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留学申请经验

2013-02-04 13:58:38 ly 经验


本科留学申请经验

  我,周雪瑶,2007届北大附中高中毕业生,从高考到现在,已经在校园外晃荡了一年半载,于08年12月14日接到美国Rice University建筑学专业本科的09年秋季录取通知。

  以上是我申请过程的一句话版本。

  如果申请之路真的有这么简单的话,想必也没有人需要读我所写下的这篇文章了。

  应该是从高二开始与已经申请的学长聊天的时候,动了出国读书的念头。回头想想,可能还是因为胆小吧,我并没有为自己的这个梦想做出任何应有的努力,包括收集学校信息,包括考试,包括其他作为一个大学申请者应该做到的努力。直到高三填高考志愿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对于上国内大学这件事情有多么的恐惧。是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恐惧,对于流水线作业般的、一成不变的、规划严格的生活的恐惧。这种恐惧甚至强烈过对只身一人在国外漂泊的恐惧。可那时候我已经在驶向高考高速列车上,没有回头的余地。在得到父母支持以后,我在我的志愿表上只填了一所学校。就我当时的成绩而言,考上那所学校的概率与掷硬币没有太大区别。基本上就是让老天决定我的未来在哪里。

  于是在07年夏的时候,我坐在了新东方TOEFL的课堂里。接下来一年还多的时间基本上都用在了考试上。考试结果应该还算不错,照后来MIT面试官的说法就是够用了。

  08年夏,我有幸参加了新东方workshop。自高考以来第一次,有种找到组织的感觉。应该说workshop期间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给了我很多很重要的信息,在文书写作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10月SAT考完,申请工作正式开始。由于我申请的是建筑学专业,选学校本身就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一、建筑本科有两种学位,一种是五年的Professional B. Arch学士学位,相应的M. Arch为两年,全美只有50多所学校提供,而且多数中国人所熟知的TOP院校都不提供这种学位;另一种是四年的Non Professional B. S学士学位,相应M. Arch需要3~5年不等,很多声名在外的院校都提供这项学位。因此学位本身的选择就困扰了我很久。二、由于建筑学位的问题,相应的院校排行相对混乱,通用的USnews排行榜基本上不是很有帮助。业内权威排行Design Intelligence的本科排行部分是不包括B. S 院校的。三、提供建筑本科教育的院校有综合性大学(如Rice),小型College(如Cooper union  ),还有艺术院校,如何在这些院校类型中进行取舍也是很令人头痛的问题。四、由于出国学建筑学专业特别是本科人数较少,在国内很难收集到相关院校的资料,申请流程的指导也相对缺失。

  面对这些问题,我是这样应对的:一、以申请B. Arch院校为主,附带3-5所财政上比较大方的B. S. 院校。二、可在Gter上查到非近期的Design Intelligence排名,B. S. 院校按照其研究生院排名。三、出于我个人的喜好,我主要准备的还是综合性大学。四、这个是很硬碰硬的,只能挨家挨户地翻网页,专业录取率只能一家一家打电话(据说,我并没有实践过),我后来申请中出现的状况基本上都是在这一方面。推荐Collegeconfidential.com的BBS,美国很多高中毕业生及其家长会在上面讨论申请问题,也会有一些已经申请成功的大学生回来对学弟学妹们进行指导。

  Early Admission开始我只打算申Early Action。院校的决定也比较简单,因为整个College List上只有两家提供Early Action申请计划。至于为什么没有从一开始就打算申Rice University的ED,可能当时想的是要为MIT让路。因为MIT对国际学生只有Regular Decision的申请计划,一旦ED被录取,MIT的申请肯定就来不及了。至于我为什么会在截止日期之前不到一周的时候突然决定申请Rice University的ED,现在回想起来并不十分清晰。这一思想上的混乱导致我从10月底一直到11月中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主要工作就是为了自己当初的不稳健补漏。

  由于时间太过紧张,我准备的材料都是按照Commonapp上的清单而非Rice网站上的清单,于是与资产相关的表格都没有填,本应该E-mail过去的Portfolio被我刻了光盘快递了过去,被Strongly-recommended的面试因为过了预约的截止日期而不了了之。然而这些还都不是最令人崩溃的。在发出快件的第5天,我追踪到我的邮件居然被EMS寄到了San Francisco, CA,而非Houston, TX!而此时已是11月3日(Deadline之后第3天)。绝望之中,我拨通了Rice University的电话。那位和蔼可亲的Counselor听到我的悲惨经历以后,很无奈地让我赶紧重新发一套文件过去,要不然就会被转到Regular Decision。这次在整理文件的时候才发现Financial Statement和 CSS表格没有填,然后无比抓狂地开始填表。又赶上我爸出差,开不出资产证明,只好将这套文件分成两部分寄过去。本来以为终于可以松一口气,在11月18日的时候受到了Rice University催材料的E-mail。当时的心情已经都不能用郁闷、崩溃这等词语来形容了。打电话过去,拿着DHL的快件记录一项一项与对方核对。终于等到对方说:“Ok, nothing is missing now!”这句话的时候,我这才踏实了下来。

  其实我对ED的申请是不报太大希望的。除却没有做那个Strongly-recommended的面试,我的GPA也不是十分的高,最致命的莫过于两年学校生活的间断。这个缺陷致命到如果申请Columbia的话,只能申请成人继续教育学院。所有的材料当中,我只满意两项:Essay和Portfolio。Essay主要归功于workshop的启发,我在这里就多说说Portfolio的事吧。

  基本上我所申请的所有建筑专业都需要Portfolio。题目大多是用尽可能多的媒介来表现造型能力和审美水平。根据要求介质分类,Portfolio主要分为纸质和电子版。电子版很好解决,纸质的可就不那么简单了。首先要在阳光下用好相机把画照下来(尽量避免反光),如果3D模型角度也很关键。在电脑当中适当调节亮度对比度,开始排版,制作封面。个人认为封面的个性十分重要,是非常好的使招生办老师记住你的方式。在网上曾经看到一个真实的申请案例,有两个中国学生被同时录取,原因是她们名字的拼音是相同的,于是老师就记住她们俩了。在此可以看出有时候优秀并不是优势,在那么多优秀的人当中有特点可能才是让人脱颖而出的关键。

  12月14日晚看到录取通知的时候,有种很不真切地感觉。不只是因为Rice University ED申请的last-minute decision的本质,不只是觉得自己的材料不够强悍,只是觉得用两年的青春换来的梦想竟然会来得那样的轻松。没有漫长揪心的等待,没有戏剧化的大悲大喜。我在准备一场腥风血雨的战役,它却在高潮来临之前胜负已分。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已经习惯了挫折,已经习惯了孤独,已经习惯了失落的我,当成功的来临的时候,反而会不知所措。这两年在家准备申请的经历于我绝非是收获这样简单。我想每一位经历过的人都会明白。

  最后祝愿大家都能拿到梦想当中的Offer。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本科留学申请经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日本留学省钱技巧分享2021

日本省钱小技巧

如何适应留学生活 留学社团选择技巧

留学生活适应方法

日本留学生活分享 留学日本真实情况介绍

留学日本经验

德国留学生真实生活分享 怎样适应出国留学

德国留学生活

西班牙留学省钱技巧 去西班牙留学的费用有哪些

西班牙留学技巧

美国留学申请攻略经验分享

美国留学申请

2020英国留学申请经验分享 怎样避免留学申请中的坑

英国留学

美国本科留学申请方法

美国留学

2020韩国留学申请经验分享 留学申请条件不符合怎么办

韩国留学

马来西亚留学经验分享 出国留学申请要避开哪些误区

马来西亚留学

热门问答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本科留学申请经验

  我,周雪瑶,2007届北大附中高中毕业生,从高考到现在,已经在校园外晃荡了一年半载,于08年12月14日接到美国Rice University建筑学专业本科的09年秋季录取通知。

  以上是我申请过程的一句话版本。

  如果申请之路真的有这么简单的话,想必也没有人需要读我所写下的这篇文章了。

  应该是从高二开始与已经申请的学长聊天的时候,动了出国读书的念头。回头想想,可能还是因为胆小吧,我并没有为自己的这个梦想做出任何应有的努力,包括收集学校信息,包括考试,包括其他作为一个大学申请者应该做到的努力。直到高三填高考志愿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对于上国内大学这件事情有多么的恐惧。是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恐惧,对于流水线作业般的、一成不变的、规划严格的生活的恐惧。这种恐惧甚至强烈过对只身一人在国外漂泊的恐惧。可那时候我已经在驶向高考高速列车上,没有回头的余地。在得到父母支持以后,我在我的志愿表上只填了一所学校。就我当时的成绩而言,考上那所学校的概率与掷硬币没有太大区别。基本上就是让老天决定我的未来在哪里。

  于是在07年夏的时候,我坐在了新东方TOEFL的课堂里。接下来一年还多的时间基本上都用在了考试上。考试结果应该还算不错,照后来MIT面试官的说法就是够用了。

  08年夏,我有幸参加了新东方workshop。自高考以来第一次,有种找到组织的感觉。应该说workshop期间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给了我很多很重要的信息,在文书写作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10月SAT考完,申请工作正式开始。由于我申请的是建筑学专业,选学校本身就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一、建筑本科有两种学位,一种是五年的Professional B. Arch学士学位,相应的M. Arch为两年,全美只有50多所学校提供,而且多数中国人所熟知的TOP院校都不提供这种学位;另一种是四年的Non Professional B. S学士学位,相应M. Arch需要3~5年不等,很多声名在外的院校都提供这项学位。因此学位本身的选择就困扰了我很久。二、由于建筑学位的问题,相应的院校排行相对混乱,通用的USnews排行榜基本上不是很有帮助。业内权威排行Design Intelligence的本科排行部分是不包括B. S 院校的。三、提供建筑本科教育的院校有综合性大学(如Rice),小型College(如Cooper union  ),还有艺术院校,如何在这些院校类型中进行取舍也是很令人头痛的问题。四、由于出国学建筑学专业特别是本科人数较少,在国内很难收集到相关院校的资料,申请流程的指导也相对缺失。

  面对这些问题,我是这样应对的:一、以申请B. Arch院校为主,附带3-5所财政上比较大方的B. S. 院校。二、可在Gter上查到非近期的Design Intelligence排名,B. S. 院校按照其研究生院排名。三、出于我个人的喜好,我主要准备的还是综合性大学。四、这个是很硬碰硬的,只能挨家挨户地翻网页,专业录取率只能一家一家打电话(据说,我并没有实践过),我后来申请中出现的状况基本上都是在这一方面。推荐Collegeconfidential.com的BBS,美国很多高中毕业生及其家长会在上面讨论申请问题,也会有一些已经申请成功的大学生回来对学弟学妹们进行指导。

  Early Admission开始我只打算申Early Action。院校的决定也比较简单,因为整个College List上只有两家提供Early Action申请计划。至于为什么没有从一开始就打算申Rice University的ED,可能当时想的是要为MIT让路。因为MIT对国际学生只有Regular Decision的申请计划,一旦ED被录取,MIT的申请肯定就来不及了。至于我为什么会在截止日期之前不到一周的时候突然决定申请Rice University的ED,现在回想起来并不十分清晰。这一思想上的混乱导致我从10月底一直到11月中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主要工作就是为了自己当初的不稳健补漏。

  由于时间太过紧张,我准备的材料都是按照Commonapp上的清单而非Rice网站上的清单,于是与资产相关的表格都没有填,本应该E-mail过去的Portfolio被我刻了光盘快递了过去,被Strongly-recommended的面试因为过了预约的截止日期而不了了之。然而这些还都不是最令人崩溃的。在发出快件的第5天,我追踪到我的邮件居然被EMS寄到了San Francisco, CA,而非Houston, TX!而此时已是11月3日(Deadline之后第3天)。绝望之中,我拨通了Rice University的电话。那位和蔼可亲的Counselor听到我的悲惨经历以后,很无奈地让我赶紧重新发一套文件过去,要不然就会被转到Regular Decision。这次在整理文件的时候才发现Financial Statement和 CSS表格没有填,然后无比抓狂地开始填表。又赶上我爸出差,开不出资产证明,只好将这套文件分成两部分寄过去。本来以为终于可以松一口气,在11月18日的时候受到了Rice University催材料的E-mail。当时的心情已经都不能用郁闷、崩溃这等词语来形容了。打电话过去,拿着DHL的快件记录一项一项与对方核对。终于等到对方说:“Ok, nothing is missing now!”这句话的时候,我这才踏实了下来。

  其实我对ED的申请是不报太大希望的。除却没有做那个Strongly-recommended的面试,我的GPA也不是十分的高,最致命的莫过于两年学校生活的间断。这个缺陷致命到如果申请Columbia的话,只能申请成人继续教育学院。所有的材料当中,我只满意两项:Essay和Portfolio。Essay主要归功于workshop的启发,我在这里就多说说Portfolio的事吧。

  基本上我所申请的所有建筑专业都需要Portfolio。题目大多是用尽可能多的媒介来表现造型能力和审美水平。根据要求介质分类,Portfolio主要分为纸质和电子版。电子版很好解决,纸质的可就不那么简单了。首先要在阳光下用好相机把画照下来(尽量避免反光),如果3D模型角度也很关键。在电脑当中适当调节亮度对比度,开始排版,制作封面。个人认为封面的个性十分重要,是非常好的使招生办老师记住你的方式。在网上曾经看到一个真实的申请案例,有两个中国学生被同时录取,原因是她们名字的拼音是相同的,于是老师就记住她们俩了。在此可以看出有时候优秀并不是优势,在那么多优秀的人当中有特点可能才是让人脱颖而出的关键。

  12月14日晚看到录取通知的时候,有种很不真切地感觉。不只是因为Rice University ED申请的last-minute decision的本质,不只是觉得自己的材料不够强悍,只是觉得用两年的青春换来的梦想竟然会来得那样的轻松。没有漫长揪心的等待,没有戏剧化的大悲大喜。我在准备一场腥风血雨的战役,它却在高潮来临之前胜负已分。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已经习惯了挫折,已经习惯了孤独,已经习惯了失落的我,当成功的来临的时候,反而会不知所措。这两年在家准备申请的经历于我绝非是收获这样简单。我想每一位经历过的人都会明白。

  最后祝愿大家都能拿到梦想当中的Offer。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