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历史备考(改革开放-民族团结)

2013-01-27 00:07:20 中考历史

  2013年参加中考的同学已开始进入紧张而有序的备考阶段,为帮助初三学生更全面,更及时的掌握中考历史知识,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精心为大家汇总了中考历史备考资料,可以供同学和家长们参考。

9课 改革开放

136.对内改革

(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改革的重要政策)

背景:农村改革前,我国农村经济落后,农村人民公社制度实行政社合一,在计划经济下,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农民缺乏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前提以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为基础。

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开始。

特点: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

作用(意义):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时间:1985年。

内容: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④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⑤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

137.对外开放

目的:要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分四步: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开放沿海14个经济特区;规划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省份设立一些开放城市。

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特征: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作用: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经济特区的建立

目的:打开对外开放的突破口。

1980年,我国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增设了海南)

作用: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充分证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它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丰富了我们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2)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国家进一步开放上海、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增设了海南岛经济特区。1991年,设立上海浦东开放区(现已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开放区逐步向内地发展,在边疆省区也设立了一批开放城市。从而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 对外开放,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扩大对外贸易,吸收外资,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其目的是加快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 农村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比较商鞅变法、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关系方面政策的变化

名称

 

土地方面的内容

影响(意义)

商鞅变法

承认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土地改革

没收地主多余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同时地主自食其力

摧毁了我国的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 当今改革开放与旧中国“开放”的主要区别:性质不同,旧中国的“开放”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当今中国的开放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使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38.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提出实行改革开放。(2)实行改革开放后,针对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提出“在中国实现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3)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4)1987年又为中共十三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中共十三大根据他的设想,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总之,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所以说他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139.中共十三大(1987年召开)

主要内容:①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立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②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140.南巡讲话

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资”姓“社”等问题的困扰。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就会影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主要精神: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发展经济是关键;发展才是硬道理。

历史意义:邓小平的“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141.十四大(1992年召开)

内容: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定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142.十五大1997年召开)

内容:①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②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历史意义: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11课 民族团结

143.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区域,建立自治机关,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全国现有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原因:①中国在历史上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②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分离的民族关系。③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构成特点:由56个民族组成,各民族的关系是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分布格局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查看更多请点击此处]


中考政策 中考状元 中考饮食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复习资料
分享

热门关注

初二历史怎么快速提高

初二历史

中考历史材料题解题方法技巧

中考历史解题方法

初中历史题型解答技巧

初中历史题型

初中历史题型及解答技巧

初中历史题

初中历史怎么学才能考高分

初中历史

2020中考历史:改革开放开始的标志

中考历史知识点分析

中考历史:改革开放有哪些影响?

中考历史知识点备考

2021中考历史的解题格式

中考历史解题格式

2020中考历史的复习指导方法

中考历史复习指导

2021中考历史:突破难点的技巧

中考历史难点突破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