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什么是教学设计栏目,提供与什么是教学设计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我愿意是激流》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 我愿意是激流教案

  教案是每个老师上课必备的讲课材料,但一份好的教案,也能决定一堂课的质量。如何备好教案呢?以下文章“《我愿意是激流》教学设计”由出国留学网为您提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我愿意是激流》教学设计

  自读导言

  1、感悟诗中的一组组意象群,把握各自的特点及其间的关系。理解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感悟诗中美好的感情。

  2、欣赏诗歌结构整齐、反复咏唱的艺术美。

  自读程序

  一、听朗诵录音或教师有感情地范读。

  二、学生自行研讨全诗,思考并讨论。

  1、诗中意象可概括为几组、几类?

  明确:全诗五段,每段有一组意象构成。这些意象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急流、小河、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都是诗人的自喻;另一类是小鱼、小鸟、常青藤、火焰、夕阳,是“爱人”的形象表现。

  2、这几类意象各有什么特征?

  明确:属于诗人自喻的意象,相对来说,比较阔大、粗犷富有男性的阳刚之气,给人以壮美之感;比喻爱人的意象,相对来说,比较娇小、细腻、有着女性的柔媚,给人以秀美之感。

  三、学生深入研读全诗,思考并讨论

  1、诗人用哪些词语将这两类意象联系在一起的?

  明确:“我愿意”“只要”。

  2、这样写表现诗人什么样的爱情观?

  明确: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奉献精神。

  3、讨论:这首诗五处运用对照的写法,请分析每处对照,所揭示的深层含义及其作用。

  明确:例如第一段中“崎岖”和“快乐”形成第一次对照。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是悠闲欢快的,而急流、小河在崎岖的小路上跋涉是艰辛痛楚的。第二段中“勇敢地作战”和“做巢”“鸣叫”的生活愉快而安逸,而荒林对狂风的作战则充满了危险。但“只要”爱人的生活的幸福,诗人甘愿冒着危险挑战狂风等。

  五处对照使诗人对爱情的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得到了形象而深刻的体现,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

  4、一组意象已能表达诗人对爱情的态度,诗人为什么还要选择这么多意象?

  明确:诗中作为比喻的自然现象包罗万象,丰富多彩。上至广漠的天空,下至河流山谷;大至山崖废墟,小至一鸟一鱼,意境开阔,画面舒展。这不仅展现出诗人自由、开朗、奔放的襟怀,也将诗人的爱情表白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

  5、这些意象在顺序安排上有什么特点?对主旨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明确:由快乐的小鱼到鲜艳的辉煌是爱人走向成熟的生命历程。成长过程中爱人需要保护,诗人挺身而出,与狂风作战,饱受风雨的打击,哪怕毁灭也绝不懊丧;而当爱人的生命步入辉煌时,诗人则又退在一旁,甘做陪衬。这样的顺序安排,一步步衬托出诗人高尚的情操,感人至深。

  6、口头表达训练: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段改写成散文。

  7、讨论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明确:全诗共有五个诗节,就表白爱情这个主题来说是同意反复,借用的景物层出多变,千差万别;每个诗节的结构安排也整齐划一,诗节的前半部分都是诗人自喻。这种同一主题、同一表现形式的循环往复,具有民歌反复咏唱的特点,除了使诗人的感情得到酣畅的抒发外,读起来也富有音乐的旋...

与什么是教学设计相关的高中教案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学设计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学设计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是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一篇浅显易懂的事理性说明文,主要阐释海洋是未来粮仓的原因。以下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出国留学网.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原因;

  2.了解文章所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体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4.了解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增强开发、保护海洋的意识。

  教学重点:

  1. 了解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原因;

  2. 分析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自己分析课文,培养分析能力。

  课型及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的事理说明文。学习难度不大,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把握文章要点,了解本文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及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人类当今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大家看了上面的图表和文字大家有什么感想?得出了什么结论?

  2.跟我走进大海!(展示有关大海资源的图片)

  在生物资源方面,海洋中存活着20多万种生物。专家测算,海洋的初级生

  产力每年为6000亿吨,其中可供人类利用的鱼类、贝类、虾类、藻类等,每年为 6亿吨,而现在全世界的捕捞量仅为9000万吨左右。海产品已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食品来源,目前海产品提供的蛋白质约占人类食用蛋白质的22%。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海洋每年可以产出的水产品足够300亿人食用,海洋向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等于全球所有耕地提供农产品的1000倍。

  二、三分钟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2.海洋可以为人类提供哪些粮食?

  3.这篇文章阐释了什么道理?

  三、动动脑筋思考:

  作者是如何来安排本文的内容的?

  全文共7自然段,按总——分——总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指出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第二部分(3~6),阐释海洋可能成为未来粮仓的原因。

  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3),总说海洋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粮仓的原因。

  第二层(4~6),分说:藻类能为人类提供充足的蛋白质(4);

  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5);

  海洋鱼虾还有捕捞潜力挖掘(6)。

  第三部分(7),总结全文,强调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

  四、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法:

  课文在阐释事理时,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1. 采用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阐释事理。

  第一部分(第1~2段)和最后一段,就...

与什么是教学设计相关的初中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密度教学设计

物理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 重力教案

  教案是每个老师上课必备的讲课材料,但一份好的教案,也能决定一堂课的质量。如何备好教案呢?以下文章“密度教学设计”由出国留学网为您提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密度教学设计(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①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②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

  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②通过了解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紧密结合,使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服务社会。

  二、教学重点:学习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三、教学难点:从实验原理、仪器使用、实验步骤安排、记录数据到根据数据得出结果对学生进行全面实验能力的训练

  四、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1、教师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要测量这个铁块的密度,需要测量哪些量?怎样测量?

  2、出示任意形状的小石块和装在杯中的盐水,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块和盐水的密度呢?

  合作探究:

  量筒的使用:

  ①观察量筒回答课本第12页“信息快递”中的问题;

  ②学生交流使用方法。

  3、如何测固体(石块)体积的方法(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一块总结使用量筒测固体的方法)

  4、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方法: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以待测体积的物体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没,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值为准),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1;将不规则形状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被测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5、尝试测量一个塑料块的体积。

  6、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一些形状不规则且无法浸入量筒之内的固体的体积。可采用“溢杯法”测量其体积。所谓“溢杯法”即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内,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但现有量筒一次不能盛取石块溢出的水量,可用较大容器盛接溢出的水,再分若干次用量筒测量所接到的水,多次读取数据,最后相加得到石块的体积。

  7、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①压入法:用一根细而长的铁丝将蜡块压入水中。蜡块投进量筒和压入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对的刻度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

  ②沉锤法:用细线将一个钩码系在蜡块下面,用细线吊着蜡块和钩码放入量筒,钩码先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然后钩码和蜡块一起浸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

  学生分组实验并交流结果。

  密度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1、知道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单位;

  2、会用密度公式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

  3、学习根...

《观潮》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教案 四年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的教案

  了解大自然的神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观潮》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观潮》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技术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