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2015中考历史知识栏目,提供与2015中考历史知识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15中考历史知识点复习:商朝

中考历史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知识点

  2015中考历史知识点复习:商朝


  中考历史试题所包含的知识点较多,同学们在中考复习时很容易遗漏部分知识点。为了方便大家的复习,出国留学网liuxue86.com为大家总结了中考历史试题常考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是对商朝时期复习资料的学习,希望对同学们有很好的帮助。

  商朝(殷朝)

  建立时间:公元前1600年

  建立者:汤

  都城:亳(今河南商丘)

  中兴: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

  灭亡:商朝最后一个国王暴君--纣(酒池肉林)

  相信上面对商朝复习资料的知识学习,同学们对上面的知识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努力学习吧,同学们。

  以上由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为您精心提供,更多中考历史复习资料大全尽在本网站 ,希望对您的历史复习有所帮助。

与2015中考历史知识相关的中考历史

2012中考历史知识 外交成就

2012中考历史

  运用多种方法,掌握外交成就

  山 东 尹作芬

  一、数字法

  用“一二三”掌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位伟人(周恩来),两项成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三个连续的时间(1953、1954、1955)或三个关键词﹙首次提出、共同倡导、求同存异﹚。

  用“一二一”掌握外交事业的发展:一个合法席位(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两项建交成果(中日建交、中美建交),一次重要组织会议(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二、知识树

  

 

  三、线索法

  周恩来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建国后至70年代的外交饱含着他的心血,外交之路上到处都是他的足迹,所以我们可以把周恩来的外交活动作为外交事业发展的一条线索:

  1953年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与印、缅总理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会议圆满成功。

  1971年与基辛格会谈。

  1972年与尼克松会谈,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

  本单元的外交成果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国外交史上的重大成就,也可以此为线索学习外交事业的发展:

  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促成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年中日建交。

  1979年中美建交。

  2001年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作者简介:尹作芬,山东省费县胡阳镇中学教师,教学经验丰富,连续两次被评为县级教学能手,多次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多次获市县级教学奖。

 

...

与2015中考历史知识相关的中考历史

2017中考历史:用数字背诵历史知识

中考历史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学习方法

  出国留学中考网为大家提供2017中考历史:用数字背诵历史知识,更多中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中考历史:用数字背诵历史知识

  第一,运用数字分析问题。

  在学习历史的时候,需要分析一些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这个时候,可以运用数字。比如,在分析1950年土地改革的必要性时,就可用一些数字说明:

  (1)在新中国成立时,全国拥有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2)解放前,占农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有7%至8%的土地,而占农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20%至30%的土地。这样的数字对比,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在解放后要进行土地改革了。

  第二,数字的情感教育作用。

  比如,抗美援朝中的上甘岭战役,可以用数字说明敌人进攻的凶猛、战斗的激烈。"美国侵略军开始用300多门大炮向上甘岭阵地进行猛烈轰击2个多小时,发射炮弹30多万发,飞机空投炸弹500多颗。然后,敌人以7个营的兵力,在40多架飞机和30多辆坦克的掩护下,向上甘岭阵地发起进攻……"而"志愿军战士克服缺粮、缺水、缺氧等重重困难,在坑道里坚持战斗半个月"。这些数字充分说明志愿军战士英勇顽强的抗争精神,深深的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第三,与数字有关的历史名词。

  一些历史名词和数字有关,比如,三八线是二战结束后,盟国协议以朝鲜国土上北纬38度线作为苏、美两国对日军事行动和受降范围的暂时分界线,北部为苏军受降区,南部为美军受降区。三八线长度248千米,宽度大约4千米。这样,也就大致了解了作为军事分界线的三八线。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

  2017中考历史复习提纲: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2017中考历史复习提纲:科技、教育、文化

  中考历史复习提纲:社会生活

  中考历史复习提纲: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2015中考历史知识点复习:齐桓公

中考历史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知识点

  2015中考历史知识点复习:齐桓公


  中考历史试题所包含的知识点较多,同学们在中考复习时很容易遗漏部分知识点。为了方便大家的复习,出国留学网liuxue86.com为大家总结了中考历史试题常考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下面是对齐桓公历史知识的总结学习,同学们认真看看。

  齐桓公

  齐桓公首霸条件:

  ①:任用政治家官仲为相,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使国力强盛。②: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③:是东方的一个大国。

  齐桓公在葵丘以霸主的身份会盟,当上了春秋历史上的第一个霸主。

  齐桓公后,晋楚争霸。晋楚军队在城濮进行决战,晋军战胜,晋文公称霸,后来,楚国强大起来,楚庄王北进中原,在铋打败晋军。楚庄王称霸。

  通过上面的解析,相信同学们对齐桓公的历史知识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很好的成绩。

  以上由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为您精心提供,更多中考历史复习资料大全尽在本网站 ,希望对您的历史复习有所帮助。

2012中考历史知识 怎样计算历史年代

2012中考历史知识

  怎样计算历史年代

  安徽省全椒县石溪中学 童宗兴

  一、公元纪年的由来。以传说中的基督教创始人耶稣诞生的那一年为公元纪年,作为开始纪年开始时的标志,我国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后,采用这一纪年方式。

  二、公元纪年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以元年为界,元年前称为公元前××年,元年后称为公元××年。每一个10年为一个年代,例:30年代指30-39。

  三、 世纪纪年。一个世纪为100年,前20年为世纪的初期,后20年为世纪的末期。如由年代换为世纪,百位上加1,其他不变,例,公元1840年就是19世纪,只要在百位“8”上1就行了,公元前也是如此,例,公元前2070年,即公元前21世纪。如由世纪换为年代,需知道一个世纪的跨度,例,19世纪指从1800年-1899年。但是注意,公元前6世纪指从公元前599年-公元前500年。比如,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请转化为世纪纪年,应该是公元前6世纪末。而像1999年澳门回归,就是20世纪末。在这里需要一提的是,公元后的大数为末期,小数为初期,而公元前恰恰相反,大数为初期,小数为末期。

  四、计算年代。不跨元年的等于二者的差,例:司马迁(公元前190-公元前145),他的年龄应该是190-145=45,而跨元年的等于二者的和减去1,例:光武帝(公元前6年—57年),那他的年龄是6+57-1=62。

...

2012中考历史知识点回顾

中考历史
一、上古史(人类起源和社会文明的曙光)
(一)原始人类
1.人类的始祖:距今约500—100万年前的非洲 是人类的始祖。
2.晚期智人:距今约 年前的晚期智人,已经是现代意义上的人类。
3.三大人种:目前世界上主要有 人、 人和 人三大人种。
4.母系氏族社会:
(1)是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结成的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

2012中考历史知识 “多数人”的历史

2012中考历史知识

  “多数人”的历史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历史组 李三军 241000

  在中国,对人口的大多数、普通劳动者的称呼,随着历史的发展几经变化。直至今日的“人民群众”、“黎民百姓”、“国人”等称呼,其实都有着历史的渊源,尽管它们的意思都有所变化。

  人民

  “人民”一词古已有之。在中国古籍中,人民一般泛指人类,如《管子·七法》:“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白虎通》:“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教民农作。”;也有的指平民百姓,如《周礼·官记·大司徒》:“掌建邦之生地之图,舆其人民之数”。《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可见,早在先秦时期“人民”一词就被广泛使用了。古希腊、古罗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等人也使用过人民的概念,但他们所指的是奴隶主和自由民,不包括奴隶。

  近代以后,“人民”的概念被广泛使用,但往往与公民、国民等词混用,泛指社会全体成员。

  马克思主义诞生后,人民这一概念才有了科学和确定的含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是一个历史的、政治的范畴,其主体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广大劳动群众。但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人民这个概念有不同的内容。如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一切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产阶级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团体都属于人民。一九四九年,毛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说,人民“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范围更加广泛,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而且包括一切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需要强调的是,人民与公民、国民是不同的概念。人民是个政治概念,是相对于“敌人”而言的,它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政治关系。而公民或国民是个法律概念,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它反映一定的法律关系。另外,人民是个集体概念,而公民或国民则可以用于单个人。

  总而言之,当今的人民是指在人口中占大多数、顺应历史发展和推动历史前进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有时候也泛指以劳动者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

  黔首

  战国和秦代对百姓的称呼。战国时期,黔首之称已经广泛使用,如李斯《谏逐客书》:“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黔首的含义与当时的“民”、“庶民”同。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下令“更名民曰‘黔首’”。(《史记·秦始皇本纪》)又有“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贾谊《过秦论》)根据五德终始说,秦为水德,水德尚黑,故秦始皇诏令称百姓为黔首──“黔”是黑色的意思。

  还有一种说法是,劳动人民成年累月在野外劳作,脸是黑色的,他们地位地下,不准戴冠冕,只准用黑色的头巾缠头,因此称为“黔首”。

  黎民

  关于“黎民”,一种说法是,源于周朝人对原来黎族人的称呼。四五千年前,在中原以东的各部族称为东夷。东夷包括太昊、少昊、九黎诸部落。九黎分为九支,居住在今鲁南于冀南、鲁东南的狭长地带。传说九黎的首领蚩尤兄弟81人,说明是由81个部落组成的。炎帝和黄帝联盟攻打蚩尤。蚩尤战败后,九黎一部分被迫迁徙于南方;一部分被炎帝留在北方,后建立黎国;一部分被炎黄联盟俘获,因此到西周时就有了“黎民”之称。

2017中考历史知识点:上海APEC会议

中考历史 中考历史知识点 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出国留学中考网为大家提供2017中考历史知识点:上海APEC会议,更多中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中考历史知识点:上海APEC会议

  上海APEC会议

  时间:2001年 地点:上海

  意义: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

  2017中考历史复习提纲: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2017中考历史复习提纲:科技、教育、文化

  中考历史复习提纲:社会生活

  中考历史复习提纲: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中考历史复习提纲:三次技术革命

...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