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律诗绝句栏目,提供与律诗绝句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 律诗和绝句的不同 律诗和绝句有什么区别

  对于广大学生而言,很多时候分不清律师和绝句的区别。那么今天出国留学网为您理理,告诉你他们之间的区别。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

  唐代出现的格律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格律严格,篇有定句(每首八句),句有定字(五字或七字),字有定声(平仄相对),联有定对(中间两联对仗)。

  绝句同律诗的区别,最明显的是句数不同,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绝句的平仄对仗没有律诗那么严格。唐朝以前的绝句叫做古绝句,押韵平仄对仗都较自由;唐朝以后的绝句称为近体绝句,大部分也不讲究对仗,称作散体,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有的绝句像律诗的一半,格律同于律诗的前四句、后四句或中间四句。同于律诗前四句的,后两句对仗,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同于律诗后四句的,前两句对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同于律诗中间四句的,前后两句都对仗,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句 诗词鉴赏 诗词 散文诗

与律诗绝句相关的实用资料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及特点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 律诗和绝句的特点 关于律诗和绝句的区别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想要了解律诗和绝句的区别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律诗和绝句的区别及特点”,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

  一、字数要求不同

  律诗一般为八句,五言律律一共四十个字,七言律诗一共是五十六个字;超过八句就是长律,长律多数为五言,七言的也有,但不太多。绝句一般只有四句,所以字数只有律诗的一半,五言绝句是二十个字,七言绝句是二十八个字。

  二、声韵、平仄要求不同

  律诗一般押平声韵,押仄声韵的律诗非常罕见,基本可以忽略;律诗每一句的平仄都有规定,这个讲究很多,要学起来得费一翻工夫;律诗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绝句又分古绝与律绝

  1、古绝是古体诗,也就是自由诗,不管是押仄声韵还是平声韵,都不受近体诗平仄的事缚;

  2、律绝相当于二分之一律诗,因为是四句,只有正常律诗的一半,不但必须押平声韵,而且也依照近体诗的平仄规则。

  三、起源不同

  律诗是近体诗的基本形式之一(唐人曾以律诗为近体诗的总称,近体绝句也包括在内,后来才划分出去)。它萌芽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定型于初盛唐间,成熟于中晚唐时期。

  绝句起源于汉魏六朝的乐府短章,其名称可能来自六朝文人的“联句”。文献记载,六朝时期文人宴集,有联章作诗的风气,每人作四句五言,合成一首整诗。如果将各人所作的割断开来,单独成篇,就叫“一绝”,而绝句的称呼即由此而立。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非常严格。常见的类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种。

  律诗和绝句的特点

  律诗的格律非常严谨,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

  2,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3,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

  4,每首中间两联必须用对偶,这是律诗的重要特点。其他两联用不用对仗悉听尊便。

  绝句起源于两汉,成形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唐朝,当时都是四句一首,称为“联句”,《文心雕龙·明诗》所谓“联句共韵,则柏梁余制”。

  绝句”又叫“绝诗”,或称“截句”、“断句”,截和断都含有短截的意思。按照《诗法源流》的解释,绝句是“截句”的意思,就是截取律诗四句,或截首尾二联,或截前二联或后二联,或是中间二联(首尾、前二、后二、中二)。

  “绝句”是从“五言短古,七言短歌”变化而来,唐人赋予它以声律,使它定型,就成绝句。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

...

与律诗绝句相关的中考资源

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有什么区别

绝句和律诗的区别 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的区别

  很多朋友不知道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有什么区别,那么来了解一下吧。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的区别”,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言律诗和七言绝句的区别

  七言律诗和七言绝句的句子数量不同。律诗一般每首八句,每句七个字简称七律。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七个字简称七绝。

  1.句子数量不同

  绝句规定每首是四句,而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即10句以上的,则称排律或长律。

  2.起源不同

  七言绝句诗体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乐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晋的民谣,定型、成熟于唐代。

  七言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至盛唐杜甫手中成熟。

  3.格律不同

  七言绝句属于格律要求比较严格的近体诗。首先是篇幅固定。全诗四句,每句七字,总共二十八字。其次是押韵严格,表现为通常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还要讲究平仄,即要求符合平仄律。

  七言律诗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七言律诗举例

  (一)

  《锦瑟》唐朝-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二)

  《登黄鹤楼》唐朝-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三)

  《过零丁洋》宋朝-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七言绝句举例

  (一)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二)

  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三)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律诗中的对偶句

律诗中的对偶句 对偶句

  律诗对偶句的对称水平正是对联应有的标准,值得细察。作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律诗中的对偶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写作技巧请继续关注我们出国留学网的作文栏目。

  1、律诗每首八句,分首、颔、颈、尾四联,颔联、颈联必需对仗。杜甫《春日喜雨》的颔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字对相衬,字数相同又字形相异;其次词性相类,彼此属于同类字词;第三结构相当,双方组合方式一样;第四意义相关,既点出春雨随风夜来,又显示春雨润物无声,同使人喜;最后还平仄相协。

  2、要给对联查三代,其最近渊源,应为律诗。律诗对偶句的对称水平正是对联应有的标准,值得细察。尤其是上下联意义相关,学联者多领会不深,总以为“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之类就是对联。其实形式虽对称,內容欠关联,可称对句,未属对联。要像律诗的对仗,是表达主旨的有机成分,两者语意相关,才是名副其实的对联。

  3、杜甫《旅夜书怀》的颈联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此诗要表现自己位卑力微,难替朝廷分忧,便安排了从平野、大江两方面,极写空间的广大,以反衬自身的卑微。这样的出句与对句,成为表达全诗主旨的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即两者既各有特殊侧重,又服务整体需要。联语有此品质,体现语意相关。

  4、王维《终南别业》的颈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显示了随遇而安、闲适恬淡的心境。这种心境,单举前一句,或单举后一句,都有所表现,而必须合起来,才能更充分地得到表现。上下联的语意或内容相关,必定具备这般特性;二者互相依存,同在方显完满,缺一便觉不足。

  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群山随着低平的郊野出现而消失,江水进入一望无际的荒原而奔流。)李白从四川乘船来到湖北的荆门山,这里正是山岭中止、平原开始之处,向后看则群山渐远,向前看则一片混茫。故“山随野尽,江入荒流”最切合作者此时眼中所见。谁会怀疑它们内容不相关啊!

  6、孟浩然的五律《题大禹寺义公禅房》,它的颔联颈联是“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户外挺立着一座秀美的山峰,阶前连接着众多幽深的山谷。夕阳跟随雨点的脚步,树影洒落庭院的暗处。),既刻画了这里的远峰近壑、斜阳树影,环境如此清幽,也表现了在此修行者的襟怀何等清高。

  7、刘长卿《新年作》前半首:“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新年来到思乡更为急切,被贬天涯使我潸然落泪。衰老临头还要屈居人下,春天回归比我脚步更快。)颔联“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即由首联生出,老至句照应首联的后句,春归句照应首联的前句。这就是组成颔联的内在联系。

  8、古人认为“他乡遇故知”乃人生几大喜事之一。李益在《喜见外弟又言别》里,描写了与表弟别后十年重逢的动人情景。其颔联是“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问起姓名为久别初见而惊喜,边叫姓名边追忆他旧时容貌。)此颔联语意连贯,十分清楚。“问姓”与“称名”为“互文”,等于“问姓名”与“称姓名”。

  9、容易理解其语意连贯的还可举这一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从茅店旁明亮的月色中传来,人迹在板桥上布满的寒霜上显现。)它反映了古人的旅途艰苦,旅客们在鸡鸣月照下,踩着寒霜上路。比“日暮先投宿,鸡鸣早看...

初夏绝句

初夏
散文标题: 初夏绝句
关 键 词: 初夏
散文分类: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86.com/sanwen

??一??微风晓送双飞蝶,野燕迟归半卷帘。??碧水池塘伤何事,蜻蜓早立小荷尖。??二??烟云细散日西斜,月影萧疏透绛纱。??落絮飞花无意绪,东风谁主是天涯?

喜欢

《绝句》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绝句》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绝句》教案请关注出国留学网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栏目。

  《绝句》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能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门泊”、“万里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绝句》。

  3、 借助图,难词质疑,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的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4、通过本课学习,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并提高鉴赏能力。

  二、 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通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愉悦之情。

  三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关诗句的意思。

  2、 品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重音,引导学生体会语感。

  四、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绝句》图,配乐。

  五、 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 教学过程:

  (一). 入景导入

  1 出示《绝句》情景图,指导观察。请同学用完整的话描述

  2 师; 这幅图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描绘的美景,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杜甫的《绝句》

  (二 )、理解诗题

  1.看了诗题 你想问什么?

  2.理解《绝句》是一种诗的格式分五绝和七绝

  (三)、 逐句进行学习

  1.出示第一幅图

  指名说图意。理解诗句。重点理解“鸣”

  2.出示第二幅图

  学生同桌学习第二句。互相说

  3.重点学习第三句

  指导学生看情景图

  (1)诗人这时站在那儿? (2)诗人从窗子里看到了什么? 理解“含”指含在。

  4学习第四句

  重点理解“泊”

  5四人小组合作说诗意

  6教师出示,学生齐读

  (四)、指导朗读

  1.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感情朗读

  2. 根据节奏朗读。

  (五)、体会诗中的“声”“动与静”“色”。

  1.师:这首诗是杜甫作品中的佳作。这首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你能找到吗?

  2.学生朗读体会。

  3.师指导。

  《绝句》教案【二】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学会、认读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古诗的趣味,并从古诗中受到启发。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法:教学中要充分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读中入境,读中生...

写初伏的七律诗(合集)

写初伏的诗 初伏的七律诗合集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诗的国度,我们上学时候一定学习过一些诗词,阅读古典诗词,增加人们对人类本身的了解,增加人生体验,哪些经典的古诗词你还记得多少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写初伏的七律诗(合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写初伏的七律诗(合集)

  1、《初伏雨后吟》

  初伏入夏似笼蒸,

  柳下听蝉裂肺鸣。

  午后阴云呼阵雨,

  清风凉爽沁江城。

  2、《初伏》

  昼长夜短阳直射,

  地煮天蒸酷暑时。

  城市躲阴身可爽,

  农村田管种粮食。

  3、《初伏》

  福饺临门入伏头,

  阴云密布汗颜流。

  农田萝卜开播种,

  茁壮禾苗将雨求。

  4、《初伏》

  初伏悄悄入园林,

  晨染滢珠一抹新。

  靓丽蓉葵弥尔目,

  羞煞漫舞踏歌人。

  5、《头伏》

  四季轮回酷热临,

  行人僻日躲林阴。

  饺子馆内兴隆宴,

  好友亲朋小酒斟。

  6、《入伏》

  初伏河东有些凉,

  清风早晚顾中堂。

  有兴小作涂鸦墨,

  野鸭临屏戏荷塘。

  7、《农家三伏天》

  最是难过三伏天,

  五黄六月滴汗田。

  禾芒刺脸全不顾,

  金粟何知值几钱?

...

夏日绝句赏析

夏日绝句 古诗夏日绝句 赏析夏日绝句

  炎炎夏日,让我们一起走进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吧,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夏日绝句赏析”,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出国留学网查看。

  夏日绝句赏析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注释]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思:怀念。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江东:指长江下游一带。

  [译诗、诗意]

  活着的时候应当作人中的豪杰,

  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

  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思忆项羽,

  他在惨遭失败之时,宁可自杀也不愿逃回江东。

  [赏析]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

  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

  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读李清照

  中华文学历史烟波浩瀚,文坛名匠如银河沙数,灿若星斗,不胜俯拾,个个文才逼人、才华夺目。其作品任凭后人深品或浅酌,每每韵味浑绵,悠然余香,令人酣醉,使人流连。拍案叫绝之处感慨古人修养之深邃、造诣之高远、品德之厚重,显现的文学艺术之魅萦索不去,赏心夺魄。这也许就是当代古典文学爱好者痴爱于斯、情迷于斯的原由所在。

  在繁星璀璨之中,因个人的主观本真性情、客观后天熏陶、外因环境铸造,人们在色彩纷呈或星光闪烁之时,都会沿自我价值取向索引,钟情其中的某一种文风或偏爱某种流派特色。

  在众多的古典诗词名家之中,我所情有独钟之人,首推李清照。对于八大家之类的作品,只是欣赏而不钟情。李清照以其自然细腻的文笔、婉约优美的文风、清新精巧的砌词,在辞赋之坛一枝独秀。轻下笔,将女性脉脉似水点染到极尽之境,浓蘸墨,将女性的纤纤柔弱刻画到极至淋漓。柔润,润到称绝,凄美,美到无比。

  然而,之所以钟情于她的原由,不是她的柔可怜惜。在漫天繁星一般的诗河词海中徜徉之时,当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绝句触眼际、入脑海的瞬间,那种电光火石般的思维碰撞之强烈,是相当震撼的。

  李清照和着她的绝句,仿佛手捧着一种精神境界,溯时空长河,坦然从容地微笑着向我走来。她的光芒令其他星光黯然平淡,令其他光彩默然失色。她也许不是风华绝...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