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小学6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栏目,提供与小学6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与小学6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的实用资料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数学广角教案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鸡兔同笼”问题

  单元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2、过程与方法

  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用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等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单元重难点: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一课时:“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从中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

  2、通过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等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与“鸡兔同笼”有关的数学史,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从中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

  教学准备:

  故事视频、探讨表格。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教师:在我国古代流传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鸡兔同笼”就是其中之一。这个问题早在1500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探讨了。

  出示题目: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上面数,有35个头,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笼子里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让学生以两人为一组讨论。

  汇报讨论的结果。

  (1)、列表:

  鸡 8 7 6 5 4 3

  兔 0 1 2 3 4 5

  脚 16 18 20 22 24 26

  (2)、假设法:

  假设笼子里都是鸡,那么就是8×2=16(只)脚,这样就比题目多26-16=10(只)脚。

  因为刚才是把兔子当成鸡,一只兔子少算两只脚,那么多出的10只脚就有10÷2=5(只)兔子。

  因此,鸡就有:8-5=3(只)

  (3)、用方程解:

  解:设鸡有x只,那么兔就有(8-x)只。

  根据鸡兔共有26只脚来列方程式

  2x+(8-x)×4=26

  2x+8×4-4x=26

  32-26=4x-2x

  2x=6

  x=3

  8-3=5(只)

  2、小结解题方法:

  教师:以上三种解法,哪一种更方...

与小学6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的小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统计》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统计教案

  第六单元:统 计

  单元目标:

  1、 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的反映部分量占总数的百分比,能从扇形统计图读出必要的信息。

  2、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与所学过的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的对比,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

  3、 在学习中,应该使学生体会到,各种统计图有不同的特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据的特征。

  单元重点:使学生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单元难点:

  1、 巩固对储蓄存款的认识,了解教育储蓄以及国债利率的有关知识。

  2、 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第一课时:扇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 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 能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教学重点:

  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教学难点:

  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课本第106页的主题图(投影出示)

  1、 观察主题图的内容。

  提问:主题图上都画了哪些运动项目?

  2、 收集和整理数据,统计全班最喜欢的各项运动项目的人数,描述制成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方法。分别展示在黑板上。

  3、 这两种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如果要清楚的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选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同时课件出示。

  二、 新知探究

  (一) 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1、教师提问

  (二) 观察条形统计图,你从中得到了哪些有用的信息?

  (三) 从条形统计图中,还有哪些信息不容易表示出来?(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发现条形统计图不容易看出各部分量与总量的关系)

  (四) 生成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从扇形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游泳的数学信息?(学生甘居直观观察,发表见解)

  (五) 根据统计图上表示的情况,你对我班同学有哪些建议?

  (六) 回顾知识生成,归纳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七) “做一做”:自主看图,说一说,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分析后根据题意自主计算,全班核对)

  三、 当堂测评

  1、 练习二十五第1题:自主看图,说一说李明同学一天的作息安排是否合理,从中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引导学生说说怎样安排时间才合理,才能做到劳逸结合)

  2、 练习二十五第2题:自主看图,说一说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在小组内交流。(使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和对自己的爱,激发学生对父母、对家庭的爱)

  四、 课堂总结

  学生总结、比较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及折线统计图相比有何特点。

  设计意图:

  扇形统计图的教学,我主要...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圆教案

  第四单元 圆

  单元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3、独立自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

  4、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单元重点:

  1、 认识圆和轴对称图形;

  2、 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单元难点:

  理解圆周率“π”;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

  第一课时 认识圆

  (1)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会使使用工具画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圆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等。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梯形

  3、 出示圆片图形:

  (1)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2)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

  (钟面、车轮、水杯、碗口等)

  二、新知探究

  (一)认识圆心、直径和半径。

  1 、教师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个圆纸片。

  (2)课本第56页动手折一折。

  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呢?

  (3)指出纸片的圆心、直径和半径。

  2、自学,教师巡回指点,发现难点。

  3、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个别学生上台指出。

  4、小组讨论:

  (1)什么叫半径?圆上是什么意思?画一画两条半径,量一量它们的长短,发现了什么?

  (2)什么叫直径?过圆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圆的直径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5、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学生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得出结论:在同一个圆里,

  (2)58页做一做第一题。

  (二)画圆。

  1、...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全册上半部分教案)

  第一单元

  课时安排:1课 时

  教学内容:第2——5页(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教学过程:

  ㈠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拿出一封信——金龟子的信,让学生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本领,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们的数学熊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生的,你们有信心吗?

  ㈡ 认真观察,小组讨论。

  了解数数情况:用挂图出示书中第2——3页的画面。问:

  1、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它美丽吗?

  2、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先小组讨论,互相说,教师深入到小组里了解情况,并且在个别组里探讨数数规律,然后再请小朋友说)

  3、评价:你认为你们组有什么优点,别的组呢?

  ㈢继续观察,小组交流。

  了解认数情况:用挂图出示一年级教材第2——3页的图画活动形式同第二个环节一样:观察——交流——汇报——评价,不苛求学生按怎样的模式说,让学生在相互启迪中自我感知怎样说好就怎样说,怎样说适合自己就怎样说。

  四、操作感知,及时强化

  1、数周围的实物(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数一数学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

  2、数字卡片

  3、按方位数数

  4、开放性练习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盘子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

  第二单元

  单元教学内容:第6―――13页(比一比)

  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会比多少、比长短和比高矮,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比较方法,知道多少,长短和高矮是比出来的。

  2、 通过学生操作、观察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语言表达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 在与他人合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交流的意识。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位置》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位置教案

  第一单元 位置

  第一课时 位置(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懂得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经历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准备:投影仪、本班学生座位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初步感知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能介绍自己座位所处的位置吗?

  学生介绍位置的方式可能有以下两种:

  (1)用“第几组第几个”描述。

  (2)用在我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来描述。让学生先说说

  2、我们全班有48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3、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新知探究

  1、教学例1(出示本班学生座位图)

  (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自己的位置吗?

  学生对照座位图初步感知,说出自己的位置。个别汇报,集体订正。

  (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3)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

  2、小结例1:

  (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比较(2,3)与(3,2)的不同。

  {在比较中发现不同之处,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对的更深了解。}

  3、 练习:

  (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电影院里的座位、地球仪上的经纬度、我国古代围棋等。)

  {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当堂测评

  教师课件出示,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评比纠错。

  {做到兵强兵、兵练兵。}

  四、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还有什么不懂的?

  {让学生说出,了解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二课时:位置(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的上半部分请点击: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1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全册下半部分)

  第六单元

  NO: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页有关6、7的数数和认数。

  教学目的:1、认识6、7,能正确地书写6、7

  2、能用6、7表示生活中的各种物体。

  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认真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区别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2、写数字,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42页认识6和7的主题图,并让学生仔细观察。

  1、图上有些什么?

  2、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多少桌子、椅子。学生报得数。

  3、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还可以怎样数?

  4、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先数已经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

  5、我们刚才都是按照1、2、3、4、5、6、7的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个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二、新授

  1、认识6和7

  你们都观察的很仔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新

  朋友6和7,板书课题:6和7的认识

  2、你能拿出表示6的学具吗?你能用它们摆成你喜欢的图形吗?

  (生拿学具,师出示点子图或其他磁性教具,生动手摆,师选有创意的表扬,展示)

  你知道6是怎么来的吗?5的后面又该是数字几呢?

  师出示计数器,演示,5拨上1是6。

  6的后面再加1个,又是多少?计数器演示。你能拿出表示4的学具吗?并摆出你喜欢的图形。

  3、比较大小,前面我们认识了5,今天又认识了6和7,那你知道谁大谁小吗?

  5和6比谁多谁少?6和7比呢?你还能看出谁比谁少?6比7小反过来可以怎么说?

  4、基序数意义

  (1)你能从小到大数到7吗?从7开始从大到小数到1呢?(2)观察43页金鱼图,找准起点,数一数这里有几瓶金鱼?(分组活动)(3)先找一找那一瓶装了6条金鱼?从左边数起看一看是第几瓶?(4)从左边数起找到第7瓶,再数一数瓶里有多少条金鱼?

  5、教学6、7的写法

  观察字形特点,6像什么?6是一笔写完的,从田字格的上半格起笔一直写到下面再画个圆后完成,7像什么?

  三、练习48页2、3

  四、课后作业

  看看身边有哪些事物可以用6或7来表示的。

  NO:2

  教学内容:44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法》教案

分数乘法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单元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3、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单元重点:

  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单元难点:

  1、 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答这类应用题。

  2、 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推导。

  第一课时 :分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 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课件出示复习题。

  (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2)计算:

  + + =   + + =

  2.引出课题。

  + + 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二:新知探究

  1.出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2.课件出示自学题纲,让学生自学课本。

  (1)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是什么?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吗?

  (2)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3)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3、 课件出示例1

  教师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

  学生根据线段图列出不同的算式,并解答。

  (1)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

  ”,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

  (2) 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 ,那么“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 是多少?

  2/11 + 2/11 + 2/11 =

  2/11 × 3 =

  (3).分数乘以整数的法则。

  A.导出计算方法。

  你会计算吗?...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