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体系之比较

2013-03-13 12:59:09 ly 教育体系


 中外教育体系之比较

  中国的学制和美国的学制有很多相近的地方,因此中美教育的衔接性较好,有利于中国学生到美国学校继续学业.欧洲的教育体系同中国的教育体系差别比较大,学术风格也与中国不同,因此美国的教育体系通常更适合中国不容层次的学子继续学业. 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3年;中小学教育分为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三个阶段共12年.小学和初衷一共9年属义务教育阶段.普通高中学制3年.小学毕业后可选择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从初中开始1至3年.高等教育包括大学专科2到3年,大学本科4到6年,硕士研究生2到3年和博士研究生3到4年.

  中国台湾地区的学制包括学前教育2年,国民义务教育9年,高级中等教育3年和高等教育6到10年.自初级中等教育开始分为两大体系:一为学术教育体系,目标在于学术研究以培养专门人才,包括高中3年,高等教育大学4至7年,硕士博士教育2到6年.另一体系为技术职业教育体系,传授应用学科和技术,目标在于培养使用型专业人才,包括国中后的五年制专科学院,高职3年,两年制学院,两年制技术学院,四年制技术学院及研究所. 美国学制与中国相仿,小学6年,初中2年,高中4年,大学4至5年,硕士2年,博士4年.在高中毕业前为义务教育,经费由政府提供,教育内容采用通识教育.美国自大学教育开始分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职业教育有两年制职业学校和专业学院.同其他国家的学制相比,中美学制的相互兼容性更大.中国的学生到美国继续学业,其高中和大学的学历一般都能得到承认.如果他进入美国的大学读研究所,那么他在国内修的学分,大部分可以转.高中毕业要进入美国大学就读也很方便,因为高中学科的理科方面多半已经符合美国大学的条件.职业学校的学生也可以顺利申请美国的大学,但可能要补修一些学分,课程,完成学位的时间稍长一些. 美国大学和中国大学也有不同之处.美国大学生入学以后,可以等到第二年,第3年再决定自己的主修课程.医科,法律在美国大学没有设专业部门,必需等完成学士学位,通过相关的考试后才有资格申请. 中国学生留学美国通常在专业课程上不会落后,但是她们必须加强英语能力,独立研究能力及创造力,并培养积极主动的精神,这样就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获得成功.

  有人说,中国教育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美国教育重视创造力的培养;中国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和知识的熟练掌握,重视“精”和“深”,美国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灵活应用,重视“广”和“博”。

  以数学为例,中国教育使用题海战术,教师让学生重复练习,直至“炉火纯青”的地步;美国学校的数学教育则基本上是“点到为止”,教师一般不要求学生做完教科书上的习题,常常只要求做单数题或双数题。中国基础教育是训练学生熟练掌握技巧,美国教育只是让人明白是怎么回事,至于学生今后是否要以数学工程作为事业,则由学生今后自己去选择,学校的教育没有必要强迫学生把那些技术练得“炉火纯青”。 所以说,中国教育是“精英”教育,把那些不能把知识学得精深的人淘汰出去。美国教育是普及与精英相结合的教育,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是当平民还是做“精英”。自己选择走“精英”道路的,需要艰苦奋斗;选择走平民道路的,接受普及教育,平平淡淡、与世无争地接受社会生存所必需的基本知识的教育。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知识的教学只是点到为止而已。这样的教育是大众化的平民化的教育。虽然每个美国人在16岁以前必须接受强制性的教育,但是这种大众化的教育却比较普及,也就是标准比较低,它适合于绝大多数学生的接受水平。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就业市场的限制以及人文环境诸因素影响,国内的教育只能这样“公平”地实施。中国学生在这种社会形态下没有选择的余地,美国学生则不同,选择走“精英”道路的少数人,只要艰苦努力、认真学习,力求“精”“深”,同样也能实现自己的“精英”教育。因为这是自己的选择,没有来自社会、家庭强制的压力,所以有一种愉快的发自内心的动力。 中美教育除了自我的定位问题之外,在学业课程的选择上还有很大的区别。中国教育要求数理化各科面面俱到,哪一科学得不好都有可能对人生前途造成致命的影响。美国的基础教育在达到最基本的要求的基础上,允许学生有较大选择的自由。比如,一位学生对物理、化学或生物不感兴趣,感觉有很大的困难,可以只选修比较基础的课程,而选修较多的自己擅长的感兴趣的课程,只选修理、化、生其中的一门,同样可以达到高中毕业要求,也能进入顶尖大学,同样有机会成为“精英”。

  “学多悟少”与“学少悟多” 我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最根本的特点是以考试论英雄。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课程起点高、难度大、知识面窄。我们的孩子在学校里要做太多的作业,要考太多的试,要背太多的文章。孩子们几乎没有任何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来满足自己的爱好。而我们的老师们也基本上不会鼓励和挖掘孩子们学习以外的各种潜能。反观生活在美国的孩子就幸福得多了。他们基本上没有家庭作业,14时放学后大多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即便是考试,老师也不会给学生排名次,学生们也从不在意谁考得好或不好。相反,如果某个孩子有某种特长,则会受到其它同学的羡慕和尊敬。我想,这主要是因为美国的老师普遍认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特别是创造力远远比那些书本上枯燥乏味并与实际生活毫无关系的抽象理论重要得多。

  说我们的基础教育好的立论之一,就是中国的学生常在各种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拿金牌。但只要我们仔细想一想就会明白,我们的学生是花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才“打造”出结果来的,所谓的成绩,也只是集中在学科的解题技巧上,而不是在实际运用和发明上。也就是说,我们的知识只是局限在做题,解题上,而非运用理性的思维和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上。试想,如果我们把孩子有限的时光都花在抽象的如同智力游戏的题海上,那么,他们勇于参与实践的时间和能力必将大受影响。

  比较我们现行的课程设置和教材体系,我们的情况与美国恰恰相反。大一统的要求,千篇一律准则,灵活与个性不够。目前我们施行的课程方案中,必修课的地位相当突出,教学时数多,知识要求高,统一的课标,甚至是统一的教材。

  我们的课堂教学相对美国来讲,班级人数过多,课堂容量大、要求高,课堂氛围比较严肃呆板。这样虽然给学生打下了系统扎实的基础,但同时也带来了课堂不活跃,老师讲得多,学生思考得少的弊端,典型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这是中国基础教育课堂尤其是高中课堂的共性。而美国课堂班额小、氛围自由、宽松,上课期间学生可以随意走动,自由辩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典型的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

  由此可见,中美在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方法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国的教育更多的是一种模式教育;而美国则侧重于强调创新精神,强调个人主义,是一种精英式的教育。从本质上讲,侧重于创新还是侧重于打基础是美国基础教育和中国基础教育的根本区别。

  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美国明显高于我国。美国的中学生已经能够独立去图书馆查文献、找数据来完成一个正规的项目。他们的命题完全从兴趣出发,极为广泛,从反恐到世界和平,从环保到动物保护,应有尽有,而有些在我们看来是只有到大学毕业才能完成的论文。美国的老师总是激励孩子们的自我表达能力、怀疑能力和辩论能力。孩子们从不认为世界上的标准答案只能有一个。这种从小培养起来的怀疑能力就是未来的创造力。这也正是美国之所以强大的基础。我国的基础教育所打的基础是重知识“学多悟少”,纵观美国的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教育,“学少悟多”。中国的基础教育重视扎实性,而美国教育重视多元性;中国的基础教育注重纵向的深度,而美国的基础教育则注重广度;美国的基础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自立精神,中国的基础教育注意培养学生严格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相应的,美国有宽松、自由的氛围,能够充分照顾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而中国基础教育则沉闷得多了。

  中国的学生是多学、多练、多记、多考,培养孩子吸收知识、学习行为和接受能力。美国的学生是多看、多问、多想、多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从深层次思考,我认为,培养考生还是培养学生?是中美教育的根本区别,也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培养考生是把有问题的教得没问题;培养学生是把没有问题的教得有问题。

  培养创新与打好基础

  美国没有全国性的课程标准,但各州、郡甚至学区都可以自行编订课程标准。从总体上看,美国的课程设置相当灵活,主要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必修课所占的学分较多,内容广但不深,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及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选修课种类繁多,多达上百种,主要是依据学生升学、就业和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而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的去选择,取得规定的学分即可。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中外教育体系之比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留学英国选择哪个大学好 英国临海大学有哪些

热门临海院校

留学俄罗斯英语授课课程有哪些

俄罗斯英语授课课程

高中日本出国留学需要什么条件2021

留学日本高中

新加坡私立大学有哪些 留学新加坡私立大学介绍

新加坡私立大学介绍

新加坡大学有哪些知名大学

新加坡知名大学推荐

荷兰高等教育体系介绍

荷兰高等教育

新加坡的教育体系有什么特点

新加坡留学

俄罗斯有着怎样的教育体系

俄罗斯留学

新加坡的教育体系有哪些特点

新加坡留学

加拿大大学教育体系概况

加拿大留学情况

热门问答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中外教育体系之比较

  中国的学制和美国的学制有很多相近的地方,因此中美教育的衔接性较好,有利于中国学生到美国学校继续学业.欧洲的教育体系同中国的教育体系差别比较大,学术风格也与中国不同,因此美国的教育体系通常更适合中国不容层次的学子继续学业. 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3年;中小学教育分为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三个阶段共12年.小学和初衷一共9年属义务教育阶段.普通高中学制3年.小学毕业后可选择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从初中开始1至3年.高等教育包括大学专科2到3年,大学本科4到6年,硕士研究生2到3年和博士研究生3到4年.

  中国台湾地区的学制包括学前教育2年,国民义务教育9年,高级中等教育3年和高等教育6到10年.自初级中等教育开始分为两大体系:一为学术教育体系,目标在于学术研究以培养专门人才,包括高中3年,高等教育大学4至7年,硕士博士教育2到6年.另一体系为技术职业教育体系,传授应用学科和技术,目标在于培养使用型专业人才,包括国中后的五年制专科学院,高职3年,两年制学院,两年制技术学院,四年制技术学院及研究所. 美国学制与中国相仿,小学6年,初中2年,高中4年,大学4至5年,硕士2年,博士4年.在高中毕业前为义务教育,经费由政府提供,教育内容采用通识教育.美国自大学教育开始分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职业教育有两年制职业学校和专业学院.同其他国家的学制相比,中美学制的相互兼容性更大.中国的学生到美国继续学业,其高中和大学的学历一般都能得到承认.如果他进入美国的大学读研究所,那么他在国内修的学分,大部分可以转.高中毕业要进入美国大学就读也很方便,因为高中学科的理科方面多半已经符合美国大学的条件.职业学校的学生也可以顺利申请美国的大学,但可能要补修一些学分,课程,完成学位的时间稍长一些. 美国大学和中国大学也有不同之处.美国大学生入学以后,可以等到第二年,第3年再决定自己的主修课程.医科,法律在美国大学没有设专业部门,必需等完成学士学位,通过相关的考试后才有资格申请. 中国学生留学美国通常在专业课程上不会落后,但是她们必须加强英语能力,独立研究能力及创造力,并培养积极主动的精神,这样就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获得成功.

  有人说,中国教育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美国教育重视创造力的培养;中国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和知识的熟练掌握,重视“精”和“深”,美国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灵活应用,重视“广”和“博”。

  以数学为例,中国教育使用题海战术,教师让学生重复练习,直至“炉火纯青”的地步;美国学校的数学教育则基本上是“点到为止”,教师一般不要求学生做完教科书上的习题,常常只要求做单数题或双数题。中国基础教育是训练学生熟练掌握技巧,美国教育只是让人明白是怎么回事,至于学生今后是否要以数学工程作为事业,则由学生今后自己去选择,学校的教育没有必要强迫学生把那些技术练得“炉火纯青”。 所以说,中国教育是“精英”教育,把那些不能把知识学得精深的人淘汰出去。美国教育是普及与精英相结合的教育,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是当平民还是做“精英”。自己选择走“精英”道路的,需要艰苦奋斗;选择走平民道路的,接受普及教育,平平淡淡、与世无争地接受社会生存所必需的基本知识的教育。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知识的教学只是点到为止而已。这样的教育是大众化的平民化的教育。虽然每个美国人在16岁以前必须接受强制性的教育,但是这种大众化的教育却比较普及,也就是标准比较低,它适合于绝大多数学生的接受水平。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就业市场的限制以及人文环境诸因素影响,国内的教育只能这样“公平”地实施。中国学生在这种社会形态下没有选择的余地,美国学生则不同,选择走“精英”道路的少数人,只要艰苦努力、认真学习,力求“精”“深”,同样也能实现自己的“精英”教育。因为这是自己的选择,没有来自社会、家庭强制的压力,所以有一种愉快的发自内心的动力。 中美教育除了自我的定位问题之外,在学业课程的选择上还有很大的区别。中国教育要求数理化各科面面俱到,哪一科学得不好都有可能对人生前途造成致命的影响。美国的基础教育在达到最基本的要求的基础上,允许学生有较大选择的自由。比如,一位学生对物理、化学或生物不感兴趣,感觉有很大的困难,可以只选修比较基础的课程,而选修较多的自己擅长的感兴趣的课程,只选修理、化、生其中的一门,同样可以达到高中毕业要求,也能进入顶尖大学,同样有机会成为“精英”。

  “学多悟少”与“学少悟多” 我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最根本的特点是以考试论英雄。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课程起点高、难度大、知识面窄。我们的孩子在学校里要做太多的作业,要考太多的试,要背太多的文章。孩子们几乎没有任何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来满足自己的爱好。而我们的老师们也基本上不会鼓励和挖掘孩子们学习以外的各种潜能。反观生活在美国的孩子就幸福得多了。他们基本上没有家庭作业,14时放学后大多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即便是考试,老师也不会给学生排名次,学生们也从不在意谁考得好或不好。相反,如果某个孩子有某种特长,则会受到其它同学的羡慕和尊敬。我想,这主要是因为美国的老师普遍认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特别是创造力远远比那些书本上枯燥乏味并与实际生活毫无关系的抽象理论重要得多。

  说我们的基础教育好的立论之一,就是中国的学生常在各种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拿金牌。但只要我们仔细想一想就会明白,我们的学生是花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才“打造”出结果来的,所谓的成绩,也只是集中在学科的解题技巧上,而不是在实际运用和发明上。也就是说,我们的知识只是局限在做题,解题上,而非运用理性的思维和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上。试想,如果我们把孩子有限的时光都花在抽象的如同智力游戏的题海上,那么,他们勇于参与实践的时间和能力必将大受影响。

  比较我们现行的课程设置和教材体系,我们的情况与美国恰恰相反。大一统的要求,千篇一律准则,灵活与个性不够。目前我们施行的课程方案中,必修课的地位相当突出,教学时数多,知识要求高,统一的课标,甚至是统一的教材。

  我们的课堂教学相对美国来讲,班级人数过多,课堂容量大、要求高,课堂氛围比较严肃呆板。这样虽然给学生打下了系统扎实的基础,但同时也带来了课堂不活跃,老师讲得多,学生思考得少的弊端,典型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这是中国基础教育课堂尤其是高中课堂的共性。而美国课堂班额小、氛围自由、宽松,上课期间学生可以随意走动,自由辩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典型的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

  由此可见,中美在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方法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国的教育更多的是一种模式教育;而美国则侧重于强调创新精神,强调个人主义,是一种精英式的教育。从本质上讲,侧重于创新还是侧重于打基础是美国基础教育和中国基础教育的根本区别。

  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美国明显高于我国。美国的中学生已经能够独立去图书馆查文献、找数据来完成一个正规的项目。他们的命题完全从兴趣出发,极为广泛,从反恐到世界和平,从环保到动物保护,应有尽有,而有些在我们看来是只有到大学毕业才能完成的论文。美国的老师总是激励孩子们的自我表达能力、怀疑能力和辩论能力。孩子们从不认为世界上的标准答案只能有一个。这种从小培养起来的怀疑能力就是未来的创造力。这也正是美国之所以强大的基础。我国的基础教育所打的基础是重知识“学多悟少”,纵观美国的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教育,“学少悟多”。中国的基础教育重视扎实性,而美国教育重视多元性;中国的基础教育注重纵向的深度,而美国的基础教育则注重广度;美国的基础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自立精神,中国的基础教育注意培养学生严格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相应的,美国有宽松、自由的氛围,能够充分照顾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而中国基础教育则沉闷得多了。

  中国的学生是多学、多练、多记、多考,培养孩子吸收知识、学习行为和接受能力。美国的学生是多看、多问、多想、多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从深层次思考,我认为,培养考生还是培养学生?是中美教育的根本区别,也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培养考生是把有问题的教得没问题;培养学生是把没有问题的教得有问题。

  培养创新与打好基础

  美国没有全国性的课程标准,但各州、郡甚至学区都可以自行编订课程标准。从总体上看,美国的课程设置相当灵活,主要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必修课所占的学分较多,内容广但不深,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及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选修课种类繁多,多达上百种,主要是依据学生升学、就业和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而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的去选择,取得规定的学分即可。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