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记叙要选好角度栏目,提供与记叙要选好角度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园丁赞歌 记叙要选好角度》有关资料

记叙文写作技巧

  《园丁赞歌 记叙要选好角度》有关资料

  【例文借鉴】

  毛泽东给徐特立的信

  徐老同志:

  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当革命失败的时候,许多共产党员离开了共产党,有些甚至跑到敌人那边去了,你却在一九二七年秋天加入共产党,而且取的态度是十分积极的。从那时至今长期的艰苦斗争中,你比许多青年壮年党员还要积极,还要不怕困难,还要虚心学习新的东西。什么“老”,什么“身体精神不行”,什么“困难障碍”,在你面前都被降服了。而在有些人面前呢?却做了畏葸不前的借口。你是懂得很多而时刻以为不足,而在有些人本来只有“半桶水”,却偏要“淌得很”。你是心里想的就是口里说的与手里做的,而在有些人他们心之某一角落,却不免藏着一些腌腌臜臜的东西。你是任何时候都是同群众在一块的,而在有些人却似乎以脱离群众为快乐。你是处处表现自己就是服从党的与革命的纪律之模范,而在有些人却似乎认为纪律只是束缚人家的,自己并不包括在内。你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而在有些人却是出风头第一,休息第一,与自己第一。你总是拣难事做,从来也不躲避责任,而在有些人则只愿意拣轻松事做,遇到担当责任的关头就躲避了。所有这些方面我都是佩服你的,愿意继续地学习你的,也愿意全党同志学习你。当你六十岁生日的时候写这封信祝贺你,愿你健康,愿你长寿,愿你成为一切革命党人与全体人民的模范。

  此致

  革命的敬礼!

  毛泽东

  一九三七年一月三十日于延安

  注释:

  徐特立(1877~1968),湖南长沙人。1913年—1919年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期间,毛泽东曾在那里求学。

  [编者说]当时毛泽东同志已经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对于20年前教过自己的徐特立同志仍然尊为“先生”(老师),这更显示了毛泽东同志人格的伟大。

  作者采用对比手法,在与党内一些同志的对比中表现了徐特立同志的崇高思想和独特个性。

  在说话的角度上采用的是第二人称,也就是站在人物的对面说话,这当然是书信体的需要;采取这种角度,也更便于表达赞颂的情感。

  【学生作文】

  为什么我总是想起你

  尤奋林

  老师,我总是想起你,也许,是因为你的独特。

  你刚任我们班主任的那一天,教室里54双眼睛疑惑地看着你,54颗心各有各的担心。你讲话了,讲得那样风趣:“我姓王名晚生。名字是父母赐给我的爱心。我是一个小晚孩子,父亲38岁时才捡得的。我今年已经44岁……”你没有笑,我们也没有笑,可谁都觉得怪,互相看着暗暗地笑:这把年纪的人,还这样冲动、真诚、坦率!

  那一天,你的心情一定很沉重──我们班是个有名的“差班”,你却满有信心地说:“我这个人既往不咎,一切从现在开始,过去的让它永远过去。人类生活的进程就是这样。相信你们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同学们觉得新鲜,记在心里。

  确实,我想起你,是因为你的独特。

  或许,因为你给生活以“诗”的总结,揭示出层层哲理。你说你的教学方针是:十二字对联──一是一,二是二;丁是丁,卯是卯。横批是──实打实。

  上早操时,总有几个同学拖拖拉拉,躲躲藏藏。你说为了积攒“革命的本钱”,应当出来跑跑。

与记叙要选好角度相关的写作技巧

《园丁赞歌 记叙要选好角度》教学设计

园丁赞歌 记叙要选好角度 高一语文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表达与交流”方面学生应达到的目标有如下的表述:“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进一步提高记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观察、感受、思考是写好作文的必要的积累与条件,而用最恰当的语言与形式传达自己的所得则属于“技巧”方面的范畴。

  教材“表达与交流”的编选采用的“话题探讨—写法借鉴—写作练习”的体例,其优点是就某一话题训练某一方面的写作能力,能使教与学具有较强的操作性,目标更具体,用顾之川的话说是“既讲‘写什么’,又讲‘怎么写’”,能克服“纯技术性训练”;不足在于容易造成教与学上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现象。怎样让教与学收到举一反三、联砖石成大厦的效果,无疑是对教师执教能力的一大考验。

  “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是第一、二模块关于记叙类文章系列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该说,教材编写者的设想是好的,尽管这是一个比较侧重于“怎么写”的问题,但因为结合了“园丁赞歌”这一话题,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处理得当的话,是能够引领学生从内容与形式统一的角度实实在在地提高相关的写作能力的。但问题是,教材在编写上有着先天的不足,具体体现在:

  1、教材混淆了“视角”与“角度”的概念。一般而言,视角指作者记叙的观察点、立足点;也可以说,是指作者以什么样的身份,站在什么位置上来进行记叙的。而“角度”指的是作者选择和处理写作素材的着眼点,就记叙文而言其目的是更好的表人物的特点或突显事件的启发意义。采用第几人称属于写作“视角”的范畴(有无第二人称叙事视角学术界尚有争议)。即便把“角度”宽而泛之,人称的选择也只是“角度”的子集而不是全部。

  2、尽管教材也明确“在记叙人物、时间时,由于对象不同,表达的重点不同,所选取的角度也不同”,但所有示例及练习均是写人的,给学生的错觉是只有写人的文章才有“角度的选择”问题。记叙类文章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包括纪实类的、虚构类的,前者如记叙类散文,后者如小说。不管哪一类,写作的时候都要考虑如何“选择记叙的角度”。

  3、《教师用书》所举的三个例文中有两个是不规范的“谬例”:书信是应用文,都得用第二人称;其与《假如我是老师》二者都不是记叙文,当然也就谈不上“视角”的选择问题。

  鉴于如上种种,教师教学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两个问题:一,课程资源的开发(包括对教材的“究谬”);二,针对学生实际科学设计教学方案。

  【学生分析】

  《教师用书》关于“编写意图”的两句话其实也正是大部分学生的心理与学习实际:“提到写老师,有人会觉得不够新鲜,缺少难度”,“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过记叙的人称”。其实“这个题目可易可难、可浅可深,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人们会对老师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不同时代的老师会有不同时代的特点,可以说是常写常新。”“这次作文让学生认识记叙可有不同的角度,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表达效果,以便在作文中灵活运用。”如何实现此目的,针对学生心理,创设合理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是必由之路。

  【教学目标】

  1、了解“记叙的角度”的相关内容,如何谓“记叙的角度”,不同“角度”的表达效果与作用等等。

  2、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最佳的记叙角度...

与记叙要选好角度相关的教案范文

《园丁赞歌 记叙要选好角度》教案

园丁赞歌 记叙要选好角度 高一语文教案

  《园丁赞歌 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记叙有不同的角度,且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2、过程与方法: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完成预设的问题,学会选取记叙的最佳角 度写人记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尊师的美德。

  【教学重难点】

  学会选取记叙的最佳角度写人记事。

  【教学设想】

  1、考虑到容量较大,课堂上现场改写《小站歌声》时间太紧,课前可以 布置学生先做。

  2、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摄影师要拍出好照片必须选好角度。因为角度选得好景物的特征就能表 现得清晰人物的风采也能得到最佳的展现。同样写记叙文角度选得好不仅题 材能更好地向纵深处开掘而且人物的个性能更好地展现情感也能更好地得以 表达。

  二、 新旧知识链接

  多媒体展示记叙文的角度怎样才是比较好的:

  记叙文的角度要小。例如《最后一课》。

  记叙文的角度要巧。例如《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 么新闻》。

  三、话题要点梳理

  这节课我们探讨记叙人称的问题。写记叙文要注意选好记叙者的视角,即 作者以什么样的身份,站在什么位置上来进行记叙的。记叙者的视角不同,表 达作用和效果也不一样。

  1、第一人称的记叙:

  例文一:魏巍《我的老师》(节选)

  学生讨论后,多媒体展示选取第一人称记叙的优点和局限。

  2、第三人称的记叙:

  例文二:修祥明《小站歌声》

  学生讨论后,多媒体展示选取第三人称记叙的优点和局限。

  3、第二人称的记叙:

  师生共同探究第二人称能不能作为记叙人称这个问题。多媒体展示讨论结 果。

  四、现场作文交流

  课前布置学生阅读微型小说《小站歌声》,试从苗老师的角度来改写这个 感人的故事。师生共同讨论采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由学生推荐一名“小老师”上讲台主持讨论。

  榜上有名——各学习小组推荐一篇佳作,主持人公布优胜名单。

  佳作欣赏——主持人随机抽一到三位作者到讲台朗读,并说明构思要点。

  出谋划策——主持人组织学生向作者提问并作点评。

  教师试笔——教师朗读下水作文(多媒体展示),并说明构思要点。师生 交流看法。

  五、小结(略)

  六、作文升格训练(任选一题,多媒体展示):

  1、请以《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为题,写一篇700字以上的记叙文。(基础 题)

  2、你了解老师的幸福和苦衷吗?请以老师的角度写一则教师日记。(提高 题)

  【附教师下水作文】

  小站歌声

  山村的小站昏暗静谧...

与记叙要选好角度相关的高中教案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