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初三学生寒假复习:谈谈《故乡》里的四个圆规

2013-01-25 12:58:11 中考语文

  总结初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情况,从整体上说,绝大多数学生的基础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都不大,但从卷面上看,学生们对细节问题的掌握不是很到位。比如,修改病句的问题并不是难点,但很多学生由于审题不准而导致丢分,这就是对细节的把握失误。 寒假期间,初三学生在语文复习方面应主要以阅读和积累为主,可利用休息时间阅读美文和名著,这是一个很好的积累阶段。学生们要将眼界放开,注重培养语文素质,把握中考语文试卷中各个部分的考试要点。

  陈 彬

  《故乡》里出现的那朱颜已改的“豆腐西施”杨二嫂的形象,被鲁迅妙笔生花地喻为圆规,给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又给修辞学提供了佳例,是难得的文苑瑰宝。

  对“圆规”的分析,有不同的意见。我认为分析“圆规”的时候要从语义着眼,部分的语境要服从整体;同时还要考虑作者的思路、着眼点和风格,而不是拿了固有模式去套合,闹出“戴眼镜的是爸爸”的笑话来。

  《故乡》里的圆规有四个,而且分属不同的修辞格。

  第一个圆规是明喻。鲁迅将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站着的杨二嫂的形态打了个比方──“正象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它以比喻词“象”将本体杨二嫂站着的姿势和喻体圆规构成了作者视力线内和形象思维所能联想的相类的比喻关系。格式是:主体(感觉摄取的客观事物)+象(比喻词或隐而实存的比喻词)+喻体(联想相类似的事物)=明喻。

  第二个圆规是摹拟。(拟物)“……我也从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有人认为这是省略了比喻词的明喻,是“这种象圆规式的姿势”的简缩语,“象”或其他相类的比喻词被省略后,模式还是本体、喻体和潜在的比喻词。我认为不能单纯地以比喻词的隐现与否或判断词“是”之类的有无来决定其关系相类或相合,从而判别它是明喻或是隐喻。请看:先前杨二嫂终日坐着,作者从没有见过她叉开了两脚形同圆规的站态。而今,着眼点是两只脚,又用了一个虚语素词尾“或”进行摹拟,组合成了圆规和或紧密结合的“圆规式”,并以此作“姿势”的定语,为叉开两脚的姿式勾勒了描摹色彩浓重、形象鲜明的拟物格。作者把比喻和摹拟并蓄兼用,表现出摹拟为主的色涵比喻的语言艺术,把站着的杨二嫂的两脚的架式摹拟得淋漓尽至。它承接上文的一个比方,进一步塑造出一个使读者笃信的逼真的艺术形象。同时,又用指别代词“这”来强调认定其姿势形同圆规之物而无疑了。因而为第三个不出现本体,而单用喻体“圆规”进行指代按下了明晰的思路、和迂回递进深化的伏笔,使读者明了第三个“圆规”的来龙去脉。

  第三个直接用“圆规”借喻杨二嫂的语境是这样的:“……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这个“圆规”,作者把人们的视线牢牢地引向还是叉开了两脚和一动不动不可一世地站着的杨二嫂。杨二嫂的姿态依然如故地浮现在作者和读者的眼前,它与“圆规式”的修辞格截然不同,从语段开展的语意流向分析,无疑是在向A=B的语义阶段过渡。因此,这省略本体后的单独出现的喻体也不致于使读者费解;并且,作者行文至此,可以通过投影的重合艺术,将隐藏的本体贴切到了与喻体相合得不能免去的程度了。这就是这个“圆规”作为借喻的特征。圆规与站着的杨二嫂之间还是一种神形相照的类比关系。

  第四个圆规的原文是“……圆规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地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此时,叉开两脚的姿式已不复存在,回转身、絮的说、向外走、塞手套、出去了,这些都是人的情状特性,应承上文对于“圆规”的阐述,已经具备了使作者取用杨二嫂某一有代表性的特征,替她换一个(A'=B)的条件。叫她做“圆规”,并略示作者对杨二嫂的贬谪。这种与圆规失去形象联系的“圆规”,当然无以类比,而纯属取其特点且以点概全的借代格了。

  [查看更多请点击此处]
 


中考政策 中考状元 中考饮食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复习资料
分享

热门关注

八年级语文考试必考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必考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有哪些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现代文有哪些阅读技巧

初中语文现代文

2020中考语文:背诵文言文的四个方法

中考语文方法

2020初三期末之语文复习攻略

中考语文复习攻略

初三语文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

初三语文

初三语文成绩不好提升的方法

初三语文提升成绩

初三语文怎么快速提高

语文怎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