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辛亥革命历程栏目,提供与辛亥革命历程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辛亥革命影评

辛亥革命影评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观后感

  《辛亥革命》讲述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为拯救中国、推翻封建腐朽的清王朝,于1911年发动武装起义的前前后后,刻画了一组鲜活生动的人物群像。《辛亥革命》汇集了成龙、李冰冰、赵文瑄、姜武、孙淳、胡歌、房祖名、余少群、陈冲、宁静、梅婷等70多位华人明星参演。赵文煊扮演的孙中山、成龙扮演的黄兴、李冰冰扮演的徐宗汉、胡歌扮演的林觉民、宁静扮演的秋瑾等等,每一个人物都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形象饱满,让人印象深刻。影片由秋瑾就义讲起,将血染黄花岗、保路运动、海外募款、武昌起义、南北和谈、创建共和等历史事件用近两小时的篇幅呈现,以海外孙中山募捐、国内黄兴领导起义为双线,一张一弛,再辅以惨烈真实的战争场面,浪漫凄美的战地恋情使得剧情极为紧凑。

  武昌起义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熊秉坤、金兆龙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统领黎元洪在张振武等革命党人的劝说下,半推半就当上了湖北都督。武昌起义一击成功,很大程度上因为湖北新军大部赴川镇压保路运动,而各省竞相独立,清廷土崩瓦解,又是因为四国银行拒绝向清政府贷款,遂使政府运转难以为继。与其说铁路问题是压垮清廷的最后一根稻草,不如说是财政赤字引发了晚清以来的民族问题和政治危机,同时这也是中国两千年专制主义所带来的恶果。

  这部电影整体的基调比较悲壮,有大量的死亡镜头,尸体遍野,让人看得十分感触,深刻意识到革命的来之不易。影片中孙中山独身一人与四国银行奋战,在聚餐中拿出手术刀分割牛肉的情节很独特,令人回味,赞叹其胆魄及智慧。电影较为轻松搞笑的就是清王朝的那些“大爷”们,一群搞笑版的蛀虫。很有趣的情节,就是刺杀孙中山的刺客被抓后,在审讯时黄兴说“不用再审了,他与我们没有生活在一个世界里”。

  可以两句话来概括《辛亥革命》,一是“革命加恋爱”,一是“枪战加演讲”。影片在战争场面的分镜头上做得很好,看得很紧张,让你有一种身临其境、设身处地的感觉。战争场面表现出了极佳的视觉冲击力,其惨烈程度起到了渲染情绪的作用。影片基本上按照打仗、讲话、开会的顺序进行循环。战争场面在整部影片的篇幅中占去2/5,野战、水战、巷战不一而足。硝烟弥漫的战场、血肉模糊的士兵、枪林弹雨中的冲锋……场面极为逼真。一段枪战之后,就有一段孙中山的演说。电影似乎在说,辛亥革命就是一面枪炮,一面政治交易。战争是政治交易的砝码,而政治交易是权力的博弈。

  总的来说,《辛亥革命》的台词不好,不像是说给观众听的,是说给剧中人听的。它抽离了中国积贫积弱的历史背景,用叠在旧中国照片上的鲜红的小字草草交代近代中国的屈辱。电影用一段刻意浪漫化处理的秋瑾就义的场景,以及潜台词过于直白的对白,对观众进行情感的代入。除了秋瑾,影片对参与广州起义的年轻革命人的刻画也让人动容。前一刻,他们是在地板上席地而睡、在海滩边嬉闹戏水的年轻生命,后一刻,他们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冲杀拼命、鲜血横流。

  在历史场景的还原上,《辛亥革命》费了一番心血,处处可见导演的用心。像英国公使与老戏骨魏宗万扮演的庆亲王奕劻在宅邸门前展开关于汽车方向盘对话的那场戏,无论是劳斯莱斯的老爷车,还是小鼻烟壶,都很考究。但是更大亮点,是庆亲王身后的宅子,尽管只是背景而且失焦,但是观众还是可以清晰看到那是一所新宅子的痕迹。那么,这处新宅子的处理背后,导演的意图,恐怕不言自明了,远远地为后来袁世凯讨军饷、要各位亲王拿出私产以救国难埋下了伏笔。

  导演注意推敲细节,...

与辛亥革命历程相关的实用资料

辛亥革命始末

辛亥革命始末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过程

  辛亥革命简介: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该年以干支计为辛亥年,故名。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领导这次革命的是中国资产阶级的政党同盟会及其领袖孙中山。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革命的准备

  1894年11月(光绪二十年十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1895年2月,孙中山在香港建立兴中会总部,规定誓词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鲜明地提出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第一个纲领。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开始。

  20世纪初,留日学生创办的刊物首先出现排满字样,有的刊物明确主张颠覆清政府。1903年,东京留学界思想愈益活跃,宣传民族主义、民权学说的刊物相继出版。上海知识界也出现了新气象,公开倡言革命。组织革命团体,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向革命化的一个重要标志。1903年11月,黄兴建立华兴会。以后,上海成立了以蔡元培为会长的光复会,江苏、四川、福建、江西、安徽等省也都建立了革命团体。

  1905年7月,孙中山、黄兴、陈天华等70余人在东京集会,决定成立中国同盟会,作为全国的革命领导中心。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以及其他小团体的成员陆续加入。8月中旬,孙中山在留学生欢迎会上发表了《中国应建设共和国》的演说。同月20日,同盟会召开成立大会,孙中山被推为总理,黄兴被推为执行部庶务,会议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16字纲领。11月,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出版,孙中山在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以民族、民权、民生为核心内容的三民主义。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流亡海外,仍以保皇相号召。《民报》创办后即同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展开论战。辩论结果,革命派占据上风,改良派的政治影响大为衰落。

  革命派积极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起义虽然都失败了,使同盟会的精华遭到重大损失,但有力地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扩大了革命影响。与此同时,自发的群众斗争蓬勃发展,多达千余次。民族资产阶级中的一部分,因切身利益与帝国主义发生矛盾,参加并领导了收回路矿权运动和抵制美货运动。

  为了消弭革命,拉拢资产阶级,清政府被迫作出一些开明的姿态。1905年7月,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1906年9月宣布预备立宪。1907年9、10月,下诏筹设资政院和咨议局,允许资产阶级可以通过选举取得向清政府提出建议等部分权力。上层资产阶级从中看到了希望,纷纷成立各种立宪团体,从事君主立宪活动,准备参预政权。但是满洲亲贵们对立宪并不热衷。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大清帝国万世一系,同时宣布预备立宪以9年为期。不久,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3岁的溥仪继承皇位,改元宣统。摄政王载沣采取集权措施,积极推行由皇族独揽国家大权的政策,满洲亲贵和汉族官僚之间的矛盾加深,1910年,国会请愿同志会在北京连续发起国会请愿运动,要求清政府速开国会。1911年5月(宣统三年四月),清政府发布内阁官制,成立以庆亲王奕为总理的皇族内阁。立宪派分享政权的希望完全落空...

与辛亥革命历程相关的实用资料

辛亥革命的背景

辛亥革命的背景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历史背景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在帝国主义对华投资的刺激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限制与阻碍,这是辛亥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而且《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必须严禁中国人民和清朝官吏进行各种形式的反帝斗争,表明清王朝成了“洋人的朝廷”,使中国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合流和进一步发展,这是辛亥革命发生的具体原因。清政府“新政”和“立宪”骗局及镇压保路运动激化了这些矛盾,使之成为革命的直接原因。

  

  辛亥革命背景

  1,民族危机:列强以华治华,加紧资本输出,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各国侵略的进一步加深,中国沦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地。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日益加剧,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对外妥协投降,对内横征暴敛,促使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2,政治统治: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反动卖国的本质日益暴露,促进了人民觉醒。

  3,经济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4,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了历史舞台。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

  5,思想基础: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迅猛传播,震撼着中国思想界,并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到来。与民主思潮广泛传播的同时,国内外出现许多革命团体。影响较大的有兴中会、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和光复会。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政治纲领。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辛亥革命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1、条件:

  经济基础:19世纪末民主资本主义的发展

  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组织基础:全国各地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和同盟会的成立

  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

  革命条件的成熟:革命党人频频发动武装起义;人民群众也不断起义;革命团体共进社和文学社的在新军中的活动;保路运动的兴起清政府调派新军前往四川镇压造成武汉兵力空虚。

  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攻克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该国号为中华民国。

  3、结果: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布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定都南京,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在1912年2月12日,宣统下诏退位,孙中山将政权拱手相让。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

辛亥革命的时间

辛亥革命的时间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历史资料

  辛亥革命开始时间:1911年10月10日。

  辛亥革命结束时间:1912年2月12日。

  辛亥革命 (1911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文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广义上辛亥革命指自19世纪末(一般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开始,但也有学者认为从1905年同盟会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1911年夏天,湘、鄂、粤、川等省爆发保路运动,运动在四川省尤其激烈。9月25日,荣县独立,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分别于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占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武昌起义胜利后的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1912年2月12日,清朝发布退位诏书。至此,2132年的帝制历史告终结。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不过,由于共和民主并没有在辛亥革命后得到广泛的、真正的实施,辛亥革命实际上是“既成功,又失败了”。

...

电影辛亥革命影评

辛亥革命影评 电影影评
电影辛亥革命影评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每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纪念日,一些单位机关或者学校就会播放辛亥革命电影。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整理的电影辛亥革命影评,欢迎阅读。

  虽然当初《辛亥革命》打着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献礼片的称号,但是说起来这部电影还是有许多缺憾。

  从表面上看,这部电影力求延续《建国大业》和《建党伟业》那样的主旋律的基调,虽然看似都是主旋律,但差别却是很明显。中国历史的逻辑讲究成者为王败者寇,建党和建国当然是歌颂我们伟大的党,而《辛亥革命》虽然是推翻帝制和清王朝,但建立的是中华民国,讲究的是民族、民权和民生,两者差别甚巨。

  从制作上看,因为主旋律之间的根本不同,韩三平打着向党献礼的口号一呼百应,众明星没人敢说不,加盟班底自然不容小觑,而《辛亥革命》虽然也号称众多巨星出演,基本是成龙独自撑着局面,其他赵文瑄、孙淳、姜武、李冰冰等人的号召力毕竟有限。当然了,明星扎堆儿不一定就是好电影,但是不得不承认韩三平建立的这种明星轰炸的电影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效益。

  最后,更为重要的一点,也是最为敏感的一方面,现在“革命”基本等同于敏感词,大肆宣扬革命推翻政府的做法,与我们现时代的意识形态宣传相悖啊,这样的电影怎么可能称之为主旋律的献礼片呢。

  电影开篇的镜头是秋瑾就义的镜头,宁静饰演的秋瑾走在街头,缓步走向断头台,伴随着画外音响起:“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中国妇女还没有为革命流过血,当从我秋瑾始,纵使世人并不尽知革命为何,竟让我狠心抛家弃子,我此番赴死,正为回答革命所为何事。

  革命是为天下人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纵使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们早已麻木,不知宁静温和为何物。”

  这个段落颇为煽情,估计是导演张黎想来个开篇点题,主要是为了阐述革命的价值和意义,而且这段话总让人联想起《十月围城》中的孙文的阐释,同样关于革命:“十年以前,一个学生在这里提问:何为革命?我告诉他,革命,就是要让四万万同胞人人有恒业,不啼饥,不号寒。十年过去了,与我志同者相继牺牲,我从他乡漂泊重临,革命两次于我而言不可同日而语。今天,如果再道何为革命,我会说: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经文明之痛苦。这痛苦,就叫作革命。”

  革命之路,异常艰辛,有杀戮,有牺牲,有战争,有炮火,是对人性的最大磨砺和考验。而且革命并不预付美好的未来。革命只为摧毁一切,从来没有想过革命之后会建造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秋瑾慷慨赴义时的话,还是孙文说的话,其实都是透支了革命的意义。而辛亥革命则是这样一种典型的革命:看似成功,实则失败。用我们历史教科书上的总结解释,这是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本身的弱点导致的,孙中山妥协之故。

  《辛亥革命》中,导演张黎主要铺陈了几场革命戏份: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阳夏保卫战等,但是这些战争场景有些为电影而电影,与剧情本身并不太大。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一个标志,但据张鸣教授考证,其实武昌起义完全都是一个偶然,没有必要渲染它的历史性意义。

  孙文这个角色在影片中处理的还是太主旋律了,有点假大空。四处募捐,跟海外银行家大谈革命,岂不知资本家只重利益。这样符号性太强的角色基本都是脸谱化了,没什么可塑性,每次露...

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

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 辛亥革命

  关于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可以从两种角度去认识:一种是从主客观方面去认识,一种是从具体原因方面去认识。从主客观来看,一是由于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一是由于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从具体原因方面来看,可从纲领、农民、政党、军队等四个因素去分析:

  ①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纲领。三民主义没有提出反对中华民族的主要敌人帝国主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还幻想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没有认清真正的敌人,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终归失败的原因之一。

  ②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纲领。三民主义没有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资产阶级革命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此得不到农民的支持。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没有农民的支持就无法战胜强大的敌人。

  ③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力量。在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武装斗争都是短期的。“二次革命”中国民党人虽然掌握了一些军队,但并不是统一的革命力量,护法运动则依靠军阀的力量,因此每当遇到强大的反革命武装就不能不失败。

  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党也是松散的。同盟会建立后缺乏严密的组织和纪律,武昌起义爆发前实际上已名存实亡,没有一个坚强的革命政党,就不能使革命者紧密地团结起来形成坚强的战斗力。袁世凯能够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也与同盟会的涣散、领导成员政见不一有关。

  

  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简单分几点来说那就是

  1.缺少革命者领导的军队。

  2.革命不彻底,对以袁世凯为首的帝制残余妥协。

  3.没有发动和唤醒民众。

  4.革命队伍中良莠不齐,混进了很多投机份子。

  5.革命者对革命中的诸多问题,如革命纲领,革命形势,国内外政治力量的影响等都估计不足。

...

辛亥革命观后感

关于辛亥革命的作文 辛亥革命观后感

  这是一次伟大的革命,是一次惊天动地的革命!我看到了!看到了中华儿女们的自强不息,看到了英勇奋战的精神!辛亥革命牵动着多少中华人民的心呀。出国留学网关于辛亥革命的作文栏目为你带来的《辛亥革命观后感》,希望我们的作文能让你喜欢。

  【辛亥革命观后感篇一】

  电影《辛亥革命》讲述的是我们国家由封建国家进入现代国家的那一段历史:

  当神州大地处于风雨飘摇的封建统治末期,一批接受了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进步青年,为了中华名族的自由与民主,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是他们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主张,它的领导人就是受人敬仰孙中山。1911年10月10日,在孙中山和同盟会领导下的辛亥革命打响了反帝反封建的第一枪,斗士们众志成城,经过鏖战,武昌起义以胜利告终,随之产生连锁反应:湖南、江西、山西、云南、陕西五省宣布独立。不久,清政府彻底土崩瓦解。孙中山先生的智慧、大度和谦逊赢得了人民的尊重和推崇,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宣布就职,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是一liuxue86.com场人民的革命,是一场光荣的革命,他推翻了清王朝,同时也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变革,为重振中华铺平了一条崭新的路。随着时光的流逝,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去,但是看着电影,我的耳边又响起那轰轰烈烈的枪炮声、呐喊声,眼前又清晰地浮现出一副副英雄的面孔……如果没有他们为真理、民主和自由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没有今天屹立于世界的中国!革命先辈们抛妻别子、心怀大爱、舍身赴死的精神,将永远铭记在我的心里!

  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世界,则国以屹立世界。”辛亥革命将永远激励着我们青少年勇往直前!

  【辛亥革命观后感篇二】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去观看了这部电影——《辛亥革命》。这是每个不了解《辛亥革命》意义的中国人都应该去看的一部电影。很多的年轻人不了解历史,不理解革命的意义和价值,就不会懂得,中国人现在的哪怕一点点的幸福和进步,都离不开那些曾经先辈们曾经为整个民族的未来做过什么。

  《辛亥革命》以秋瑾就义开始,广州起义的准备、过程与失败,孙中山在美国的募捐演讲,试图回答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革命?为什么一个母亲宁可牺牲生命要去革命?为什么参加广州起义的20多岁的小伙子们要牺牲生命去革命?为什么海外的华侨要捐款甚至卖掉祖宅赞助革命?孙中山在演讲中回答的非常清楚:因为满清政府已经不可能给中国人生活的尊严,中国要摆脱被世界歧视的命运,只有革命这一条路。

  武昌首义后,黎元洪指挥汉口炮台两炮轰走了荫昌的军舰,成为袁世凯出山的导火索。袁世凯率领北洋军顺利攻克武昌后,停止了进攻,开始在清廷与革命党之间寻找押注的机会。革命之火在军事上完全可以被扑灭,但袁世凯太明白自己的命运,他不能再给满清权贵一个兔死狗烹的机会。辛亥革命的最重要成果,就是让这一思想开始中国人心中扎根。

  孙中山回国后,力排众议,坚决提出要早定国体,即以民国、共和取代君主专制。当孙中山被17省代表选举为临时大总统的时候,孙中山指出,大总统的意义不在于谁去做,而是打破了中国几千年专制君主的传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人民选举产生的国家元首。为此,孙中山将...

有关辛亥革命的作文

关于辛亥革命的作文 辛亥革命观后感

  【有关辛亥革命的作文】

  一个个或深或浅的脚应形成一道蜿蜒曲折的轨迹消失在沙滩的尽头,绵延在天边嗜血的夕阳上,是那么清晰炽眼的一道神来之笔。

  众所周知,自清朝以来我国便毅然封上那道轻巧的门,过起了与世隔绝的自得其乐的生活,然而却真的有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那种美好幸福吗?那道沉重的枷锁蔓满了锈,铁门仍固步自封的享受着这一切美好的生活,孰不知风平浪静的是那么骇人的翻天覆地,列强们已双双犀利的明眸一点一点看透这头披着狼皮的羊,欲望一点点的诞生,盈满了他们的狼子野心,于是他们让坦克大炮毫不留情的侵蚀着着一片热土,那道秀逗的枷锁终于承受不住大敞大门,于是侵略者更加禽兽而迫不及待的掠夺想把中国肯光光,中国一步一步向在生死边缘靠近,还有世外桃源的美好吗?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是谁无谓大难挺身救国?是那场辛亥革命将中国力挽狂澜!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我们也时常会在古装片中闻见类似“国不可一日无君”的语言,电视剧中每个人在此制度前,必须诚惶诚恐的安分守己,若有丝毫逾越,轻则言之“离经叛道”、“非圣无法”,重则成了“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由此可知中国的封建统治是何等的根深蒂固?这是一个黑洞般沉重的因袭重担!

  《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有这样一句名言:“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可见若谁敢把皇帝拉下马,必须有舍得一身剐的大无畏气概,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岂是常人敢想?然而却有人敢做敢为,不仅用自己的双手推翻了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还开创了完全时代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使明主共和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此人谓谁?辛亥孙中山也。

  然而事总事与愿违,结果总是那么不尽人意。虽然封闭了千年的门已被打开,明主共和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但那根深底裤的封建思想,岂是一阵风雨能彻底吹翻?辛亥革命对它来说可谓雄鹰展翅搏击长空,然而它却像一头冥顽不灵的野狼,越挫越勇,直至禁锢了这场风雨的脚步;“生在乱世,身不由己”又因资产阶级天生的软弱性,被禁足的辛亥革命霎时锐气递减,真正的变成了毫无杀伤力的毛毛细雨,从而导致辛亥革命失败。

  然而我们可否细想过辛亥革命真的彻底失败了吗?不!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是那么真实的感觉得到中国现在的繁荣和突飞猛进,享受着这来之不易的生活,你可曾在脑中打个问号?辛亥革命虽失败,但它的精神却渊远流传,它的精神震慑了辛亥革命后出现的一批批英雄伟人,激励着他们不断探索救国救名的新出路,让他们吸取革命失败的教训,才有了抗战的胜利,才有了中国今天的辉煌!辛亥革命是我国历史历程中一颗多么不可或缺的惊涛骇浪啊?!

  那个脚印绯红的一朵云彩,在嗜血的夕阳深深的掩盖下却是那么出类拔萃。然而历史已成为历史,我们的高谈阔论如柳拂过的水面,如燕剪过的天空,竟那么奇迹般苍白无痕。祖国过去是什么样子是它以前创造的结果,而它将来会是什么样子则要看它现在如何创造,让我们为祖国更美好的明天而奉献一份力量吧!

  【有关辛亥革命的作文】

  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只有领导人知道辛亥革命是干什么的,而老百姓却不知道,以为就是把自己需要的东西从别人家拿过来。这次革命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制度,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也没有赶走外国侵略者,废除不平等条约,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改变。而且,革命的...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