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中国海归潮栏目,提供与中国海归潮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中国海:中国海创周打造海归创业品牌 12年引3200余海归

中国海 海外 学子
出国留学网(liuxue86.com)为中国留学生编辑、编译、收集、整理海外留学新闻:《中国海创周打造海归创业品牌 12年引3200余海归》05月25日报道。

2012年是壬辰龙年,海外学子在这一年选择回国创业似乎更能深刻体会炎黄子孙所肩负的责任。已经成功走过了12个春秋的中国海创周,今年将开启新一轮的征程。在又一次创业浪潮即将掀起时,本报推出《海纳英才 创业中国——聚焦中国海创周》系列报道,带读者共同分享12年中国海创周带来的收获与思考。

12年来,海创周共吸引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1.4万余名留学人员、1200余位国外客商,与1.8万多家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单位进行合作洽谈,共签订4800余项合同;有6800多名海外学子回国就职,3200多名海外学子创办企业2100多家,获专利4700多项,累计创造产值5000多亿元,人均创造价值达7000多万元。这是记者从中国海创周组委会获得的最新数据统计。

中国海创周作为海外人才归国创业国家级平台和国际人才交流首选平台,不仅已在国内外具有极大的影响力,而且符合《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吸引了众多高精尖海外人才回国创新创业,为祖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获得日本大阪市立大学理学博士学位的郭方准,是海创周引进的高端人才之一。他创立的大连齐维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科研设备的国产化。公司生产的超高真空部件已拥有16项国家专利,产品全面供应中科院和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各大院校,同时创造了超高真空产品对十余个国家的出口,有效地推动了大连科研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

伴随着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中国海创周的作用与日俱增。自2000年首届中国海外学子辽宁(出国留学网 liuxue86.com)创业周举办,到2010年正式升格为中国海外学子创业周,中国海创周已成功走过12年的历程。从“立足辽宁,辐射东北”到“立足辽宁,服务全国”的定位升级,海创周当之无愧地成为海归创业的名品牌,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洼地效应初步显现

目前,距离今年海创周开幕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不过组委会已经收到了很多参会单位的报名电话,活动场地世界博览广场玻璃幕墙最显眼位置的广告权也早已被预订一空。从上门邀请前来参会到主动报名来“抢”人才,海创周的洼地效应已初步显现。

海外学子参会热情越来越高,今年拟邀请参会人员将达到2500~2700人,并且高层次的人才所占比例也是越来越高。2010、2011两届海创周,参会海外学子携带的项目都超过了1000项,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均占报名人数的90%左右,其中不乏在海外研发机构、大学、世界500强企业担任中高层管理职务的顶尖人才。

随着海创周引进人才平台作用的显现,出现了全国各地到海创周上抢人才的局面,高校、科研院所、国有大型企业纷纷出重金到海创周上招聘人才,仅2011年海创周,提供给海外学子选择的各类岗位就有近万个,通过前期网上预对接及现场洽谈,达成岗位意向900多人。

引才渠道不断拓宽

海创周不仅是引进人才的名品牌,而且是引进人才的长效平台。近些年,海创周坚持走出去,不断拓宽引才渠道,为海外学子提供永不落幕的创业舞台。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海创周组委会在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地成功举办了...

与中国海归潮相关的新闻资讯

解析“新海归潮”:中国到处都是机会

新海 中国
解析“新海归潮”:中国到处都是机会

“在国外,我们只能解决一个细分市场中一个细分的问题;回到中国,我们则可以用技术解决一代人的问题。”47岁的马列伟指着电脑屏幕上的“职能学习系统”笑着说,“相信利用信息技术,可以破解中国亿万学生的‘哑巴英语’问题”。

1987年,时年22岁的清华大学大四学生马列伟,前往美国华盛顿大学开始留学生涯;7年后,他获得了博士学位,进入美国西门子研究院;而后他在美国定居、获得“绿卡”、在多家国际知名公司任职……电子工程专业背景的马列伟,走着海外华人“理工男”典型的职业发展路线。

与中国海归潮相关的移民资讯

中国海归创业发展的最新情况

中国海 创业 发展

 在北京发布的《中国海归创业发展报告(2012)》蓝皮书表示,从海归创业成功人士的地理分布来讲,约54%回国创业的海归从美国回来,约23%从欧洲回来,10%从加拿大回来,9%从日本回来,3%从澳大利亚回来。

  由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中心共同完成的这本蓝皮书表示,46%的创业海归的海外学习专业为理工专业,27%的海归专业为经济或工商管理,12%为法律或其他人文专业,还有9%为医疗卫生专业,其他的专业为6%,并且男性占90%。

  蓝皮书说,2010年回国海归达到13.48万人,2011年回国海归达到18.62万人,创历史新高。海归人才的大规模跨国流动和加速回归显示了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政府的努力,中国正在日益从“人才流失”国逐渐转为世界最主要的“人才回流”和“人才环流”的接纳国。

  蓝皮书指出,海归们经过西方发达国家各种成熟的商业模式、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各类成功的管理经验的熏陶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技术,聚集了一定的资金和人脉资源,利用国内与国外经济发展差距进行创业,这构成了很多海归创业活动的主要形式。

  蓝皮书在分析当代海归创业的特点时指出,在海归群体中,高学历更有助于他们创业。经调查,创业成功的海归大部分是硕士、博士或者博士后。而且海归在高科技领域里创业更容易成功。“海归求职时更侧重国际关系,国内关系相对比较弱”。

  蓝皮书说,国际视野和海外经历是海归人才重要的优势之一。海归创业主要且较容易从海外获取技术资源,而政府、客户、人才、资金等资源则主要且较容易从国内获取。尽管海归的国际化视野和经历是其创业的主要优势,但创业的重要资源仍然需要从国内获取,本土化的挑战需得到重视。

  蓝皮书也指出,海外的工作经验对海归非常有帮助。经调查,平均海外工作经验5年左右,对他们创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创业团队对于海归来讲非常重要。接近80%的海归曾在不同时期参与至少一个社团、商会、行业组织、校友会、同学会、创业园区组织等。
...

中国海归就业形势 早规划方能助力

根据美国高等教育就业服务处针对2010年毕业的23万多人进行访查后出具的报告,在结束课程的六个月之后,69.7%的人找到了工作,比去年增加了7.9%;其中63.4%的人找到了符合大学毕业生程度的工作,比前一年几乎增加了10%。这些数据都显示美国大学毕业生失业率自经济衰退以来出现了首次下降。

  中国海归就业形势

  据人社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已达63.22万人,估计“十二五”期间,留学回国新增人员将达到50万人以上,这也预示着海归的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增加。当“海待”、“海剩“等词出现的频率渐渐和“海归”并驾齐驱,笼罩在留学生身上的那一圈光环也渐渐褪去耀眼的色彩。以前有很多学生把留学看成是镀金,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今企业更看重求职者的真才实学和工作经验,而不是单纯看文凭,留过学不一定就能得到企业的青睐。

  虽然每年海归回国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就业形势也越来越激烈,但是海归整体就业形势还是很乐观的,海外留学经历对个人职业发展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相对接受国内高等教育的毕业生而言,海归们拥有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更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并熟悉国际市场操作管理及事务。希望能帮助学生有效在留学时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在未来就业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

  早规划方能助力

  虽然不少人出国留学是为了学成后获得一份更有前途的职业,但是还是有可能会出现留学不成功的情况,如归国后找不到合适的位置,频繁跳槽等。留学专家表示,“海归”回国后获得的薪资待遇参差不齐,与其在出国前是否有明确的留学目的有紧密联系,那些进行了职业规划,目标明确的学生,往往回国后有较好的表现。

  根据职业目标选专业

  选专业要提前为就业做准备,要根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和就业市场的走向,选择有发展潜力的专业,而不是一味扎堆热门专业。IT、金融、商科等热门专业虽然文凭含金量高,但入学竞争异常激烈,而且由于扎堆现象严重,有些专业领域已出现人才饱和现象。因此,选专业不能盲目追捧热门,而应从是否有利于就业出发,眼光要放长远些。建议选一些热门行业的边缘专业,剑走偏锋,提高入学成功率,同时又能有效规避就业风险。

  考虑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方向,以及未来4-6年后市场上各行业的人才需求量,以保证自己在学成毕业后能够及时就业。对于学生来说,不光要根据自己的最高学历水平、语言成绩以及国内就读院校的所学专业、学术方向来考虑留学专业,也要争取了解到所要申请专业的具体课程设置。

  

...

中国经济稳定是海归潮出现主因

专业资讯

  出国留学海归增幅原因分析。近年来出国留学生不断增多,与此同时,归国群体也在不断加大。2012年,中国留学人员回国数量达到27.29万人,同比增长46.56%,出现“史上最大海归潮”。未来5年内,中国将迎来回国人数比出国人数多的历史拐点。

  蓝皮书介绍,从留学人才回流的情况来看,近10年,中国的留学人员回流比例不断提升,2012年达到41.3%,在不久的将来,回流率将超过50%。

  蓝皮书分析,进入21世纪后,中国出现的留学热潮是当今海归潮的直接原因,而中国经济稳定是回流主因,91.8%的中国海归称,中国有更好的经济发展机遇,这是他们回国的最重要原因。

  近年来,中国出台了一系列引进国际人才的政策及战略,为人才回流提供了各种便利,成功地吸引了许多高端人才。

  但蓝皮书指出,虽然如此,高层次留学人员回国比例还比较低。有关数据显示,回国人员约一半为国外1年期硕士学位项目毕业生,获得博士学位又有相应研究或其他工作经历的高层次留学人才的回流率仍然处在较低水平。

  “海待”现象不明显,海归青睐金融行业

  据蓝皮书研究显示,目前,86%的海归能在6个月内找到工作,海归就业难问题并不突出。不过,多数海归回国就业的薪资水平比预期低,77.5%的海归薪资水平比预想低,其中,38.5%的海归薪资比预想低很多。

  蓝皮书指出,海归回国就业地区覆盖了15个省市,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发达省市。其中,有41.6%的海归在北京就业。

  金融及相关服务业是海归就业最多的行业,有48.5%的海归进入金融及相关服务业工作。按人数比例从高到低,其他吸纳海归就业较多的行业有:教育、科研占9.1%,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占8.7%,文化创意产业占7.4%,生物工程或医药占7.4%,新能源、新材料占7.0%,政府和公共事业占6.9%。

  “海鸥”比例增多,政策需兼顾各层次留学人员

  蓝皮书称,虽然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比例还比较低,但是,高层次人才在国内外环流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据蓝皮书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人社部提出了针对海外学子的“海外赤子为国服务行动计划”,促使“海鸥”群体壮大。

  “海鸥”群体多为在国外获得绿卡或国籍的高层次人才。他们频繁往来于国内和海外,从事商务贸易及各种不同项目,他们选择如回国经商、向国内转移技术或进行投资等各种适合自己的方式为国服务。蓝皮书认为,目前,留学人员相关政策主要关注高层次人才,随着回国留学人员的层次、类别多元化,应该制定一批针对性强的新政策,尤其是制定面向全体留学人员的普惠政策,包括子女入学、社保、就医、出入境等,加强市场经济手段的建设,给予不同层次的海归以同样的国民待遇,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

  例如,更多地关注小海归的就业问题,把他们纳入国家“大学生就业计划”,关注他们的基本利益需求,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关注大量的“海鸥”人才,加大绿卡发放和人才签证的力度,激励他们为国服务。

...

中国海归经济成型 纳斯达克上市华企八成海归造

[标签:SY_tag]

中广网北京8月27日消息 记者从25日在汉召开的中国海外人才智力为国服务专家论坛上获悉:海外归国人员创办的科技企业已经成为国内科技企业的重要支柱。目前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科技企业中,80%是由海归创办的,总市值超过300亿美元。

  由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办公室组织的一次调查得出了上述结论。这项调查发现,大多数海归企业的第一桶金是依靠海归自身(包括团队)积累和亲友自筹,从海外筹到风险基金回国投资设立的企业只占一成左右。海归企业95%以上都是由一个海归技术团队发起,拥有先进技术和良好的研发能力,在通信技术、生物医疗以及新能源产业方面拥有较强的竞争力。

  海归企业家向调查人员反映,国内创业的人工成本优势相对于发达国家非常明显,有利于创业起步。但许多非商业成本,由于政府主管部门(如工商、税务、财政等)各种繁杂的审批手续,出现明显高于发达国家的现象,成为创业的障碍。

  由于许多海归企业家已经加入外国籍,他们注册的企业被登记为外企,虽然他们拥有技术优势,在与内资企业竞争政府项目时却处于劣势。很多海归企业家都有类似的烦恼。

中国海归就一定拿高薪吗

留学打工
  中国七成海归,起薪不足每年6万人民币

  曾经,拥有一张海外文凭相当于给饭碗“镀了金”,在相亲市场上都被人高看;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海归学子涌回国内,与700多万毕业生一起参与“史上最难就业年”的PK,让不少“海龟”一不小心变成了“海待”,就算顺利就业,起薪也跟他们付出的留学成本不成比例。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三分之二的“海龟”起薪不足6万元/年(人民币)。

  留英4年归国,却当了全职妈妈

  26岁的小阮现在是一名全职妈妈,每天的工作就是看孩子、做家务,除了偶尔用英语跟孩子说两句话之外,她一点也不觉得4年的留学生活还给了她什么。

  之所以选择做全职妈妈,用小阮的话说就是“挣的钱不够请保姆的”。小阮在高中毕业后就出国上预科,直到本科毕业才从英国回来,虽然上的不是什么名校,但一回国她还是一头扎到北京的各大人才市场,准备找一份不错的工作。

  无奈现实太“骨感”,一番不甘地折腾后,小阮成了一家少儿英语培训机构的中文助教。用她自己的话说“这份工作就是用了用4年留学后背回来的纯正英伦腔”。

  像小阮这样的留学归国毕业生,现在越来越多了。小刘和老公就是在新加坡上大学认识的,最终两个人“屈就”在了国内一家私企,月收入都在8000元左右,这让俩人感受不到“海龟”的“优越性”。

  工作越来越难找,是不少归国留学生共同的感受,一组数据可以让我们找到其中的原因。2014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45.98万人,其中,自费留学42.30万人,海归人数达36.48万。世界HR(人力资源)实验室对随机抽取的1500多个海归样本统计的结果显示,有35%以上的海归存在就业困难,40%海归感觉自己的职业方向出了错。

  近七成年收入不足6万元,至少8年才能收回成本

  海归内心渴求的收入与无法满意的现实收入之间往往产生落差,主要缘于留学是一项高投资。

  以留学美国为例,平均学费为2.5万/年、生活在二线城市膳食和住宿1.2万/年、交通费0.06万/年、书本和必需品0.08万/年、其他花费0.1万/年。注意,这些费用是用美元标注的,如果折合人民币,一年的花销至少要在25万元左右。这样本科4年留学,不准备好100万人民币是绝对不敢出去的。

  相关调查显示,中国海归回国后第一份工作年薪普遍不高,其中36.5%起薪不足4万元,67.2%起薪不足6万元。有部分受访者表示,回国后找工作并不容易,想要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大型国企和科研机构的难度越来越大。

  考虑到就业后收入会逐年上升,以平均每年收入12万计算,要收回100万的留学成本平均至少要8年。《中国留学发展报告》调查显示,大部分海归是平均年收入为8.3万元的普通白领;少部分人成功考取大企业,平均年收入为14.6万元。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进入知名企业或机构担任主管、经理级别的重要职位,平均年收入可达22.3万元。年收入高达45万元以上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

  留学扎堆英美,专业严重“撞车“

  虽然海归们投入产出不匹配的苦闷越来越多被身边人口碑相传,也被媒体各种报道,但是,这依旧无法阻挡更多的学生投入到留学大军的队伍中。

  据调查显示,以目前最受中国留学生欢迎的美国为例,自2009年起,中国一直保持着美国最大留学生来源国的位置。2013至2014学年,中国在...

2016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

留学生就业 留学生找工作指南 留学生回国怎么找工作

  每年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人数都在增长,许多人选择出国留学都是为了找一个好工作,2016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深入研究了我国留学归国人员的就业现状,揭示了90后新生代海归在就业方面的诸多新的特征,对海归就业人员的优势与劣势做了比较分析,同时还深入分析了企业对海归人员的需求与政策变化,并在此基础上为海归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具体的针对性建议。下面跟出国留学网一起来看看吧。

  调研主要面向回国发展的各类留学归国人员,其学历涵盖从高中、本科以至博士多个层次。研究问题涉及其行业分布、薪酬水平、回国原因以及职业规划等。此次调查共收到820份问卷,其中,被调查者中,女性居多,占到近70%,在年龄方面,主要集中在26-35岁。受访者学历多为硕士,主修专业以商科占主导。

  报告显示,新生代海归就业呈现多元化态势,情感与文化因素影响是海归回国的主要因素,民营企业更倾向于为海归员工提供更丰富的优惠待遇,海归就业更看重所选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各地政府通过人才绿卡制度、提供创业资金支持等方式吸引海归人才。

  情感与文化因素影响是海归回国的主要因素

  海归选择回国就业主要原因排在首位的是“情感与文化因素的影响”,占43.7%。随后分别是“国内整体经济前景好,政治稳定”,“国外形势不利于外国学生就业”,分别占37.1%,23.4%。此外,国内的社会网络,海归政策,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也是海归回国的主要原因之一。

  看重所选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

  据《2016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显示,被调查者选择目前工作城市的理由排在第一的是“经济发展快”,超过半数被调查者选择这一项。“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产业基础好”、“公共资源集中”、“有较好的人脉关系”依次占35.9%、31.0%、30.7%、27.3%。比起生活环境是否舒适优美,被调查者更看重基础设施和公共资源是否完善齐全。此外,选“相关人才政策吸引”有17.6%,说明政府的人才政策起到一定作用。由于现在一线大城市房价高企,租房和生活成本也令人不堪重负,6.8%被调查者选择了“房价等生活成本较低”。

  相当数量的海归所学专业与实际工作不匹配,需逐渐调整适应

  据《2016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显示,超过六成的被调查者目前是基层员工,而成为高层管理人员的被调查者只占总数4.7%。22.4%为基层管理人员,11,2%为中层管理人员。在税后月收入方面,被调查者的收入范围集中在5000-10000元区间,占46.9%。收入在15000元以上的占 11.3%,16.6%能达到10000-15000元之间。而低于5000元的人数占比超过四分之一。

  “所学”与“所用”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调查发现,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认为工作内容与海外所学的匹配程度一般,而有四分之一的被调查者认为“不怎么匹配”。15.1%认为工作内容与海外所学非匹配。认为“完全不匹配”的人较少,占7.4%。

  不熟悉国内就业形势是当前海归就业群体的主要劣势

  据《2016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经过多年的海外历练,留学人员拥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全球网络,掌握着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商业模式,富于创新精神、饱含创业热情,在创新创业方面具有先天的比较优势,在中国社会发展...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