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伤仲永》栏目,提供与《伤仲永》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概述王安石作品,选自《临川先生文集》。这是关于一个名叫“仲永”的神童,五岁便可指物作诗,天生才华出众,因后天自己不要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文章中心思想:人的知识才能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2022最新伤仲永原文及翻译注释

最新伤仲永原文及翻译注释 伤仲永翻译注释原文

  《伤仲永》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篇散文,没有学习过的小伙伴感觉加入进来吧。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最新伤仲永原文及翻译注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出国留学网阅读。

  2022最新伤仲永原文及翻译注释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详细翻译:

  金溪县有个百姓叫方仲永,祖祖辈辈以耕种为生。仲永出生五年,还没有见过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惊奇,就向邻居借书写工具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他的诗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为主旨,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就能立刻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到老家金溪,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他说:“方仲永已经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安石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才能是上天赋予的,远胜过其他有才能的人。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详细注释:

  伤:哀伤,叹息。

  金溪:地名,今在江西金溪。

  隶:属于。

  生:生长到。

  识:认识。

  书具:书写的工具(笔、墨、纸、砚等)。

  求:要。

  异:对······感到诧异。

  借旁近:就近借来。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

  与:给。.

  养:奉养,赡养。

  收族:团结宗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

  意:主旨(中心,或文章大意)。

  一:全。

  指:指定。

  就:完成。

  文:文采。

  理:道理。

  邑人:同(乡)县的人。

  奇:对······感到惊奇(奇怪)。

  稍稍:渐渐。

  宾客: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宾,本文...

与《伤仲永》相关的国学经典

伤仲永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伤仲永原文及注释 关于伤仲永原文赏析

  一些文言文都蕴含着作者独特的思想,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和赏析。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伤仲永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翻译

  金溪县有个百姓叫方仲永,祖祖辈辈以耕种为生。仲永出生五年,还没有见过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惊奇,就向邻居借书写工具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他的诗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为主旨,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就能立刻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到老家金溪,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他说:“方仲永已经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安石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才能是上天赋予的,远胜过其他有才能的人。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注释

  伤:哀伤,叹息。

  金溪:地名,今在江西金溪。

  隶:属于。

  生:生长到。

  识:认识。

  书具:书写的工具(笔、墨、纸、砚等)。

  求:要。

  异:对······感到诧异。

  借旁近:就近借来。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

  与:给。.

  养:奉养,赡养。

  收族:团结宗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

  意:主旨(中心,或文章大意)。

  一:全。

  指:指定。

  就:完成。

  文:文采。

  理:道理。

  邑人:同(乡)县的人。

  奇:对······感到惊奇(奇怪)。

  稍稍:渐渐。

  宾客: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宾,本文的意思是状语。

  乞:求取。

  利其然:认为这样是有利可图的。利,认为····...

与《伤仲永》相关的实用资料

伤仲永原文翻译及注释赏析

伤仲永原文翻译 伤仲永翻译及赏析 关于伤仲永赏析

  《伤仲永》通过对方仲永的故事,来告诫世人,不能只依靠天资,而忽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伤仲永原文翻译及注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伤仲永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翻译:

  金溪县的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纸、墨、笔、砚等),(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很诧异,从邻家借来书写工具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的意思是赡养父母、与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这件事)感到奇怪,渐渐地,(同县的人)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父亲,(有的人)花钱请方仲永作诗。他的父亲以此认为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也已经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了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他写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回答说:“他的才能已完全消失,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安石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先天的才能,远胜于一般有才能的人。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常人,是因为他受到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普通人,现在那些天生就不聪明,本来就是普通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注释:

  伤:哀伤,叹息。

  金溪:地名,现在江西金溪。

  民:平民百姓。

  世:世代。

  隶:属于。

  耕:耕田。

  生:生长到。

  年:岁。

  未:不;没有。

  尝:曾经。

  识:认识。

  书具:书写的工具(笔、墨、纸、砚等)。

  忽:忽然。

  啼:出声地哭。

  求:要。

  异:对……感到诧异(意动用法)。

  焉:他,代指仲永。

  借旁近:就近借来。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

  与:给。

  即:立即,立刻。

  书:书写,写。

  并:并且。

  自:自己。

  为:题写。

  名:名字。

  其:这。

  以:把。

<...

与《伤仲永》相关的实用资料

课本伤仲永原文及翻译注释

伤仲永原文 伤仲永翻译 课本伤仲永原文

  读文言文,学文言文,我们总能从中悟出人生道理,懂得许多人生哲理。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本伤仲永原文及翻译注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伤仲永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伤仲永翻译

  金溪县的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纸、墨、笔、砚等),(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很诧异,从邻家借来书写工具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的意思是赡养父母、与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这件事)感到奇怪,渐渐地,(同县的人)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父亲,(有的人)花钱请方仲永作诗。他的父亲以此认为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也已经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了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他写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回答说:“他的才能已完全消失,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安石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先天的才能,远胜于一般有才能的人。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常人,是因为他受到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普通人,现在那些天生就不聪明,本来就是普通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伤仲永注释

  1.伤:哀伤,叹息

  2.金溪:地名,现在江西金溪

  3.民:平民百姓

  4.世:世代

  5.隶:属于

  6.耕:耕田

  7.生:生长到

  8.年:岁

  9.未:不;没有

  10.尝:曾经

  11.识:认识

  13.书具:书写的工具(笔、墨、纸、砚等)。

  13.忽:忽然

  14.啼:出声地哭

  15.求:要

  14.异:对……感到诧异(意动用法)

  17.焉:他,代指仲永

  18.借旁近:就近借来。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

  19.与:给

  20.即:立即,立刻

  21.书:书写,写

  22.并:并且

  23.自:自己

  24.为:题写

与《伤仲永》相关的实用资料

伤仲永原文及翻译

伤仲永原文 伤仲永翻译 关于伤仲永原文及翻译

  你对王安石的《伤仲永》了解吗?一起去学习和鉴赏吧。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伤仲永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伤仲永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

  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伤仲永翻译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伤仲永注释

  伤:哀伤,叹息。

  金溪:地名,今在江西金溪。

  隶:属于。

  生:生长到。

  识:认识。

  书具:书写的工具(笔、墨、纸、砚等)。

  求:要。

  异:对……感到诧异。

  借旁近:就近借来。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

  与:给。.

  养:奉养,赡养。

  收族:团结宗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

  意:主旨(中心,或文章大意)。

  一:全。

  指:指定。

  就:完成。

  文:文采。

  理:道理。

  邑人:同(乡)县的人。

  奇:对……感到惊奇(奇怪)。

  稍稍:渐渐。

  宾客: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宾,本文的意思是状语。

  乞:求取。

  利其然:认为这样是有利可图的。利,认为……有利可图。

  ...

与《伤仲永》相关的实用资料

伤仲永翻译、原文及赏析

伤仲永翻译 伤仲永翻译原文道理 有关伤仲永翻译的原文

  伤仲永翻译原文是什么?这篇文章又给了人们什么启示呢?不知道的小伙伴们看过来,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伤仲永翻译、原文及赏析”,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伤仲永翻译、原文及赏析

  一、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二、译文

  金溪县的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纸、墨、笔、砚等),(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很诧异,从邻家借来书写工具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的意思是赡养父母、与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这件事)感到奇怪,渐渐地,(同县的人)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父亲,(有的人)花钱请方仲永作诗。他的父亲以此认为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也已经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了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他写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回答说:“他的才能已完全消失,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安石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先天的才能,远胜于一般有才能的人。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常人,是因为他受到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普通人,现在那些天生就不聪明,本来就是普通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三、赏析

  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比起一般人要优秀得多,然而最终还是沦落为平常人。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即使天赋很高,不努力学习,也很难取得成绩,同时也告诉了人们,对于天赋不那么异秉的人,更需努力学习才能比别人聪明,有所收获。

  推荐阅读:

  

与《伤仲永》相关的中考资源

《伤仲永》原文及注释

伤仲永 原文伤仲永 伤仲永原文及注释

  《伤仲永》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篇散文。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伤仲永》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伤仲永》原文及注释

  伤仲永

  宋代: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

  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王安石说: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得多;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的好,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注释

  伤:哀伤,叹息。

  金溪:地名,今在江西金溪。

  隶:属于。

  生:生长到。

  识:认识。

  书具:书写的工具(笔、墨、纸、砚等)。

  求:要。

  异:对······感到诧异。

  借旁近:就近借来。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

  与:给。.

  养:奉养,赡养。

  收族:团结宗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

  意:主旨(中心,或文章大意)。

  一:全。

  指:指定。

  就:完成。

  文:文采。

  理:道理。

  邑人:同(乡)县的人。

  奇:对······感到惊奇(奇怪)。

  稍稍:渐渐。

  宾客: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宾,本文的意思是状...

与《伤仲永》相关的国学经典

读了《伤仲永》有感

读后感范文 伤仲永读后感

  王安石的名篇《伤仲永》揭示了天资与勤奋的关系。以下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读了《伤仲永》有感,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出国留学网。

  最近读了王安石的名篇《伤仲永》。这篇文章讲了一个故事:江西金溪县有个叫方仲永的小孩,聪颖过人,5岁时就能写出好诗。方仲永的父亲就天天带着他去别人家炫耀,但是却没有注意让方仲永进一步接受学习教育,结果方仲永的诗才日渐枯竭,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已不像以前那么好,又过了七年他就“泯然众人矣”,才能完全消失,和普通人一样了。

  这件事情,揭示了天资与勤奋的关系。

  天资和勤奋是一个人获得成就的重要条件。

  好的天资是重要的,天资聪颖的人,只要付出比较少的努力,就能轻易取得普通人要花费很多心力才能取得的成果。有天资,再加上后天的努力,就更易实现别人难以实现的梦想。但是,天资好也要努力,如果不努力学习和工作,天资再好也会像方仲永一样“泯然众人”。

  天资很重要,但是天才毕竟是少数人。天资差一些就不行吗?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不是天才或天资不够,即便如此,可是他们也能正常的生活,不少人甚至取得很大的成功。这正是因为他们笨鸟先飞、凭借了后天的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无论是牛顿还是爱因斯坦,华罗庚或者是陈景润,他们小时候都不是什么“神童”,但是他们都是科学的巨匠,世人仰慕的先贤,他们最终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所依靠的,就是努力学习、勤奋刻苦……

  鲁迅曾说过:“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爱迪生就是一个适例。爱迪生上小学的时候,考试成绩经常是班上的倒数第一,他的老师说他是个不聪明的孩子。但是,他将勤补拙,兴趣广泛,努力工作。他的一生是在不断创造和发明中度过的。爱迪生每发明一件东西,都经历了艰苦的过程。就拿发明电灯来说,他差不多花费了2年的时间,每天工作几十个小时,试了1600多种材料,最终才制造出能够亮很久的电灯泡。正是因为勤奋工作,使得他一生共有约一千项创造发明,成为世界著名的发明大王,成为后人尊敬、学习的榜样,他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有人称赞他是天才,并询问这位“发明大王”成功的秘诀时,他答道:“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天资聪颖,并不意味着一定成功;天资平凡,也不一定意味着失败。一个人,天资再高,如果不勤于学习,必干不成大事业,甚至养活自己都很困难;相反,一个人即使天资一般,如果勤奋学习,刻苦用功,必出成果。

  小编精心推荐

  读后感范文 | 读后感怎么写 | 读后感作文 | <...

与《伤仲永》相关的读后感大全

读《伤仲永》有感

读后感范文 伤仲永读后感

  《伤仲永》一文给人的启示是: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但如果不努力学习,也很难取得真正的成就。以下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读《伤仲永》有感,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出国留学网。

  生而知者之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伤仲永》一文给我的启示是: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但如果不努力学习,也很难取得真正的成就。 仲永的故事是这样的:并非书香子弟的方仲永5岁时便能“指物作诗,立就”,并“自为其名”,且“文理皆有可观者”,因而扬名邑中。到了十二三岁,才气渐减,“令作诗,不能称前之所闻。”到了成年,竟“泯然众人矣”。

  一个天资聪颖的神童,因为被唯利是图的父亲每天带着四处走访,而不让他学习,使得“神童”竟沦为一个默默无闻的“庸人”!这能不叫人扼腕叹惜吗?神童泯然众人,责任在于他父亲,原因是“不使学”。像方仲永这样的天才,由于后天没有好好学习,尚且要成为普通的人,那么,那些本来就普普通通的人,如果不学习,岂不是连一个普通的庸人还不如吗? 所以说,才能来自于勤奋学习!“神童”由于后天不好好学习而沦为“庸人”的,在历史上屡见不鲜;而本来不是“神童”、“天才”,但由于坚持不懈地奋发努力,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却大有人在。

  牛顿不是神童,但他终身勤奋学习,终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爱因斯坦不是神童,大学考了两次才被录取,毕业后到一家专利局当了7年职员,他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学习和工作,终于奠定了相对论的基础。 不仅在科学上如此,在文学艺术上也是如此。不论是谁只要付出和他们同样艰辛的努力,都能取得这样或那样的成就。作家狄更斯、巴尔扎克等人的成功,同样深刻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小编精心推荐

  读后感范文 | 读后感怎么写 | 读后感作文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与《伤仲永》相关的读后感大全

读《伤仲永》有感600字

读后感600字 伤仲永读后感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以下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伤仲永》有感600字,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出国留学网。

  《伤仲永》讲述了: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小孩,天资聪明,五岁就能作诗。可他出了名后,他的爸爸就不再让他学习了,带他去全县各处题诗挣钱。由于方仲永没有再学习,最后一事无成,成为一个普通的人!

  因此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有关,二者之间,后者更重要,即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至关重要的。我相信我们都为这样的“天才”而感到可悲。

  何为天才?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伤仲永》之所以取这个名字就是因为这个寓言讽刺了方仲永的爸爸,因为他毁了方仲永的一切。

  这件事使我联想到着名数学家华罗庚。华罗庚在初中毕业后,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每一天达10个小时以上。他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

  华罗庚在顽强自学下,成为了着名的数学家,这个例子就告诉了我们后天努力有多么重要,只要我们努力学习,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事情!

  所以,我们就应理解后天的教育,像华罗庚一样努力学习,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

  读后感小编精心推荐

  100字 | 200字 | 300字 | 400字 | 500字 | 600字

与《伤仲永》相关的读后感范文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