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历史备考(中华文化的勃兴-大一统的汉朝)

2013-01-23 09:33:17 中考历史

  2013年参加中考的同学已开始进入紧张而有序的备考阶段,为帮助初三学生更全面,更及时的掌握中考历史知识,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精心为大家汇总了中考历史备考资料,可以供同学和家长们参考。

89 中华文化的勃兴

7.文字的演变

   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

   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大篆”。

   战国时期,人们用毛笔蘸墨,在竹简 丝帛上书写。

8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总结出 望 、闻、问、切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9战国时的屈原,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被当今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他吸收民歌精华,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代表作《离骚》,被翻译成多种外国文字。    

10.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乐器——编钟 ,表明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流水平。

11.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大思想家。

思想(政治)上:提出“”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育上:①创办私学,广收门徒。②注意“因材施教”。③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提出“温故而知新”。

文化方面的贡献:晚年,根据鲁国历史编成《春秋》一书。孔子的言论被整理在《 伦语》。

后来,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12.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晚期人。学派的创始人。

    主张: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老子的学说记录在 道德经

13.百家争鸣

    时间:开始于奴隶制瓦解的春秋时期,鼎盛于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特点:每位思想家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各抒已风,彼此辩驳。

意义(影响):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各家学说有许多积极的东西值得现代社会吸收。

学派

代表人物

著 作

主要思想

墨家

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友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儒家

孟子

 

①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②要求统治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③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保持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

道家

庄子

 

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子

 

①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

②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兵家

孙武

孙子兵法

“知此知彼,百战百殆”

 

  **  韩非子的思想体现了“依法治国”的思想,秦始皇采纳了他的主张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制国家。

 ** 诸子百家的学说中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的有:孔子“仁”的学说和孟子的“仁政”;孔子关于教育的主张;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墨子的“兼爱”“非攻”;韩非的法制思想等。

10 “秦王扫六合”

14.秦的统一

条件:①战争连年,人民渴望统一。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 ②商鞅变法使秦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 ③法家的思想和主张,为统一提供理论基础。

过程: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完成统一。

结果: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促进了历史的发展

15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创立

目的: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

内容: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②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③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

作用: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治,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16.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政治上: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统治制度。

②经济上:统一货币(为圆满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

③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 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④思想上:实行“焚书坑儒”。(目的:为了加强思想控制。 危害:压制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⑤国防军事上:(派蒙恬)北御匈奴,修筑长城;统一东南、西南、岭南少数民族地区,开发南疆,兴修灵渠。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17.秦修筑长城

目的:为了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的统一,抵御匈奴。    概况:西起临洮、东到辽东,蜿蜒万余里。

意义:宏伟的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

18.秦兴修灵渠

目的:开发岭南地区的经济,加强控制。

作用(意义):沟通了长江水系和 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下。

19.评价秦始皇

功:① 完成了统一,结束了诸侯割剧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② 建立了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③ 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开创了幅员辽阔的秦帝国,促进了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过:④广建陵墓宫殿,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影响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⑤实行暴政,刑法残酷,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⑥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12    大一统的汉朝

20汉武帝的大一统—指汉武帝时,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空前统一的局面,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形成原因:(客观原因)汉初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带来的经济繁荣,为大一统的实现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主观原因)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措施:①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削弱侯国,允许诸侯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即实行“推恩令”。②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教育上:设立太学,推行儒学教育。④经济上:统一铸造五铢钱。⑤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大一统的历史意义(作用)汉武帝的大一统是西汉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比较:(1)目的和实质相同,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都是文化专制主义的表现。(2)不同: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对其他的思想文化进行极其粗暴野蛮的破坏,结果并未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反而加速了秦朝的灭亡。汉武帝的“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以儒学为正统,促进了大一统的形成,加强了中央集权。


  [查看更多请点击此处]

中考政策 中考状元 中考饮食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复习资料
分享

热门关注

初二历史怎么快速提高

初二历史

中考历史材料题解题方法技巧

中考历史解题方法

初中历史题型解答技巧

初中历史题型

初中历史题型及解答技巧

初中历史题

初中历史怎么学才能考高分

初中历史

2021中考历史的解题格式

中考历史解题格式

2020中考历史的复习指导方法

中考历史复习指导

2021中考历史:突破难点的技巧

中考历史难点突破技巧

2020中考历史的重点知识解读

中考历史知识点复习

2020中考历史复习的指导性建议

中考历史复习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