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201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汇编栏目,提供与201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汇编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14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汇编:子规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 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 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 无论准备与否, 我们已走进高三, 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子 规【注】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

  【答案】“空”字既传神的描绘出贪夫卷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作用。解答这个字,要立足诗歌,从写法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5分)

  【答案】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归人,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②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③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④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以及形象的把握。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作者所选的意象——子规、贪夫、远客、锦水春残、楚天月光,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表达他的思乡难归。

  2014湖北语文文学类阅读汇总

  2014海南语文文学类阅读汇总

        

与201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汇编相关的高考语文

2014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汇编:夜归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 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 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 无论准备与否, 我们已走进高三, 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夜 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燐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

  (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答案】(1)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磷”、“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2)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

  【解析】本诗用“夜归”统摄全篇,应把握时令是“夜”和事件是“归”,因此要找出“夜”中的意象,和“归”中意境。既然已“夜深”了,还要归家,那么思家怀乡之切自不必说;“竹窗斜漏补衣灯”,这是游子(夜行人)快至家门时所见,夜已深了,家里还亮着“补衣灯”,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扑面而来。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诗描写深夜归家的情景。

  一开篇“夜深归客”四字,点明了诗题“夜归”。为什么要连夜赶回去呢?诗中没有交代,但是联系以下几句,读者可以想象,大约是一位出门已久的游子,思家心切,到了归途的最后一段路程,便不愿在投宿多耽搁一夜,而宁愿日夜兼程,摸黑赶路,以致深夜到家。诗中撷取的正是将到未到的情景。“倚筇行”三字勾画出归客的形象。透过归客倚杖蹒跚而行的身影,可以想见深夜行路的艰难,也可以推知游子劳累的旅况和近乡情切的心理。

  第二句看来是写走过村外野地的情景:田野里的土埂子上,影影绰绰的鬼火、星星点点的流萤。通过深夜荒径冷气森森、幽光闪烁的环境,烘托出归客孤身夜行的凄凉,也反衬出归客不顾一切、急切回家的心境。途中越是阴冷,就越是令人急于早点回到温暖的家中。

  第三句写终于进村了,首先看到的村店。在昏暗的月色衬托下,村店显得寂静而冷漠,但在归客的眼中,家乡的村店却给深夜的荒野带来了生机,一种家在咫尺的亲切感油然而生。转过村店,不就快到家了?“泥径滑”三字,正是写归客脚下加快步伐,因而更感觉到路滑难行。他就在这一步一滑中,匆匆转过村店,越走越近盼望已久的家门。

  随着画面的延伸,一幅充满亲情的图景展现在归客眼前——“竹窗斜漏补衣灯”。这是多么的出人意外!夜那么深了四周黑黝黝的,全村都人睡了,可是唯独自家竹窗还透出灯火,隐约可见灯下补衣的身影。啊,那不是他所思念...

与201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汇编相关的高考语文

2014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汇编:葛溪驿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 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 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 无论准备与否, 我们已走进高三, 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7)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分)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1)驿站秋夜难眠图

  (2)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解析】本大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皇祐二年(1050)秋天,诗人从故乡江西临川赴杭州,途经弋阳,写下这首诗。这时的诗人正患着病,身体十分虚弱,写出了病中行役又值晚秋夜寒切肤透骨的感觉。这首诗是写他在驿站中看到的自然景物,引起乡思和岁时已晚的感觉,从而抒发对国事的感怀。

  开头,“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全联是说,在一个秋天的深夜,天边缺月,暗淡无光。旅舍的床边,一盏油灯,半明半暗。“漏”,古代计时的仪器,漏未央即夜未尽,夜很深的意思。但无论是月色还是灯光,都不是皎洁明亮,而是一片昏惨暗淡,表现出旅舍中的清寂冷落。这就为后面的抒情描写很好地渲染了环境气氛。

  “病身最觉风露早,”自己身体有病,最容易感到风露侵人,气候转变的早;“归梦不知山水长”,是虚写,在梦境中回到家乡,就不觉得山高水长。在这里,回到家乡只是梦境。但是,梦境的恍恍惚惚,一下子在遥远的异乡,一下子又回到家中,不但很合乎梦境的情况,而且这样表现怀乡的感情,比实写收到的艺术效果更好。同时用梦境的美好反衬现实的凄凉和不美好。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是接前一联的意思来说的。上句接“风露早”,因为感到岁时已晚而慷慨悲歌;下句接“山水长”,从梦境回到现实,看到天地的景色,是一片苍茫凄凉。诗中写的岁时已晚,自然界是一片凄凉,引起作者悲歌慷慨,可见诗中的真正的含义不仅仅是写自然界的变化,而主要还是写国事的艰难。

  最后,又回过来写秋天大自然的声音,“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说蝉声聒噪,使得旅途中的人心烦意乱,但是,鸣蝉所停的梧桐,已是树叶半黄了。这里的鸣蝉,是不是另有所指,是否与他政治改革中受到种种阻挠干扰有关?结合他在政治活动中的遭遇来理解,就可体会到他的这些借物寓意的语言,意味是深长的。

  全诗以客行为线索,从乡思到忧时,既贯穿一气,又推转变化。前半写景,感觉真切,后半抒情,笔力充沛,一直被认为是王安石七律中的上乘之作。

2014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汇编:减字木兰花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 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 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 无论准备与否, 我们已走进高三, 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减字木兰花

  向子諲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子諲yīn(1085-1 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运使。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湮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諲率军民坚守八日。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有《酒边词》二卷。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炼字,要求分析字的意思、修辞、表现手法、结构作用、表现主题情感意境的作用。

  (2)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4分)

  【答案】既是对自然“风与日”摧残百花的伤感,又有对社会“风与日”摧残香花所喻君子的伤感。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隐含”提示要看景的深层含义,应当结合注释理解。

  2014湖北语文文学类阅读汇总

  2014海南语文文学类阅读汇总

        2014高考语文文言实词复习汇总

2014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汇编:九日和韩魏公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 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 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 无论准备与否, 我们已走进高三, 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13.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8分)

  九日和韩魏公①

  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农历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时为丞相。②金罍,泛指酒盏。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答案】(1)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苦闷。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佳节时愁苦叹息,只能在酒醉中偶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4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首联的“晚岁”指晚年,老年;“不才”是自谦的说法,“华发”“萧萧”与“金罍”相映照,不平之气暗含其中。颔联用“延东阁”的典故,写自己官卑职微,难以有所作为。于是只好借酒浇愁,但却深感“寒无意”,道尽了壮志未酬的幽愤之情。

  (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4分)

  【答案】(2)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志未绝。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三层对比,层层递进,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4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题目已经明确的“表达技巧”为“对比”,降低了试题难度。只需要指出有哪些对比,再分析其表达效果(情感、主题)即可。颈联有三组对比:“佳”与“愁”,“久”与“偶”,“壮心”与“醉中”。其中,第三组对比稍难。回答时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说对比的作用,再举例分析,最后总括。

  【赏析】

  乙巳是1065年(宋英宗治平二年)。这年重阳节,苏洵参加了韩琦家宴,席间韩琦赋诗,当晚苏洵写了这首和诗,半年后苏洵就病逝了。

  时苏洵已四十八岁,年近半百,故首联说“晚岁登门”。诗人自称“不才”,且冠以“最”字,并以自已的那“萧萧华发”同韩琦宴上的闪闪金罍(酒器)相映衬,表面自谦,实际充满怀才不遇之感。

  颔联又出句以“不堪”承“最不才”,以“延东阁”承“金罍”,表示对韩琦宴请的谢意,诗人自谦中也含着牢骚。汉武帝时公孙弘自举贤良,数年而至宰相,“于是起客馆,开东阁以延贤人。”诗人即以公孙弘喻韩琦好贤而言自己不配这种礼遇。下句回答了“不堪”的原因:官卑位低,不堪重用。

  颈联“佳”和“愁”形成鲜明的对比,“久”字至少包括了他三十年的不得志,“偶傍”,说明他平时已经很少有雄心壮志;“醉...

2014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汇编:野夕答孙郎擢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 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 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 无论准备与否, 我们已走进高三, 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野夕答孙郎擢① (何逊②)

  山中气色满,墟上生烟露。杳杳星出云,啾啾雀隐树。

  虚信无宾客,幽居乏欢趣。思君意不穷,长如流水注。

  [注]①孙郎擢:孙擢,何逊的友人,生平不详。②何逊(?一约518):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曾任尚书水部郎、庐陵王记室等职。

  (1)诗题为“野夕答孙郎擢”,诗的前四句是怎样写“野”、“夕”的?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表现出诗人什么样的心情?末句中的“流水”比喻什么?

  【答案】

  (1)①(5分)“山中”、“墟上”把“野”具体化了;②“气色满”、“生烟露”则是环绕着“夕”字,将傍晚的景色展现了出来;③写星星从云中钻出,又以昏暗的“杳杳”作背景,更让我们感到了“夕”色;④我们听到鸟雀在“啾啾”地鸣叫,但却不见踪影,因为它们归巢深藏在树林之中,这既为我们描绘出“野”景,又替“野”景抹上了一层“夕”色!(据题干要求,要从前四句中分别分析如何写“野外”、“夕气”,回答包括画面的营造(内容),表达技巧的运用两方面。采分点:要结合诗句分析,答出1点1分,两点3分,三点满分。)

  (2)(3分)表现出诗人因“幽居”、“无宾客”而“乏欢趣”的心情。诗人末句中用“流水”来比喻对朋友的一种连绵不断的思念之情。(第一问要回答心情的依据(据原文);末句的含义要答出“思念”(1分)和该情感的情状(如流水般连绵不断)(1分)。采分点: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

  2014湖北语文文学类阅读汇总

  2014海南语文文学类阅读汇总

        

2014高考语文文言实词复习汇总 ...

2014高考语文《5年高考3年模拟》:诗歌鉴赏

高考语文 5年高考3年模拟 高考语文试卷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高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专题十三

  1.(2013安徽,8—9)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8分)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 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1)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2)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

  答:

  1.答案

  (1)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在秋夜的孤独之感。韦诗以风动竹、鸟惊栖、人独宿表现内心孤独;赵诗以惊鸟无宿暗寓诗旨,含蓄地道出诗人心境的孤独。

  不同点:韦诗孤独中又有淡静。皎月悦目,风竹悦耳,恬静怡人。赵诗孤独中更显凄冷。冷月残烛,秋雨寒枝,凄冷袭人。

  (2)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

  2.(2013课标全国Ⅰ,8—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 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占断:占尽。

  (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

  答:

  (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

  2.

  答案

  (1)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2)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3.(2013课标全国Ⅱ,8—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洲烟雨:指长满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①②③①洲烟雨。

  镜湖元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

2014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汇编: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 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 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 无论准备与否, 我们已走进高三, 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1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08)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答案】(4分)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先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

  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解析】考查考生读诗的能力和概括能力,要鉴赏诗歌,读懂诗歌是最基本的,也是目前考生鉴赏诗歌的瓶颈。前四句写景,抒发时光飞逝的情感;后四句写事,抒发悠闲的田园生活。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答案】(4分)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解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一直是诗歌鉴赏的重点,答题格式一般为:指出表达技巧,在诗歌中找到具体诗句,加以阐释,再说表达技巧的效果。

  2014湖北语文文学类阅读汇总

  2014海南语文文学类阅读汇总

        2014高考语文文...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