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东西方教育栏目,提供与东西方教育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教育:外国小男孩头被栏杆卡住了,爸爸竟然是这样处理的!

儿童教育 东西方教育 趣闻

  如果有一天,

  你家的熊孩子调皮捣蛋把头卡在栏杆里了,

  你会怎么做?

  想必很多家长都会惊慌失措、恐惧万分

  然后伴随着孩子的嚎啕大哭立即想办法把他弄出来。

  话说国外有一个叫乔伊的小男孩,

  自己在那里玩......

  玩着玩着就把自己的头卡进了铁栏里

  不过接下来乔伊和他的父母的表现

  却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

  最先发现情况的是乔伊的妈妈

  她赶紧阻止乔伊弄痛自己并表示:

  “你爸爸快到了,等一等吧!”

  老爸赶来以后,

  用尽办法,都无法帮儿子“摆脱”出来......

  用手推,不行

  试图掰弯栏杆,不行

  手不给力用脚踹!

  还是不行……

  最后乔伊的爸爸忍不住问儿子:

  “你到底是怎么把头卡进去的?”

  乔伊表示:“就像球一样转出来的……”

  这番话听得父母忍不住大笑。

  对比一旁狗狗的焦急,

  这对父母的态度显得十分欢乐。

  爸爸“有条不紊”的想办法帮助儿子......

  妈妈在一边拍起了视频记录这难(gao)忘(xiao)的一刻......

  脑补乔伊内心OS:我是你们亲生的不?

  爸爸这次试着乔伊的方法想把他的头转出来,

  结果还是因怕把乔伊弄疼而宣告失败。

  摆弄了半天,爸爸还是没有想到办法,

  正在“潜心钻研”的时候,

  乔伊灵光一闪,竟然自己想到了好方法脱困.....

  乔伊把手伸出来说:

  “我好像有办法了!”

  接着他起身把右脚伸出栏杆。

  然后侧身钻过栏杆

  最后左脚也顺利跟着出来

  爸爸伸手迎接顺利脱困的乔伊

  乔伊兴奋大喊:“我出来了~~~”

  乔伊的妈妈把这段影片上传到网络引起讨论,

  网友佩服一家人的冷静处理,

  还有网友爆笑回应说:

  “果然是头过身子就能过。”

  这个被铁栏杆卡住头的小男孩,

  从头到尾没有嚎啕哭,没有撒娇大闹,

  这点和很多东方儿童的反差极大……

  如果换成我们的孩子,

  估计应该是:

  老爸边骂边救,

  老妈:天哪!怎么办?怎么办?怎么会这样?疼不疼……

  小孩一直大哭大闹……

  最后可能还要拨打119救援……...

与东西方教育相关的实用资料

出国留学 东西方教育差异的专家解析

教育体制

  东西方教育差异,专家们一致认为“互补”是大势所趋。

  ●差异

  宽进严出VS严进宽出

  中国学生驱动力强、扎实肯学、目标明确,擅于考试和知识积累,更理性;美国学生创造力强、擅于使用批判思维,甚至敢于质疑老师,更感性。中国学生“寒窗十年苦,一考定终身”,而哈佛、耶鲁等美国名校选拔标准中,成绩只占录取标准的三分之一……

  谈及中美教育差别,全球文化交流与教育委员会官员史蒂芬博士认为美国大学是“宽进严出”,中国的大学是“严进宽出”,“考上大学后,美国学生为了能从大学毕业而拼命学习。而中国学生为了能考上大学才拼命学习,上了大学就放松了学习要求。他们放松的4年,恰好是美国大学生最勤奋的4年。”

  ●取经

  美国开始尝试“应试之路”

  中国学生擅长考试,美国学生擅长创新,这似乎是教育界的共识。武汉六中校长马德驹认为这是由两国的文化传统背景引起的。

  “中美教育体制的出发点不一样。中国教育的初衷是培养出技术知识的合格人才;美国的教育体制则注重培养出每一个人的创新性和思维能力。”美国现在其实也开始考虑走应试教育的路。

  “现在教育体制,是东方向西方学习,西方也向东方学习的,可以取长补短,我们互相之间都学到很多。”美国罗切斯特大学代表乔纳森这样说。

  ●解码

  赴美留学的关键是懂交流

  近几年,出国留学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中国家庭的教育议题。一项有关国外顶尖高中大学留学调查结果显示,86%的受访家长表示有送孩子出国留学的想法,其中51%的家长青睐到美国留学。

  要想赴美留学成功,中国学生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学生除了独立性外,更重要的是要懂得交流。”中国留学生很多并不与当地人交流,但他们到美国留学,目的不应该是创造“小圈子”,而是应该融入美国社会。

  此外,大部分中国学生和家长选校时普遍只看学校排名,不问其他,其实“选校”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留学能否成功,“应该选择一所适合孩子个性发展的学校。”

...

与东西方教育相关的教育体系

东西方教育反差大“洋高考”渐起冲击波

东西方 冲击波

或许正因为参加“洋高考”的学生日渐增多,教育界对此的看法明显出现了分歧。支持者认为,学生能自由选择“洋高考”,说明我们的教育冲破了封闭之门,对提升国内学校教育水平是个很好的促进。反对者则对学生参加“洋高考”很“感冒”,为他们开出的成绩证明上的分数普遍偏低,甚至由此引发了学校和家长的激烈矛盾。在反对者看来:“‘尖子生’都出国,等于中国流失了优质生源。”

学生们憧憬“洋高考”,国外高校也正以更灵活的方式“侵入”,这无论对中国的普通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力。

东西方教育模式反差很大

吴彦去加拿大多伦多附近的盖尔夫大学之前,已在上海一所高校学了两年经贸英语,对东西方两种教育模式,她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

初到盖尔夫,吴彦最大的不适应是那里的教学方式。课堂上,同学们的讨论积极而热烈。为了在讨论中独树一帜,吴彦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每堂课前的预习压力都很大。对老师布置的大作业和各阶段考试,她也得全力以赴,因为任何一环都与期末评价直接挂钩。

而在国内高校,吴彦所经历的课堂教学仍然延续了中学里的灌输方式,考核也多停留在卷面上,并且以期末一考定评价。这让不少学生平时上课心不在焉,逃课成了家常便饭。

宽进严出和严进宽出,由此形成巨大反差。一位留学中介说:“几乎每天中午12点,我都能在MSN上遇到那些留美的学生。他们读得很苦,却感觉很有滋味,很有收获。”

“学生选择留学而放弃国内高考,首当其冲受影响的是中国高校的国际竞争力。”上海交通大学教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相对于国内大学,国外名校的吸引力在于教育质量高、教育氛围好、奖学金制度完善以及就业前景好。

对那些曾经接触或了解过国外教育模式的学生来说,最终左右他们选择的,可能是对国内一些大学本科教育的失望。当教育专家们还在反复呼吁改革教育制度的时候,学生们等不起了。

给学生选择权至关重要

“洋高考”吸引人的,还在于它破除了“一考定终身”的选拔理念。

杨飞3年前来到美国,最初只是进了一所排名100之后的高校。一年努力过后,他顺利转入排名在30左右的高校。受益匪浅的他,去年让妹妹复制了同样一条择校之路。他说:“在这里,我们可以改变命运,可在国内,也许只能被命运改变。”

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副所长孙抱弘说:“我们再也不能只用一种模式去教育人。”他认为,“洋高考”的渐热,应该引起教育界的反思,高校的一系列制度亟待改变。

“如何给予不同学生以选择权”,就是孙抱弘所指的需要改变的制度之一。他说:“在国内,高考的成绩不仅限定了学校,还限定了学生的专业,大多数考砸的学生恐怕很难改变发展方向。”而在国外高校,学生在就读期间,有很多机会再次选择自己中意的专业,甚至学校。

孙抱弘认为,中国高校在急于扩大的过程中,似乎忘记了如何提高质量。许多教授不愿意站上本科的讲台,“他们应当扪心自问,如今老师的师德和知识结构,与上个世纪50年代的中国大学比,谁高谁低?”

[1][2]下一页
...

与东西方教育相关的新闻资讯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