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信息泄露栏目,提供与信息泄露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公务员面试模拟题:如何看待网络信息泄露问题

公务员面试题 网络信息泄露公务员面试题 国考面试题

  任何一场考试的成功都离不开都离不开大量题海的堆砌,当然面试同样如此,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公务员面试模拟题:如何看待网络信息泄露问题”,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公务员面试模拟题:如何看待网络信息泄露问题

  【模拟试题】

  现在网络日渐发达,但是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网络信息的泄露,网络平台为谋取利益私自将用户信息卖到其他机构,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测评要素】综合分析

  【答题要点】

  1、网络的快速发展,便捷了生活,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断涌现,我们必须正视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更好的利用网络。

  2、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的兴起到日渐发达,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如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就在家里进行购物,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去看世界,可以去做公益,实现了很多之前在线下不能完成的心愿。然而,不断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如网络信息的泄露,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谋取利益,打乱了人们的生活秩序,甚至威胁到了很多人的财产和生命,网络信息真假难辨,谣言四起,破坏了网络的清朗空间,长此以往下去,不仅会给网络环境造成影响,也可能会影响国家的安全。

  3、因此,我们要正确看待网络的利与弊,首先,网民应该树立安全意识,文明的上网意识,做到不传谣,不造谣,不轻信,遇到问题能够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的权益。其次,应该加强监管,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对一些利用网络谋取利益的不法分子要加大惩罚力度;然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最后,强化监督举报,开拓多种渠道,形成监督的合力,通过上述的方法还网络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推荐阅读:

  公务员面试模拟题:如何看待星级酒店卫生乱象

  公务员面试模拟题:如何看待特色小镇“没特色”

  

与信息泄露相关的公务员面试

申论综合指导:治理个人信息泄露 从APP开始

申论 申论综合指导 申论备考辅导

  一般APP会过度收集用户信息,那么该怎样治理这些问题呢?小编为大家提供申论综合指导:治理个人信息泄露 从APP开始,一起来看看吧!

  申论综合指导:治理个人信息泄露 从APP开始

  一、理论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已于2017年6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网络领域的基础性法律,明确加强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打击网络诈骗。

  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决定自2019年1月至12月,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为切实保障公民信息安全,有必要对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加以限制,使之符合合法、正当、必要原则。

  (一)问题表现

  1.APP过度收集用户信息

  中国互联网协会表示,通过技术检测以及用户举报发现,携程旅行、QQ音乐、酷我音乐等14款APP疑似存在过度收集“短信”“通讯录”“位置”“录音”等用户敏感信息,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等问题。

  2.互联网企业在加强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方面不规范

  在发生信息泄露、滥用用户个人信息等信息安全事件后,用户经常遇到投诉无门、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的问题。

  (二)原因分析

  1.服务提供商和用户之间存在明显不对等关系;

  相对于用户,服务提供商明显占据优势地位,其在服务协议中事先设置“默认同意”,如果用户取消勾选同意,将不能享有该项服务内容,用户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充分的自主选择权。

  2.“默认同意”的法律定性及相应法律责任并不明晰;

  “默认同意”的法律定性及相应法律责任并不明晰,因此,不少网络服务提供商会“打擦边球”,侵犯用户权益。

  3.企业收集的数据越多,营销价值就可能越大。

  大数据时代,没人知道哪些数据会成为未来商业发展的重点,因此拥有足够多的数据才是重点,比如,很多手机APP在安装时都会出现“是否允许访问您的位置”提示,这就是为了收集用户的活动范围,从而了解用户的行为习惯。

  (三)影响分析

  1.对企业来说,个人信息意味着较高的商业价值;

  2.对个人来说,一旦信息泄露,将导致个人信息主体及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组织和机构丧失对个人信息的控制能力,造成个人信息扩散范围和用途的不可控,可能对个人信息主体人身和财产带来重大风险。

  (四)提出对策

  1.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为行业长远发展提供稳健基础。

  2.强化企业动态监管,为行业有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3.敦促企业自觉自律,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4.鼓励社会大众参与,强化网络知识普及和安全教育规范。

  5.消费者培育良好信息信用意识和使用习惯。

  二、热点案例

  案例1:支付宝年度账单默选《芝麻服务协议》

  2018年1月3日,支付宝推出2017年账单查阅活动,不少消费者在晒出2017年支付宝年度账单及关键词后发现,自己“被”签了一份《芝麻服务协议》。对此,不少网友表示,打开授权管理后,发现竟被捆绑了共享单车、打车软件、银行等诸多授权。

  案...

与信息泄露相关的申论

日本跟踪狂泛滥 源于个人信息泄露严重

日本留学 日本留学预警 日本留学安全

  日本跟踪狂泛滥,源于个人信息泄露严重。跟着出国留学网来看看吧。

  日本新华侨报网日前发表文章称,日本跟踪狂“大行其道”,一来是因为有很多人有这种奇怪的癖好;二来,是因为社会发展,信息泄露普遍;三来,是因为日本警方没有重视起“跟踪狂”盛行的问题,只将报案的人当作在夸大其词罢了。

  文章摘编如下:

  在日本,对于女生来说有两种可怕的存在:一种是痴汉,另外一种是跟踪狂。要说这两种哪一种更可怕,恐怕是跟踪狂——毕竟他对你的事情一清二楚,住址、进出门时间,甚至电话和社交网络账号也都知道。你在明,他在暗,只要稍微想想都足够毛骨悚然的了。

  今年,日本歌手富田真由被一名男性跟踪狂粉丝用刀疯狂捅刺,一度生命垂危。如今人是活过来了,可是留下的不仅仅是身体上难以恢复的疤痕,巨大的心理阴影让她对男性和人群都产生了恐惧感。这是最近“跟踪狂”祸害社会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之一。

  最近,日本媒体又爆料一起新的“跟踪狂”事件。日本奈良县一名72岁的快递员,整整10年以来每天都给年轻女性打电话,在电话里说些污言秽语,并以听到女生惊讶的叫声为乐趣。今年11月,奈良县警方接到受害者报案,搜查后终于逮捕了这名跟踪狂。

  由于他从事的是配送行业,从快递盒上看到女性的住址、姓名、电话号码并记下来,并可以在送快递的时候确认是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由于负责的区域大多是面向学生建设的单人套间,独自生活的女生非常多。这让他更加胆大妄为。在警方的问话中,他表示, 从10年前开始,一通猥亵电话是他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因此,受到骚扰的女生应该达到数百人。为了不让妻子发现这种事情,他都是躲在车里骚扰完别人再回家。

  数百名女性受害的这起事件,显然要从“信息泄露”开始说起。一方面,现在日本社交网络发达,不少人在发脸书和Line的时候都加上定位,有意无意地泄露了自己的私人信息,这让心怀不轨的人有机可乘。另外一方面,就如同上面所举的例子,在快递上的地址、电话和姓名一览无余;并且还有会员卡填写表上的信息也很有可能被他人盗走。总的来说,自己的不小心和跟踪狂的故意记录都是原因。

  其次,警方在打击“跟踪狂”的问题上显然松懈了。最近,日本明星富田真由在被男粉丝捅伤之前所写的手记被曝光,其中有写道富田真由曾经因为凶手的不断骚扰感到害怕,并曾向警方求助过,“我明明不知道和警察说了多少次,我有可能会被杀害,但是他们却判断称没有危险性,这一点我至今理解不了。”另外,警方对于富田真由报案的事件表示,没有到需要警署立案的地步。在舆论对警方的“疏忽”和失职表示谴责之后,警方向富田真由及家人道歉。

  最后,“跟踪狂”渗透极深,防不胜防。跟踪狂如果选择了快递员的行业,在担当区域内想跟踪谁都是易如反掌的事情;如果被称作拯救者的警察队伍里也有跟踪狂,那么更加让人无从防起。日本香川县的一名58岁巡查长跟踪一名认识的女性,在她经常去的店里、银行里等她出现,甚至还骑自行车追在她搭乘的出租车后。被告发以后,这名警察也只是被换到内勤部门而已。

  总的来说,日本跟踪狂“大行其道”,一来是因为有很多人有这种奇怪的癖好,而且他们渗入各行各业,防不胜防;二来,是因为社会发展,信息泄露普遍,跟踪一个人需要花费的功夫大大减少;三来,是因为日本警方没有重视起“跟踪狂”盛行的问题,只将报案的人当作在夸大其词罢了。

...

与信息泄露相关的留学预警

信息泄露:我到底该找谁负责?

社会聚焦 信息泄露 新闻资讯

  信息泄露:我到底该找谁负责?跟着出国留学网一起来了解下吧,欢迎阅读。

  “您所乘坐的航班出现故障不能起飞,收到信息及时联系专线4008162378办理变更或退票……”福州市民梁先生在同程网上预订了两张南宁飞往福州的机票,可就在登机前两天,他却收到了机票“退改签”的短信,上面清清楚楚显示着他的真实姓名、证件号码、航班信息。

  “到底是谁泄露了我的航班信息?”差点信以为真的梁先生在确认发来短信的号码并非航空公司的客服热线后,才明白这是一条诈骗短信,没有上当。但对于自己的信息如何让对方知晓,他却一直想不通。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网上购物、移动支付、大数据等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个人信息安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险,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持续增多。面对个人信息泄露引发的信息买卖、无端骚扰和电信诈骗,公民尚需小心防范,公安机关对个案的打击,也对此类犯罪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但如果因信息安全监管本身存在漏洞,那将会直接导致公民安全受威胁、财产受损害,使我国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体系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民航旅客订座系统”(Eterm系统),是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信”)开发的订票系统。由于该系统操作界面是黑色背景、绿色和黄色字体,因此又被业内人士称为“黑屏系统”。

  作为目前国内各大航空公司的订票系统,“黑屏系统”面向航空公司、机场、机票销售代理等机构,主要提供航空客运业务、航空旅游电子分销等服务。

  今年2月,林女士通过一家航空公司官方APP软件预订了一张从北京飞往英国伦敦的机票。4月19日,她突然接到APP发来的信息,称她订的机票已经成功退票。林女士坚称自己从来没有申请过退票,但经该航空公司客服确认后,这一行为正是林女士自己通过APP软件操作所致。林女士再次打开APP确认,发现“常用乘机人”中竟然有几个陌生人的资料。这些人的姓名、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开户银行和卡号全都一目了然,另外还有十几条不属于林女士的航行记录也都赫然在列。而林女士的机票,就是其中一个关联人取消的。


...

与信息泄露相关的新闻资讯

2017公务员面试热点解析:关于个人信息泄露

公务员面试热点 公务员面试试题及答案 公务员面试模拟题

  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整理的2017公务员面试热点解析:关于个人信息泄露,欢迎查看!

  【题】近日,有媒体曝光了一条盗取银行卡的黑色产业链,互联网下的个人信息安全话题再一次摆在公众面前,对于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相信许多人都有过类似经历:会计考试刚报名,卖“答案”的就来联系;孩子刚出生,卖奶粉的就发来信息;新房尚未交付,就有搞装潢的来电……而现在又曝出银行卡还在手上,卡中钱款却莫名被盗刷的黑色产业链,这不禁让我们惊讶于对方“神通广大”,不得不面对隐私泄露泛滥的尴尬现实。可以说,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已是互联网时代的民生刚需。

  放眼全国,《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5)》显示,去年因个人信息泄露等原因,遭受经济损失1000元以上的,就有大约4500万网民。不仅如此,个人信息被盗还会带来无穷麻烦和心理阴影。比如陕西一名男子,因遭人冒用身份,“被吸毒”长达10年,出行住店处处受限;再如,济南20多万条婴幼儿信息被泄,地址精确到小区门牌号,让家长“一想到黑手可能伸向孩子就不寒而栗”.

  是谁让我们“裸奔”在商家与不法分子的视野里,让我们的个人信息暴露在他人手中?从源头来看,一方面是由于许多手机APP未经授权采集用户信息,有些经营机构罔顾法律买卖用户数据,而且新型的犯罪技术手段层出不穷,我们的信息技术防范手段明显滞后;

  另一方面,更为可怕的是“内鬼”,在过去的新闻报道中,犯罪嫌疑人往往都有电信公司人员,也有快递公司、银行、医院、学校、工商局的工作人员,这些行业的工作人员是作为专业机构应该有更高的保密义务,却往往监守自盗,让人们对于个人信息的安全感大幅度降低。

  信息安全问题所涉之广、黑色产业链条之长,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莫让信息安全成空谈。事实上,我国也在积极迎接这场挑战。从顶层设计看,中央在2014年就成立了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个人数据保护,严厉打击非法泄露和出卖个人数据行为”亦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从法治层面讲,泄露个人信息的行为已经入刑,相关部委也出台了不少保护政策与法规,司法打击力度不断加大。可以说,个人信息的“安全堡垒”,正在逐步加固。

  当然,这种“加固”还需要提速增效。这就包括,加快相关法律条例的研究跟进、系统配套,加强相关部门的“握指成拳”协调共治,进一步明确运营商、银行、电商等的权责,提高对信息泄密者的处罚成本,切实保障个人信息、展开依法维权。可以说,今天,要解决好个人信息的安全漏洞,已非简单“打补丁”就能堵上,亟需系统整顿、源头治理。

  公务员考试栏目精心推荐:

  2017年公务员时事政治

  

与信息泄露相关的公务员面试

山东女孩被骗案信息泄露原因公布 嫌犯攻破高考系统

高考资讯 信息泄露

  出国留学网高考网为大家提供山东女孩被骗案信息泄露原因公布 嫌犯攻破高考系统,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山东女孩被骗案信息泄露原因公布 嫌犯攻破高考系统

  8月19日,山东省临沂市高考录取新生徐玉玉被不法分子冒充教育、财政部门工作人员诈骗9900元,并导致徐玉玉死亡。徐玉玉案发生后,“信息是如何泄露的”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记者昨天从公安部获悉,案发后,公安机关经全力工作,查明了电信网络诈骗团伙情况和信息泄露源头。

  经查,犯罪嫌疑人杜某利用技术手段攻击了“山东省2016高考网上报名信息系统”并在网站植入木马病毒,获取了网站后台登录权限,盗取了包括徐玉玉在内的大量考生报名信息。

  7月初,犯罪嫌疑人陈某在江西省九江市租住房屋设立诈骗窝点,通过搜索“高考数据群”、“学生资料数据”等聊天群,在群内发布个人信息购买需求后,从杜某手中以每条0.5元的价格购买了1800条今年高中毕业学生资料。

  同时,陈某雇佣郑某、黄某等人冒充教育局、财政局工作人员拨打电话,以发放助学金名义对高考录取学生实施诈骗。

  8月19日16时许,该团伙诈骗徐玉玉9900元,在徐玉玉向嫌疑人冒用他人身份证开设的银行卡账户汇款6分钟后,陈某即操控在福建泉州的犯罪嫌疑人郑某某组织熊某、陈某某等人在泉州市一银行ATM机上取走赃款。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


高考语文考点 高考数学考点

与信息泄露相关的高考资讯

2016年公务员面试热点:个人信息泄露

公务员面试热点 公务员面试热点话题 公务员面试热点解读

  出国留学网公务员考试频道为大家整理提供“2016年公务员面试热点:个人信息泄露”。希望能帮到您!

  “妈妈救救我!我被绑架了!”5月16日,成都某高校多位学生家长接到这样的电话,来电显示是孩子打来的电话,家长心急如焚。花花就是电话中“被绑架的女儿”,接电话的是她的母亲。花花说,16日,包括她妈妈在内,超过10位学生家长接到诈骗电话。警方表示,这是典型的通讯诈骗。

  惊心动魄,这可能是成都某高校几位学生家长最真切的感受,在经历惊悚之后,绑架电话一一被证实为诈骗电话,但是这仍然令人心有余悸。电话诈骗,这个让多少人咬牙切齿的犯罪不知道让多少家庭濒临破产。近年来,电话诈骗不断“转型升级”,像“吸血鬼”吸取民众的血汗钱。

  在电话诈骗的背后是一个令所有人头疼的问题,那就是信息泄露,诈骗者能够准确的知道诈骗对象的真实信息,包括姓名、性别甚至是住址,这就相当于一个人的信息完全透明于世界,想想都令人不寒而栗。

  相信不少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考试之前接到培训班的电话,买房后接到装修公司的电话,买车后接到保险公司的电话,甚至是生病后接到私人医院的电话,想想都会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究竟是谁将个人信息泄露了出去,如果是犯罪分子掌握了这些数据又该怎么办?信息泄露,又该谁来为“安全”负责?

  一次泄露,十分危险。在这个信息时代,个人信息存放的地点有很多,学校、医院、单位、政府部门等地方,而信息泄露也有可能出现在任何环节,而信息的泄露不仅仅会对个人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甚至会对个人人生安全造成威胁,而这种威胁在信息泄露之后将会是持续性的。

  曝光的诈骗案例越来越多,但是更令人心寒的是很少看到有相关部门站出来为信息泄露负责,或者说是为信息安全负责,今天是学校学生信息泄露出现诈骗,明天就有可能因为信息泄露发生刑事案件,这不是小事,需要受到重视。

  在不断提高公众辨别识假意识的同时,有关部门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完善约束机制,提高对信息管理单位或个人的约束力,加大对违法买卖信息的打击力度,为公众信息安全负责。

  公务员面试栏目推荐:

  2016年公务员考试成绩查询入口汇总

  申论范文 | 行测 |

与信息泄露相关的公务员面试

大量考生信息泄露背后的地下招生产业链

高考资讯 考试信息泄露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为大家提供大量考生信息泄露背后的地下招生产业链,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大量考生信息泄露背后的地下招生产业链

  如果高考成绩不理想,此时有人打来电话说,低分也能进名校,你会信吗?今年8月以来,陕西、四川、湖北、贵州等地大批高考考生就频繁接到此类“招生”电话,这样的“招生”甚至在高校开学后仍未停止。

  警方调查发现,武汉一招生中介掌握了约10万条被泄露的高考考生信息,雇佣话务员推销“名校本科”教育,承诺能拿文凭。中介如何利用高考考生信息大肆敛财?低分进名校,是彻头彻尾的骗局陷阱,还是真有其事?

  高考考生信息,悄然成了中介“摇钱树”

  武汉警方8月初接到举报,称有人利用渠道不明的高考考生信息进行招生,培训了一批大学生兼职话务员与考生沟通。

  据武汉市公安局洪山分局民警介绍,这批话务员被招生中介公司安排在武昌区广八路一所名为“高光画室”的屋内,每天按照中介提供的名单,给全国各地考生拨打招生电话,目的是说服低分高考考生,通过他们到武汉大学读本科。

  按照中介公司约定,兼职话务员每月底薪约2000元,招到1到2个学生,每个学生奖励500元;招到4个学生,每个奖励700元;5个以上每个学生奖励1000元。

  一名参与电话招生的女大学生说:“自称是武汉大学姓李的老师给我们培训,她要我们在电话中强调是武汉大学本科招生,如果对方有疑问就避开问题。要向学生强调学生能入住武汉大学本部,能享受普通本科生一样的资源和待遇,能拿文凭。”

  这名大学生和其他话务员一起,每天给不同地方的低分考生打电话,每人一天最多打200多个电话。

  “高考成绩一出来,就有人打来电话。我们回绝后对方仍不死心,几乎每天都打。”家住武汉汉西路的张新星(化名)说。无奈之下,只得将对方号码加入黑名单。过了几天,对方换了号码继续打来电话。

  民警在“高光画室”清查出约5公斤重的纸质高考考生信息,包括考生姓名、考分、学校、家庭地址和电话等重要内容。经清查,这些信息涉及陕西、四川、湖北、贵州等13个省份约10万名高考考生。

  “低分高录”,隐藏怎样的秘密

  业内人士介绍说,拿到考生信息是中介行业最基本的前提。一些信息来自同行业内的共享,很大一部分则是网上购买。10万条信息标价1万元,打包买有时一分钱可以买一条。

  记者利用QQ群搜索“考生信息数据”时,出现了“考试考生名单信息数据”“收购考试考生名单数据”“高考考生信息名单电话”等数十个贩卖和收购考生信息的群。

  在其中一个QQ群,记者提出购买信息,结果收到20多名陕西某地五中考生信息,有分数、姓名、考号及电话。记者核实后发现,这些信息都是2015年真实的高考考生信息。

  中介如何用考生信息招生敛财?知情人士介绍,中介一般都自称是招生院校或省招办某领导的熟人,声称有办法、有门路,实际上这只是幌子。中介私下巧借高校师资、教室、操场等公共开放资源,找人冒充“班主任”单独接待“招录”到名校的“新生”,收取和统招本科生相同的学费。

  缴费“入学”后,“班主任”按照院系公开的课程表,组织学生去旁听统招本科生公开课,和统招生一起参加班级活动,期末考试则在“班主...

与信息泄露相关的高考资讯

陕西高考生信息泄露 教育部信访办介入调查

高考资讯 考生信息泄露 陕西高考

  出国留学高考网为大家提供陕西高考生信息泄露 教育部信访办介入调查,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陕西高考生信息泄露 教育部信访办介入调查

  陕西数万高考生信息遭泄露,内蒙古也有19万多高考生信息遭泄露。昨日,记者将陕西及内蒙古大量考生信息遭泄露的情况向教育部进行了反映,教育部信访办表示非常重视此事,收集相关信息后将介入调查。

  日前,有不愿透露姓名人士向记者反映,有大量内蒙古考生信息泄露并经网络传播,该人士向传送了其所掌握的192211条高考生信 息。从考生信 息名单来看,这些信息格式统一,均载明了考生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及其父母姓名、电话,名单覆盖了包括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包头、呼伦贝尔等在内的十二个 盟、市,数量多的地方达4万多条,少的也有4000多条。

  记者对这些信息进行了核实,经过电话确认,证明该名单属真实的考生信息。一位乌兰察布市的李姓考生告诉记者,高考结束后他频频收到来自北京、云南 等 地教育机构的电话,直至开学前几天,仍有教育机构打电话询问是否有意愿去上学,而且他的很多同学都有和他类似的遭遇。

  昨日,对于内蒙古考生信息遭泄露一事,记者与内蒙古教育招生考试中心考务一处取得了联系,并向该中心信息处负责人赵智云传递了全部泄露的 考生信息, 经该处确认,所有信息均为是内蒙古高考考生信息,是网站后台遭攻破后被人获取的。他告诉记者,此前曾有人在网上提醒该中心网站有黑客潜伏,随后该中 心及时对网站进行了漏洞修补,但没想到还是出了事,他分析称,应该是在修补前被黑客攻破的。

  此外,因收到广告快件,西安北郊一高考生质疑信息遭泄露。8月31日,针对考生质疑信息遭泄露一事,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分公司 综合部的曹 经理表示,该公司一直以来对信息管理严格,长期同各个高校合作,从未发生信息丢失、泄密或失密的情况。公司得知此事后,目前已从业务流程展开调查,一有结果将尽快回复。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

  大数据来告诉你如何成为学霸

  2016高考每月注意事项   

  新高三生怎样规划好第一步

...

与信息泄露相关的高考资讯

招办提醒:10万高考生信息泄露 砸钱读本科不靠谱

高考资讯 考生信息泄露

  出国留学高考网为大家提供10万高考生信息泄露 砸钱读本科不靠谱,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招办提醒:10万高考生信息泄露 砸钱读本科不靠谱

  日前,武汉警方查获约10万条被泄露的高考考生信息,涉及的考生遍及四川、湖北、贵州、河南、重庆等13个省份。多省招办、考试院提醒,除了省级招办,没有其他任何机构可以进行普通高校招生,不要轻信招生诈骗分子的花言巧语,以免上当受骗。

  据知情人士介绍,高考考生信息在网上被肆意出售,10万条信息标价仅报价1万元。这些信息被一些不法分子购买后用来进行招生诈骗。骗子自称是招生院校或省招办某领导的熟人,声称有办法让不够第一批本科线的考生到第一批本科院校就读。

  湖北省招办提醒考生,在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中,没有任何人可以“用钱买分数”“用钱买计划”;除了国家和省规定的照顾政策,没有任何人在高校招生中享有特权。

  四川省教育考试院提醒,切勿相信招生中介自称有“内部指标”“机动名额”“点招录取”的招生承诺,防止上当受骗。

  河南省招办提示:不法分子通常利用网络发布虚假信息,虚构与招生部门有密切关系,冒充招生院校工作人员,编造虚假“内部指标”、“定向计划”、“补录计划”等,声称只要交钱就能实现“低分高录”,实施各种诈骗活动。

  甘肃省招办表示,由于各种原因,高校会进行招生计划的调整,追加招生计划录取的考生,必须达到规定的分数线,对于考试成绩低于分数线的考生,家长最好不要有不切实际的想法。此外,有些骗子有可能会钻家长和考生信息滞后的空子,把本是正常投档和录取的,称为其花钱疏通关系才被投档录取,并借机向家长收取钱财。

  记者梳理发现,近年高考录取中,不法分子惯用的诈骗伎俩主要有8种:冒充高校招生“中介机构代理人”;谎称掌握有高校的“机动名额”“内部指标”“点招录取”;以“计划外招生”行骗;声称交钱可办理军事院校的“地方委培生”或“自费生”录取;以“定向招生”名义行骗;“走特殊类型招生捷径”诈骗;自称“学校有熟人,可以投档录取”;“混淆办学形式”,以助学班等入学通知书蒙骗考生。

  记者发现,伪造录取通知书,本科补录这两种诈骗手段,家长最易上当。在此提醒各位家长,接收录取通知书时无需向任何人或单位缴纳任何费用;而常规录取结束后,高校本科层次招生一律不补录。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

  大学新生入学须知

  大学新生必备:怎样适应大学生活 

  大一新生攻略:你大学里社团怎么选?

  ...

与信息泄露相关的高考资讯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