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七夕风俗栏目,提供与七夕风俗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七夕起源于南阳 七夕旧风俗介绍

七夕 七夕起源 七夕风俗

  农历七月初七将至,这是一个温馨、浪漫的日子:家喻户晓的牛郎织女神话、好玩有趣的少女乞巧传说、神秘莫测的学子魁星崇拜风俗……

  这些故事背后的民俗学真相,你了解多少?今天,出国留学网小编将与大家一起,体会七夕背后的文化感染力。

  七夕与南阳

  难解的缘分

  “我更关注七夕与南阳的缘分。”在不少文学作品中,有很多诗句和内容反映了牛郎织女传说出自南阳。东晋诗人苏彦的《七月七日咏织女》云“织女思北沚,牵牛叹南阳”,以及在全国各地流传的故事版本中,其故事发生地几乎都指向了“南阳城西二十里有个牛家庄……”或“牛郎是南阳县桑林人……”

  1997年海燕出版社出版的《民间节日》“七夕的传说”一文中,不仅载“如意家住在南阳城西一个桑林的小村庄里……”而且在故事中多次提到“南阳”、“白河”、“伏牛山”,完全是以南阳为故事蓝本。不同的版本中的人物、地点、风物都指向了南阳,也完全符合神话传说地方化的特征。悲美的七夕传说被誉为中国四大民间爱情故事之一,世代传诵,家喻户晓。美丽的传说触动了人们追求美好梦想的愿望。古人的原始宗教观念强烈,他们崇拜日月星辰,坚信通过祭祀牵牛、织女两星能够实现心中的美好愿望,从而产生了七夕祭祀活动。

  汉朝《西京杂记》中就提到汉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民间俗传七月七日是北斗七星第一颗星魁星的生日,而魁星主文事,读书人便于七夕祭拜魁星以祈求学问进步,并将此日定为晒书节。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反映七夕内容的也不在少数,例如杜牧的《七夕》、孟浩然的《他乡七夕》、李商隐的《马嵬其二》、晏几道的《七夕》等”,其中,尤为著名的就是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诗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古时这些反映凄美爱情的诗句也被后人反复吟咏,流传为千古名句。

  七夕上邮票

  方寸写浪漫

  “细细翻看集邮册,一枚枚七夕邮票,向我诉说着这个古老而又动情的节日。”

  “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这个浪漫的节日在邮票中也有体现。”

  最早的牛郎织女邮票,是中国台湾于1981年8月6日(农历七月七日)发行的一套中国神话《牛郎织女》邮票,全套4枚。图案用中国画、水彩画和卡通画相结合的构图手法,展现了牛郎织女故事中的“老牛报信”、“留衣结缘”、“天河永隔”、“鹊桥相会”4个重要情节。而七夕题材发行枚数最多的牛郎织女邮票,是非洲的加纳共和国于1997年为庆祝“中国丁丑年新年”,发行了《中国牛年——牛郎与织女》邮票一套9枚,成为迄今最完整表现“牛郎织女”故事的邮票。全套呈小版张形式,主图采用中国传统剪纸构图,形如一部剪纸连环画,下方有英文故事简介,邮票则按九方联布局,依序展示了9个故事情节,边沿有中文票名。

  我国在2010年8月16日发行了一套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七夕题材邮票:《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特种邮票。该套邮票一套4枚,同时发行小本票一本。邮票内容取材于中国四大民间爱情故事之一的牛郎织女传说。4枚邮票的主题分别是“盗衣结缘”“男耕女织”“担子追妻”和“鹊桥相会”,采用皮影、剪纸与汉...

与七夕风俗相关的节假日资讯

七夕风俗

七夕风俗 七夕习俗 七夕节
七夕风俗

  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传统佳节——七夕节,大家对七夕风俗的了解有多少呢?下面出国留学网小编给大家做个介绍,欢迎阅读。

  七夕风俗主要以妇女乞巧为主,包括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种生求子、为牛庆生、晒书晒衣、供奉“磨喝乐”、拜织女、拜魁星、吃巧果等等。

  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七夕节来历 七夕传说 七夕节习俗 七夕节活动

与七夕风俗相关的节假日资讯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