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于丹论语心得txt栏目,提供与于丹论语心得txt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于丹论语心得

于丹论语心得 于丹

于丹《论语》心得

  《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作者于丹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古典文化,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

  图书目录

易中天为《于丹论语心得》写的序
1、天地人之道 2、心灵之道 3、处世之道 4、君子之道
5、交友之道

与于丹论语心得txt相关的实用资料

于丹论语心得读书心得

于丹论语心得读书心得 于丹论语感悟 论语心得

  下面是出国留学网提供的于丹论语心得读书心得,欢迎阅读。

  最近一段时间事情接踵而来,人也越来越浮躁。突然意识到自己该静一静了。怎么办?看书吧!看什么书?就看《于丹论语心得》吧。选择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通过论语,让自己好好反思一下自己,让自己安静、沉稳下来。

  看《于丹论语心得》之前,我是怀着看专业书的心情,也下决心这样的书要好好看,多看、多想,这样才有真正的收获。于是手捧该书,我都觉得自己好像高大了许多,仿佛自己变得有学问了。

  发现书中很多的内容深有感触,比如:“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这是于丹给我们讲述《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痛苦。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一种遗憾,如果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后的遗憾,将使你错过弥补遗憾的最好时机。承认现实的不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其实,人这一生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你的整个世界。我们经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从这样一个外在环境可以看到他内心的价值取向。那么什么样的朋友对我们来说才算是好朋友,好朋友的标准是什么,会给我们的生活、事业带来什么样的帮助;什么样的朋友算是坏朋友,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又如何来分辨好朋友和坏朋友呢?

  于丹教授在讲论语时,谈及交友就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谓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友直、友谅、友多闻,是好朋友;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是坏朋友。友直就是说要为人正直,要坦荡,要刚正不阿,一个人不能有谄媚之色,要有一种朗朗人格,在这个世界上顶天立地。朋友的人格可以映照、校验你的人格,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可以在你犹豫不决的时候给你一种果断,这是一种好朋友;友谅,也就是宽容的朋友。其实,宽容大多数时候是一种美德,他是这个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们会发现,当我们不小心犯了过错或者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时候,有时候过分的苛责和批评,都不如其实,交什么样的朋友,怎样与朋友相处,考验的是我们的眼光和智慧,我们读论语,听于丹讲论语,从中学习到的是一种审视、明辨的能力,是宽容、不为己堪的态度。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而能够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先要看自己配交什么样的朋友,自己站在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坐标上,只有明确了自己的修养,才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他是一个循循诱导的老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朋友,它是一个映射着我们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艺术和智慧,多一份清醒与闲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馈赠的心情。

  小编精心推荐

  

与于丹论语心得txt相关的读书心得

《于丹论语心得》读书心得

心得体会 读书心得体会 读论语心得体会

  《于丹论语心得》透过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六个篇章,以心得的方式来解读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以此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出国留学网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于丹论语心得》读书心得”,供大家参考!

  《于丹论语心得》读书心得

  读这一本书,进一步增加了对《论语》的了解,同时也很好地启发了心灵,帮忙我们冲破世俗的、利益的、外在的束缚,找到人生本该追求的努力方向和人生价值所在,透过心灵的释放,让我们智慧地、快乐地、幸福地生活。下面我就讲两点体会。

  一、做一个有信仰的人

  书中讲到对子贡问政一段的解读,子贡问政原文是这样的,子贡问孔子一个国家安定平稳需要什么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足够的粮食、强大的军队、人民对国家的信仰。子贡又问:必须要从三者中去掉两样呢,孔子的回答是去兵、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于丹对此的解读是没有粮食,无非就是一死,自古而今谁不死,死亡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没有信仰以后的崩溃和涣散。什么是政治政治并不必须让大家都过上一种物质礼貌上的发达生活,他仅仅是一个标志,真正来自于内心的那种安定和对于一种政权的认可,这些都是来源于信仰,信仰的力量足矣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其实,信仰的力量,精神的力量之无限之大我们每个人都能体会到。在中国,以前因为有共产党人信仰,才取得革命战争的胜利;在美国,因为有自由主义、民主主义信仰,让我们看到了美国人以其独立、理性成就了世界第一大国;在日本,撇开爱国主义情怀,武士道精神不得不令人佩服。然而当前,中国面临的最大的危机是信仰危机。官员贪污腐败、政府执法不严、商人金钱至上等等社会风气的背后体现的都是信仰的缺失。从大的方面来讲,一个国家想要强大,民众务必有一致的、向上的信仰。正如于丹所说,成功的政治来自民众内心对政权的认可,民众信仰的树立需要政府威信的树立。在我看来,政府威信的树立最核心的是从执政党队伍抓起,也就是我们的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只有这两支队伍在思想上、行动上高度纯洁了,民众才会对党、对政府产生敬畏之心,进而从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与政府持续一致格调,构成一股力量,实现整个民族素质的提升,乃至整个国力的提升。从小的方面来讲,一个人,如果没有信仰,这个人要么无所追求,残喘于世,要么无所畏惧,无恶不作。因此,做一个有信仰的人,于己于社会都十分必要。如何做一个有信仰的人我们要问自己三个问题:我是谁、我往哪里去、我和别人以及这个世界有什么关系,也就是要对自我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对未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对自我与他人之间有一个清晰的界限,要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选取一条贴合自己人生的道路去努力,并且在努力的过程中,相信世界是有规则和逻辑的,能够关心疾苦,谨慎生活,有所敬畏,有所求,有所不求,从而让我们的人性更有深度,让心灵更有高度。

  二、做一个独立的人

  于丹在论语心得一书中写到这么一段话,是一个英国心理学的一个女博士写的一本书中的一段话:她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的目的。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越早让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分离得越早,你就越成功。于丹对此解...

于丹论语心得后记《论语》的温度

于丹论语心得 于丹论语心得全文 论语的温度

  《于丹<论语>心得》后记:《论语》的温度

  《论语心得》书稿付梓中华书局,心下有七分安顿三分忐忑。从二十一岁读先秦文学硕士开始,几乎泡在中华版的书堆里长大,不敢奢望有一天在中华书局出自己的一本书,就如同从来不敢妄想自己敢站在电视屏幕里谈谈《论语》的话题。

  对《论语》的情感,一向是“敬”而不“畏”,对《论语》的感觉,从来是朴素而温暖。

  在北方一个以温泉著称的小城里,曾经见过一口奇特的“问病泉”,据说任何人舒舒服服地泡进去,一下子就感知到自己身体的病灶所在:有关节炎的人四肢关节就会麻酥酥有了感觉,有肠胃病的人肠胃间就会火辣辣涌起热流,而有皮肤病的人则周身通泰,洗掉一层蝉蜕一般……

  我眼中的《论语》,就是这样一眼温暖的活水泉。

  以我的学养和阅历,真要做《论语》的讲解和讲解和辨析,万万不敢。那就像是让我去做这眼温泉的化学成份分析一样,我没有能力拿出一份数据精准的化验报告。我所能担承的角色只是一个体验者,以身体之,以血验之,像两千多年中数以千万计泡过这眼温泉的人一样,用自己的身体最敏感的病灶去承受温泉的恩惠。

  仁者见其仁,智者见其智。经典的价值或许并不在于令人敬畏到近乎膜拜,而恰恰在于它的包容与流动,可以让千古人群温暖地浸润其中,在每一个生命个体中以不同的感悟延展了殊途同归的价值。所谓“道不远人”,大概如此。

  我眼中真正的圣贤从来不拎着晦涩艰深的典故吓唬人,也从来不堆砌出佶屈聱牙的言语麻烦人。孔子说:“予欲无言”,子贡慌慌地问:“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益发淡定,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这个世界上的简单真理之所以深入人心,是因为它们从不表现为一种外在的灌输,而是对于每个心灵内在的唤醒。《论语》中的简单真理所以穿越千古尘埃,让后世子子孙孙在日益繁盛而迷惑的物质文明中得以秉持民族的根性,不至于因为选择的机遇过多而仓惶。受益的人也许“觉”在某一刻,怦然心动,醍醐灌顶;也许“悟”在漫漫岁月,用一生的历练完成一次不可复制的解读。

  真的要感谢《百家讲坛》用“心得”这个角度鼓励我走进《论语》,千颗心有千种所得,万颗心有万种所得,而我只不过是其中的一心之得。我们在当下的生活解读中豁然开朗,圣人在千古之前就会缄默微笑。

  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那是将《论语》奉为中国文化思想的渊源;而我宁愿说“半部《论语》修自身”,人人皆可视之为一眼温暖的“问病泉”。

  可以得之于心的《论语》,不是被汉武帝罢黜了百家之后刻意独尊的“儒术”,不是与“道”“释”并称于庄严仪式的“儒教”,不是被穷究义理囿于考据的“儒学”。

  可以得之于心的《论语》,是每个人心中有而口中无的简单真理。

  所以,我看《论语》的温度,不烫手,亦不冷漠,略高于体温,千古恒常。

...

读于《丹论语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读书心得体会

  学习是人不断进步的前提。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而学习心得是学习某方面的知识后所有的感悟。以下为出国留学网心得体会栏目小编为您精心推荐。

  《于丹论语心得》读书感想于丹的《论语心得》这本书,早有听说,在电视上的百家讲坛上也听过一二,中国大学网范文之心得体会:《于丹论语心得》读书心得。还听说有许多研究古代文学的人,诸如“十博士”指责于丹对《论语》讲解多有缺失,劝其立即“下课”。

  今年暑假,我看了于丹的《论语心得》这本书之后,发现还是有很多东西是值得学习的。虽然是于丹自己对《论语》的解读,是于丹自己对《论语》的现代化的理解,可是跟随她的思路,跟随她的足迹,我们可以对这本两千多年流传下来的书籍重新产生兴趣,重新捡起它,审视它。用自己的观念来解读它,将古老的真理化为为我所用的心得。

  作为教师,我的体会是“少指责、少抱怨,少后悔,就能成功”。于丹《论语心得》中列举了许多浅显易懂的故事,我感触很深。如:“处世之道”中讲到的寓言故事:一个孩子十分爱发脾气,于是父亲让他每发一次脾气就在篱笆上敲一颗钉子,一天下来,孩子看见他敲了许多钉子,心里很不好意思,父亲便让他如果一天不发脾气,就拔一颗钉子,当钉子拔完时,孩子高兴极了,因为他学会了克制,可是父亲却告诉他虽然钉子拔了,但却会留下一个个不能消除的洞。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做事一定要先往远想,这样避免对别人的伤害,也减少自己将来的悔恨,心得体会《《于丹论语心得》读书心得》

  作为教师的我们,与学生的接触较多,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学生,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情。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我们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应该少些指责和抱怨,给学生多些鼓励和赞扬,只有这样,你才会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较好的印象,你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才能正常的开展。要知道,虽然你能够拔掉钉子,但是却会留下一个个不能消除的洞。

  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于丹在“处世之道” 中引用了一位英国心理学女博士的话: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让我联想到我们教师对学生的爱,其实也是一种“父母”的爱,一种以分离为目的的爱。在现在社会大背景下,教师的爱已经有了许多的变味。师生之间的那种适度,往往非常难把握,有人说教育事业是一个服务行业,教师是服务学生的,学生是上帝等等,这一直是捆扰我的问题。也许是我的理解有些偏颇,或是肤浅。于丹老师的解说,无疑给了我一些答案。

  无论是朋友还是亲人,都应该把握一个分寸,适度为最好。所以,我觉得我们对待学生,也应该有个适度。我们教育学生、传授知识,最终是要让他们学会做人、成人。 “天地之道”。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

  小编精心推荐

  读书心得体会 |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受

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 论语心得读后感
  读后感是对一本著作的一个总结及心得体会,一篇好的读后感能让让一个读者对未知的著作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重要的内容和一览著作的好奇心,同时,读后感也是表达个人对作品的理解能力,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融合在一起,悲伤和幸福的文字产生更加激烈的碰撞,读后感思想和文学在对著作进行一个美好的文化传达的同时,也表达着个人内心的呼吁。欢迎参考出国留学网读后感范文。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于丹给我们讲述的《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初读了《论语心得》时,心中生出一些困惑,因为书中所说的安贫乐道,现在看来颇有些让人不思进取的味道,细细读来,慢慢明白其中的深意。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在努力发展着自己的事业,收入多少、职位高低,似乎成了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志。其实,高官厚职的,生活得不一定快乐。竞争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调整与他人的关系,倡导良性竞争而非恶性竞争。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世界,不管多聪明、多能干的人,缺少他人提供的帮助,成功也是不可能的。一个人只是一叶“舟”,而众人才是既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

  于丹教授分析的《论语—心灵之道》,读过之后,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同样一件事情,看待的角度不同,心态会不同,心情也会不同。就像平时开车,同样是红灯前的第一辆车,有的人会想:真倒霉,别人都能赶在红灯前过,怎么偏偏我过不去,心情就会变得很糟糕;而有的人会想:我真幸运,下次变绿灯时,我能第一个通过,心态就会很平和。《论语心得》告诉我们,要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用积极的心理暗示调整自己。

  感触较深的还有于丹教授讲的《论语—交友之道》。朋友有好坏之分,良朋益友可以带来很多帮助,恶朋佞友却会带来许多麻烦,甚至引你走上邪路。什么样的朋友是好朋友?什么样的朋友是不好的朋友?书中说到的“益者三友”和“损者三友”,细细想来,颇耐人寻味。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很多的朋友,特别是那些身世显赫,家境优越的人,周围更是不乏与其称兄道弟的人,但是,当他们失去了这些优越的条件,或是当他们身处困境时,又会有多少真正站在他们身边,肯为其两肋插刀的人?怎样才能交上好的朋友呢?《论语》也给出了答案。要想交到好朋友,一要有仁爱之心,二要有辨别能力,都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有了一个好的朋友,人生便开启了一段美好的生活。

  人活一世,草活一秋,能够快快乐乐、开开心心的过一生,这是每个人心中的梦。相信我只要踏踏实实地做人、认认真真地工作、以诚相待地交友;学会放弃、学会舍得、学会宽容、学会立志,就会让自己的心灵变得完美、强大,就会享受到生活的美满与幸福!

   相关推荐:

于丹《论语》心得(二)心灵之道

于丹论语心得 于丹论语心得全文 于丹论语心得讲稿

  于丹《论语》心得(二)心灵之道

  视频片头语一:

  俗话说:人生不得意事常八九。那么如果人生有了缺憾之事,如果我们遭遇不得意之时,我们应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生活呢?两千多年前的论语对于我们当今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能有什么启示呢?请收看于丹教授《论语》心得之《心灵之道》。

  视频片头语二: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一些缺憾和不如意的事情。如果你放大这种缺憾和不如意,那你将永远生活在阴影之中。也许我们无力改变生活中的缺憾,也许我们无法避免人生中的苦难。但于丹教授认为,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你用不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你就会拥有完全不同的人生! 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真的能够开解现代人的心结吗?请收看于丹《论语》心得之二:《心灵之道》。

  于丹: 今天我们说一个话题,人生百年,孰能无憾呢?

  人的一生中遗憾的事情谁都在所难免,《论语》中有没有遗憾的事呢?也有很多人。想想孔夫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这么多学生,家家都有自己烦心的事情。那么他们之间是怎么来讨论关于人生遗憾的呢?

  有一个学生司马牛,他的遗憾是什么呀?

  FLASH:

  “唉!我家只有我一个儿子。”

  “我们家有哥仨。”

  “我们家有五兄弟。”

  “我们家有八个兄弟,号称八大金刚呢。”

  “为什么人家都能够有那么多兄弟,为什么我就一个都没有呢?哪怕有一个也好啊。为什么啊?为什么啊?太郁闷了。”

  于丹: 他的一个同学子夏就开始劝他。子夏是自称,称自已的名字商,他说我听说呀,“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论语.卫灵公篇)

  尽管这段话不是出自孔子之口,但是他也代表了《论语》所倡导的一种价值观。就是人首先要能够正确地面对人生的遗憾,当你面对一件想不通的事情的时候,你怎么样避免最大的伤害呢?就是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为什么呀,为什么呀,偏偏这倒楣事怎么就落在我头上呢?

  其实化解遗憾第一个前提是先认可这个遗憾的存在,就是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件事接受下来。说,好了,这就是一种安排,我已经知道有这个遗憾了。那么第二个态度是什么呢?是尽可能的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补足这个遗憾。这就是子夏告诉他同学两句话,叫“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论语.颜渊篇),敬,是指人内心的一种端庄,一种正直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使大家都可以尊敬你,那么你再去做事情,尽可能让自己少一点失误。另外一点就是真正跟别人共事的时候,要恭而有礼,内心保持着一种恭敬,彬彬有礼,真正能够对人有一份尊重,如果你能做到这样,少一点过失,多一分尊重,那你能够达到的是四海之内皆兄弟。所以一个真正的君子,你还真正会内心忧患没有兄弟吗?

  画外音:

  于丹教授告诉我们,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如何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但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没有兄弟,已经不是什么缺憾了,因为这是一个独生子女的时代,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遗憾总是存在的,如果一个人不能接受生活带来的遗憾,将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呢?

...

于丹〈论语〉心得的读书感悟

读书心得

  几天来我如饥似渴的读完了于丹老师所著的《于丹〈论语〉心得》一书,书中于丹老师借助自己丰富的学识与深厚的阅历,又结合当下人们的生活,围绕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比较全面的向我们诠释了论语中那些简单而又千古恒常的真理。在仔细研读于丹老师的讲解时,我体会到了,她所阐述的思想,其实《论语》并不是高不可及的,于丹老师认为世界上的真理永远是朴素的,就好象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象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

  于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每每运用这些穿越了千古尘埃的简单真理来,解读现代生活中的种种困惑时,都会产生阵阵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顿悟。

  于丹老师在书中有着这样一段关于处世之道的心得:

  “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

  有人问他:“以德报怨,何如?”

  孔子的回答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给出的答案让我们乍听起来有点出乎意料,其实这正是孔子告诉我们的处世的分寸。

  孔夫子在这里提倡的是一种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严。

  他当然不赞成以怨报怨。……

  而以德报怨同样不可取。……

  在两者之外,还有第三种态度,就是用你的公正,用你的率直,用你的耿介,用你的磊落,也就是说,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坦然面对一切。”

  阅读到这一段时,不由的在脑海中闪现出班上那几个被家长娇惯的已无任何道理可讲、“无药可救”的学生来,纵使各科教师多么耐心地循循善诱,不计前嫌,也无法祈得他们的改变,老师们只能被他们的不可理喻一遍遍的践踏着的尊严,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况,我总是想,我是老师呀,我怎能和孩子一般见识呢?于是在继续的关爱中,继续遭到这几孩子的践踏,懂事的孩子有时会来劝我,“老师别和他生气,不值得。”

  片刻一阵惊醒,孔夫子在两者之外的第三种态度是多么的恰如其分啊,老师也是有尊严的人呀,为什么对待如此这般的学生要无谓的浪费你的情感、用不值得的仁厚对待那些有负于你的人呢。这样的人当然也包括学生啊,我想孔子的这个在态度就是要告诉,应该把有限的情感,用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吧。

  心里暗想,下学期不妨就来尝识一下吧,这第三种态度的教育理念,看看到底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

  在我的极力推荐下老公也开始拜读起这本书来,一天茶余饭后两人便交流起读书的心得来,他说,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孔子提出的三不,即所谓“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他说,自我比照了一下,觉得自己好象做不到也做不好,我笑道,那是。聊到兴头,我也将这两天自己的思考和盘托出,在刚刚嘲笑老公的瞬间和述说自己思考的同时,我突然反问自己,这第三种态度,夹乎于两者之间,你真的能把握得到,把握的准吗,在运用这样一种态度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其实也会是一不小心就非左即右的呀,就这么一个字“直”,也决不是那么简单的和易于把握的呀。 ,

  又想起了于丹老师的话,孔子特别强调做事情的分寸,“过”和“不及”都是要尽力避免的。那么简单的真理,到底又该如何把握呢?我想,也只有在漫漫岁月的实践中,慢慢的去顿悟吧……

  小编精心推荐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