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的长篇小说,故事背景是法国王朝复辟时期,情节扣人心弦。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与黑读后感2000字左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红与黑读后感2000字左右【一】
《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作品讲述主人公于连是小业主的儿子,凭着聪明才智,在当地市长家当家庭教师时与市长夫人勾搭成奸,事情败露后逃离市长家,进了神学院。经神学院院长举荐,到巴黎给极端保王党中坚人物拉莫尔侯爵当私人秘书,很快得到侯爵的赏识和重用。与此同时,于连又与侯爵的女儿有了私情。最后在教会的策划下,市长夫人被逼写了一封告密信揭发他,使他的飞黄腾达毁于一旦。他在气愤之下,开枪击伤市长夫人,被判处死刑,上了断头台。
小说发表后,当时的社会流传“不读《红与黑》,就无法在政界混”的谚语,而该书则被许多国家列为禁书。《红与黑》在心理深度的挖掘上远远超出了同时代作家所能及的层次。它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后来者竞相仿效这种“司汤达文体”,使小说创作“向内转”,发展到重心理刻画、重情绪抒发的现代形态。人们因此称司汤达为“现代小说之父”。《红与黑》发表100多年来,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并被多次改编为戏剧、电影。
而我有幸在2020年的寒假一睹这本世界名著的全貌。
小说的开端,是从于连的少年意气开始的。
他似乎和所有这个年纪的男孩子一样,满腹经纶,饱读诗书,做着坐拥天下的美梦,有着将来飞黄腾达的理想,刺眼的光从树影斑驳中打湿他手中泛黄的书页,也打湿了他对未来的期许。
后来的我想过这样的一个问题:是哪一个拐点导致了于连人生的崩盘?
是那一天他的父亲向市长索要钱财的时候?是于连当着众目睽睽背诵圣经的时候?还是他用自己的虚情假意一次又一次欺骗那些爱他的女人从而获取权利的时候?
都不是。
《红与黑》里有一个场景我始终历历在目。
在于连的父亲与市长几番争辩,终于谈好了价钱时,于连问道:“我与谁同桌吃饭?”
于连的失败在于他一直都摆错了自己的位置,他从来都没有把自己当作一个下人或者是一个佣人,在于连自己看来,他已经成功的摆脱了底层人的身份,成为了一个“上等人”,而这种感觉,在他受到来自侯爵女儿的赏识后更加愈演愈烈。
可无情的真实却总是被虚伪的皮囊遮掩得滴水不漏。
他死的时候,那个女人接住了他被砍下的头颅,他的眼睛里装着密密麻麻的不甘心,对于权势的,对于地位的,对于被出卖的怨恨的。
唯独没有对与女人的。
于连短暂的一生都未曾爱上过谁,他爱的,不过是那些女人背后的身份,说到底,爱的是一个“位高权重”罢了。至于围绕于连的两个可怜女人,瑞那夫人和木尔小姐,一个最终因爱生恨,一个最终被自己对英雄的向往所毁灭。
瑞那夫人一开始也有着少女的娇俏,有着属于女人的魅力,她喜欢着天下所有女人喜欢的东西,但她那个不解风情的丈夫将她推向了不洁的深渊。我能理解瑞那夫人对于连的爱慕,于连愿意作文/花时间赞赏瑞那夫人的漂亮衣服,于连也愿意花时间陪伴瑞那夫人,去满足她仍旧属于少女的想象,于连比她的丈夫要英俊,要年轻,要更风度翩翩。所以哪怕到最后,于连举着枪,无情地扣动了扳机,子弹穿过瑞那夫人的身体,她都没有恨过于连,在那个诺大的教堂里,她看着昔日的恋人,眼睛里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