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书笔记(篇1)
用两周时间读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就在犯难这篇读后感应该如何写,因为这不是一本普通意义上的**,不以讲故事的技艺取胜,它讲的不是翔实的故事,而是生活的梗概,就像块五仁月饼,不管面皮是怎样的故事,只要能包进哲学、心理学、政治、宗教、**等各种馅,那才是精华,耐得起吸收,也耐得住时光的打磨。但不要就此误以为这块五仁月饼外表必定土得掉渣,相反,它外形同样姣好,用语充满哲思,又丰富连绵,嘲讽低调又极尽辛辣;叙事结构有点像电影手法,略有点松散,但切放自如。就本质而言,与其说它是一本**,倒不如说它是一本哲学书。
所以书评不好写。我只能在读完之后再写一些类似的东西,以便在我的心里留下这本书的印迹。
文中多处引用了尼采,开篇就提出尼采的永恒轮回说的意味所在,即如果世界是无限轮回的,残酷和美丽都会一再重复出现,人的一举一动都成为无法承受的重负;但如果轮回不存在,既不能与前世对照,也不能在来生修正,人生就成了永远成不了画的草图,一切不能被原谅的,似乎都有了被原谅的理由,没有重负的人生就真的轻松吗?显然不是,这是本书的第一个主题。
在我看来,四个男女主人公中萨比娜和托马斯的抉择着重点出了这个主题,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捷克是一个消灭个性的乌托邦,萨比娜在父亲的管制和社会的压制下荒蛮成长起来的,一生都在叛逃,她的画作外表明媚,内在晦涩;她能感受到的教堂的美,就在于它是一个被遗弃的世界;她酷爱墓地,认为那里才是人间的天堂;她跟不羁的酒鬼结婚、离婚,再做不同人的**。她叛逆成瘾,无处安定,就像一片自由的云,想走就走,想留就留。似乎什么都发生了,其实什么都没发生。
发生了固然悲剧,什么也没发生却更加悲剧。成长之初背负得过多,长大后就想一古脑甩掉所有,及至以后看到负担就畏惧,再无法背负任何东西。轻飘飘地无立锥的能量,像无脚的小鸟,真真是不能承受的轻负,宁愿能够重些,把生命留住。
托马斯与萨比娜很像,都处于世俗(媚俗)对立面,他与父母、前妻、儿子断绝关系,从前半生种种牵绊中脱身,成为所谓完全自由的人。但总会有一个转折点。六个巧合的段落以爱的名义把特蕾莎推给托马斯。于是托马斯在爱情之重与自由之轻之间迂回,爱人与情人兼得,不愿让渡两者的好,也必受两者的累,特蕾莎重复做着不同的恶梦,但主题只有一个。
另一个转折点是他的职业生涯。托马斯不愿意在向当局的道歉信上签字,因此失去了一个有前途的手术刀的工作。很难说这一行动是基于国架的正义感或责任感,但更多的是基于对群众推搡和绑架的消极抵制。一句话,在推搡的过程中,他承受着这两条生命的重担。似乎生活变得更轻松了。这就是悖论:
看似轻的东西很难忍受,但看似重的东西却很容易忍受。很难说是否每一个决定都应该避免沉重的负担,反之亦然;也很难说托马斯和他的妻子最终被驯服的田园生活是真的美好还是无助。如果生命可以回来,或者可以与前世今生相比,但生命只有一次,注定无法衡量内心的冷暖。
你能因为它是未经排练的生活,而轻视仅此一次的生命体验吗?非此不可时,是因为珍惜;别样亦可时,是因为豁达,有所为有所不为。
只有一次的生命体验,却还要麻烦地分出灵与肉。在动物身上,灵与肉没有区别,在人成为人之前,灵与肉也没有区别。照作者的意思,人能从镜中、水的倒影中辨认出自已,就是人痛苦的开始。
似乎镜子的发明并不是为了衣着,而是为了让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