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栏目,提供与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20中考必备文学常识:诗句与人

中考必备文学常识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 2020中考必备文学常识

  中考语文备考的方法有哪些?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考必备文学常识:诗句与人”,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考必备文学常识:诗句与人

  ①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

  ②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

  ③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

  ④已知天下三分鼎,犹竭人谋就出师。——诸葛亮

  ⑤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

  ⑥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李白

  ⑦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

  ⑧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欧阳修

  ⑨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

  ⑩世上苍痍,诗中圣哲;人间疾苦,笔底波澜。——杜甫

  11.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文天祥

  12.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汩罗江上万古悲风。——屈原

  13.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范仲淹

  14.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李清照

  15.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鲁迅

  16.毛泽东称朱自清:“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人。”

  17.列宁赞高尔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

  18.芭蕾舞的化身:乌兰诺娃。

  19.关汉卿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推荐阅读:

  2020中考语文文学著作复习:朝花夕拾

  2020中考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好段必备

  

与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相关的中考语文

2020中考文学常识:敬称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 中考必背文学常识 2020中考文学常识

  中考语文备考的方法有哪些?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考文学常识:敬称”,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考文学常识:敬称

  1、对帝王: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

  2、对将军:麾下

  3、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

  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

  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贤:称平辈或晚辈。

  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

  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4、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5、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称死去的父亲:先考、先父。

  称死去的母亲:先妣、先慈。

  已死的有才德的人:先贤。

  死去的帝王:先帝。

  6、君对臣敬称:卿、爱卿。

  7、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称,“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杜甫”为“诗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

  2020中考文学常识积累:谦称

  1、自称:愚、敝、卑、臣、仆

  2、帝王自称:孤、寡、朕

  3、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

  4、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

  6、其他自谦词:

  尊长者自称:在上

  晚辈自称:在下

  老人自称:老朽、老夫

  女子自谦:妾

  2020语文常见文学常识:人的称谓

  (一)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鸿字雁冰,鲁迅字豫才。

  (二)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三)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称文正,欧阳修称文忠。

  (四)称籍贯: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称孟襄阳,柳宗元又称柳河东。

  (五)称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杜甫称杜工部。

  (六)称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如岑参:岑嘉州柳宗元称柳柳州

  (七)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位):公、侯、伯、子、男(五等)

  推荐阅读:

与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相关的中考语文

2020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古代官职任免升降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 中考语文古代官职任免升降 2020中考语文文学常识

  中考语文备考的方法有哪些?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古代官职任免升降”,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古代官职任免升降

  1、迁:调职、调动,一般指升官;左迁则为降职调动。

  2、谪:降职并远调。

  3、拜:授给官职。

  4、授:授予官职。

  5、擢:选拔,提拔。

  6、除:免去旧职而任新职。

  7、罢:罢免、停职。

  8、免:免除官职。

  9、黜:废黜,贬退,也用于剥夺王位或太子的继承权。

  2020中考作文:提升思想境界的妙句

  1、老鼠嘲笑猫的时候、身旁必有一个洞。

  2、站在山顶和站在山脚下的两人、虽然地位不同、但在对方眼里、同样的渺小。

  3、结论就是你懒得再想下去的地方。――路的尽头、仍然是路、只要你愿意走。

  4、使我们不快乐的、都是一些芝麻小事,我们可以躲闪一头大象、却躲不开一只苍蝇。

  5、最好的与最坏的创造了历史、平庸之辈则繁衍了种族。

  6、在这世上惟一件事比别人议论更糟、那就是无人议论你。

  7、成功便是站起比倒下多一次。

  8、失败并不意味你浪费了时间和生命。失败表明你有理由重新开始。

  9、人生中有时不去冒险比冒险更危险。

  10、所有的人都站在一边并不一定是好事、譬如他们都站在船的一边。

  11、许多人爬到了梯子的顶端、却发现梯子架错了墙。

  12、偶然的成功比失败更可怕。

  13、才华其实就是把与人相同的聪明用到与众不同的地方。

  14、状态是干出来的、而不是等出来的。

  15、道歉是为将来再次冒犯打下伏笔。

  16、在敌人面前、谁先镇定下来、谁就离胜利不远了。

  17、所有的人都是平凡的、有些人因知道这一点而真正成了平凡的人。

  18、乞丐就是一种向你的良心征税的人。

  19、知识是一种使求知者吃得越多越觉得饿的粮食。

  20、战争:用舌头解不开就用牙齿咬吧!

  21、憎恨别人就像为了逮住一只耗子而不惜烧毁你自己的房子。但耗子不一定逮到了。

  22、每个人的一生都有许多梦想、但如果其中一个不断搅扰着你、剩下的就仅仅是行动了。

  23、世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24、幸运之神的降临、往往只是因为你多看了一眼、多想了一下、多走了一步。

  25、失败发生在彻底的放弃之后。

  26、给猴一棵树、给虎一座山。――用人之道。

  27、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

  28、你若不想做、会找一个或无数个借口;你若想做、会想一个或无数个办法。

  29、不要同一个傻瓜争辩、否则别人会搞不清到底谁是傻瓜。

  30、凡向鳄鱼池内投掷物品者、必须下池自己捡回。――肯尼亚天然...

与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相关的中考语文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古代对人的称呼方法

中考语文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 中考语文考点

  出国留学网为您整理“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古代对人的称呼方法”,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相关栏目发布的信息。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古代对人的称呼方法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

  (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即指出生江苏常熟的翁同解。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

与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相关的中考语文

初中语文文化常识:古代教育名词解析

中考语文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 中考语文考点

  出国留学网为您整理“初中语文文化常识:古代教育名词解析”,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相关栏目发布的信息。

  初中语文文化常识:古代教育名词解析

  【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

  【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干三百多年。《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左忠毅公逸事》“及试,吏呼名至史公”,这里就是指童生试,在这次考试中左光斗录取史可法为生员(秀才),当时史可法二十岁。《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e)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祭妹文》:“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古时考中进士要披宫袍,这里“披宫锦”即指中进士。《祭妹文》:“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进士】参见“殿试”条。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读书毕竟中进士是个了局。”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据统计...

与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相关的中考语文

中考语文考试必备的100个常见典故及用法(汇总)

中考语文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 中考语文考点

与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相关的中考语文

中考语文考试必备的100个常见典故及用法(五)

中考语文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 中考语文考点

  出国留学网为您整理“中考语文考试必备的100个常见典故及用法(五)”,欢迎阅读参考,更多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中考栏目。

  中考语文考试必备的100个常见典故及用法(五)

  81、黄道婆改进纺织术:传播技术、致富乡里、无私奉献等。

  82、王冕学画:勤奋苦学、坚持不辍、终获成功等。

  83、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要充分准备、待机成事等。

  84、郑和下西洋:大胆创举、开拓海外交流、发展贸易等。

  85、于谦两袖清风与临难护国:为官清廉自律、临危不惧、勇当大仁等。

  86、海瑞冒死上疏:刚正不阿、敢于直言、秉公执法等。

  87、李时珍跋山涉水写“本草”:忠于事业、不畏艰难等。

  88、徐光启学习西洋科技:破除保守思想、放眼海外、虚心学习先进技术等。

  89、袁崇焕的含冤而死:主观武断、偏听偏信、毁灭人才的后果等。

  90、东林党人关心国事:知识分子忧国忧民、谏言议政等。

  91、徐霞客游历天下:执着、勤勉、不惧艰难险阻的实践精神等。

  92、李自成起义的成败:兴亡盛衰、变化在自身等。

  93、夏完淳少年英烈:爱国抗敌、视死如归等。

  94、清初的文字狱:压制思想、扼杀文明的可悲等。

  95、林则徐的“睁开眼睛看世界”:有识之士放眼天下、学习外国等。

  96、太平天国内讧:团结兴邦、分裂误国、同心同德方可成事等。

  97、武训办义学:尊师重教、兴学育人的献身精神等。

  98、火烧圆明园:侵略行径的可耻、国家贫弱的不幸等。

  99、严复撰《天演论》:优胜劣汰、思想启蒙、先觉者的历史作用等。

  100、康梁公车上书:忧国忧民、变法图强、志士仁人挺身而出等。

  推荐阅读:

  中考语文考试必备的100个常见典故及用法(一)

  中考语文考试必备的100个常见典故及用法(二)

  中考语文考试必备的100个常见典故及用法(三)

  中考语文考试必备的100个常见典故及用法(四)

...

与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相关的中考语文

中考语文考试必备的100个常见典故及用法(四)

中考语文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 中考语文考点

  出国留学网为您整理“中考语文考试必备的100个常见典故及用法(四)”,欢迎阅读参考,更多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中考栏目。

  中考语文考试必备的100个常见典故及用法(四)

  61、范缜《神灭论》:保持真理、不畏诘难、勇敢创立新学说等。

  62、李春修赵州桥:微贱者的才智、古科技的昌盛等。

  63、隋炀帝亡国:骄奢淫逸、专横跋扈的恶果等。

  64、唐太宗重用魏征:大胆启用反对过自己的人、勇于纳谏等。

  65、唐三藏取经:外出学习的艰难和学习的执着、顽强、矢志不二等。

  66、鉴真东渡日本国:为了信仰、为了宗教传播的冒险进取、不屈不挠等。

  67、日本派出遣唐使:外邦的虚心学习与古代的文化交流等。

  68、杨贵妃与荔枝:当政者的荒淫无度、耗费民脂民膏等。

  69、杨家一门忠烈:忠贞爱国、奋勇抗敌、英灵含冤等。

  70、包拯刚正不阿:秉公执法、不徇私情、不畏权贵等。

  71、欧阳修“三上”苦读:珍惜光阴、见缝插针、日积月累等。

  72、司马光砸缸:聪明少年临危镇定、机智救人等。

  73、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甘于攀登、勇于探索、无限风光在险峰等。

  74、王安石伤仲永:人的变化、环境影响、人才的失落等。

  75、杨时立学程门:求师的谦逊真诚与执着恳切的精神等。

  76、岳飞抗金与被害:爱国报国、奋勇抗敌、陷害忠良等。

  77、梁红玉抗金兵:女性的爱国精神、顽强斗志等。

  78、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忧国忧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

  79、文天祥的正气:忠心爱国、成仁取义、视死如归的无畏精神等。

  80、元世祖厚待马可·波罗:恩德怀远、东西文化等。

  推荐阅读:

  中考语文考试必备的100个常见典故及用法(一)

  中考语文考试必备的100个常见典故及用法(二)

  中考语文考试必备的100个常见典故及用法(三)

...

与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相关的中考语文

中考语文考试必备的100个常见典故及用法(三)

中考语文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 中考语文考点

  出国留学网为您整理“中考语文考试必备的100个常见典故及用法(三)”,欢迎阅读参考,更多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中考栏目。

  中考语文考试必备的100个常见典故及用法(三)

  41、韩信受胯下之辱:胸怀远大、大勇若怯、不计一时得失等。

  42、萧何追韩信:珍视人才、敢于重用无名之辈等。

  43、张良与圯上老人:尊重老者、经受考验、终获厚待等。

  44、董仲舒三年不窥园:专心致志、发奋读书等。

  45、司马迁撰《史记》:为了事业牺牲一切、孜孜不倦、奋斗不已等。

  46、苏武牧羊:忠于国家、保持气节、威武不能屈等。

  47、马援马革裹尸:立志报国、义无反顾、效命沙场等。

  48、班超出使西域:当仁不让、为国扬威、交流开拓等。

  49、董宣强项抗圣命:不媚上、不枉法、坚持原则、冒死抗争等。

  50、孔融让梨:谦逊礼让、克己待人、尊敬年长者等。

  51、曹孟德老骥伏枥:年高者壮心未已、理想永存、向往奋斗等。

  52、曹植七步成诗:不可同室相残以及奇才急智等。

  53、曹冲称象:少年英才、聪明过人以及独辟蹊径破难关等。

  54、刘备三顾茅庐:礼贤下士、诚心实意招揽人才等。

  55、诸葛亮七擒孟获:服人以德、攻心为上等。

  56、刘禅乐不思蜀:丧失气节、得过且过、寄人篱下等。

  57、周处除“三害”:为民除害、改恶从善、战胜自我等。

  58、祖逖闻鸡起舞和击楫中流:修身健体、严格要求和不忘收复故土等。

  59、王羲之临池学书:刻苦练功、勤学不倦、矢志求成等。

  60、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甘于清贫、不媚权贵、保持高尚情操等。

  推荐阅读:

  中考语文考试必备的100个常见典故及用法(一)

  中考语文考试必备的100个常见典故及用法(二)

  中考语文考前提高成绩的31个方法

...

与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相关的中考语文

中考语文考试必备的100个常见典故及用法(二)

中考语文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 中考语文考点

  出国留学网为您整理“中考语文考试必备的100个常见典故及用法(二)”,欢迎阅读参考,更多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中考栏目。

  中考语文考试必备的100个常见典故及用法(二)

  21、孙膑、庞涓斗智:气量之宽窄、智谋之高下等。

  22、孟尝君养士:重视人才、招贤纳士、一技之长皆有用等。

  23、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突破传统、努力学习引进等。

  24、孟子母亲择邻而居:正确引导子女、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等。

  25、冯谖孟尝君狡兔三窟:居安思危、深谋远虑、留有后路等。

  26、庄子谈庖丁解牛:得其要道、掌握规律、应刃解难等。

  27、李冰修都江堰:功在当代、泽及后人、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等。

  28、扁鹊见蔡桓公:病须早治、讳疾忌医、后患无穷等。

  29、苏秦悬梁刺股:立志自强、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等。

  30、田单以火牛阵攻燕:不屈不挠、智勇抗敌、创新开拓等。

  31、廉颇与蔺相如:大智大勇、改过从善、团结保国等。

  32、赵括纸上谈兵:脱离实际、空谈误国、用人要看真本领等。

  33、毛遂自荐:敢于挺身而出、肯定自我、为国排忧等。

  34、甘罗十二为上卿:年轻有为、建功立业、破除资历辈分等。

  35、荆轲刺秦王: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冒险犯难报知己等。

  36、叶公好龙:言行脱节、自取其咎等。

  37、秦始皇焚书坑儒:扼杀文化、荼毒人才之不可取等。

  38、赵高指鹿为马:颠倒是非的可恶与仰人鼻息、投人所好的可鄙等。

  39、项羽、刘邦鸿门宴:滥施宽容、坐失良机、酿成后祸等。

  40、刘邦约法三章:严于纪律、立信安民方可成大业等。

  推荐阅读:

  中考语文考试必备的100个常见典故及用法(一)

  中考语文考前提高成绩的31个方法

  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汇总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考点汇总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考点汇总

...

与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相关的中考语文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