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道德情操论读后感1500字栏目,提供与道德情操论读后感1500字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范文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范文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范文【一】

  亚当·斯密经过漫长的创作、增补、修订及整个研究、写作计划过程,著作《道德情操论》终于“定型”了,成为一个最完美的版本。在这本书里,斯密对人类丰富多彩的道德情操世界作了简明扼要的理路说明。我想说:这本书绝对不是单纯进行空洞的道德说教而已,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是因为其所阐述的观点是能够跨越时空,不受地域限制的,它历久而弥新,在历史的沉淀中又孕育出更丰富的内涵。

  他传达给读者的是: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要受道德感念的约束。不要去伤害别人,而是应该要帮助别人。这种“利他”的道德情操永远地种植在人的心灵里面。因为大家都知道道德和法律一样规范着大家的日常行为,而且弘扬道德美德是中国的优良传统。

  倘若以后我们真正踏入社会了并且找到了属于了我们自己的工作,那么在我们行业一样处处都是能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社会与人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的情感的。无可否认,努力挤出自己有限的时间去看这本书,心灵得到很大的启发——它给了我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督促我要学会互相帮助和互相体谅,让我学会面带微笑的去对待每一位匆匆而过的路人、朋友,亲人和爱人。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首先提出“研究道德世界的出发点是同情心”,他认为同情、同情心是人类天赋的本性之一,换句话来说,情感互动构成社会生活天然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紧接着,他引出一个类似公理的常识,即相互同情的愉快,同情既能增加快乐也能减轻痛苦。读过这本书,仅仅是最开始,我们看到“设身处地”这个词的出现频率是很高的。

  后来有反复出现“激情”、“强烈”、“合宜”、“尽善尽美”等词。小时候,思想品德课的时候老师教会我们要换位思考,这不正是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吗!正是由于我们对别人的痛苦抱有同情,即设身处地地想象受难者的痛苦,我们才能设想受难者的感受或者受受难者的感受的影响,真切地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所以说同情与其说是因为看到对方的激情而产生的,不如说是因为看到激发这种激情的境况而产生的。但是我们对悲伤的同情一般是一种比我们对快乐的同情更为强烈的感情还是通常远远不如当事人自然感受到的强烈

  他在书中说:“人的天性决定了我们总是推己及人,从关心自己开始,进而关心旁人以及整个社会的利益。”诚然,慈悲为怀的人,总是会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别人的切身感受,总是会“推己及人”的为别人着想。千百年来,孔老夫子不正是如此地教育着我们后来人吗?即使是论社会阶层的区别也是孔子一直讨论的话题。

  然后亚当·密斯在第二卷中谈到对优点和缺点的感觉——确定无疑的赞同或反对的对象——从内心情感同它意欲产生的或往往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来研究——优点(受赏)与缺点(受罚)。现在的社会同样如此,又或者像孔子所埋怨的“乡原”一样,这些都应该是一种确定无疑的赞同或反对的对象。

  优点、好的品质应该得到报答而缺点、坏的品质应该得到惩罚。在第三卷中他又阐述了我们评判自己的情感和行为的基础,兼论责任感。还有第四卷的效用对赞同情感的作用;第五卷论习惯和风气对有关道德赞同和不赞同情感的影响。第六卷他说有关美德的品质—当我们考虑任何个人的品质时,我们当然要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它:第一,它对那个人自己幸福所能产生的影响;第二,它对其他人的幸福所能产生的影响。最后密斯论道德哲学体系。

与道德情操论读后感1500字相关的读后感范文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范文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读道德情操论有感 道德情操论心得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范文【一】

  被世人称为“经济学之父”的英国作家亚当?斯密在其所著的《道德情操论》中说:贪心过度高估贫穷与富裕之间的差别;野心过度高估私人职位与公共职位之间的差别;虚荣过度高估无闻与声名远播之间的差别。

  在当今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的千变万化市场经济大潮中,每一个普通人都面临着贫富的差距、地位的差距和荣誉的差距,人们又常常感到被自私、虚荣、妒嫉、仇恨、贪婪和背信弃义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包围,因而更加向往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俭、自我克制等人性的美德。

  如何在当今社会幸福地生活、如何为和谐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我以为要有一个完全平静的心态对待世间的各种差别,要把自己幸福感满足感的标准放低,要满怀感恩之心和爱心去回报社会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要把自己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的标准提高。

  我们要有被家人、朋友、社会所爱,得到物质或精神享受的幸福和满足;更要有施爱于人、助人为乐、奉献社会的富足和心灵涤荡,要把自己溶入整个社会,充分享受做人的快乐,要宽容待人,富有爱心,克服虚荣、妒嫉、贪婪心理,把贫富、贵贱、荣辱的“距离”缩短,崇尚博爱、正直、勤奋的美德。

  从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真诚地对待所接触的每个人,踏实干好每一件事,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要怨天尤人、心浮气躁、好高鹜远,更不要急功近利、盲目攀比、索取回报,从做事的过程中去享受快乐,从赞美中去寻找自己的不足,从值得赞美中去感受心灵的宁静。

  人只能在社会中才能生存,人的天性使他能够适应身处的环境。人类社会的所有成员都需要相互帮助,也随时可能互相伤害。在人们能够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互相帮助的地方,社会就会繁荣兴盛、充满温馨。温情和爱将大家联系在一起,仿佛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中。

  情感和内心的感受是各种行为的产生根源,也是评判行为善恶的基础,人性的尽善尽美就在于多为他人着想而少为自己着想,在于克制自私心而放纵宽容和仁慈之心。只有道德高尚、心情安宁、充满爱心的人的行为,对社会、对他人才是有益的,而且能够经受时间的长期考验,他们的行为不计个人得失,不图他人回报,在德行的过程中感受快乐,在施爱的行为中体味人生的幸福。

  但是我们的社会有一部分人的有些行为却不是这样,这些行为或是自私自利,或是短期看对社会、对他人“有益”,但暗藏私利或个人目的,更有甚者不息损人利己或者损社会和他人的大利而获取自己的蝇头小利,这些行为谈不上道德高尚、这些人无爱心可言,他们终究必然被人们所认识,而自身也终日倍受正义、道德的折磨和良心的谴责。

  作为一名国家公务人员和统计干部,我们不仅是社会的普通一员,更是一名执法者,我们的工作行为代表国家,这样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有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俭、自我克制等人性美德,也要有公平正义、忠于职守、真抓实干、严格执法、锐意进取、敢于负责、清正廉洁、情趣健康的工作作风。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

  我们暂且不去讨论道德和知识谁更重要,但我坚信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我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最需要的是具有道德高尚的知识者。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自身在政治理论、思想道德和作风的修养,真正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甘于...

与道德情操论读后感1500字相关的读后感范文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1000字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1000字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1000字【一】

  在他看来,人天生是社会的动物,时刻生活在他人的评价之中:为了顾及他人的感受,人不得不对自己原始的激情加以节制和改造,从而产生羞耻心和荣誉感,这就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他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从日常琐事和人情世故之中引发出深刻的哲理,如同一位深明事理的老人在絮叨家常,不知不觉之间令人深受感染。这种贴近凡人生活的智慧,跨越了时代和国界的局限,打破了学术的高墙,让每一个普通读者都能受益匪浅。

  温家宝总理多次推荐《道德情操论》,其用心之良苦,应能够促使人们对为何要构建和谐社会进行深刻思考,从对亚当斯密的片面、庸俗的理解中解放出来,科学全面地理解真正的亚当斯密,进而深入全面地从理论发源处理解和谐社会理念。

  《道德情操论》告诉我们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讲道德的社会。没有诚信、同情心这些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构建和谐社会时,应当按照《道德情操论》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道德的和谐社会。我们要特别重视社会公平与正义,把社会的发展成果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在道义上赢得人心,促进社会持续稳定和谐发展。

  《道德情操论》这本书,对人类丰富多彩的道德情操世界作了简明扼要的理路说明。本书指出,情感互动构成社会生活天然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相互同情的愉快,同情既能增加快乐也能减轻痛苦。人的习惯和风气对有关道德赞同和不赞同情感有直接影响。

  个人的品质,我们要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它:一是它对那个人自己幸福所能产生的影响;二是它对其他人的幸福所能产生的影响。看了这本书给我的感触很深,大家都知道道德和法律一样规范着大家的日常行为,而且弘扬道德美德是中国的优良传统。在我们部门,一样处处都能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社会与人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的情感。看了这本,能够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启发,让我们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让我们学会互相帮助、互相体谅,让我们学会面带微笑的去对待每天工作,面对每天的生活。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道德。无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还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无不都以高尚的道德作为他们的至高境界。宋代文人苏辙就曾写道:“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至。”这就说明,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怎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三国诸葛亮文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只要是“恶”,即使是小恶也不做;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严于律己,做好每做一件事情,我们的道德水平就会得到一次升华。我们要善于由大及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决不要以微小而不足道,细小而不足为。党员干部要有"先人后己,先公后私"的思想觉

  世界经济学泰斗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被誉为西方经济学的“圣经”,是世界上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经济著作。他的另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实际价值和地位不下于《国富论》,但长期以来一直湮没无闻,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直到温家宝总理多次在公开场合推荐“《国富论》与《道德情操论》在我心中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后,这本书才开始渐入国人视野。拜读此书,掩卷长叹、不吐不快。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1000...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2篇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范文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2篇【一】

  温.家.宝总理多次推荐《道德情操论》,其用心之良苦,应能够促使人们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行反思,从对亚当斯密的片面、庸俗的理解中解放出来,科学全面地理解真正的亚当?斯密,进而深入全面地从理论发源处理解市场经济理念。《道德情操论》告诉我们市场经济应该是一个讲道德的经济。

  没有诚信、同情心这些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市场经济就会引发灾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应当按照《道德情操论》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道德的市场经济。我们要特别重视社会公平与正义,把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在道义上赢得人心,促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和谐地发展。

  《道德情操论》这本书,对人类丰富多彩的道德情操世界作了简明扼要的理路说明。本书指出,情感互动构成社会生活天然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相互同情的愉快,同情既能增加快乐也能减轻痛苦。人的习惯和风气对有关道德赞同和不赞同情感有直接影响。个人的品质,我们要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它:一是它对那个人自己幸福所能产生的影响;二是它对其他人的幸福所能产生的影响。

  看完这本书给我的感触很深,大家都知道道德和法律一样规范着大家的日常行为,而且弘扬道德美德是中国的优良传统。在我们国家土地督察部门,一样处处都能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社会与人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的情感。国家土地督察办公室推荐这本书给我们看自然有其作用,能够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启发,让我们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让我们学会互相帮助、互相体谅,让我们学会面带微笑的去对待每天工作,面对每天的生活。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道德。无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还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无不都以高尚的道德作为他们的至高境界。宋代文人苏辙就曾写道:“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至。”这就说明,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怎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三国诸葛亮文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这句话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只要是“恶”,即使是小恶也不做;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严于律己,做好每做一件事情,我们的道德水平就会得到一次升华。我们要善于由大及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决不要以微小而不足道,细小而不足为。共产党员要有"先人后己,先公后私"的思想觉悟,始终把党的利益、集体利益、他人利益置于自己利益之上,好事、喜事首先想着群众,不搞近水楼台先得月。要做到艰巨任务抢在先,危难之际冲在先,改革创新闯在先。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2篇【二】

  被世人称为“经济学之父”的英国作家亚当?斯密在其所著的《道德情操论》中说:贪心过度高估贫穷与富裕之间的差别;野心过度高估私人职位与公共职位之间的差别;虚荣过度高估无闻与声名远播之间的差别。在当今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的千变万化市场经济大潮中,每一个普通人都面临着贫富的差距、地位的差距和荣誉的差距,人们又常常感到被自私、虚荣、妒嫉、仇恨、贪婪和背信弃义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包围,因而更加向往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俭、自我克制等人性的美德。

  如何在当今社会幸福地生活、如何为和谐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我以为要有一个完全平静的心态...

道德情操论 经典语句

道德情操论 经典语句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辛苦劳作,来回奔波是为了什么?所有这些贪婪和欲望,所有这些对财富、权力和名声的追求,其目的到底何在呢?归根结底,是为了得到他人的爱和认同。

  所以,我们会经常发现,在世界上具有伟大人性但是却缺乏自我控制的人,在追求最高荣誉时,一旦碰到困难和危险,就懒惰,犹豫,容易沮丧;相反,我们也常常发现能够完善地进行自我控制的人,没有任何困难可以吓到倒他们的勇气,没有任何危险能够惊骇他们,但同时,他们对有关正义或人性的全部感觉似乎无动于衷。

  对自己幸福的关心,要求我们具有谨慎的美德;对别人幸福的关心,要求我们具有正义和仁慈的美德。前一种美德约束我们以免受到伤害;后一种美德敦促我们促进他人的幸福。

  认为死者自然具有阴沉而又无休无止的忧郁心理,这种想法盖起源于我们与因他们而产生的变化的联系之中,即我们对那种变化的自我感觉之中;起源于我们自己设身处地,以及把我们活的灵魂附在死者无生命的躯体上--如果允许我这样说的话;由此才能设想我们在这种情况下所具有的情绪。正是这个虚幻的想象,才使我们对死亡感到如此可怕。这些有关死后情况的设想,在我们死亡时决不会给我们带来痛苦,只是在我们活着的时候才使我们痛苦。

  意识到被人所爱,自有一种满足感,对一个心思纤细与感觉敏锐的人来说,这种满足感带给他的幸福,比他或许会期待的那一切可能从被人所爱当中得到的实质利益更为重要。

  是非正义的判断来自于人类的情感。这类体系将这种情感附加于一个人类本身的官能中去,并给出“道德情感”的概念。简单类比于味觉,好吃的,我们感到舒适,难吃的,我们感到不舒服。那么,出于道德情感的官能体验,在某个判断中,我们的官能感到舒适,那这一判断就是对的,正义的;我们的官能感到不舒服,那这一判断就是错的,是人类自身所不愿意体验到的。

  独来独往、离群索居,只会让我们更郁郁不乐,虽然我们慷慨仁慈、自尊自爱,却很难获得烦人常有的平和心情。

  想到我们所能做的一切都是徒劳的,想到我们无论怎样消除死者亲友的悲哀,无论怎样消除他们对死者的负疚和眷恋之情,也不会给死者安慰,只会使我们对死者的不幸感到更加悲伤。

  我们想,自己确实不能对那些遭受如此可怕灾难的人过多地表示同情。但当他们处在被人遗忘的危险之中时,我们的同情溢美之词就倍增了;通过我们加在死者记忆中的虚荣感,为了自己的悲切,我们尽力人为地保持自己有关他们不幸的忧郁回忆。

  我们甚至同情死者,而忽视他们的情况中真正重要的东西,即等待着他们的可怕的未来,我们主要为刺激我们的感官但对死者的幸福不会有丝毫影响的那些环境所感动。

  理性的意义,除了理智本身之外,还有一层对市民政府的支持和保护,人类天生有维护社会体系的理性,同时延伸到对成文法和习惯法的支持。

  由此形成了人类天赋中最重要的阳光原则,对死亡的恐惧--这是人类幸福的巨大破坏者,但又是对人类不义的巨大抑制;对死亡的恐惧折磨和伤害个人的时候,却捍卫和保护了社会。

  我们认为,死者不能享受阳光,隔绝于人世之外,埋葬在冰凉的坟墓中腐烂变蛆,在这个世界上销声匿迹,这是多么不幸啊!

  健康和保养时上帝希望人们最先关心的事情。他用饥渴和口渴、快乐和痛苦、热河冷等让人愉快或不快的感觉,亲口训诫我们为了身体的健康应当选择什么和回避什么。

<...

道德经读后感1500字

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 道德经读后感

  读后感是自己阅读书籍之后有感而发的一些见解和感悟。通常都是些简短的发表自己的感想,出国留学网读后感栏目就为您提供了诸多中外名著的读后感,相信对于您应该有所帮助!(本文为你提供读后感范本两篇。)

篇一:

  《道德经》又称作《老子》,是先秦道家的基本典籍,为战国时期楚国的老聃所作,是一部蕴藏着丰富人生哲理的经典着作。从古至今,人们从这部人类文明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了许多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我认为在当前学习“国文”的热潮中,《道德经》对于我们每一名机关干部具有极高的可读性,十分值得学习。

  《道德经》是由“道”、“德”两部分的论述组成的。道的部分是老子关于道的论述;德的部分是老子关于仁义、礼信的论述。老子的言说代表了他对人生、对自然规律以及对当时政治的态度。《老子》的文体,不同于是《论语》那样的语录集,也不像一般意义上的“文章”。全文约五千字,是由一些言简意精的哲理性语句组成的。各章节大致有一定的中心或连贯性,行文流畅。《老子》中的语言没有太多的修饰,辞藻并不华丽,但所包涵的道理玄奥而深刻,需要反复的琢磨、体会。

  当今时代,“物质第一”的浪潮无情地冲击着每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传统的价值观念逐步失去了重心,大家普遍讲求效率,追求成功,其衡量的尺度变得非常物质化和金钱化。对于一名机关干部来说,如何去面对物质时代的各种诱惑,全心全意地做好本份,为人民服务,我个人以为,就是要按照《道德经》一书中所倡导的独特的人文精神,努力做到平淡处世,清静自省,坚忍不拔。精读之后,我对《道德经》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致虚守静----平淡处世

  《道德经》十六章有言:“致虚极,守静笃。”这句话强调了致虚守静的工夫修养和复归之理。我理解,所谓“致虚极”,就是“致极虚”;“守静笃”,就是“笃守静”。我想,这是修道的基本方法。“致虚极”是说,自己如果想修道的话,要努力使自己达到极端空虚的境界。极虚指心灵一尘不染,近于真空,就是要去除世俗的妄念杂欲。“笃”是敦厚,笃守就是坚守。“守静笃”就是坚守静寂。

  我认为二者的辩证关系就好比动与静的辩证关系:动与静是互为因果的,自己静才能感知外界的动,自己动就无法知道外界的真实。因此,我们的心境只有达到虚静的状态,才会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为人处事的作风。作为年轻干部,豪情满怀,思维活跃,是青春的本色,但是要懂得欣赏“宁静以致远”的境界,我想,真正立志高远、有所作为的人应该是低调、内敛,不事张扬,为人谦逊的。对待竞争,我们要敢于去迎接挑战,对待失败我们要报以一种平常心,用合适的方法去改变或适应,这样有助于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终的成功,所谓“只有厚积才会勃发”。 这就是我由“致虚守静”感悟到的“平淡处世”。

  二、净心寡欲----清静自省

  《道德经》十二章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这一章意在说明人的生理需求与人的无厌欲望不同,正确的养生方法是只满足生理需求,而不是放纵欲望(这一点,已经得到今人的共识,并为科学所验证,实在令人钦佩)。欲望从哪里来,欲望来自感官的永不满足的追求。老子在这里形象...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1500字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 老子道德经 读后感

  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整理的老子道德经读后感,欢迎阅读。更多老子道德经读后感精彩范文,请关注出国留学网活动总结栏目。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一】

  老子的哲学被称为“智者的低语”、“滋润心灵的甘泉”。人们看事物多是从正面看,而老子却是从反面看。其中“以柔克刚”,就是老子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也是世上竞争者取胜之道。

  自古以来,一般的教诲都是:人应当表现坚强,不表现柔弱;应当表现聪明,不表现愚鲁。而老子的观点则反其道而行之:可表现柔弱,不表现坚强,可表现愚鲁,不表现聪明,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

  柔,非怯懦,而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一种骄敌之志而暗蓄力量的极高计谋。自己示弱,可以侠敌人不注意,而得保全。太“刚”者,锋芒太盛,容易招惹事非,暴露自己之不足,为“柔”者所败!大柔非柔,到刚无刚!

  在身体上,牙齿最硬,可谓“刚”,而舌头则是“柔”者。但是,等人年纪大了,牙齿都脱落,而舌头完好,这是为什么?大树比小草刚强的多,但时,当台风来的时候,大树经常连根拔起,而小草却安然无恙;风无形无体,却能够拔屋倒树;水可方可圆,可谓至“柔”,却能够怀山襄陵。这不是说明了刚强的未必是强,柔弱的才是真正的强吗?

  《素问经》上说,上知天文,下通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这既是立身之本,也是处世之良方。天文地理,各有专著论述。在为人处世这方面,道家可谓击中要害。所以司马迁写《史记》时,谈论了诸子思想的造旨,并历数了儒法墨等诸家长短,却惟独对老子的道家思想褒而不贬。

  《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多字,却揭示了为人处事中极奥秘的观点。一句“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便揭出了世上竞争者取胜的诀窍。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对万事生长历程看得何等深刻,概括得何等精辟,让人感到它们的任何注释都是多余累。

  或许你以为只要自身端正,名正言顺,就可以以正压邪,什么事都好办,其实不然。在严酷的现实中,却容易处处碰壁,事事不顺。这时你不妨看看《老子》。它并不要求人们消极遁世,它貌似出世的书,谈的却尽是入世的道理。只不过儒家是直接的,老子则主张以迂回达到目的,老子则认为“柔胜刚,弱胜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这些话说得多么深刻!老子真是个天下竞争之术化为艺术的智者。

  有时,你采用采用儒家直接、法家强权的方式,与人争强胜斗胜。结果呢?也许表面上你胜利,痛快淋漓地将对方休落甚至痛打了一顿,可事实上,这就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埋下了更大隐患,无形中给自己留下更多障碍。它们对事业的损害,将大大超过那一时的风光快意!

  既然直接的,以强对强的手法有时行不通;而迂回的、间接的、柔弱的方式也能达到目的,战胜强者,而且不至于留下隐患,何乐而不为呢?大智惹愚,大巧若拙,大方无隅,大音稀声,大象无形都是深奥而又检朴的道理。为人处事,或与人竞争中,只图一时快意的以强压强,都是一种有隅之方,有声之音,有形之象,似巧实拙,真正的大方、大象、大巧不是这样的,它能做到全无形迹之嫌,全无斧凿之工。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柔弱,柔弱,天下万事万物,归根结底,莫不是以至柔克到刚。能克刚之柔,难道不是更刚...

《君主论》读后感

君主论读后感 读后感

  《君主论》这本书一开始是马基雅维利为了向美第奇家族证明自己的效忠之意而出现的。他只想得到允许,重返公共生活。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君主论》读后感,欢迎阅读。

  《君主论》读后感

  “君王需兼有狮子的凶残与狐狸的狡诈,为达到政治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题记

  《君主论》这本书一开始是马基雅维利为了向美第奇家族证明自己的效忠之意而出现的。他只想得到允许,重返公共生活。因为在此之前,一直效忠于共和国的他在其领导失败后并没有随首脑们离开,而是留在佛罗伦萨等待美第奇家族归国并祈求能为国家效力,可是美第奇家族并不愿意那样,而是将他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入狱,虽然最终被营救却也只得远离公共生活。

  而命运的双手总是玩弄马基雅维利,当马基雅维利在有生之年的最后一年中,终于获得美第奇家族批准返回佛罗伦萨的公共生活,但是那一年,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大败罗马教皇,罗马教廷支持的美第奇家族再次被佛罗伦萨的人民推翻和驱逐,佛罗伦萨共和国恢复。

  这样马基雅维利再次被驱逐出公共生活。这一年,他悲惨去世。直到400年后,他的梦想才得以实现意大利才统一。

  虽然这本书总是被评价为是一本毁誉参半的奇书,一直被奉为欧洲历代君主的案头之书,政治家的最高指南,统治阶级巩固其统治的治国原则,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最独到最精辟的解剖。

  但是在我看来,这本书应该被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来细细琢磨而不是以现在的道德水平来衡量当时状况下的事情,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而如普通大众一般觉得这本书是如此邪恶。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意大利仅仅是又一个又一个很小的国家构成的,它并非一个统一的整体。它的经济并不是那么发达可以直接抵御外敌,它们必须联合却又互相抵触着。

  每个意大利的城市共和国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来维持一种政治生命,但是由于贵族和人民之间的以及贵族各党派之间长期冲突使得城市共和国无法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这种冲突带来了暴政。

  因此,在这种历史背景条件下,我觉得《君主论》所宣扬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各种历史的种种迹象也曾表明只有强有力的甚至是偏激的政治领导去统一混乱的局面后,逐步改善才可以达到一种和平。如果没有如同《君主论》中那样强有力的领导者就不能完成统一从而使国家和平安稳。

  在本书中马基雅维利提到:“一个君主,尤其是一个权利尚未巩固的君主,应该懂得怎样善于使用野兽和人类所特有的斗争方法。”由此一小小一句话,也能看出他支持的强有力的领导者是怎样的。在这里马基雅维利打破了传统观念认为君主以德为先,以德服人。

  他的结论是对君主而言,他若想保有其王国,就“必须知道怎样做不善良的事情,并且必须视情况的需要使用之一手或不使用这一手。”从动物身上,他应该同时效仿狐狸与狮子。“因为狮子不能够防止自己落入陷阱,而狐狸则不能够抵御豺狼,”“所以他必须是一只狐狸以便识别陷阱,同时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便使豺狼惊骇。”其实在我看来,这样的说法并不为过。

  因为马基雅维利将这种不善良的事情相区别开来,认为有“恶劣使用”和“妥善保管”。因为在一种混乱的政治场面,国王君主需要执行一种国家的强制命令以便达到表面和平。因为连表面和平都不能够达到,也就表明了这个国家已经是岌岌可危,人民在这种环境下自然是水深火...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