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初秋孟浩然栏目,提供与初秋孟浩然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孟浩然生平简介

孟浩然简介 孟浩然生平简介 唐代诗人生平简介

  孟浩然是唐代诗人,本名不详,字浩然。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下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孟浩然生平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更多内容请关注出国留学网。

孟浩然生平简介

  诗文少年

  唐永昌元年(689年),孟浩然出生于襄阳城中一个薄有恒产的书香之家。

  唐圣历元年(698年),孟浩然与弟弟一起读书学剑。

  唐景龙二年(708年),孟浩然20岁,是年前后游鹿门山,作《题鹿门山》诗。诗标志着浩然独特的诗风基本形成。

  唐景云二年(711年),孟浩然23岁,与张子容同隐鹿门山。

  漫游求仕

  唐先天元年(712年),冬天,送张子容应考进士,作诗《送张子容进士举》,25到35岁间,辞亲远行,漫游长江流域,广交朋友,干谒公卿名流,以求进身之机。

  唐开元五年(717年),游洞庭湖。干谒张说。登岳阳楼,作《岳阳楼》诗以献。

  唐开元六年(718年),二月,张说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四月赴任。浩然居家,作诗慨叹清贫和失意,渴望有人向皇帝引荐。

  唐开元八年(720年),暮春,浩然抱病,有赠张子容诗《晚春卧病寄张八》。九月九日,浩然与贾舁登岘山,诗酒唱和。

  唐开元十二年(724年),孟浩然36岁,韩思复任襄州刺史。卢馔为襄阳令,浩然与之为忘形之交。因玄宗在洛,便往洛阳求仕,滞洛三年,一无所获。

  唐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出蜀,游洞庭襄汉,孟浩然与李白结交为好友,成莫逆之交。当年韩思复卒,天子亲题其碑。浩然与卢馔立石岘山。

  唐开元十四年(726年),三月,浩然游扬州,途经武昌,遇李白。李白于黄鹤楼作诗送行。

  入京不仕

  唐开元十五年(727年),孟浩然第一赶赴长安进行科举考试。

  唐开元十六年(728年),初春,在长安作《长安平春》诗,抒发渴望及第的心情,当年孟浩然三十九岁,然而,科举不中。同年孟浩然与王维结交,王维为孟浩然画像,两人成为忘年之交。应进士举不第后,孟浩然仍留在长安献赋以求赏识,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张说交谊甚笃。传说张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张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

  隐居山水

  唐开元十七年(729年),孟浩然离开长安,辗转于襄阳、洛阳,夏季游吴越,与曹三御史泛舟太湖。曹三御史拟荐浩然,浩然作诗婉言谢绝,次年游玩于江南的名山古刹。

  唐开元十九年(731年),孟浩然同年43岁,春,在越州有赠谢甫池诗,表示出对农事的关心。继续在江浙一带会友作诗。

  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孟浩然第二次前往长安求仕,不仕,当年浩然回襄阳。

  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韩朝宗为襄州刺史,十分欣赏孟浩然,于是邀请他参加饮宴,并向朝廷推荐他,孟浩然因考虑到上京干谒张九龄未果,认为作为刺史的韩朝宗也无法让他入仕便...

与初秋孟浩然相关的国学知识

李白与孟浩然

李白与孟浩然

  阳春三月,繁花盛开,万紫千红,这样一个美丽动人的黄鹤楼里坐着两位正在对酒畅饮,促促而谈诗人,坐在东面的是诗人孟浩然,他虽然仕途不得意,但早已诗名满天下了,坐在孟浩然对面的是诗人李白,李白比孟浩然小十几岁,他刚离开四川不久,还未进入仕途,潇潇洒洒,自由自在。李白久闻孟浩然的大名,此次在湖北得以相见,特别高兴。而孟浩然见到,诗才入仙,谈吐非凡的李白,也是相见恨晚,几天来二人游遍了湖北的名胜。谈诗情,谈人生,十分投机,正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孟浩然就要离开此地沿长江东下去扬州了,李白特意在这依山傍水的黄鹤楼为他仰慕的孟夫子践行。

  船就要起航了,两人恋恋不舍,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了船,船终于扬帆而去,李白还站在江边,痴痴目送那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那孤独的白帆,这时一首极为精彩的杰作在李白的脑海里诞生了;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与初秋孟浩然相关的小学五年级作文

孟浩然个人简历

孟浩然 孟浩然简介 孟浩然的诗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想具体了解一下著名诗人孟浩然吗?以下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孟浩然个人简历”,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更多内容请关注出国留学网。

  孟浩然个人简历

  孟浩然,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曾隐居鹿门山。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孟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

  生平事迹

  坎坷一生

  孟浩然出生于公元689年(武后永昌元年)。出身于襄阳城中一个薄有恒产的书香之家,自幼苦学。年轻时隐居读书于鹿门山。25到35岁间,辞亲远行,漫游长江流域,广交朋友,干谒公卿名流,以求进身之机。开元十二年(724),因玄宗在洛,便往洛阳求仕,滞洛三年,一无所获。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十分欣赏孟浩然,于是邀请他参加饮宴,并向朝廷推荐他,孟浩然因为与朋友喝酒而错过了与韩朝宗的约定。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公元740年(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遭贬官途过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孟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刚正志高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世和后世所倾慕。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里,说他”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王维曾画他的像于郢州亭子里,题曰”浩然亭“。后人因尊崇他,不愿直呼其名,改作”孟亭“,成为当地的名胜古迹。可见他在古代诗人中的盛名。王维、李白、王昌龄都是他的好友,杜甫等人也与他关系甚好。隐居本是那时代普遍的倾向,但在旁人仅...

孟浩然的仕途生涯

生涯 浩然
散文标题: 孟浩然的仕途生涯
关 键 词: 生涯 浩然
散文分类: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86.com/sanwen

??孟浩然以善写山水田园诗著名,在四十岁之前,他一直过着隐士的生活。不过,孟浩然选择当隐士,其实是类似求仙访道的“终南捷径”。那时的人,要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通常是走科举考试的道路。此外,还可以通过求仙访道的隐居生活,扩大影响,引起朝廷重视,也可能被召去做官。这就是所谓的“终南捷径”。孟浩然四十岁的时候,已经名满天下,但却始终没有接到朝廷要他出力的诏书,这让他有些坐不住了。于是,他到长安寻找机会。京师文人荟萃,孟浩然出口成章,立即语惊四座。文人竞相与之结交,其中就有宰相张九龄和著名诗人王维。??王维与孟浩然大有相见恨晚之意。有一天,王维邀请孟浩然到内署作客。两人正聊得兴起,唐玄宗突然到来。如此大好机会,孟浩然竟然慌作一团,匆忙间躲到床底下。唐玄宗进来发现屋里的情况不太对劲,便责问王维。得知是孟浩然在此时,唐玄宗高兴地说:“我听说过此人的诗名而没有见过面,为什么要躲起来呢?”说完叫孟浩然出来。孟浩然拜见了皇帝。唐玄宗让孟浩然朗诵他得意的诗作。??决定前途的关键时刻到了,拜侯封相的希望就在眼前。孟浩然又是兴奋又是紧张。仔细想了想,他选择了寓意深刻的《归终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这首诗是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孟浩然的本意,是表明求仕之心未灭,希望皇帝重用。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入世做官的美好愿望就在这首诗中断送了。唐玄宗听到“不才明主弃”那一句时,勃然变色道:“卿不求朕,朕岂弃卿?何不云‘气蒸云梦泽,波动岳阳城!’”(明·蒋一葵《尧山堂外纪》)遂放还,不复见录。??经历此事,孟浩然大受打击,觉得掉了隐士的身价,因而心灰意懒,形骸也开始放浪起来。后来采访使韩朝宗入京,决定带上孟浩然一起去,以便向朝廷推荐。但孟浩然因为与人喝酒,错过了出发的时间。韩朝宗大为生气,独自而去。“浩然亦不悔也”。也许到此时,他总算明白了,写诗和做官是两码事。??孟浩然后来壮年病故,却是因为吃错东西的缘故。当时盛唐最负盛名的诗人王昌龄来到襄阳,听说孟浩然欲仕而遭黜后,立即前来拜访,有惺惺相惜之意。王昌龄当时被誉为七绝圣手,名满天下。他有名作《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意境高远,气势雄浑,格调高昂,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有一谚语“活剥王昌龄”(《大唐新语》),专门用来讽刺那些偷窃名士文章的俗人,可见当时王昌龄七绝之盛名。??二位名诗人相见后,立即一见如故。孟浩然不顾大病初愈,与王昌龄浪情宴谑,多吃了些生猛鲜腥之物,竟然因此引发旧病而亡,时年五十二岁。

喜欢

...

赠孟浩然李白翻译及赏析

赠孟浩然李白 赠孟浩然李白翻译 关于赠孟浩然翻译

  《赠孟浩然》通过对孟浩然的高雅描写,表达出诗人对孟浩然的仰慕之情。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赠孟浩然李白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赠孟浩然原文: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翻译:

  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屏弃当官不走仕途,一生闲云野鹤年老时仍在山间云中逍遥自在。

  明月夜常常把酒临风,饮清酒而醉,他不事君王沉醉于自然美景。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

  注释:

  孟夫子:指孟浩然。夫子,一般的尊称。

  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说孟“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红颜句:意谓从青年时代起就对轩冕荣华(仕宦)不感兴趣。

  白首:白头,指老年。

  醉月句:月下醉饮。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曹魏时徐邈喜欢喝酒,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中:读去声,动词,“中暑”、“中毒”之“中”,此为饮清酒而醉,故曰中圣。

  迷花:迷恋花草,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事君:侍奉皇帝。

  高山: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

  徒此揖清芬: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

  赏析:

  本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诗的风格自然飘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李白的律诗,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前人称“太白于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开郁宣滞,特于风骚为近焉。”(《李诗纬》)《赠孟浩然》这首诗就有这样的特色。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首联是说,我敬重孟先生,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首联即点题,开门见山,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之情。一个“爱”字是贯穿全诗的抒情主线。“风流”指浩然潇洒情愿的风度人品和超然不凡的文学才华。这一联提纲挈领,总摄全诗。到底如何风流,就要看中间两联的笔墨了。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颔联是说,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颈联是说,明月夜常常因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诗中用典,融化自然。“中圣”用曹魏时徐邈的故事,他喜欢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的意思,与“事君”构成巧妙的对偶。

  中二联好似一幅高人隐逸图,勾勒出一个高卧林泉、风流自赏的诗人形象。“红颜”对“白首”,概括了从少壮到晚岁的生涯。一边是达官贵人的车马冠服,一边是高人隐士的松风白云,浩然宁弃仕途而去隐遁。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如果说颔联是从总的方面写他的生平...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精品赏析

李白 送孟浩然之广陵 诗词赏析

  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精品赏析,仅供参考。

  

  《送孟浩然之广陵》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

  又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注释]

  1.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2.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3.之:往。

  4.广陵:即扬州。

  5.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6.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7.尽:消失。

  8.唯见:只见。

  9.天际:天边。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精品赏析一

  这是一首送别诗。孟浩然从湖北到广陵去,李白在黄鹤楼给他送行,作了这首诗时间应当在李白出蜀漫游以后。李白从27岁到35岁的将近十年之间,虽然也到处漫游,但却比较固定的居住在今湖北安陆境外,这时,他认识了当时著名的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他大11岁,本是襄阳(今属湖北省)人,隐居鹿山门,常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这时他正想出游吴、越一带,两位大诗人在黄鹤楼分别,留下著名诗篇。诗题中“之广陵”的“之”就是至的意思。

  诗中的第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意思是老朋友要告别黄鹤楼向东远行了。因为黄鹤楼在广陵之西,所以说西辞那么去的地方也就必然是在东面了,接着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既广陵,由武汉乘船到扬州是由长江下行所以说“下扬州”。这句说孟浩然在阳春三月的时节去,那景如烟花的扬州。扬州本来就以风景美丽而著称,特别是春天花木繁盛,景色艳丽,所以李白用烟花来形容孟浩然即将去到的地方,也多少透露了孟浩然对此行的羡慕之意。以上两句写送别情况,还没有写离别之情。

  第三四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留。“,写作者送走了好友,独自在黄鹤楼遥望风帆远去的情景,江面上一只载着过人东去的船,渐行渐远,终于在水天相接的碧空中消失,能够看到的只剩下滔滔不绝的长江流水作者的感情随着视线远去,直望到船儿都已经在碧空中消失。他还伫立着凝望天边的长江流水,可见他对好友的惜别之情了。这种离别之情,倘不是在文字知音之间,是不会如此深刻的。而写离别之情的手法,也只取离别之地的眼前的景物。把感情藏在景物之中;并不直接抒写感情,却越发使人体会到真味情切。

  着首诗中的第三句,在宋朝人编的《万首唐人绝句》中写成“孤帆远影碧山尽”,在陆游的《入蜀记》中,则写成“孤帆远映碧山尽”,并且竭力称赞他描写入微。此后不同的版本往往就出现不同的写法,不过无论是何者,都不失为绝佳诗句。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精品赏析二

  孟浩然是李白非常称赏的诗界名士,曾有“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赠诗称誉之。漫游天下名山名城,本是性格开放的盛唐文人的风尚,寓居湖北安陆的青年李白,早就有一番“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的旅游经历。因此他在武昌名楼——黄鹤楼,送别诗界名士——孟浩然,去游历江左名城——扬州(古时称为广陵),面对着把名楼、名士、名城联系在一起的“三名兼备”的旅游盛事,他诗情勃发,对世界的感觉是色...

诗词赏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诗词赏析 李白诗词 送孟浩然之广陵

  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作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诗词赏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写作技巧请继续关注我们出国留学网的作文栏目。

  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1.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2.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3.之:往。

  4.广陵:即扬州。

  5.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6.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7.尽:消失。

  8.唯见:只见。

  9.天际:天边。

  译文

  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孤帆的影子远去,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

  赏析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情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到扬州,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而扬州,更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扬州,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 ,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

孟浩然生平个人简历

简历 孟浩然 生平简历

  孟浩然是唐代山水田园的代表诗人,你了解过他的生平简历吗?下面是出国留学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孟浩然生平个人简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查阅!

孟浩然生平个人简历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故后人把孟浩然与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孟浩然人物生平

  诗文少年

  唐永昌元年(689年),孟浩然出生于襄阳城中一个薄有恒产的书香之家。

  唐圣历元年(698年),孟浩然与弟弟一起读书学剑。

  唐景龙二年(708年),孟浩然20岁,是年前后游鹿门山,作《题鹿门山》诗。诗标志着浩然独特的诗风基本形成。

  唐景云二年(711年),孟浩然23岁,与张子容同隐鹿门山。

  漫游求仕

  唐先天元年(712年),冬天,送张子容应考进士,作诗《送张子容进士举》,25到35岁间,辞亲远行,漫游长江流域,广交朋友,干谒公卿名流,以求进身之机。

  唐开元五年(717年),游洞庭湖。干谒张说。登岳阳楼,作《岳阳楼》诗以献。

  唐开元六年(718年),二月,张说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四月赴任。浩然居家,作诗慨叹清贫和失意,渴望有人向皇帝引荐。

  唐开元八年(720年),暮春,浩然抱病,有赠张子容诗《晚春卧病寄张八》。九月九日,浩然与贾舁登岘山,诗酒唱和。

  唐开元十二年(724年),孟浩然36岁,韩思复任襄州刺史。卢馔为襄阳令,浩然与之为忘形之交。因玄宗在洛,便往洛阳求仕,滞洛三年,一无所获。

  唐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出蜀,游洞庭襄汉,孟浩然与李白结交为好友,成莫逆之交。当年韩思复卒,天子亲题其碑。浩然与卢馔立石岘山。

  唐开元十四年(726年),三月,浩然游扬州,途经武昌,遇李白。李白于黄鹤楼作诗送行。

  入京不仕

  唐开元十五年(727年),孟浩然第一赶赴长安进行科举考试。

  唐开元十六年(728年),初春,在长安作《长安平春》诗,抒发渴望及第的心情,当年孟浩然三十九岁,然而,科举不中。同年孟浩然与王维结交,王维为孟浩然画像,两人成为忘年之交。应进士举不第后,孟浩然仍留在长安献赋以求赏识,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张说交谊甚笃。传说张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张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