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七夕起源栏目,提供与七夕起源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七夕起源于南阳 七夕旧风俗介绍

七夕 七夕起源 七夕风俗

  农历七月初七将至,这是一个温馨、浪漫的日子:家喻户晓的牛郎织女神话、好玩有趣的少女乞巧传说、神秘莫测的学子魁星崇拜风俗……

  这些故事背后的民俗学真相,你了解多少?今天,出国留学网小编将与大家一起,体会七夕背后的文化感染力。

  七夕与南阳

  难解的缘分

  “我更关注七夕与南阳的缘分。”在不少文学作品中,有很多诗句和内容反映了牛郎织女传说出自南阳。东晋诗人苏彦的《七月七日咏织女》云“织女思北沚,牵牛叹南阳”,以及在全国各地流传的故事版本中,其故事发生地几乎都指向了“南阳城西二十里有个牛家庄……”或“牛郎是南阳县桑林人……”

  1997年海燕出版社出版的《民间节日》“七夕的传说”一文中,不仅载“如意家住在南阳城西一个桑林的小村庄里……”而且在故事中多次提到“南阳”、“白河”、“伏牛山”,完全是以南阳为故事蓝本。不同的版本中的人物、地点、风物都指向了南阳,也完全符合神话传说地方化的特征。悲美的七夕传说被誉为中国四大民间爱情故事之一,世代传诵,家喻户晓。美丽的传说触动了人们追求美好梦想的愿望。古人的原始宗教观念强烈,他们崇拜日月星辰,坚信通过祭祀牵牛、织女两星能够实现心中的美好愿望,从而产生了七夕祭祀活动。

  汉朝《西京杂记》中就提到汉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民间俗传七月七日是北斗七星第一颗星魁星的生日,而魁星主文事,读书人便于七夕祭拜魁星以祈求学问进步,并将此日定为晒书节。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反映七夕内容的也不在少数,例如杜牧的《七夕》、孟浩然的《他乡七夕》、李商隐的《马嵬其二》、晏几道的《七夕》等”,其中,尤为著名的就是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诗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古时这些反映凄美爱情的诗句也被后人反复吟咏,流传为千古名句。

  七夕上邮票

  方寸写浪漫

  “细细翻看集邮册,一枚枚七夕邮票,向我诉说着这个古老而又动情的节日。”

  “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这个浪漫的节日在邮票中也有体现。”

  最早的牛郎织女邮票,是中国台湾于1981年8月6日(农历七月七日)发行的一套中国神话《牛郎织女》邮票,全套4枚。图案用中国画、水彩画和卡通画相结合的构图手法,展现了牛郎织女故事中的“老牛报信”、“留衣结缘”、“天河永隔”、“鹊桥相会”4个重要情节。而七夕题材发行枚数最多的牛郎织女邮票,是非洲的加纳共和国于1997年为庆祝“中国丁丑年新年”,发行了《中国牛年——牛郎与织女》邮票一套9枚,成为迄今最完整表现“牛郎织女”故事的邮票。全套呈小版张形式,主图采用中国传统剪纸构图,形如一部剪纸连环画,下方有英文故事简介,邮票则按九方联布局,依序展示了9个故事情节,边沿有中文票名。

  我国在2010年8月16日发行了一套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七夕题材邮票:《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特种邮票。该套邮票一套4枚,同时发行小本票一本。邮票内容取材于中国四大民间爱情故事之一的牛郎织女传说。4枚邮票的主题分别是“盗衣结缘”“男耕女织”“担子追妻”和“鹊桥相会”,采用皮影、剪纸与汉...

与七夕起源相关的节假日资讯

最著名的七夕起源地:南阳

七夕起源 七夕起源地

  今天出国留学网小编要为大家介绍《最著名的七夕起源地:南阳》,欢迎阅读。

  为何南阳的七夕起源和牛郎织女传说最著名?

  主要原因有4个:

  一,传说起源于战国时期楚国,而南阳(古称宛)当时是楚国的一个重要城镇和楚文化发源地之一,又是南北交通要道,人来人往,信息汇聚,多种人文因子交融碰撞,故有深厚基础。

  二,南阳早在周代就已有养蚕业和丝绸业,西汉年间南阳郡是全国八大蚕丝产地之一,东汉时期张衡(他就是南阳人)的《南都赋》中所载“帝女之桑”就出自南阳。牛郎织女传说的诸多版本中,都离不开织女的纺织技术。在盘古开天发源地的民间传说中,描述了织女如何传授养蚕、缫丝、织绸技术,这与很有名望的南阳丝绸有着渊源的关系。

  三,由七夕节衍生出的乞巧风俗活动,主要因为织女是“天帝之女”,心灵手巧,为人间少女所崇拜。今人谈及乞巧,多援引南北朝时期南阳人宗懔《荆梦岁时记》的记载: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各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针;或以金银公式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七夕节来历 七夕传说 七夕节习俗 七夕节活动 七夕诗句

与七夕起源相关的节假日资讯

七夕起源

七夕 起源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乞巧节或七姐诞,始于汉朝,是流行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祈求智巧,故称为“乞巧”。那么七夕起源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出国留学网小编为您解答,欢迎阅读。

七夕起源

  七夕节的起源

  七夕节的起源问题已经成为学界争论的焦点。七夕节何以形成、何时形成、在起源上与牵牛织女神话有无关联,这是在考证七夕节起源时无法回避的三个方面。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诸说并立。在辨析七夕节与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的关系时亦兼论二者各自起源,但学者们在七夕节起源问题上并未达成共识。就七夕节与牛郎织女神话的关系问题来看,大致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二者本无关系,在各自发展中于某一时间合而为一;二是认为二者是一非二,在起源上具相互衍生的关系。到底是牛郎织女的的传说造就了七夕佳节,还是七夕佳节正好遇到牛郎织女的传说而得以流传至今呢?这就要从两者出现在人们视野的时间先后来看了。

  关于牛郎织女传说的典籍记载,最早见于《诗经·大雅·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皖彼牵牛,不以服箱。”其二为《诗经·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神女,不可求死。”这些记录只是牛郎织女传说的雏形,这几句话描述了织女没有织布,牵牛不拉车,显然,此时描绘的织女星和牵牛星主要还是作为带有农耕文明和家庭手工业文明的象征的两个星宿出现,并没有出现传说故事中的主要人物、相互关系和相关情节,这时的织女与牵牛并没有产生男女关系。后来的《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牛郎织女才开始有了隔河相望的相思形象。到了东汉时期,演绎成织女七夕渡鹊桥的传说。东汉应劭的《风俗通》记载:“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日桥首无故皆髡,因为梁以渡织女故也。”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淮南子》“乌鹊填河成桥而渡织女。”《史记》里也有记载:“四星在危面,匏瓜。牵牛为牺牲。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天官星占日:匏瓜一名天鸡,在河鼓东。牵牛一名天鼓,不与织女值者,阴阳不和。”到曹植的《洛神赋》里,才确定了牛郎织女的夫妻关系。而作为夫妇的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大致形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的《荆楚岁时记》记载:“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迁。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

  由此可见,对牛郎织女二星的歌咏,从周末经春秋战国,再由汉初至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流传数百年间,才提到七月七日相会。而那时候的七月七日已经是规模不小的岁时节日了。

  七夕起源很早,刚开始时只是作为一个节令。从历史文献来看,七夕节起源时间至少在三四千年以前,其起源与星象、物候密切相关。

  据说七夕的节日在战国时期可能就已经有了。据明代罗颀《物源》记载:“楚怀王初置七夕。”但因作者与所载时间相隔太远,恐不足信。关于七夕乞巧风俗最早的记载当数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文中记载:“戚夫人侍儿贾佩兰后出,为扶风人段儒妻,说在宫中时,七月七日临百子池作于阗乐。乐毕,以五色缕相羁,谓之‘相爱连’。” 又载:“汉丝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开于襟褸。”这两条记载都可以说明,西汉初宫中过七月七日的盛况,而汉代这些风俗活动中都不见有关牛郎织女故...

与七夕起源相关的节假日资讯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