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高中必修一地理教案栏目,提供与高中必修一地理教案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教案大全

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高一地理教案

与高中必修一地理教案相关的高中教案

高一地理《大气环流》教案

大气环流教案 地理大气环流教案 高一地理大气环流教案

  大气环流,一般是指具有世界规模的、大范围的大气运行现象。以下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一地理《大气环流》教案,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更多内容请关注出国留学网。

高一地理《大气环流》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2.掌握各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和特性。

  3.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的成因与规律。

  4.理解大气环流的作用。

  [教学重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

  [教学难点]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教学方法]多媒体交互式演示讲解。

  大气环流是产生风云变幻的天气现象的直接原因,也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子,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在第二单元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形成,是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并灵活应用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内容。

  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条件下充分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并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立体的、动态的图像呢?这是一直以来的一个难题。曾有人尝试过多种教学方式: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将学生分成不同纬度,形体活动演示教学、边讲解边和学生一起画图的方式教学等等。收效不同,但都不理想,突出的问题就是将近地面与高空混为一谈,没有非常清晰的思路,因此不会灵活自觉地应用大气环流的知识解决问题。只能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付考试。也曾考虑利用学校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制作动态演示课件,但是时间、精力、能力有限,未能成功。

  在网上教学资源库中有这部分内容,且设计精美贴近教学时,便立即进行了教学尝试,结果是喜人的。学生乐于通过观察电脑动态演示,经过仔细思考,认真讨论后自己总结得出答案。由于结论是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反复讨论得出的,并且头脑中有立体直观的动态图像,因此学生自我感觉思路清晰而严谨,应用起来就得心应手。

  [教学过程]

  课前复习:让我们用绘制简图的方式来回忆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引入新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它是由于局部地区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全球高低纬度之间是否存在热量差异呢?那么是否存在热力因素引起的空气环流呢?思考。

  假设:地表物质均一,地形平坦;地球不运动。思考假设的含义:无海陆高低之分;大气运动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

  A组导学内容

  1.赤道近地面空气在垂直方向上是上升还是下沉?极地垂直方向上空气的运动状况又如何呢?

  2.赤道与极地之间的近地面,空气在水平方向是由赤道向极地运动,还是由极地向赤道运动?

  3.极地和赤道近地面气压差异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投影演示,相互间合作学习完成A组导学内容。

  过渡:地球实际上是在不停地运动的,单圈环流是不存在的。那么大气该如何运动呢?

  假设:地表物质均一,地形平坦;地球不公转。思考假设的含义:无海陆高低之分;地球在不停...

与高中必修一地理教案相关的高中教案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关于高一地理

  高一地理知识点有哪些,哪些理论知识特别重要?需要了解的考生看过来,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资讯!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篇一

  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 途中时间

  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 区时差=时区差

  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6、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7、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

  8、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

  自然因素(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 ②地球自转的初速度:取决於纬度和地势 ③地形平坦开阔);

  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①太原:技术力量强; ②酒泉:大陆性气候,晴天多; ③西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

  ④海南文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海运便利。

  9、公转 速度: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

  意义: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③四季的更替 ④五带的形成

  10、公转与自转形成了黄赤交角(23°26′):

  ①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

  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

  ②五带的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

  ③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篇二

  1、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

  (1)气候的变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得以不断改造,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2)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促使化学元素迁移;改造大气圈,使原始大气逐渐演化为现在大气;改造水圈,影响水体成分;改造岩石圈,促进岩石的风化和土壤的形成,使地理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环境创造了生物,生物又创造了现在的环境。所以生物是地理环境的生物,同时又是地理环境的塑造者

  (3)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举例:我国西北内陆——由于距海...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高一地理知识点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理知识点整理

  随着同学们进入高中,如何分配学习时间便是重中之重,该如何学好地理。以下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1、【天体系统的级别】

  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

  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

  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

  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

  (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

  北半球季节的划分:

  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

  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6、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关于高一地理

  高一地理必修二有哪些知识点呢?想要了解的小伙伴,赶紧来瞧瞧吧!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本文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资讯!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一、人口增长

  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原始型: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现代型:三低(发达国家)、传统型:“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二、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底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

  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

  (1)利: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②加强文化交流;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

  (2)弊: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②给迁入地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

  三、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

  1、人口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载力。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四、城市的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发生集聚。

  (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强。

  中心商务区(CBD):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捷--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

  (2)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公路经过。

  (3)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4)文化区:一般要求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城市建设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

  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

  3、城市规模与地域结构、服务范围。

  小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不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大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

  五、城市化

  1、城市化的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城市化特点:①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小城市;②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多;③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发展快。

  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

  ①特点: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一地理知识归纳 地理必修一重要知识整理 高一地理必修一详细知识梳理

  很多同学在复习高一地理知识时,因为还没有对知识有一个熟悉的记忆,因此在复习中的效率不高。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

  1、气候要素:气温、降水

  2、以温定带——月均温在15度以上,为热带气候

  3、月均温最低在0-15度,为亚热带气候

  4、月均温最低在0以下,温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

  5、以水定型——热带气候分为四种: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干旱

  热带季风气候:旱雨两季

  热带草原气候:旱雨两季

  6、亚热带气候分为两种:

  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冬雨夏干

  7、温带气候分为三种:

  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少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湿润

  8、气候成因

  季风气候成因:三种季风气候

  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气候:

  地中海气候(副高和西风);热带草原气候(信风和赤道低压)

  单一气压带和风带控制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压);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

  9、气候分布

  大陆东岸气候:三种季风气候

  大陆西岸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大陆内部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10、森林资源现状

  ⑴属性: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

  ⑵作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吸烟除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

  ⑶森林分布: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11、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12、热带雨林

  ⑴分布: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道南北纬15-25度。集中分布在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⑵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①地球之肺:深刻的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②地球的储水库: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③世界生物基因宝库: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存时间最长的场所。

  ⑶雨林生态

  ①优越性:全年高温多雨,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

  ②脆弱性: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地理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关于高一地理知识点

  很多小伙伴不知道高一地理必修一有哪些知识点,想要了解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的小伙伴,赶紧来瞧瞧吧!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本文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资讯!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2)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3、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二、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岩石分三大类:

  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

  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

  ③变质岩(变质作用)。

  2、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3、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

  4、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锋面气旋。

  三、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1、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四、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聚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可从形态上反映出来:平原地区,地形比较完整、开阔、平坦,聚落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规模较大;山区聚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公路选线避开不利地形,地形平坦地区的交通线网密度较大(造价低、工程量小),山地、丘陵地区的密度较小(造价高、工程量大)。

  拓展阅读:高一地理学习方法有哪些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你初中地理学得不好,那也不要紧,但你肯定要费劲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你喜欢它,照样会学好。兴趣的...

最新高中高一地理教案设计

高一地理教案设计 高中高一地理教案设计 最新高中高一地理教案

  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一篇好的教案甚至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教学工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最新高中高一地理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最新高中高一地理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理解四季的形成和划分。

  能力目标:

  会画图表示并说明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教学重点】

  1.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2.阅读和画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

  【教学难点】

  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教学过程】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自转与公转两种运动的叠加

  自转产生的赤道平面与公转产生的黄道平面形成的夹角(目前:23°26′),即黄赤交角。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①范围:23°26′N―23°26′S。

  ②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③过程:利用数学的正弦图来直观展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过程,并抓住二分二至关键点。这样可以判断任意日期太阳直射点所处纬度及移动方向(向南或向北),并举例说明。

  ④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12日前后。

  ⑤易混淆的概念:回归年与恒星年(比较法)。

  3.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①赤道:一年四季昼夜平分(或等长).

  ②直射点在哪个(南或北)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另一半球昼短夜长.(归纳演绎法)

  即:

  1)若直射点在北半球,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四周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四周出现极夜现象;

  2)若直射点在南半球,越往南,昼越长,夜越短,南极四周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四周出现极夜现象.

  3)夏至日,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北到处出现极昼现象而南半球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南极圈以北到处出现极夜现象.

  4)冬至日,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南半球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南极圈以南到处出现极昼现象而北半球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北到处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1)全球各地昼夜平分(或等长);2)晨昏线经过南北两极,并与经线圈重合.

  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①太阳高度,即太阳高度角,就是太阳光线与地平线(或面)的夹角(H),

  (注:不要理解成太阳离头顶有多高)其取值范围:0°≤H≤90°.

  正午太阳高度,即某地正午时的太阳高度,一天中的太阳高度,主要用它来度量某地天中的太阳高度,若一天中的太阳高度都很小,那一天的太阳高度一定比这还小.

  ②规律:1...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