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地理环境栏目,提供与地理环境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地理环境是指一定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脉、矿藏以及动植物资源等。地理环境是能量的交错带,位于地球表层,即岩石圈、水圈、土壤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交错带上,其厚度约10—30千米。自然环境是由岩石、地貌、土壤、水、气候、生物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公务员公共基础地理环境知识:月相

公务员公共基础 公务员公共基础地理环境知识

  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提供公务员公共基础地理环境知识:月相,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大家在平时多积累公共基础知识!

  公务员公共基础地理环境知识:月相

  中国古代对于月亮有着非常美好的向往,有许多著名的古诗词都在描绘人们心目中月亮的美丽,如杜牧名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李商隐名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苏轼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这些美好的诗句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大概也是古人对月亮的探索,那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下月亮这位美人的“胖瘦过程吧”。

  月球靠反射阳光发亮,它与太阳相对位置不同(黄经差),便会呈现出各种形状。朔:日月黄经差为0°,这时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以黑暗面朝向地球,且与太阳几乎同时出没,故地面上无法见到,这就是朔,这一天为农历的初一。

  上弦月:月球继续朝前旋转,到了农历初七、八,黄经差为90°,太阳落山,月球已经在头顶,到了半夜,月球才落下去,这时被太阳照亮的月球,恰好有一半给你看到,称之为”上弦月”。这时候月亮看起来会比较“瘦”。

  满月: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月球转到地球的另一面,黄经差为180°。这时地球在太阳和月亮的中间,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那一半正好对着地球,此时我们看到的是满月,或称之为“望”。由于月球正好在太阳的对面故太阳在西边落下,月球则从东边升起,到了月球落下,太阳又从东边上升了,一轮明月整夜可见。这时月亮看起来会比较“胖”。

  下弦月:满月以后,月球升起的时间一天比一天迟了,月球亮的部分也一天比一天看到的小了,到了农历二十三,黄经差270°。满月亏去了一半,这时的半月只在下半夜出现于东半天空中,这就是“下弦”。快到月底的时候,月球又将旋转到地球和太阳中间,在日出之前不久,残月才又由东方升起。到了下月初一,又是朔,开始新的循环。

  月相的变化对我们地球最大的影响便是潮汐,古人也按照月相的变化安排成了天文学里的阴历,今时今日我们有了先进的科技,了解了更多关于月亮的秘密,很多古人没有参透的秘密被我们所破译,但古人那些美好的诗句我们现在也无法再复制了,月亮仿佛成了古今沟通的枢纽,月相的变化值得我们多多留心去观察。

  公务员公共基础地理环境知识:中国湖泊

  在事业单位的考试中地理常识的考点杂而多,考查的方式也不是常规类型,所以难度较大,在这里汇总了中国湖泊之最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对学员了解中国湖泊的内容有所帮助。

  中国湖泊之最

  一、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它浩瀚缥缈,波澜壮阔,是大自然赐与青海高原的一面巨大的宝镜。面积达4456平方公里,青海湖,古代称为“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由于青海湖一带早先属于卑禾族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汉代也有人称它为“仙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 青海湖环湖周长360多公里,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还要多。湖面东西长,南北窄,略呈椭圆形。乍看上去,像一片肥大的白杨树叶。青海湖水平均深约19米多,最大水深为28米,蓄水量达1050亿立方米,湖面海拔为3260米,比两个东岳泰山还要高。这里海拔高地势高,所以气候十分凉爽。

  二、鄱阳湖,是...

与地理环境相关的公务员公共基础

公务员公共基础地理环境:地震相关知识​

公务员公共基础 公务员公共基础地理环境

  今天小编为大家提供公务员公共基础地理环境:地震相关知识,希望大家仔细阅读地震相关知识,做好各类知识准备!争取考出好成绩!

  公务员公共基础地理环境:地震相关知识

  近几年,我国经常遭受地震灾害的侵扰,有很多无辜的生命及财产因此而受难。2018年12月16日中午12点46分,在四川宜宾市兴文县(北纬28.24度,东经104.95度)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发生时,当地震感强烈,目前已有16人受伤,应急管理部启动Ⅳ级应急响应机制。那么对于危害我们生命及财产安全的的地震,大家又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带领大家去了解一下与地震相关的知识。

  一、地震概述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震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提及地震,我们总是绕不开一些基本名词,如震源、震中、震级等,它们对于我们了解地震也是至关重要的,在事业单位考试中也会成为考察点,故而在此为大家做简要介绍。

  (一)震源:地球内部直接产生破裂的地方。

  (二)震中:地面上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

  (三)震中距: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

  (四)震源深度:从震源到地面的距离。

  (五)极震区:震后破坏程度最严重的地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六)震级:震级是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用“级”来表示。

  (七)烈度:地震的破坏程度。

  二、地震分类

  地震的分类方式有很多种,我们在此简单介绍几种事业单位中常考的:

  (一)浅源、中源、深源地震

  根据震源深度不同,地震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1.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地震,大多数破坏性地震是浅源地震。

  2.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为60-300公里。

  3.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300公里以上的地震,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纪录到的最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786公里。

  (二)构造、火山、陷落、诱发、人工地震

  按地震形成的原因分类,地震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诱发地震和人工地震。

  1. 构造地震:是由于岩层断裂,发生变位错动,在地质构造上发生巨大变化而产生的地震,所以叫做构造地震,也叫断裂地震。

  2. 火山地震:是由火山爆发时所引起的能量冲击,而产生的地壳振动。火山地震有时也相当强烈。但这种地震所波及的地区通常只限于火山附近的几十公里远的范围内,而且发生次数也较少,只占地震次数的7%左右,所造成的危害较轻。

  3. 陷落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这种地震发生的次数更少,只占地震总次数的3%左右,震级很小,影响范围有限,破坏也较小。

  4. 诱发地震:在特定的地区因某种地壳外界因素诱发(如陨石坠落、水库蓄水、深井注水)而引起的地震。

  5. 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

与地理环境相关的公务员公共基础

公务员公共基础地理环境:地震相关知识解读

公务员公共基础 公务员公共基础地理环境

  这次小编要为大家提供的是公务员公共基础地理环境:地震相关知识解读,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大家能对照例题好好掌握这些知识点!

  公务员公共基础地理环境:地震相关知识解读

  一、定义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二、地震的危害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三、其他相关概念

  (一)震源

  震源即为地震发生的起始位置,断层开始破裂的地方。

  (二)震中

  地震发生时,地震震源向上垂直投影到地面的位置,也就是地面距震源最近的地方,称为震中。离震中越近的地方破坏越大,烈度越高。

  (三)震源深度

  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一般为破坏性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

  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由于地震波以扇形的方式波及)。

  (四)地震波

  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地震波称为体波,分为纵波和横波,地震时,纵波较快传播到地面。

  纵波(P波)——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来自地下的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

  横波(S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为横波。来自地下的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横波是地震时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地震时,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总落后一步。

  发生较大的近震时,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因此地震发生时一定要注意纵波,纵波给我们一个警告,告诉我们造成建筑物破坏的横波马上要到了,快点作出防备。

  (五)震级

  表示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地震释放的能量决定地震的震级,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大。

  (六)烈度

  地震对地球表面影响破坏的程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划分出好几个烈度不同的地区。

  四、典型例题

  1.发生地震时,最先感到的地震波叫()

  A.横波 B.纵波 C.面波 D.体波

  【答案】B。解析: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地震波称为体波,分为纵波和横波,地震时,纵波较快传播到地面;面波是地震波的一种,主要在地表传播,能量最大,波速约为3.8千米/秒,低于体波,往往最后被记录到。面波传播速度小于横波,所以跟在横波的后面。而体波是地球内部信息传递的载体,体波分为纵波(P)和横波(S)。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2.对应于一次地震,震级(),而地震烈度在不同的地区()。

  A.只有1个 是相同的

  B.有多个 是相同的

  C.只有1个 可能各不相同

  D.有多个 可能各不相同

  【答案】C。解析:因为烈...

与地理环境相关的公务员公共基础

小论文: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地理小论文 协调发展

  人类应爱护环境,不应过度开发,破坏自然环境的平衡,避免导致资源环境的不可逆恢复平衡。出国留学网整理了小论文讨论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欢迎阅读。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作用越来越广,影响程度越来越深,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也日益增强。同时,环境的反作用已使全球的环境问题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此,大家要行动起来,为解决环境问题尽一份责任。

  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期以来,科学水平迅速提高,人口数量急剧膨胀,经济实力空前提高,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开发利用,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其中包括全球气候变暖,氧层的破坏、大气污染与酸雨。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的燃烧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向大气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由此增强的温室效应会加剧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冰川消融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随着气温加速上升,预计到2100年,一些沿岸低地和沿海大城市以及一些岛国将面临被淹没的威胁,海平面上升还会家具暴潮和洪涝灾害,造成城市排污系统失效;海水倒灌则导致土地和农田盐渍化。

  *过多地适用氯氟烃化学物质(用CFCs表示)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氯氟烃是一种人造化学物质,1930年由美国的杜邦公司投入生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进入60年以后,开始大量使用,主要作用气溶胶、制冷剂、发泡剂、化工溶剂等。另外,哈龙类物质(用于灭火器)、氮氧化物也会造成臭氧层的损耗,臭氧层被破坏造成地球紫外线增加,紫外线会破坏包括DNA早内的生物分子增加罹患皮肤癌、白内障的几率、而且和许多免疫系统疾病有关。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受致命的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受破坏,作物减产,加强温室效应。

  *大气污染主要与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以及煤炭燃烧产生的硫氧化物、烟尘等有关。由大气污染引起的酸雨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出现的环境问题。工厂排放的含硫污染物进入大气层后,与水汽结合形成亚硫酸和硫酸,从而使降水呈现出较强的酸性,落到底面即为酸雨。酸雨毁坏森林,使湖水酸化;腐蚀建筑物、塑料和金属设施;使土壤酸化,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减产。我国长江以南重庆、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江苏、江西、浙江等省市受酸雨污染严重。

  这一时期,环境问题上升成为从根本上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危及整个人类的生存,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为解决这一问题,谋求人地关系协调,必须坚持之路可持续发展。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三项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坚持可持续发展也就是创建一种心的生产方式、新的消费方式、新的社会行为规则和新的发展方式。这需要我们转变观念,调整行为,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需要转变的观念包括发展观、资源观、环境观、伦理道德观和消费观等

  ※续发展的发展观认为,经济增长只是发展的一部分, 用经济增长代替发展是片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追求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其中包括环境质量的改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人的精神修养的提高、社会风尚的改善,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等。

  ※续发展的价值观要求人类重新认识和评价自然界对人的价值,并在经济核算系统中加以考虑。...

与地理环境相关的作文大全

高考地理知识点: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环境的整体性

高考文综 高考地理知识点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

  出国留学网高考网为大家提供高考地理知识点: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环境的整体性,更多高考地理模拟试题及答案、高考地理真题、高考地理答案、高考地理复习资料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高考地理知识点: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要素组成: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和土壤;

  地理环境四大循环: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

  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其中某一要素的改变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环境的改变。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

  高考地理40组易混概念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11个

  高考地理问答题答题模板:自然地理部分

  高考文综各科知识点口诀汇总

...

与地理环境相关的高考文综

高中地理:土壤的形成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高考文综 高考地理知识点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

  出国留学网高考网为大家提供高中地理:土壤的形成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更多高考地理模拟试题及答案、高考地理真题、高考地理答案、高考地理复习资料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高中地理:土壤的形成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1.jpg

  (3) 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土壤是地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非常活跃的场所,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

  土壤具有能够生长植物的肥力特性,为植物生长提供条件,从而使地表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

  高考地理40组易混概念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11个

  高考地理问答题答题模板:自然地理部分

  高考文综各科知识点口诀汇总

...

与地理环境相关的高考文综

高考地理知识点: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高考文综 高考地理知识点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

  出国留学网高考网为大家提供,更多高考地理模拟试题及答案、高考地理真题、高考地理答案、高考地理复习资料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高考地理知识点: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jpg

  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1) 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迁移运动、能量流动转化,从而把地理环境中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2) 改造三大圈层,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大气圈成分的改变;

  陆地水成分的改变;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改善了陆地水分状况生物出现后加快了岩石风化,促进了土壤的形成;沉积岩多是在生物的参与下形成的。

  (3) 环境效益(因地而异):

  A 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从而改善生态条件,保护农田、牧场,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

  B 城市绿地具有吸烟除尘、过滤空气、降低噪音及美化环境的作用

  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植物生长对环境(其中气候的光、热、水的影响制约突出)依赖性大,并适应环境,因而对环境有明显的指示作用。

  骆驼刺——干旱环境;荷花——水湿环境;“枣发芽,种棉花”——植物对气候的指示; 矮牵牛叶片受损——二氧化硫污染的指示。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

  高考地理40组易混概念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11个

  高考地理问答题答题模板:自然地理部分

与地理环境相关的高考文综

高中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2.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3.使学生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在利用和改造自然中要充分考虑各地理要素的关系,避免牵一发而动全身。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分析讨论法。

  2.探究与活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利用景观图片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思想,在利用自然中要做到统筹考虑。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因。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3.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具有统一性。

  4.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教学难点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在第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现在我们要学习的是“自然地理环境”.“环境”一词的含义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其周围的境况。那么这两个“环境”的中心事物有什么不同吗?

  生:前者的中心事物是地球,后者的中心事物是人类。

  师:对!我们了解了地理环境是由许多种要素共同组成的。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的眼光一直是停留在某种单一的地理要素上,但是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认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板书)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播放录像片断“西双版纳自然风光”)

  [教师精讲]

  师:同学们欣赏了西双版纳迷人的热带风光,请思考一下片中的自然景观包含了哪些地理要素?

  生:包含了大气、水、岩石、生物和土壤五个地理要素。

  师:不错。那么这五个地理要素是偶然地在空间上的汇聚吗?如果不是,它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生:这五个地理要素不是简单地汇集在一起,而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在它们之间进行着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从而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的整体。

  师:很好。请举例说明在西双版纳这几个地理要素之间是如何相互制约、如何保持景观的一致性的。

  (生回答,师总结)西双版纳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很丰富,因此植物种类繁多,相应的动物种类也很多。地表径流也因降水多而很发达,土壤是淋溶性非常强的砖红壤。总之,西双版纳的自然地理要素并不是在空间上的简单地汇集,而是彼此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表现出高度的统一性。

  师:让我们来看一看教材P93的活动。请思考:

  1.图中有哪几种地理要素?

  2.水在各要素间是如何转换的?

  3.太阳能在各要素间是如何传递的?

与地理环境相关的高中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

  2.通过日常经历体验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关性,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读图、析图理解地球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

  三、情感目标

  树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是统一的整体等观念。认识陆地环境的复杂多样和规律性,树立科学的环境观。

  教学重难点

  正确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能够用整体性原理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学过地理学吗?

  【学生回答】

  学过,初高中都学过!

  【教师讲解】

  你们还没学过地理学!你们只学了第一章行星地球属于地球概论学,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属于气象气候学,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属于水文学,第四章地地表形态的塑造属于地质地貌学。今天要学的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才真正进入了地理学的殿堂。

  地理学(geography)是关于地球及其特征、居民和现象的学问。它是研究地球表层各圈层相互作用关系,及其空间差异与变化过程的学科体系,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部分。

  【教师总结】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并非简单地汇集在一起,或偶然地在空间上结合起来,而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板书】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指导读书】请大家阅读教材P92阅读材料“生物循环”,思考生物循环的概念、一般过程及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简单讲解】(一般了解即可)

  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同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又成为动物的食物。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这种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

  生物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地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板书】1、生物循环

  【过渡】我们既然知道了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到底发挥着哪些作用呢?请大家阅读教材P92~93案例1对其作出回答?

  【学生回答】

  1.现今地球大气组成,是生物生命活动参与的结果。

  2.生物生命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陆地水的化学成分。

  3.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

  4.生物多次对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进行加工。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

与地理环境相关的高中教案

厄瓜多尔概况:厄瓜多尔的地理环境

厄瓜多尔移民经验
厄瓜多尔的地理环境怎样?

  2.1 地理位置

  厄瓜多尔(EI Ecuador),西班牙语为"赤道"之意,位于南美洲西北部。东北与哥伦比亚毗邻,东南与秘鲁接壤,西濒太平洋。海岸线长930公里。赤道横贯国境北部,安第斯山脉纵贯南北。全境分西部沿海、中部山区、东部亚马逊河流域地区和加拉帕戈斯群岛四部分。国土面积256,370平方公里。其中大陆地区248,360平方公里,岛屿面积8,010平方公里。厄瓜多尔大陆属于通用协调时西5时区,标准时区-5时区(UTC/GWT-5),与北京时差13小时(晚13小时),无夏时制。只有加拉帕戈斯群岛为通用协调时西-6时区(UTC/GWT-6),与厄瓜多尔大陆有1小时时差。

  2.2 行政区划

  厄瓜多尔全国划分为24个省(Provincia), 217个市( Cantón)和1166个区(Parroquia,其中市区376个,郊区790个)。

  [主要城市]

  (1)基多(Quito):共和国首都,同时是皮钦查省省会。位于赤道线以南皮钦查火山南麓的峡谷地带,距赤道线24公里,是世界上最接近赤道的首都,其海拔高度在世界各国首都中居第二位,是全国第二大城市和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基多之名旨是由数千年前聚集在这里的古印第安人部蕾"基因贝"(Quitumbe)一词演变而来的。印第安人曾在此建立了基多王国。15世纪末被印加帝国所征服。1533年植西班牙殖民者占领居于次年12月6日开始重建。1830年厄瓜多尔独立后定为首都。

  基多鲁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5公里(量窄处仅3公里)。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是世界上全年温差最小的地点之一,年平均气温13.5°。每年11月至次年5月为雨季. 6月至10月为旱季。皮钦查火山的两座姐妹峰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

  厄瓜多尔基多市老成区夜景

  城区分南、中、北三大区,中都是老城区,为总统府所在地。基要北部为新匠,多现代化建筑,银行和盘融机构靠靠中于此。南部新区靠中工厂和企业。

  基多是厄重要的工业城市和直钦查省的农牧业基地之一。工业有纺织、服装、食品、金属机械、化工、医药、制烟、制革等。

  (2)瓜亚基尔(Guayaquil):瓜亚斯省舍,面积214.4平方公里,人口218.99万(2004年),海拔4米,全国第一大城市。位于瓜亚斯河入海处,靠近瓜亚基尔湾。气候炎热,平均气温25℃。建于1536年10月9日。是厄工业中心、主要外贸港口和铁路、公路、航空枢纽。

  (3)昆卡(Cuence):阿苏艾省会,人口41.76万,海拔2543米,厄第三大城市。1557年4月12日建城。该城有4条河流穿城而过,风景优美,并有许多历史文化古迹,是又一座被联合国命名为"人类文化遗产"的厄瓜多尔城市。厄许多著名知识分子和诗人出自此城,故被称为"厄瓜多尔的雅典"。教育、文化较发达。昆卡大学在南美享有盛名。

  (4)安巴托(Ambato):通古拉瓦省会,人口29万,海拔2,577米。1985年发生大地震后重建。该市附近盛产水果、花卉。自1951年起,每年2月举办花果节。

  (5)马查拉(Machala):埃尔奥罗省会,1573年建城,海拔5米。该市与博利瓦尔港口相连,是厄大虾和香蕉的主...

与地理环境相关的移民经验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