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古代形容酒的别称栏目,提供与古代形容酒的别称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古代年岁的别称

年岁别称 古代年岁别称 古代年岁的别称

  古代对年岁有哪些别称,你是否知道呢,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年岁的别称,仅供参考,更多内容请关注出国留学网。

  古代年岁的别称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拭《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读者文摘》1983年第一期

  也谈古代年岁的别称

  看了《读者文摘》1983年第一期刊登的杨权同志写的《古代年岁的别称》一文,很感兴趣,也摘抄一点来凑趣。

  汤饼之期:婴儿出生三朝,称为“汤饼之期”。

与古代形容酒的别称相关的国学经典

2019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古代大诗人的别称

高考语文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

  高考语文频道为大家提供2019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古代大诗人的别称,一起来记忆一下吧!如果想记得更深刻的话就抄下来吧!

  2019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古代大诗人的别称

  1.诗骨--陈子昂

  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2.诗杰--王勃

  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3.诗狂--贺知章

  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4.诗家天子七绝圣手--王昌龄

  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7.诗囚--孟郊

  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8.诗奴--贾岛

  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9.诗豪--刘禹锡

  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10.诗佛--王维

  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11.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12.五言长城--刘长卿

  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其为“五言长城”。

  13.诗鬼--李贺

  其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14.杜紫薇--杜牧

  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15.温八叉--温庭筠

  才思敏捷,每次入试,八叉手即成八韵,人称他为“温八叉”。

  16.郑鹧鸪--郑谷

  以《鹧鸪诗》而闻名,故有“郑鹧鸪”之称。

  17.崔鸳鸯--崔珏

  赋《鸳鸯诗》,别具一格,人称“崔鸳鸯”。

  18.诗神--苏轼

  苏轼诗,挥洒自如,清新刚健,一帜独树,人称诗神。

  衡山居士----文征明

  清真居士---周邦彦

  六一居士---欧阳修

  东坡居士---苏轼

  四明狂客---贺知章

  诗仙: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色彩。唐代诗人贺知章叹赏李白的诗,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后贡的人便把李白称为“诗仙”。5、诗仙--李白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清莲居士----李白

  诗圣: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气势雄浑、绚丽含蓄,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历代的许多诗人都把他的诗奉为学习的典范,尊称他为“诗圣”。6、诗圣--杜甫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诗魔:唐代诗人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与古代形容酒的别称相关的高考语文

教师的别称

教师节


  老师——最广泛流行的敬称

  有人问:“师”前面为什么要加个“老”呢?据说有两种释义:一是说明老师是历史最悠久的职业,无以伦比;二是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因为“老”的词义解释其中之一是“敬辞”。如今,“老师”的称谓已走出教育界范畴,在社会上,如果被人称作“老师”,那将是对你最大的尊敬,也使你感到莫大的荣耀。

  先生——最历史悠长的尊称

  “先生”一词在各类词典中的第一解释就是“教师”,是对教师最古老、最悠久的称谓,已经流传了几千年。现在“先生”成为社会上最流行的尊称口语,已经远远超出教师的范畴被广泛运用于各种人群。然而,在教育界“先生”的传统称谓仍在沿用,只是它的规格被提高了,人们往往把资深的、德高望众的老师称为先生。


教师节资料 教师节来历 教师节由来 教师节诗句 教师节作文

综合谜语:酒后变了态(打一古代女子别称)

谜语
酒后变了态(打一古代女子别称)(打一综合谜语)
谜底:谜底:西子
查看答案


出国留学网(m.zw.liuxue86.com)之小知识:猜谜方法的具体玩法.谜语的猜法多种多样,比较常见的有二十多种。属于会意体的有会意法、反射法、借扣法、侧扣法、分扣发、溯源法;属于增损体的有加法、减法、加减法;属于离合体的有离底法、离面法;属于象形体的有象形法、象画法;属于谐音体的有直谐法、间谐法;属于综合体的有比较法、拟人法、拟物法、问答法、运典法。
  【侧扣法】不正面理解谜面原意,借用多义从侧面烘托扣合谜底。liuxue86.com例如:江枫渔火(打一《儒林外史》人物)双红)这里“双红”是从“枫”、“火”得名,“枫”和“火”都是红的,因此“双红”扣合谜面。

【酒文化】古代酒的度数有多高?

古代酒的度数有多高 古代酒的度数高吗

  “李白斗(十升)酒诗百篇”酒就如同毒品一样,一旦沾染上就有一种甩脱不开的痴迷感。喝酒应酬并不是现在才有的习俗,早在千年前的古代就有着不少爱喝酒的人,你知道古代酒的度数是多少吗?跟着留学网小编在本期酒文化中一起了解吧!

  【酒文化】古代酒的度数有多高?

  

  在元代以前,就是到南宋为止的酒都是发酵酒,度数最多不高过二十;大多是十度以下的米酒,发酵后就过滤而得;故有“李白斗(十升)酒诗百篇”,“绿蚁新醅酒”之类的诗句,像武松过景阳冈喝的那十八碗酒都是二十度以下的,甚至是十几度左右。

  用蘖酿出的酒被称为“醴”,是甜酒,酒精度很低,所以古人才说“小人之交甘若醴”,而用曲酿造出来的才是真正的酒,酒精要重一些,酒精度大致在10%到18%左右,酒的味道因为制作工艺的不同而所有不同。但是醴和那时的酒都是黄酒。

  曲酿酒只能得到酒精度是10%到18%的酒,古人曾经想用酒代水再酿酒以希望得到更高的浓度,可是不成,因为酒精是酵母菌糖代谢的产物,对酵母菌的发酵有一定抑制作用,当酒精成分达到10%左右时,酵母菌就停止繁殖,发酵过程也就随之放慢。即使是耐酒精能力很强的酵母菌,耐酒精度也不会超过18%,所以就是以酒代水二次发酵,也得不到度数更高的酒了。

  到了元朝,出现了蒸馏酒也就是烧酒,把酒曲发酵酿造的酒再蒸馏一下,得到度数更高的酒,大致酒精度有50%,这和现在的酒比较相似了,如果想感受一下,去个北方小城(最好是山西的)要二两“两毛烧”,体会一下古酒的味道。小作坊两毛烧的做法和古法差不多,不过现在可能不止“两毛”那么便宜了吧)。

  说烧酒是元朝时才有的,是依照李时珍的纪录,不过在白居易等人的诗里已经有了“烧酒”一词,并且对山西汾酒历史的考证似乎说明早在元以前的南北朝时就有烧酒了,因此武松三碗不过岗有可能是早期的烧酒吧,不然十几度的酒不会有那么大的力量。

  用蘖酿的酒度数非常低,味道也很甜,宋应星说“后世嫌醴味薄,遂至失传”;用曲酿造的酒度数大致在十几度,味道因酒曲的制作工艺不同而不同,因为酒曲中一般加入的有草药,不够味道要更辛辣些,比较类似现在的绍兴黄酒;蒸馏后的烧酒度数很高,大约有50%左右,所以就更辣了。

中国古代酒文化知识汇总
关于中国酒文化的起源<...

年龄的别称

年龄的别称 古代年龄称谓 年龄的称谓

  我们偶尔听到别人说某个人是弱冠之年、鲐背之年、天命之年、舞象之年等等,这些是指多少岁?古代人是怎么称呼某个年龄的?下面出国留学网就来介绍这些年龄的别称,人生各年龄段的别称,欢迎阅读。

  年龄的别称

  襁褓:初生

  孩提:幼儿时期

  始龀:儿童7、8岁时期(换牙时期)

  垂髫:未冠儿童

  总角:童年时期

  髫年:女孩7岁

  韶年:男孩7岁

  黄口:10岁以下

  舞勺之年:13岁至15岁

  舞象之年:15岁至20岁

  金钗之年:女子12岁

  豆蔻之年:女子13岁

  及笄之年:女子15岁

  碧玉年华:女子16岁

  桃李年华:女子20岁

  花信年华:女子24岁

  摽梅之年:女子待嫁之年

  弱冠之年:男子20岁

  而立之年:男子30岁

  不惑之年:男子40岁

  知命之年:男子50岁

  花甲之年:男子60岁

  古稀之年:男子70岁

  喜寿:男子77岁(草书喜字看似七十七)

  杖朝之年:男子80岁

  伞寿:男子80岁(伞字的简笔仐可拆成八十)

  耄耋之年:八九十岁的合称

  米寿:男子88岁(米字可拆成八十八)

  鲐背之年:90岁

  卆寿:男子90岁(卆zú字可拆成九十)

  白寿:男子99岁(取百去“一”之意)

  期颐之年:男子100岁

  茶寿:男子108岁(茶字的草头代表二十,下面有八和十,一撇一捺又是一个八,加在一起就是108岁。)

  另外,还有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古代年龄称谓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男子二十岁。(《礼记...

古代重阳节饮什么酒

重阳节

    古代“重阳节”里 饮酒的习俗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小编特别推荐

  重阳节小报 | 重阳节习俗 | 重阳节英文 | 重阳节由来 | 重阳节资料 | 重阳节致辞

...

【酒文化】在古代,酒的计量单位是怎样的?

古代酒的计量单位 酒的计量单位介绍

  提起古代人都一定会冒出来聪明这个形容词,正如同埃及金字塔至今都无法揭秘一样。还有中国长城以及四大发明都让人是感慨万分。在那个时候同样也有着特殊的计量单位。留学网小编在本期酒文化中带你了解古代酒的计量单位是怎样的。

  【酒文化】在古代,酒的计量单位是怎样的?

  

  《考工记·梓人》引《韩诗》云:“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觯,四升曰角,五升曰散”。

  中国的计量,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氏族社会末期。据古书记载,黄帝创立了度、量、衡、里、数五个量。舜出巡协调各部落氏族的日月和四时季节,统一音律和度量衡。夏禹以自己的身长、体重作为长度和重量的标准。传世的商代古尺,尺长15.8cm,分十个寸格。

  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中国后,颁布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同时制发了成套的权衡和容器标准器,发到各地,把商鞅在战国时代秦国实施了100余年的度量衡单位制推行到全国。秦朝统一的度量衡制沿用了2000多年,形成了中国古代计量单位制独特的体系。

  古代计量单位。常用于量酒,一角为四升。(《考工记·梓人》引《韩诗》云:“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觯,四升曰角,五升曰散”)

  所谓角,是指古时候类似爵一样的饮酒器皿,无流无注,属于低等贵族使用的饮酒器。爵、觚、觯、角、散均为饮酒器皿。一角酒就是现在二两酒,也就是四升酒。

  豆其实是古代盛肉盛菜的器皿,常用以装酱、醋之类的有汁调味品,但也用来盛酒。《考工记》有“食一豆肉,饮一豆酒”的记载,有人说豆和斗字通,斗也是盛酒器。

  斗也是酒器,不能和量器升之斗相混。但它确实是容量比较大的酒器。《诗·大雅·行苇》有“酌以大斗”的诗句,京剧《珍常寨》里李克用的唱词也有“太保传令换大斗”的句子。斗酒大概是平常人的适宜酒量,一斗是一大盏。

  觥是一种平底、有把、口上刻有牛凹图形的大口酒器。《诗·周南·卷耳》有“我姑酌彼凹觥”的诗句,旧注说:“觥大七升,以凹角为之。”但并不一定是角制的,考古家发现有铜凹,容量确比通常酒杯为大,所以后人常泛称大酒杯曰觥。

  角是一种圆形的酒器,同时也是量器。《吕氏春秋·仲秋》:“正钧石,齐升角”意思是要校正给一量器和衡器。注说:“石、升、角、皆量器也”。依次序排列,角在升之后,显然比升要小,后世酒肆里卖酒用来从坛里舀酒的长柄酒提子就是角。

中国古代酒文化知识汇总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