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周梅森栏目,提供与周梅森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周梅森,著名作家、编剧,江苏省徐州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著有《人间正道》、《中国制造》、《绝对权力》、《至高利益》、《国家公诉》、《我主沉浮》、《人民的名义》等一批极具影响力的政治小说,这些小说均被其亲自改编成影视剧,并屡创收视纪录。其多次荣获国家图书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中国电视飞天奖、中国电视金鹰奖等,被誉为“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

周梅森如何评价达康书记

周梅森 达康书记

  许戈辉: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现象级的电视连续剧,而这一次《人民的名义》热播,更是引发了种种热门话题和种种猜测。剧中的情节跌宕起伏和我们现实生活中那么多的高官落马暗合,也难怪大家会猜测此次周梅森的创作究竟了得到了某种特别授意还是说恰巧与时政不谋而合。

  据出国留学网了解,凤凰台约访周老师的过程并不顺利,在电视剧开播前还处于宣传期的时候约他,得到的答复就是“对不起,实在没有时间”。哎呀,真的是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约到了他。不过呢,采访当天周老师的行程还是满满当当的。于是乎我们从一接他下了火车开始,就投入了紧张的工作状态。

  男:周老师好。

  女:你好,我是雨蒙。

  男:周老师,我帮您拿着箱子吧。

  女:我们这边请。

  男:我们往这边走。

  周梅森:抓紧,四点钟必须要赶到,四点钟必须到《人民日报》。

  男:好嘞,您放心,一定会让您按时到《人民日报》。

  周梅森:太出乎意料之外了。一个主流意识话语的东西,我原来预期就是对得起人家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就可以了。2016年底就出版了,12月份第一批书上市。到咱们这个电视剧开播7万册都没卖完。电视剧出来了(以后),15天内印了120万。而且我以前那些作品,那些反腐小说……

  男:都卖得很好。

  周梅森:全部卖光,然后也是在加班加点地印。

  男:周老师,这事我是有亲身体会的。我这几天为了做咱们这个节目,我去买您的书。

  周梅森:断货。

  男:根本买不到。

  周梅森:电视剧肯定受欢迎,我知道的。但是火到这种程度上,那是没想到。这几年不是没写,是没拿出来发表。但是从现在这个情况看,是可以做了。可以做,但是我也不会那么急躁。

  为什么会这么火?

  周梅森:反正总体来说呢,应该讲很不错了。总体来说,一部系能获得好评远远大于噪声,远大于噪声。

  男:关于这个戏这么火,就是大家我觉得猜测现在也有很多嘛,那是不是由于背后有力量在推这个戏呢?您觉得除了这个观众本身的喜爱之外。

  周梅森:我坦率地告诉你,也是真诚地告诉你,没有。如果假设有,我们的筹资不会这么困难。我差一点把股票抵押出去,我的导演李路差一点把自己的大豪宅给押出去。你说如果后面有什么神秘的力量支持能这么惨吗?所有大公司都逃完了,都逃掉了。有些大公司就是说后面人家倒是有可能有背景的,不要碰这个戏,风险极大。

  男:对。

  周梅森:风险极大,就是这样的话,我和李路我们俩顽强坚持干下去,一帮从来没做过电视的那些小公司其中三家是为这个戏成立的公司(投资)。你说这像有背景的样子吗?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片段:搜查?权力大小,那都是为人民服务。

  为何用真实案件开篇?

  周梅森:我说我写这个案件为什么一把就抓这个案件,因为首先这个案件刚报道出来的时候把我吓着了。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片段:一分钱都不敢动,全在这儿。

  周梅森:一个正处级的副司长怎么能贪这么多?首先把我惊着了。一个能惊着我的故事,那么又是全国老...

与周梅森相关的实用资料

《人民的名义》作者周梅森:在反腐主题面前 文学不能缺席

小说人民的名义 人民的名义 反腐

  很多人看过《人民的名义》之后,都问周梅森(《人民的名义》作者)是否认识很多高官,他直言不讳地说:“是的,我认识很多高官,有一半都进去了。这本小说里很多都是有原型的,我想起来有时痛心他们的变化。”

  “在反腐这个宏大的时代主题面前,文学不能缺席。”

  在周梅森看来,《人民的名义》如此受欢迎,并不在于它有多伟大,而在于它宣示了,在反腐这个宏大的时代主题面前,文学不能缺席。反腐是场硬仗,是当下我们这个国家的春秋大义。

  “我是一个文学在场主义者,三十多年来,我随着中国社会的变化,不断地追随着这种变化的过程。三十多年来,随着我人生经历、阅历的不断积累和丰富,我对这个社会的看法也在不断变化。这些变化,有好的变化,也有坏的变化。我的这些作品由于离生活非常近,描写起来有相当大的难度,有时候甚至吃力不讨好。一个伟大的时代,需要有一部分作家站在社会的前面。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它崛起的过程中,如果文学总不在场,文学总是站在圈子外面,那么文学会与人民越来越远。起码我不愿意做这样的作家。我尽我所能,希望可以记录一个伟大国家、一个伟大民族的艰难崛起的过程。尽管这个崛起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很多的问题。作为作家,我们有这个责任,也有这个义务,起码有一部分作家要把这个责任和义务承担起来。我愿意承担,这是我最新的承担结果。”

  “要把我党‘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反腐决心写出来。”

  创作这样敏感的题材,当然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周梅森说:“我之前创作《绝对权力》和《国家公诉》时,对这两部剧分别作了八九百处修改后,才获通过,《绝对权力》还差点被毙了。《人民的名义》中关于政法帮、秘书帮的描写,放在以前也是不行的。但这次,我还在创作的时候,有关部门领导就让人捎话鼓励我:一定要把我党‘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反腐决心写出来,把党内有些野心家‘团团伙伙’、‘帮帮派派’的做派写进去。这也说明我们的党对反腐更有信心了。不出反腐小说,不播反腐剧,腐败就不存在了吗?那是闭目塞听!老百姓还会觉得,怎么面对社会出现的一些问题,你们文艺工作者却像什么都没看到似的!”

  《人民的名义》也是周梅森的一个命题作品,“当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专职副主任范子文找到我,要我创作反腐题材剧时,就对我说:“作为作家,面对关乎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是不能沉默的。”腐败对整个社会来讲,是世道人心的伤害,人民的幸福感强不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得到了社会公平的对待。而腐败恰恰有损公平和正义,缺乏幸福感和安全感,人就会变得惊慌失措。”

  背景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铁腕反腐,从严治党。中央“打虎”的力度愈来愈深,“下无死角、上无禁区”,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如何在文艺作品中,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正面观照党和国家的现实政治生活,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在这个时代便显得尤为重要且迫切。值此之时,为充分展现中央“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的精神和国家当前轰轰烈烈、气势如虹的反腐斗争局面,素有“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美誉的著名作家周梅森时隔八年之后,于2017年再次推出当代大型反腐题材鸿篇巨制——《人民的名义》,为这一领域的文学写作填补空白的同时,更是真实表达出了人民对于党和国家的美好前景及社会公...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