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留学见闻
还记得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走路时不小心绊倒在路边,摔得哇哇大哭,跟在后面的妈妈赶紧跑过去将他扶起来哄他,还在地板上使劲跺了几脚,责怪这块地摔着儿子了,小男孩也跟着妈跺了几脚。而面对同样的事情,西方国家的教育就截然不同,妈妈不会伸手去扶孩子起来,更不会去哄孩子,也不会跺地板,只会让他自己爬起来,查找摔着的原因。这就是中西方的教育差异,以下刊载的这篇文字的主人公13岁就到新西兰留学,对她来说,这种差异是切身的,就让我们也跟着她的留学生活一起体会一下中西教育的区别吧!
我在奥克兰留学期间住在我姨家。小姨有一栋大房子,楼下就租给了一个和我读同一所学校的18岁中国男孩和他陪读的母亲。那个男孩沉默寡言,放学就钻进屋里看书。我每天早上7点晨跑,一下楼就看到他妈妈在为他换着花样做早饭,8点钟叫他起床。他十分刻苦,艺术设计和摄影科目基本上都是第一名。有一次那个阿姨跟我闲聊:“我儿子今早迟到,被洋人老师批评了。都怪我不知怎么睡迟了,忘了叫他起床。这孩子以后离开我也不知怎么办!”
当时我心里感慨万千。那个瘦弱的男孩子秉承了一贯刻苦努力的作风。但他跑起步来腿软气喘,生活能力差。人生路上除了学习,还有很多东西。我15岁就已经拿开车的初学驾照了,这差异是否大了点儿?
在新西兰读高中的这段留学时光,让我明显地体会到东西方教育的极大差异。
我们中国国土面积大,人口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高,使竞争残酷激烈。中国的老师传授的课本知识面面俱到,大多数的家长把孩子照顾得细致入微。国家的确培养出了许多成绩突出的人才。但由于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泡在书本上,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其实社会就是大海,人生就是在大海中游泳。人迟早要单飞,要独立,靠自己的能力立足。
新西兰的教育十分重视全面发展。
学习只是一个方面,而且只是自己的事,要为自己负责。所以这里即使是中学生学习也很主动,一旦选定了科目后就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我的数学老师常说:“学习是你们自己的事。你决定你想要的。你可以努力,可以放弃,但不要影响他人。”所以课堂上老师只点拨一小部分,一节课里四分之三的时间都是我们自学,不明白就去问老师。老师从来不会逼迫学生学习。
学校很多教室都贴满了学生可做的兼职广告。那些广告词五彩缤纷:“你一年能赚$20,000吗?”“你不想自己养活自己吗?”这里很早就给学生灌输了“做人要坚强,要独立”的意识,所以学生在读完义务教育后,都要自己半工半读。很少有家长会把自己孩子供到大学毕业。
在周末出去购物时,我就已经看到许多高中同学在各种快餐店、超市、服装店打工了。我的好朋友Chuck才18岁就做了“Subway”经理,已经买了一辆车。这十分像雨果说过的话“我靠我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我13岁刚去留学时,还需要小姨为我准备早餐。后来慢慢接受了这种教育模式,不仅做早餐,还要准备带去学校的午餐。一切生活细节都由自己料理。明年我考上大学后准备和几个朋友结伴去日本玩。我想西方人这种独立的人生观在无形中培养了下一代独立的思想和独立的人格。放手去闯,去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不是很好吗?外面还有偌大个世界呢。
强健骨骼,增强体能是西方教育制度的另一个聚焦点。爱默生说“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
我的表弟长在新西兰,现在读小学六年级。每天在校园里踢足球、打曲棍球,赤脚在草地上跑,享受阳光。下午放学回家就约朋友一起去骑脚踏车,之后我小姨下班回来就带他去游泳,他虽然只有11岁,但个子高,手臂上都是肌肉。每年开学的第一个学期,新西兰从小学到大学都会举行一次盛大的cross-country(越野)。所有学生必须参加。这是一次体能和毅力的考验。高中部的老师会戴上遮阳帽和墨镜分布在草地、海边、公园进行监考,以防学生作弊。女孩跑5.5公里,男孩跑7公里,跑完后去老师那里签名。这是一场竞赛,要排名次。去年我16岁,参加高年级女子组赛跑,共有489人,排名第32。我很享受那种大汗淋漓的畅快感觉。校长、老师在各个区域为学生呐喊助威。声势浩大,十分鼓舞人心。
可以说这里热爱运动、热爱生活的教育理念改变了我的形象和思想意识。我初到新西兰体检,身高1.68米,体重75公斤,一上体育课就想躲。那些奇怪的体育游戏极具攻击性。我不会橄榄球,不会曲棍球,不会射箭,不会英式足球。我怕累,跑不动,几次逃课后,被请进了体育办公室。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早晨老师对我说的话:“你本是一个很美丽的女孩子,体育锻炼可以让你有美好的身体线条,健康的身体和愉悦的心情。”老师说他知道我不会玩这些西方的体育游戏,但人的一生有很多的挑战和难关,一定要放手去试一试、闯一闯。老师的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从第二天开始到接下来的几年时间,跑步跳绳是我每天的必修课。现在我是学校篮球队的一员,羽毛球队和网球俱乐部的成员。目前我的身高是1.72米,体重61公斤,形体上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我知道热爱运动即是尊重生命的表现。
所以在我看来,中国的教育方式精致细腻,西方的教育方式则贴近自然,更接近社会。学校考试和对知识的透彻理解是中国学生的拿手好戏,而西方学生则更注重实践和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为教育规划纲要建言献策的今天,我希望中国的中小学教育也能吸收西方教育模式里好的元素,让中国同学更强健、自信、独立。
[查看更多请点击新西兰生活信息相关链接]
留学生活全攻略
保险与医疗:在新西兰,每个国际学生在入学时都会要求购买医疗与旅游险,每年需要缴纳400多新元,如果生病了就可以去医院治病,病好后都可以报销。
但是这个保险不涵盖看牙医和买眼镜,因此如果在新西兰看牙医或者买眼镜将会需要支付高额的费用。所以,留学专家建议,留学生最好在出国前补好牙、买好几副眼镜。此外,在新西兰的药店只能买到维生素、眼药水之类的保健药,不能买到治疗性的药物,因此为了避免发烧头痛感冒了都要往医院跑,建议出国时携带一些常备的药物。
留学礼仪大盘点
见面时向人高兴地打一个招呼是增加生活乐趣的一种礼节形式,是会令人们感到愉快的;如果这种招呼没有引起对方的注意,或者被忽视或者被置之不理,都是对人失礼,也是很不礼貌的。
见面时,最简单的问候语就是“Good morning(早上好)”,“good afternoon(下午好)或“Good evening(晚上好)”。在新西兰人们见面时常喜欢说Good day!对不甚熟悉的人或者任何与你匆匆擦肩而过的人,都可以这样打招呼。在好友之间,最常见的招呼方式就是问候一声 “Hello(喂,你好!)”青年人对长者,学生对老师,都不应该这样打招呼。
通常同别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要握手。与好久没有见面的朋友相逢的时候,通常也要握手。不过见面时并不是非握手不可,只是微微欠身鞠一个躬也是很礼貌的。在两人是同一性别的时候,通常是由年长的人先伸出手来;在两人是不同性别的时候,要由女子先伸出手来。
如果一个男子带着手套,他应该先摘下右手手套再握手。如果由于什么原因摘手套有困难的话,他必须说一声“Excuse my glove(请原谅我没有脱手套)”,女子则不必脱手套。
在打招呼的时候称呼对方的姓名,任何时候都是得体的。你可以说:“Good morning,Mr. Michael(早上好,麦克先生。)”如果不是好友或同学,应该称呼对方的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