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为什么要过端午节栏目,提供与为什么要过端午节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为什么要过端午节

为什么要过端午节 端午节由来

  为什么要过端午节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主要有以下四种:

  1、纪念屈原

  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所写的吃粽子的起源和宗《荆楚岁时记》所写的龙舟竞渡的起源,认为端午节是纪念伟大爱过诗人屈原的。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据说粘米可以粘住鱼的嘴使鱼,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

  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伍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太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伍子胥,夫差信之,赐“历镂”剑令伍子胥自刎。

  伍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

  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伍子胥含冤死后,传说变成了“波涛之神”,江浙一带百姓每逢端午节都要举行各种祭祀活动以悼念伍子胥。

  3、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4、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

  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

与为什么要过端午节相关的端午节

为什么要过端午节

为什么要过端午节 端午节的意义

  为什么要过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近年来常被“吃货”们图省事地戏称作“粽子节”,就像中秋节被叫做“月饼节”、上元节被叫做“汤圆节”一样。

  这些食物,确实是节日里的特色饮食,但是纯以食品指代节日,起码反映出:

  我们没有继承和尊重节日里的民族精神,只专注于节庆里的民俗形式。

  而中国的传统节日,固化的,是以节日形式来年年提醒人们铭记的某种精神导向,传承的,是必须以过节方式来代代续接祖先文明的某种价值理念。倘若没能理解每一个节日缘何发起、为何存在、因何流传,就不能说我们是真正在过自己的中国节,只好勉强地说,我们是在吃特产。

  (一)祭祖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从这四个节日的特质来看,我们就会发现:最重要的中国节日,都是与祭祖紧密相连的。春节的回家、清明的上坟、中秋的团圆,全都有祭祖的礼俗和仪式,全都要铭记祖先的教导与贡献。

  端午亦然。据闻一多先生考证,端午节最初是源于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而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所以才相应产生了将粽子投入江河祭祀龙神、以龙舟作为竞渡进行悦神的吃粽子、赛龙舟等节日习俗。

  那么,中华民族一直自称是龙的后代、龙的子孙,端午节对于龙的祭拜,就相当于是中华民族的一次盛大祭祖。

  这种对于祖先的礼敬,究其本质,是对祖先经验智慧的崇敬、对先辈家国贡献的尊敬。不忘先贤,不忘祖辈,才能开拓明天,才能传承文明。

  (二)敬天

  中国文化追求“天人合一”之道,所以传统节日也都与时节、自然相对应。比如,九九重阳的重阳节,就是在农历九月初九、双九叠加之日的一种情怀舒展;而端午节,处在农历五月初五,双五,也是一次阳数的叠加,所以端午节也叫“端阳节”。

  “端”是“初始”的意思,也就是说,每个月的初五日,都可叫做“端五”;但是农历五月,正是地支顺序里的“午月”,所以五月初五才惯称“端午节”。除此以外,还有“重五节”、“五月节”等称呼。

  在四季的每一个季节里,都可分成初、仲、暮三个阶段,而五月就正处于仲夏阶段。在这样炎热的盛夏时节,正是蚊虫开始肆虐、毒物逐渐活跃的时候,所以医疗水平低下的古人,就顺应自然界的规律来预防可能随时在暑热天气兴起的瘟疫、对抗即将流窜于盛夏日夜的蛇虫。他们采摘兰草沐浴、悬挂艾叶驱蚊、饮雄黄酒防虫、佩戴香包辟邪,通过对大自然的感知和对大自然的采撷,以此来除瘟、驱邪、求吉祥。

  端午节,和很多传统节日一样,是怀揣礼敬之心、秉持礼仪之感,对天地自然的一次隆重呼应。

  (三)爱国

  端午节之所以会在后世成为一个故事感极强、影响力极大的节日,还要追溯到屈原与端午的传说。其实,端午节的起源传说远不止在五月初五日投江身亡的屈原这一个人物,比较盛行的端午说法,还有曹娥说、伍子胥说等等。但是,唯独战国时代的楚国大夫屈原,却如他抱石投汨罗江而殉国的壮举一般,沉淀为历史长河中最具分量的一种精神缅怀与集体追述。

  出身楚国公室贵族的屈原,具有一种本能性的爱国热情和理想化的清正坚守,所以即使终生身处礼崩乐坏的战国乱世、即使后来身受楚王及权贵排挤而遭逐流放,他也不改自己所开辟的“香草美人...

与为什么要过端午节相关的端午节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