第一人口大省、第一流动人口大省,目前广东义务教育阶段非户籍学生数达365.4万人,其中外省户籍188.1万人,平均每年级20多万人,比全国10省义务教育学生总数还要大。在外省户籍学生多、本省高考生总量大、高校招生计划少三重压力下推出异地高考政策,广东迈出了艰难而意义重大的一步。

  值得关注的是,与异地高考配套的异地中考政策,《通知》也有了明确要求:对在当地有3年完整初中学籍的随迁子女,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要因地制宜制订随迁子女参加中考升学考试的具体办法,并于2013年开始实施。

  踏入异地中高考政策实施的起始年,南方日报记者兵分多路,在外来务工人员居多的广州、深圳和东莞走街串巷,听听老百姓对新政的期待,看看各地在解决随迁子弟入学问题的经验和部署。

  百姓期待

  深圳湖南籍“的嫂”漆阿红:

  希望异地高考同等录取

  “儿子不用转学回家了!”电视新闻里刚播出广东省异地高考新政策,漆阿红就迫不及待地与丈夫老杨分享这个消息。

  十几年前,阿红和老杨来到深圳,老杨以开“的士”为生,多年来阿红坚持把孩子带在身边。然而,高考一天天逼近,但户口还在老家,回原籍参加高考成为无奈却又必需的选择。这意味着阿红要返乡,留老杨一人在深圳继续打工。

  异地高考新政策让面对分离的一家人重振精神。根据政策提出的愿景,2016年,儿子将在深圳参加中考,并接受高中教育。而老杨和阿红也符合政策对进城务工人员职业、住所、社会保险等条件的要求。这代表儿子可以在广东报名参加高考,并与广东户籍考生同等录取。

  也有许多同乡在一旁道出自己的担忧:“如果录取的时候,外地户籍考生比广东户籍考生的录取分数线要高,那还是转学回去更好”。夫妻俩把新闻翻出来看了几遍,没有读到有关录取条件的更多细节,“希望无论本地还是外地户口,录取分数都是一样的”。

  据统计,2011年,深圳市高中阶段有160373名在校生,其中,非深户籍学生数为65438人。从2007年到2011年,非深户籍学生占高中在校生总人数的比例提高了约12个百分点。今年这一比例仍有上升趋势。留在深圳,将成为越来越多务工人员子女的选择。

  东莞安徽籍“打工仔”田旭:

  希望顺利申请异地高考

  直到2012年7月,来自安徽阜阳界首的田旭,才把一颗悬在半空中的心放了下来:8岁的儿子终于从老家来到了身边,并入读了公办小学。

  12年前,田旭来到东莞道滘镇打工,4年后又娶妻生子。夫妻俩忙着赚钱养家糊口,鲜有时间照顾儿子,便把儿子送回了老家。近年,父母年事渐长,不方便照顾小孩了,田旭开始筹划把正在读小学一年级的儿子接到东莞读书,首选则是东莞的公办学校。

  有人提醒他说,想让儿子进入公办学校学习,可以通过“积分入学”的渠道。幸运的是,去年开始,东莞“积分入学”不再限定义务教育阶段的起始年级,允许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作为插班生,进入义务教育阶段的非起始年级学习。

  更为幸运的是,因申请“积分入学”的人数不足的缘故,递交申请材料“积分”为“零”的田旭最终进入了公示名单。随后,田旭的儿子进入了道滘镇实验小学的二年级学习。

  这两天,让田旭感到更为振奋的是:广东省出台了“异地高考”的方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机会在广东参加高考了。也就是说,他的儿子能继续在东莞接受初中、高中教育了,避免一家人分隔两地。田旭说,可以预知,他们一家人或将是“异地高考”的直接受惠者,“希望申请在广东异地高考能顺顺利利。”

  各地行动

  “积分入学”解决随迁子女入学难

  作为一个拥有53万随迁子女的人口大市,广州要妥善解决异地中考问题并非易事。有业内人士曾指出,广州如果要全面放开异地中高考政策,接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仅义务阶段教育,全市就一共要建340所小学和初中。

  即便如此,广州在解决随迁子女入学问题上依然有不少亮点。作为广州唯一推行“积分入学”的试点区县,番禺区在2010年开始实施《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番禺区接受义务教育暂行办法(试行)》,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者将可通过相关优惠政策、积分申请两大途径,为其子女申请入读番禺区义务教务阶段公办学校,并享受本地户籍学生同等待遇。

  不过,有限的公办学位毕竟不能完全满足这一庞大群体的入学需求。据番禺区教育局负责人介绍,对区内未能通过积分申请获得公办学位,但符合省规定“五年”条件的外来工随迁子女,由教育指导中心指引入读民办学校,并参照入读公办学校的受补助标准享受财政经费补助。

  在外来务工众多的东莞市,“积分入学”政策同样在解决随迁子女入学问题上取得很好成效。近年来,东莞充分挖掘各所学校的潜力,保证通过“积分入学”的学位增长率保持10%左右。据悉,针对部分镇街公办学校学位已饱和的情况,东莞还将探索向优质民办学校购买学位的办法,以满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对优质学位的需求。

  部署

  异地中考条件将与异地高考衔接

  省异地高考政策一出台,广州市教育局便明确了2013年要出台异地中考方案,并透露将按照合法居住地、稳定收入等条件设定异地中考的资格认定标准,与全省的异地高考方案衔接。

  东莞市教育局亦表态,将按照国家、省的要求,根据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购房、社保和子女就读年限等条件,采用“积极、稳妥和有步骤”的方式,推动东莞的“异地高考”和“中考升学考试”的工作。

  东莞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更透露,2013年开始,东莞将设立专项资金对评上省规范化以上等级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给予奖励,实现义务教育民办学校规范化学校的全覆盖。与此同时,通过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结对帮扶的办法,提高民办学校的师资、教学和管理的水平。(南方日报记者 毕嘉琪 吴少敏 刘昊)
 


中考政策 中考状元 中考饮食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复习资料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