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说,人们在经历过的事情中总会有所体会和获益。在我们平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写报告是我们经常需要做的事情。我敢说,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感到头疼。如果您对于“抗战老兵实践报告”有更多的了解需求,请务必阅读本篇文章,也请您与朋友分享本页的内容!
抗战老兵实践报告【篇1】
抗日战争已经胜利七十年了,当年浴血奋战的青年们已成为耄耋老人,他们现在过得怎么样,当代大学生还能为这些老英雄做些什么?怀着这样的疑问,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探访抗战老兵暑期社会实践队二十九名队员历时三个月筹备,远赴贵州、四川、湖南三省,行程八千余里,收集参与过抗日战争的老兵资料二百余份,深入采访曾昭信、邹庆凡、金世远、张谷初等四十一位老兵。队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用笔记录下一个个动人心魄、感人至深的故事。
采访过程中,现居湖南的老兵曾昭信对队员们说:凡是经历过的都是深刻的。在民族危难面前,每一个人的命运都与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个人的沉浮汇聚成民族自救的洪流。十六七岁的少年背井离乡,在冻馁中穿上军装,匆匆埋葬牺牲的同伴又踏上马革裹尸的战场。每一个老兵的经历都是家族流离的悲歌与青春昂扬的进行曲,当队员问起年轻的往事时,昏聩的老人突然挺直了脊梁,眼神中充满了骄傲和荣光。由于各种原因,平日老兵很少有机会向人讲起从军的经历,当老兵的子女第一次听到父辈的故事时,都充满了惊讶和敬佩。老兵们从不为自己当年参军的决定而后悔,却时常担心随着时间的流逝民族抗争的历史会被忘记、民族自救的精神会被遗弃。
队员们发挥专业优势,用视频、录音等方式,记述老兵的经历,后期根据史料对原始材料进行校对和补充。完整的再现英雄往事是对老兵致敬的最好方式。此外,队员们还为老人拍摄了军装照并及时送到老人手中,为许多老兵圆了一个戎装梦。队员还自己出资为老兵制作纪念册,邮寄到老兵家中。
在采访过程中,队员们发现一些老兵的生活不尽如人意,一些老兵的身份还没有得到官方的承认。一些老兵居住在偏远山区,物质条件比较差。看到急需帮助的老兵,队员们立即决定捐助一些生活物资。为有效的提高老兵的.生活质量,队员们及时与政府民政部门及雪峰山关爱老兵协会、武冈市义工联合会、关注黔籍抗战老兵志愿者慰问团、关爱抗战老兵川军团等民间组织取得联系,为妥善解决老兵们的养老问题献计献策。
在贵阳市举行的抗日战争公祭仪式上,队员们作为唯一的大学生代表发言,展现了青年一代铭记历史、传承民族精神的社会责任感,受到了当地媒体的高度评价。队员们还与湖南大学开展校际合作,吸取有益经验,共同开展活动。此外,队员们还在三省进行调研、宣讲活动,号召社会群众,尤其是青年一代关爱抗战老兵、承担社会责任。
在探访之余,队员们还借助新媒体积极的对老兵事迹进行报道。微信、微博等发布报导近百篇,访问量逾万人。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先锋网等国家及地方媒体慕名而来,对该活动进行报道、对稿件进行。广泛的传播更激发了队员们的热情,队员纷纷表示要把弘扬老兵精神作为自己的责任,要在学习工作中践行老兵精神。
寻访期间,队员多次召开集体讨论会、读书分享会、抗日纪录片观影会等活动充实自己。回到杭州后,队员们正在积极筹备抗战老兵交流分享会,准备把这次活动的所见所闻在大学生团体之间传播。队员们还准备在杭州的中小学开展以爱国主义为题材的宣讲会,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讲给祖国的未来听。
经过三个月的艰辛采访,队员为自己能为老英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而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