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戊戌年栏目,提供与戊戌年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戊戌变法及戊戌政变

中考历史

  中国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政治运动 。发生于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因以干支计为戊戌年,故名。又称戊戌维新。

  公车上书和维新运动的高涨 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一部分资产阶级和进步的知识分子,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要求,并形成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社会思潮 。1895年4月(光绪二十一年三月),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愤。

  时康有为适在北京参加会试,即联合各省应试举人,讨论上书请愿。会后由康有为起草万言书,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和变法图强3项建议,并详论富国、养民、教民等变法图强的具体措施。万言书征集到1300余名举人的签名,呈递都察院。都察院拒绝代呈,但“万言书”已广为流传。此即所谓公车上书,对社会的影响和震动很大。康有为又连续上书光绪帝,反复陈述变法主张。光绪帝阅后颇为赞许。

  康有为的变法活动引起帝党的注意。光绪帝师傅翁同龢 曾亲往会晤,商讨变法。帝党企图利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力量,通过变法从后党手中夺取实权,富国强兵;资产阶级维新派则希图依靠帝党的支持实现其参政目的。于是两种政治势力联合起来,推动变法运动。

  7月,翁同龢接受康有为的建议,令人草拟新政诏书,准备呈请光绪帝陆续颁行,却又担心触怒慈禧太后,遂决意请在皇族中威望很高的恭亲王奕訢面陈皇帝。奕訢断然拒绝。

  从1895年夏至1898年春维新派为了团结力量 、制造舆论,积极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开办学堂。1895年8月,康有为在京创办维新派第一份报纸《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宣传西学,鼓吹变法。11月中旬,由翰林院侍读学士文廷式出面组织了维新派的第一个政治团体强学会,团结和影响了不少爱国官吏和知识分子。同月,康有为又赴上海创立强学分会,出版《强学报》。维新派的活动遭到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

  御史杨崇伊于1896年1月奏劾强学会,强学会和《中外纪闻》遂遭封禁。但维新风气渐开,已难遏抑。8月,维新人士汪康年、黄遵宪在上海创办以变法图强为宗旨的《时务报》,邀请梁启超任主笔。1897年10月,严复、夏曾佑等在天津创办《国闻报》。

  两报抨击封建专制统治、传播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社会学说,成为维新派鼓吹变法的南北两喉舌。1897~1898年,维新人士谭嗣同、黄遵宪、唐才常、梁启超等汇集湖南长沙,开展维新运动。由于维新派的努力和巡抚陈宝箴的支持,湖南维新运动蓬勃发展,为全国之冠 。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争论 维新派的变法舆论宣传活动,引起封建顽固派的憎恨与恐慌。他们攻击维新派破坏祖宗成法,离经叛道。面对顽固守旧派的攻击,维新派从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和要不要改变封建教育制度三方面痛予驳斥。

  维新派以进化论批判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思想,以资产阶级民权思想批判了君权至上的封建专制制度,以资产阶级教育观点批判了禁锢人心的科举制。经过争论,变法维新思想广泛传播,从而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百日维新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俄国强租旅大,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危机日深。康有为赶赴北京,向光绪帝上书痛言瓜分豆剖的危险局势,提出采法俄、日以定国是、大集群才而谋变政、听任疆臣各自变法的上、中、下三策,供皇帝采择;并建议将国事付国会议行,颁行宪法。

  此书刊载于报,颇为一些士大夫称赞。光绪帝本拟召见,但受到恭亲王奕訢阻挠,改为...

与戊戌年相关的中考历史

2012中考历史复习 戊戌变法

2012中考历史复习

  教材解析:八年级上册第7课 戊戌变法

  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新保安中学 薄会娜

  一、知识梳理

  戊戌变法运动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由于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最后以失败告终。这次运动一共持续了103天,所以又称“百日维新”。运动的导火线是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领导人是康有为、梁启超等。序幕是1895年的公车上书。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简要介绍了戊戌变法运动从开展到失败的艰难历程,重点叙述了变法过程中的几个典型事件。

  本课的重点之一是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维新变法作为一次大规模的政治活动是从“公车上书”开始的,教材中这一目所占篇幅很少,教师可利用“公车上书”的插图和康有为寻求出路的资料设计如下问题: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应试举人要求拒签《马关条约》?为什么人们在拒签条约的同时又请求变法?……根据这些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为使讨论能深入进行,教师可事先布置学生通过查阅各种资料,找出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的、政治的和经济方面的原因,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老师则从多方位加以引导。如让学生从帝国主义侵略方面,从清政府内部矛盾方面,从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斗争方面,从民族资产阶级经济政治要求方面对比归纳,帮助学生构思对变法原因的历史叙述,对运动于19世纪末在中国的兴起进行合理的解释。

  本课的重点之二是“百日维新”,它是这次大规模政治运动的高潮。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在变法法令的内容中有集中体现。尽管这些改革措施带有不少局限性,但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是符合当时历史潮流的。关于变法法令内容,可制作一个表格,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对各项内容逐项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分析。例如政治方面:“改革政府机构时,为什么不见兴民权、设议院等等”;文化方面:“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会不会引起思想文化界的剧烈变化”等等。通过这些设问,使学生了解变法法令虽对封建顽固势力做出了一些让步,带有较多的局限性,但对资产阶级参与政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是十分有利的。

  难点是如何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只有在逐项分析变法法令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变法的资产阶级改革性质和其爱国、进步的历史意义。变法在社会上所起的思想启蒙作用,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课标学法点津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收集历史证据,探索公车上书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提示一些观察问题的角度和搜集整理史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和能力。

  2.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方法,了解社会各界对变法的不同反应,从而理解变法的失败。中学生由于学习能力的限制,容易停留在现象上比较、低层次上比较,或在枝节上比较,难以切入事物本质。因此教师应事先指明比较的目的和方向、比较的对象等等。解决为什么比较和哪方面比较的问题,找出历史现象有异同,促进新思想观点的产生。

  3.知识记忆──歌谣记忆法:

  《马关条约》传北京,“康梁”带头联举人,“公车上书”轰全国,变法维新开序幕。一八九八,戊戌变法,慈禧政变,六君子被杀。

  4.易混知识清单

  戊戌变法与戊戌政变:

  (1)戊戌变法:是指以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具有爱国、...

与戊戌年相关的中考历史

《戊戌变法》考点总结(中华书局版)

中考历史 中考历史总结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中考试题答案和中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初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中考的新初三学员能加倍努力,在2014年中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2014中考各科目复习资料汇总
语文:阅读 诗歌 名句 综合 作文:素材 范文 技巧 中考范文 数学:填空 压轴 模拟 解题
英语:单选 阅读 易错 综合

2014中考历史考前资料:戊戌变法

中考历史 中考历史复习提纲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同学们复习《戊戌变法》时要注意重难点:重点:1.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2.“百日维新”。难点: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更多有关2014中考历史的信息可登录出国留学网历史频道,欢迎收藏本站(CTRL+D即可收藏)!

  考点:戊戌变法。

  背景: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

  经过:1,一八九五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在北京参加科举会试的一千三百多名来自各省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这次上书打破了清政府长期以来规定的知识分子不得过问朝政的禁令,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2,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继续介绍西学,宣传维新变法。3,一八九八年六月十一日(这一年是戊戌年),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史称“戊戌变法”(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

  主要内容:1,经济方面: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改革财政。2,政治方面: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3,文化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4,军事方面: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

  结果:一九八九年九月二十一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大肆搜捕维新派人士,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锐,杨深秀和康广仁六人被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失败。

  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

  影响:1,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维新派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的紧要关头,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2,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对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3,戊戌变法失败的血的教训,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失败原因: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力量弱小,维新派没有实力,又不发动群众,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所以自上而下的变法注定要失败。2,顽固派实力强大。

  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通过变法使国家富强的道路是走不通的。

2014中考各科目复习资料汇总

高中历史选修1《戊戌变法》教案

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戊戌变法教案

  高中历史选修1《戊戌变法》教案【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等基本史实过程。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戊戌变法内容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戊戌变法成败得失的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用辩证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在了解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为救亡图存,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而不懈努力的史实基础上,培养学生关心时事、关心祖国前途命运,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品质。

  4、过程与方法目标

  采用体验学习、分组讨论、列表分析等方式,组织学生阅读分析、交流探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百日维新。

  维新变法作为一次大规模的政治活动是从“公车上书”开始的,本课的又一个重点是“百日维新”,它是维新运动的高潮,变法法令的内容集中体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尽管这些改革措施带有不少局限性,但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教育四个层面对变法内容逐项分析,加深资产阶级改革性质的理解,全面把握变法在社会上所起到的思想启蒙作用和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的深刻影响。

  教学工具

  幻灯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件,在《走向共和》主题曲的背景音乐中导入课)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的侵略日益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救亡图存,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进行了不同方式的探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戊戌变法。

  (通过介绍当时中国社会背景进行导入,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当时社会背景的情况下,更好地理解内容,便于解决重点和难点。)

  教师出示:第7课 戊戌变法

  设计情境模拟题目——“献计献策”:

  (二)自主学习(出示幻灯片,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时间:10分钟)

  (三)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请同学们结合自学指导,阅读教材,回答问题。(20分钟)

  自学指导一: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什么除反对签订《马关条约》外,还要求变法?

  学生展开讨论,并从当时的社会形势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思想主张两方面得出结论。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精讲点拨一:公车上书虽然最终失败,但我们能通过这件史实学习到当时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的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时学生的思维再一次被调动起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

  小结、过渡...

2014中考历史会考戊戌变法

中考历史 初三历史试题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同学们复习《戊戌变法》时要注意重难点:重点:1.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2.“百日维新”。难点: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更多有关2014中考历史的信息可登录出国留学网历史频道,欢迎收藏本站(CTRL+D即可收藏)!

  戊戌变法的时间、领导者、性质、意义。

  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既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它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2014中考各科目复习资料汇总
语文:阅读 诗歌 名句 综合 作文:素材 范文 技巧 中考范文 数学:填空 压轴 模拟 解题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比较

中考历史考点 中考历史综合题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中考试题答案和中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初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中考的新初三学员能加倍努力,在2014年中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比较




2014中考各科目复习资料汇总 语文:阅读 诗歌 名句 综合 作文:素材 范文 技巧 中考范文 数学:填空 压轴 模拟 解题 英语:单选 阅读 易错 综合

2013高考历史热点简答题技巧:戊戌变法

2013高考历史热点

  2013高考即将到来,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为大家提供了各科的高考复习资料,希望各位考生密切关注本频道,做好充分的考前准备。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在此祝大家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

》》》2013高考历史热点普及大全《《《

戊戌变法(1895年~1895年)

背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日渐壮大;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传播,维新思想的传播。

影响: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民族意识;

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标志着中国开始政治民主化的探索;

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传播了民主、自由思想,促使近代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 

 

推荐阅读: 2013就业面最广的十大专业汇总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