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佛道儒融合功名观栏目,提供与佛道儒融合功名观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菜根谭》的儒道佛融合功名观

菜根谭 儒道佛融合 佛道儒融合功名观

  《菜根谭》是明代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菜根谭》的儒道佛融合功名观”欢迎阅读仅供参考,更多内容请关注出国留学网(liuxue86.com)。

  自古以来,儒、道、佛三家之间的纷争未尝有止歇之时。自唐以来,禅宗兴起,蔚然风行。之后历经宋元,其教义越来越向势力最强的儒家思想靠拢,同时也不断为儒家思想所吸收。到明代,禅宗作为佛教的一大分支已经走向式微,渐渐失去其宗教性,然而其哲学思想的影响力却反而增强。明代洪应明所著的《菜根谭》,便是儒道佛思想互相渗透的一个典型。

  《菜根谭》是一部集儒道佛三家思想于一炉的小书。既然如此,其中就必然涉及人生观的冲突:儒家讲积极进取,道佛主张消极静观。仅就儒佛而言,对“功”、“名”二字的见解,几乎正好相反。那么在这个问题上,《菜根谭》的作者洪应明又是怎样调和两种观念的呢?

  对于“名”,洪应明持的是认可的态度。“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附权势者凄凉万古。故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重身后之名甚于生前之名,其中隐隐有现世苦修换来来世幸福的佛教观念的影子——孔子也谈到“名”,但身后之事,孔子是从来不讲的。这已经可以说是儒家思想和佛教相结合的很好一例了。

  既说“名”,就必然要提到“功”,因为在一般的观念里,“功”是取得“名”的主要途径。但《菜根谭》的作者却认为,“功”是一条非常危险的途径。其中蕴涵了道家的观点,即“功”代表“满”,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所以“功”离开“过”只有一步之遥。但是,就“若业必求满,功必求盈者,不生内变,必召外忧”这句来看,不管怎么说,“功”总还是正面的,只是不可求“满”罢了。

  总之,洪应明对于“功名”二事并不反对,这还是一种儒家的积极态度。但是“功名”对人的自我修养有着种种的危险——比如上面提到的,求“名”有“寂寞一时”,也有“凄凉万古”;求“功”有满盈之患;此外还涉及人情冷暖、时运穷通、性情变异等等,这一切,都是要靠佛道思想来调节的。其中的有些话,反映了道家思想,诸如:“真廉无廉名,图名者正所以为贪。”又如:“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说的是求功名则可,却不可刻意求之。

  尤可玩味的是佛教思想在《菜根谭》中的调节作用。求取功名,自是美事,当然还要取之有道,这是典型的儒家思想。然而,作者又据佛教思想对此提出质疑,认为无论有道还是无道,“功名”之事都只是本性之外的俗事。如果说以道德取“功名”胜于以权力取“功名”,那么更高的境界应当是视功名如草芥,如无物,心中保持清净,不为外物所累,从而得以自见本心。

  他认为,功名只是劳心之事,有之固然不错,无之则更有闲趣。“矜名不若逃名趣,练事何如省事闲?”“我不希荣,何忧乎利禄之香饵;我不兢进,何畏乎仕宦之危机?”虽然说,“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的气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的经纶”,但两相比较,则是“羡山林之乐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厌名利之淡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足见情牵名利为易,而得趣山林为难。言下之意是,正因其难,所以尤其可贵。“名根未拔者,纵轻千乘,甘一瓢,总堕尘情。”佛家以尘世为苦海,“堕尘情”者必然有许多“烦恼”,有许多焦虑。所以又说:“烈士让千乘,贪夫争一文,人品星渊也,而好名不殊好利;天子营家国,乞人号饔飧,位分霄壤也,而焦思何异焦声?”根据儒家思想,将“好名者”与“...

与佛道儒融合功名观相关的国学经典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