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成归国的中国医学新生代
他在上海交通大学完成硕士论文,随后荣获国家留学基金委(CSC)奖学金,赴慕尼黑大学深造,获得博士学位。如今,他回到上海,致力于研究肝脏肿瘤的治疗,开展中国与德国医院的比较研究,并成立了首个慕尼黑大学中国校友会,汇集了逾530名中国专家学者。来自河北省秦皇岛市的冯浩是一名外科医生,也是众多年轻学者中的一员,他们满怀热忱、全心投入,致力于借助新方法发展中国现代医学。
冯浩博士的一天漫长而充实。冯博士的主业是肿瘤外科医生。白天,他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工作。晚上,来到交通大学开展研究,常常伏案至深夜。冯博士的研究重点是肝脏肿瘤和肠癌肝转移的治疗。除手术室和实验室的工作外,他还建立了首个慕尼黑大学中国校友会。目前,校友会汇集了逾530名慕尼黑大学的毕业生,通过校友网络相互交流。冯博士于14年前开始学医,在第一军医大学(现南方医科大学)完成本科学习。随后,赴上海交通大学和德国慕尼黑大学深造。现在,冯博士回到中国,同时担任中国医院发展研究院的驻访学者。其核心研究课题之一便是中国与德国医院的比较研究:G-DRG(德国诊疗相关组)的可借鉴之处,质量管理体系如何?中德医院的管理理念有何不同之处?可以从中汲取哪些经验?冯博士致力于通过知识转移和经验交流创造协同效应。在德国求学之时,冯博士便认识到“相倚为强”的道理,如今每天仍在亲历。
裘法祖博士——著名外科医生、慕尼黑大学校友
冯博士在慕尼黑大学医学院求学四载。期间,不仅精进了外科医生的专业技能,科研眼光也更加锐利。他进入慕尼黑大学并在此深造的决定并非朝夕而成,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吸引他的,一个是这所相当于我国明朝成化年间建成的高校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学术积累,另一个是从这里曾经走出过30余位诺贝尔奖的获奖者。回首当初的选择,冯医生说:“慕尼黑大学是全球最顶尖的高等学府之一。在医学领域,慕尼黑大学乃至整个德国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外科学家、“中国现代外科之父”裘法祖院士也曾在慕尼黑大学深造。裘‘学长’对于我国现代外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外科——由德国人书写的历史
冯博士选择慕尼黑大学和德国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德国在外科发展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最初的“外科手术”一直都是理发师的工作,直至十九世纪下半叶才不再如此。这与Bernhard von Langenbeck这个名字密不可分,他便是现代外科学的创始人之一。冯博士知道许多德国医者,其中Ferdinand Sauerbruch尤其值得一提。Sauerbruch医生于1918至1924年间在慕尼黑大学任教。他发明了低压室,首次使打开胸腔进行手术成为可能。冯博士说:“德国同行对现代外科发展影响深远,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受益良多。许多中国医者将留德期间的知识与技能带回中国,推动着中国现代和当代医学的进步与发展。”
慕尼黑:著名学府,宜居城市
回忆起慕尼黑大学的那段时光,冯博士津津乐道。他说:“在慕尼黑,我能够在卓越的环境下攻读博士学位。慕尼黑大学尽其所能满足中国留学生的需求。除博士学习之外,在生活和工作中也总能获得帮助与支持。”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