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家司法考试已经开了,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司法考试栏目为大家整理提供的“第15次国家司法考试已经开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9月24日,我国将举行第15次国家司法考试。
与往年不同,数以十万计的考生早在备考期间就收到各种考试辅导机构提醒:今年很可能是国家司法考试的最后一年。
自开考以来,这一被誉为“天下第一考”的考试如同一座独木桥——唯有通过它,才能迈向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职业。
2015年底,中央明确出台《关于完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的意见》,要求将司法考试制度调整为统一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并要求将各项改革措施在2017年年底前全部落实到位。
这场改革带来的绝不是考试改名那么简单。在业界,这被认为是我国为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迈出的又一大步。
通往法律职业的“独木桥”
从今年6月开始,四川大学2015级法律硕士阳皓除了教室、宿舍和食堂,几乎不去任何地方,他保持着每天8小时以上的复习时间,复习资料垒在一起超过一米厚。其中既包括刑法、民法、国际法等部门法,还包括法理学、法制史等基础知识。
这一切,都是为了司法考试作准备。
如果能顺利通过,阳皓离他梦寐以求的律师职业又近了一步。
在四川省,9月24日将有2万多名考生和阳皓一起走进考场。他们中只有约20%能挤过这座“独木桥”。
我国自2002年开始举行国家统一的司法考试。因其难度之大、通过率之低被认为是我国所有考试之最,也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考”。
阳皓的身边,不乏励志的榜样——36岁的李苗,四川大学2003级民商法专业硕士,2004年通过司考后成为一名职业律师。12年中,他从月薪1500元的无名助理成长为成都民商事领域颇有名气的律师,并创办了自己的事务所;32岁的霍子诗,四川大学2006级刑法专业硕士,2007年通过司考,研究生毕业后虽报考省级政法部门失利,但他用7年的时间从一位月薪2600元的法律援助律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刑辩律师,并成为成都一家知名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
“法盲”逆袭背后的司考弊端
今年并不是阳皓的第一次司法考试。大三时他曾经失败过一次。
那年,他出于对“科班出身”的自信,几乎没有复习便上阵“裸考”,成绩并不理想。
出乎他意料的是,一位过去被他戏称为“法盲”的历史系的同学,在花了8000元培训费参加了一个封闭式训练班后,竟然高分通过了考试。
非法学专业考生的“逆袭”并不少见。对此,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万毅认为,此现象源于考试过于僵化,考查的只是法律知识,而非法学素养。
万毅曾经担任司法考试的出题人,负责刑事诉讼法和证据法题库命题工作。“命题的要求很小儿科,每次考试就是从题库中选择题目进行‘拼卷’。前三卷都是选择题,并不能真正反映能力。”他说。“由于更多的是考死记硬背,一些非法律专业的人员经过一段时间的突击准备,往往能考出好成绩。这无论对法学教育还是考试本身来说,都是讽刺。”
虽然非法律专业人员“逆袭”的故事很励志,但在万毅和许多法律职业人看来,报考资格的泛化变相拉低了考试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