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描写洛阳龙门石窟作文栏目,提供与描写洛阳龙门石窟作文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洛阳名胜——龙门石窟

洛阳 名胜 小学四年级
作文标题: 洛阳名胜——龙门石窟
关键词: 洛阳 名胜 小学四年级
本文适合: 小学四年级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86.com

本作文是关于小学四年级的作文,题目为:《洛阳名胜——龙门石窟》,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洛阳作为九朝古都,是一个具有三千年历史文化的
古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洛阳最著名的八大景
观有龙门石窟,马寺钟声、金谷春晴、邙山远眺、天津
晓月、洛浦秋风、平泉春游和铜驼暮雨等。
 龙门,古称伊阙,隋唐以后始称“龙门”。这里两山
夹峙,形若门阙,伊水流经其中,宛如一条长龙穿门而
过。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
门首焉。”山上翠柏成林,郁郁葱葱,山下伊水清清,碧
波荡漾,始开于北魏时期的龙门石窟石刻艺术宝库就坐
落如此,2000年龙门石窟还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龙门石窟是历代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它是
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历经400多年的历史,全山造像11
万余尊,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是唐代的佳作,据佛
经上说,卢舍那是“光明遍照”之意。石窟中最小的雕
像虽只有两厘米,却也是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卢舍那佛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佛
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形的发纹,双眉弯如新月,
附着一双秀目,微微凝视着下方。高直的鼻梁,小小的
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双耳长且略向下垂,下颏圆而
略向前突。圆润和谐,安祥自在,身着通肩式袈裟,衣
纹简朴无华,一圈圈同心圆式的衣纹,把头像烘托的异
常鲜明而圣洁。整尊佛像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
女,令人敬而不惧。有人评论说,在塑造这尊佛像时,
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
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饱
经沧桑、老成持重的大弟子迦叶,温顺聪慧的小弟子阿
难,表情矜持、雍容华贵的菩萨,英武雄健的天王,咄
咄逼人的力士与主佛卢舍那一起构成了一组极富情态质
感的美术群体形象。
 龙门石窟也是书法艺术史的宝藏。著名的书法精品龙门
二十品,是后代碑拓鉴赏家从龙门石窟众多的石刻造像
题记中精选出来的书法极品。这些碑刻不仅记录了发愿
人造像的动机、目的,还为石窟考古分期断代提供了依
据。清代学者康有为曾大力提倡整个社会书写要用魏碑
体,还称赞魏碑有十美,如:笔法跳跃,结构天成,血
...

与描写洛阳龙门石窟作文相关的作文大全

洛阳龙门石窟西山石窟导游词

洛阳导游词 龙门石窟导游词 洛阳龙门石窟导游词

  将创作雕刻在石头上也是一种艺术,是流传下来的艺术瑰宝,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洛阳龙门石窟西山石窟导游词”,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出国留学网查看。

  洛阳龙门石窟西山石窟导游词

  各位朋友,我们在龙门石窟参观约用1.5—2小时的时间,在此,我们每分钟可以看到1000余尊大大小小的佛像。据1962年龙门文物保管所统计,两山现存窟龛2100多个。大小造像10万余尊,佛塔40余座,造像题记碑文约2870多块。造像以北魏(东魏、北齐)、隋、唐为主。北魏约占百分之三十左右,隋唐占百分之六十左右。龙门石窟最大造像为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龙门石窟群,大部分集中在伊水西岸的崖壁上,其中有7个大型洞窟。因龙门东山的岩层比西山的薄,不便雕凿大型造像。在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洞窟具有代表性的是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等。隋代作品的代表是宾阳南洞。唐代具有代表性的洞窟有:潜溪寺、宾阳北洞、万佛洞、奉先寺等。

  龙门石窟造像,既是历代劳动人民和艺术家无穷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又是外来文化和我国文化结合而成的一朵奇葩。这些雕刻匠师,承担着为神佛和帝王造像的使命,却又大胆地突破了宗教和礼教的“仪轨”束缚。在雕刻过程中融进了大量的现实生活,活生生表现了各种人物造像的动人情景。如喜悦、慈祥、威严、矜持、苦痛,以至作为至高无量主宰的佛之庄严肃穆,胁侍人和供养人的虔诚宁静,无一不是艺术家们对现实的“人”的深刻观察,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加以高度概括集中的结果。真可谓是在雕刻艺术上将佛祖和人表现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而构思布局的完整,气势的贯注,整体的坚实有力,性格变化的多样,面部表情的生动逼真,衣纹线条的流畅优美等等,更是在千百年艺术实践传统的基础上,大量借鉴外来文化,在技法、风格上精心创造、大量创新、突破传统、刻意经营的结果。富有才华的古代工匠和雕刻设计艺术家,面对光秃的悬崖峭壁,运用着简单的锤凿,雕出如此巍峨壮观又精工细致的群体佛像,这在当时生产力和生产工具十分落后的条件下,确实令人叹为鬼斧神工。

  龙门石窟象一个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大博物馆,为我国的历史、宗教、文化、艺术、医药等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好了,各位朋友,我们已来到了龙门石窟,现在请大家下车,跟我走,去参观石窟。在参观石窟的过程中,我给各位朋友重点讲解一下龙门石窟种的几个主要洞窟。

  (在潜溪寺)

  这是潜溪寺,它是我们进入龙门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石窟。潜溪寺洞高、宽9米多,进深近7米,建于唐代初期,距今约1300多年的历史,因在凿洞时地下有源源不断流出的溪流而得名。据说唐代有位叫李潘的宰相曾在此建过别墅。清代时洞外修建有木构窟檐等建筑物,所以又称“斋拔(fú)堂”。窟内洞顶漕进为一朵潜刻大莲花,洞内所供主像为阿弥陀佛,佛身高7.38米,面额丰满,胸部隆起、衣纹斜垂座前,身体各部比例匀称。神情睿智,整个姿态给人以静穆慈祥之感。两侧为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特别是南壁的大势至菩萨,造型丰满敦厚,仪态文静,与主佛造像为龙门石窟唐代石雕中最优美的两尊。洞内前侧两壁各雕一护法天王,高颧大目、体魄雄壮、孔武有力、身披销甲,是唐代高级武将的形象。踩在脚下的夜叉,也塑造的十分生动传神

  (在宾阳洞)

  我们通过潜溪寺后,在路旁右侧有一敞口石龛,正壁上嵌有一块宋代陈挎写的“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草书石匾。这是北宋道士...

与描写洛阳龙门石窟作文相关的景点导游词大全

洛阳龙门石窟导游词

洛阳导游词 龙门石窟导游词 洛阳龙门石窟导游词范文

  导游词主要是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洛阳龙门石窟导游词”,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出国留学网查看。

  洛阳龙门石窟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孔夫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我正是怀着这种心情来接待各位朋友的到来的。

  洛阳,是中外闻名的历史名城。她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古迹。为使各位来宾在洛阳期间能对这座古老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古迹有进一步的了解,在乘车去景点参观的途中,我将洛阳的历史及龙门石窟的大致情况,向大家做简单的介绍。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游的南岸。因地处洛河北岸而得名,意为洛水之阳。

  洛阳在历史上曾是众多朝代建都的城市,素称“九朝古都”。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洛阳曾长时间地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今天,我们去参观的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便是众多的文物古迹之一。

  龙门石窟,在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口处,距市区12.5公里,从北魏太和十九年开凿,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共同组成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龙门,在春秋战国时期称“伊阙”,香山(东山)与龙门山(西山)东西对峙,伊水从中流过,形成一座壮丽的门阙。后因处于隋唐帝国之南,又称龙门。

  所谓“石窟”,就是在石壁山崖上开凿的洞直,或是天然形成的石洞,用以藏身或贮藏食物和东西。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已利用天然石洞描绘动物形象和生活情景,然而以石窟寺的现象出现并作为佛教信徒、僧侣礼佛和修行的场所,却是在古印度兴起佛教后出现的。

  由于山林的幽静、神秘、石窟的冬暖夏凉,依山雕凿石窟比用砖石筑的寺院便利耐久,所以在古印度出现了集建筑、绘画、雕凿艺术之大成的石窟寺。这种石窟寺艺术,随着僧侣的传教活动传入我国的边疆和内地,同我国民族特点和传统的各种艺术技法风格融合交汇,成为我国的一种特有的雕刻、彩绘工艺。我们今天要看的龙门石窟就是我国众多寺群中的瑰宝之一。

  龙门石窟群的雕刻,除了前面所说的有利条件外,还有个不可忽视的自然条件。伊水两岸的山崖都属于古生代寒武纪和奥陶纪的石灰岩层。其石质坚硬、结构紧密,不宜风化和大面积脱裂,很适合于艺术造像,与其他砂岩石相比,有着宜于保存的有利条件。

  洛阳龙门石窟的开凿是继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之后由皇室开凿的又一大型石窟寺群,建于北魏太和年间,先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延至清代。前后400多年。其中大规模、有效率的营建约计150年左右,分别出现在北魏(占40余年)和隋唐(约占110年左右)时期。龙门石窟的大大小小的佛龛、石像沿伊水两岸星罗棋布的在龙门东西两山的崖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

  推荐阅读:

  洛阳关林庙导游词

  洛阳博物馆导游词

  

洛阳龙门石窟导游词范文

洛阳导游词 龙门石窟导游词 洛阳龙门石窟导游词

  龙门石窟是东方雕刻艺术的瑰宝,下面是出国留学网的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洛阳龙门石窟导游词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出国留学网!

洛阳龙门石窟导游词范文

各位游客:

  大家好,孔夫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我正是怀着这种心情来接待各位朋友的到来的。

  洛阳,是中外闻名的历史名城。她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古迹。为使各位来宾在洛阳期间能对这座古老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古迹有进一步的了解,在乘车去景点参观的途中,我将洛阳的历史及龙门石窟的大致情况,向大家做简单的介绍。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游的南岸。因地处洛河北岸而得名,意为洛水之阳。

  洛阳在历史上曾是众多朝代建都的城市,素称“九朝古都”。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洛阳曾长时间地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今天,我们去参观的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便是众多的文物古迹之一。

  龙门石窟,在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口处,距市区12.5公里,从北魏太和十九年开凿,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共同组成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龙门,在春秋战国时期称“伊阙”,香山(东山)与龙门山(西山)东西对峙,伊水从中流过,形成一座壮丽的门阙。后因处于隋唐帝国之南,又称龙门。

  所谓“石窟”,就是在石壁山崖上开凿的洞直,或是天然形成的石洞,用以藏身或贮藏食物和东西。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已利用天然石洞描绘动物形象和生活情景,然而以石窟寺的现象出现并作为佛教信徒、僧侣礼佛和修行的场所,却是在古印度兴起佛教后出现的。  由于山林的幽静、神秘、石窟的冬暖夏凉,依山雕凿石窟比用砖石筑的寺院便利耐久,所以在古印度出现了集建筑、绘画、雕凿艺术之大成的石窟寺。这种石窟寺艺术,随着僧侣的传教活动传入我国的边疆和内地,同我国民族特点和传统的各种艺术技法风格融合交汇,成为我国的一种特有的雕刻、彩绘工艺。我们今天要看的龙门石窟就是我国众多寺群中的瑰宝之一。

  龙门石窟群的雕刻,除了前面所说的有利条件外,还有个不可忽视的自然条件。伊水两岸的山崖都属于古生代寒武纪和奥陶纪的石灰岩层。其石质坚硬、结构紧密,不宜风化和大面积脱裂,很适合于艺术造像,与其他砂岩石相比,有着宜于保存的有利条件。

  洛阳龙门石窟的开凿是继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之后由皇室开凿的又一大型石窟寺群,建于北魏太和年间,先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延至清代。前后400多年。其中大规模、有效率的营建约计150年左右,分别出现在北魏(占40余年)和隋唐(约占110年左右)时期。龙门石窟的大大小小的佛龛、石像沿伊水两岸星罗棋布的在龙门东西两山的崖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

  各位朋友,我们在龙门石窟参观约用1.5—2小时的时间,在此,我们每分钟可以看到1000余尊大大小小的佛像。据1962年龙门文物保管所统计,两山现存窟龛2100多个。大小造像10万余尊,佛塔40余座,造像题记碑文约2870多块。造像以北魏(东魏、北齐)、隋、唐为主。北魏约占百分之三十左右,隋唐占百分之六十左右。龙门石窟最大造像为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龙门石窟群,大部分集中在伊水西岸的崖壁上,其中有7个大型洞窟。因龙门东山的岩层比西山的薄,不便雕凿大型造像。在龙门石窟中,北魏...

洛阳龙门石窟白园导游词

洛阳导游词 白园导游词 洛阳白园导游词

  导游需要了解每个景点的人文与历史,才能将游客带入到原有的意境中去。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洛阳龙门石窟白园导游词”,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出国留学网查看。

  洛阳龙门石窟白园导游词

  从香山寺往北大约5、600米来到白园。白园,位于洛阳龙门风景名胜区东山琵琶峰上,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墓园,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家没想到会在这里偶遇白居易吧......

  白居易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5岁时习诗,8岁时识声韵,16岁从洛阳去到京城长安。29岁考中进士,从此踏入仕途,但始终不得志,倒是写下了3800多首代表民心,为民请命,富有人民性的诗作,其中有2800多首一直传世至今,这在历代诗人中都是少见的。

  白居易晚年居住洛阳18年。虽尊为“少傅”,但一生清贫,喜酒善诗,在龙门修香山寺,开八节滩,对龙门山水十分眷恋,死后遵嘱葬于此。

  白园是洛阳龙门石窟景区内,一处为纪念唐代文豪白居易而修建的人文自然胜景。这里记录了白居易与好友论诗听琴,煮茶对弈的情态,又是建在洛阳山间树海之中,很有点仙风道骨的味道。白居易在诗里曾说,“门前常流水,墙上多高树。竹径绕荷池,萦回百余步。”白园的设计已八九分的接近于此了。

  白园迎门的是青谷区。进门直行,但见路转峰回,林木森森;山泉叮咚,池水清碧。幽雅至极。夹道两旁是青色的竹子,悬瀑溅出悦耳的水声,荷花池飘送着秋日的清凉。

  龙门东山叫香山,这一山谷叫青谷。青谷把香山北坡分出了一座山峰叫琵琶峰。白园就沿青谷而入,绕琵琶峰而建。占地44亩,错落有致,巧为装点。白园有不同于其他景区的三大特色。只有先熟谙这三大特色,才能产生独特感受。

  首先,寻找白居易生前踪迹,拜谒诗人墓地,品味高洁人生,欣赏不朽诗文。可以跨越时空走近诗人,进行心灵的交流。其次,这里的景观,都围绕白居易人品诗风而设。明山秀水,花木树石,亭台楼阁,碑碣廊庑,无不体现出诗人性情、大唐风采和得体于自然的完美特色。第三,园内的石刻、楹联含义隽永,尤其是白居易诗廊和日本碑廊集古今中外百家之长,与龙门二十品等石刻艺术隔河相望,相映生辉。更增添了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的夺目光彩。

  白园内主要景点有青谷区、乐天堂、诗廊、墓体区、日本书法廊、道时书屋等10余处。青谷区位于两山之间,有白池、听伊亭、石板桥、松竹、白莲。进入青谷区瀑布飞泻,池水荡漾,竹林青风,白莲飘香,使人心旷神怡,乐天堂依山傍水,面对青谷,是诗人作诗会友之处,室内自然山石裸露,汉白玉塑像潇洒自然,静座山石之上,给人以深思明世之感。

  站在乐天堂前,可深切回味诗人原作"门前常流水,墙上多高树,竹径绕荷池,萦回百余步"的内涵,诗廊立石38块有中外名家书写,行、草、篆、隶齐全,既可以欣赏白居易的名作,有可以领略书法艺术之美。日本书法廊是为中日书法交流而建,多为当代日本书法名家之作,于2000年3月建成对外开放。墓体区位于琵琶峰顶,从牡丹坛拾级而上即可到达。这里有白居易墓、卧石碑、乌头门及中外仰慕白居易的客人及族裔的立石。墓前型石铺地,墓后草坪如毯,周围翠柏环抱,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

  漫步石级而上,山腰有亭,名曰“听伊”,此亭系白居易晚年与其好友元稹、刘禹锡等对弈、饮酒、品茗、论诗之处。听伊亭和松风亭模仿唐代的建筑设计,“亭”通“停”,提醒游客停下脚...

游龙门石窟有感

有感 龙门
散文标题: 游龙门石窟有感
关 键 词: 有感 龙门精美散文
散文分类: 精美散文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86.com/sanwen

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之一。它位于洛阳市东南方向,分布于伊河两岸的崖壁上,现存窟龛2300多个,雕像一万余尊,是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典范之作。

刚近龙门风景区,这里山清水秀,气势不凡的龙门大桥雄跨于伊河之上,飞驾于龙门之口,犹如一弯彩虹,又如一座天然“门阙”。秀美的伊河波光潋滟,两岸垂柳婆娑,宛如碧玉丝涤,微风过处摇曳生姿,风景宜人。进入龙门,放眼望去,东西两坐青山对峙,龙门石窟依山傍水,与对岸的香山寺隔河相望,四月的龙门,气候宜人,与同伴们漫步在伊河岸边,香山寺的钟声浑厚悠远绵长,声声入耳,倍感神清气爽。

龙门石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窟内造像雕刻精湛,造型别致,构图美妙,题材内容丰富,正如白居易所评:“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龙门石窟最大且具代表性的是奉先寺,尤其中间那尊巨大的卢舍那雕像,真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当地人传说她是武则天的化身。瞧,这尊佛像丰腴饱满,修眉细长,眉若新月,眼睑下垂,嘴角微翘,含笑不露,头部稍低略作俯视状,她安详、温存、亲切,她庄重而温雅,睿智而明朗,令人敬而不惧。在塑造这尊佛像时,仿佛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情感、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结合在一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直引得中外游客络绎不绝来此观光。整个奉先寺以雍容大度气势非凡的卢舍那佛为中心,大佛两侧的弟子,有的慈祥,有的虔诚,将佛国世界那种充满祥和的理想境界表达的淋漓尽致。那恢宏壮观博大精深的雕刻、绘画、书法、服饰和图案纹样的精湛艺术,吸引着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

古阳洞内的龙门二十品,字体端庄大方,刚健质朴,既有隶书格调,又有楷书因素,是“魏碑”体的代表,是龙门石窟碑刻书法艺术的精华,历来被世人所推崇。

走在龙门石窟群里,步移景换,有的佛像粗狂豪放,雄健有力,气势逼人;有的观音菩萨手执净瓶举尘尾,体态圆润丰满,姿势优美,,十分传神;有的仪表堂皇,衣纹流畅,和善开朗;有的魁梧刚劲;浮雕伎乐人,个个啊娜多姿,形象逼真;壁顶的莲花栩栩如生,佛像的背景火纹犹如熊熊烈火,照耀着佛祖不被伊水淹没毁损……

驻足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面前,感到自豪的是,古老民族的聪明才智,北魏和唐朝时期的经济鼎盛。望着历时1500多年仍然惟妙惟肖的各种佛像,由衷地赞美那些能工巧匠,鬼斧神工的超常技艺,为我们的祖先骄傲,为他们自豪。

而每当看到佛龛内那一个个佛像要么缺胳膊少腿,要么没有头颅,有的只剩半拉身子,有的甚至只留下一个佛坑……整个石窟满目疮痍,伤痕累累,遍体鳞伤,望着祖先留下如此壮观的遗产,却被惟利是图的不法分子破坏的惨不忍睹,真是可悲、可叹、可气、可恨!

为了尽快驱除感伤的心里,将视线投向掩映在苍松翠柏的香山寺,听那当当的钟声,仿佛白居易的《白氏洛中集》的墨香从藏经堂内随风阵阵飘来,名人、名山、名寺相得益彰。路经“白园”时,那冷落的庭院和旅游区的繁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白居易给后人留下的文化遗产经久不衰和源远流长,与他经济上、生活中的落魄潦倒又一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此又有些感怀,这种差异又该作何解释呢...

洛阳龙门石窟风景区导游词

洛阳导游词 龙门石窟导游词 洛阳龙门石窟导游词

  旅游之前,应该先做一个攻略,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还可以达到游玩的目的。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洛阳龙门石窟风景区导游词”,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出国留学网查看。

  洛阳龙门石窟风景区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孔夫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我正是怀着这种心情来接待各位朋友的到来的。

  洛阳,是中外闻名的历史名城。她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古迹。为使各位来宾在洛阳期间能对这座古老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古迹有进一步的了解,在乘车去景点参观的途中,我将洛阳的历史及龙门石窟的大致情况,向大家做简单的介绍。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游的南岸。因地处洛河北岸而得名,意为洛水之阳。

  洛阳在历史上曾是众多朝代建都的城市,素称“九朝古都”。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洛阳曾长时间地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今天,我们去参观的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便是众多的文物古迹之一。

  龙门石窟,在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口处,距市区12.5公里,从北魏太和十九年开凿,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共同组成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龙门,在春秋战国时期称“伊阙”,香山(东山)与龙门山(西山)东西对峙,伊水从中流过,形成一座壮丽的门阙。后因处于隋唐帝国之南,又称龙门。

  所谓“石窟”,就是在石壁山崖上开凿的洞直,或是天然形成的石洞,用以藏身或贮藏食物和东西【查看全文

  西山

  各位朋友,我们在龙门石窟参观约用1.5—2小时的时间,在此,我们每分钟可以看到1000余尊大大小小的佛像。据1962年龙门文物保管所统计,两山现存窟龛2100多个。大小造像10万余尊,佛塔40余座,造像题记碑文约2870多块。造像以北魏(东魏、北齐)、隋、唐为主。北魏约占百分之三十左右,隋唐占百分之六十左右。龙门石窟最大造像为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龙门石窟群,大部分集中在伊水西岸的崖壁上,其中有7个大型洞窟。因龙门东山的岩层比西山的薄,不便雕凿大型造像。在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洞窟具有代表性的是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等。隋代作品的代表是宾阳南洞。唐代具有代表性的洞窟有:潜溪寺、宾阳北洞、万佛洞、奉先寺等。

  龙门石窟造像,既是历代劳动人民和艺术家无穷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又是外来文化和我国文化结合而成的一朵奇葩。这些雕刻匠师,承担着为神佛和帝王造像的使命,却又大胆地突破了宗教和礼教的“仪轨”束缚。在雕刻过程中融进了大量的现实生活,活生生表现了各种人物造像的动人情景。如喜悦、慈祥、威严、矜持、苦痛,以至作为至高无量主宰的佛之庄严肃穆,胁侍人和供养人的虔诚宁静,无一不是艺术家们对现实的“人”的深刻观察,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加以高度概括集中的结果。真可谓是在雕刻艺术上将佛祖和人表现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而构思布局的完整,气势的贯注,整体的坚实有力,性格变化的多样,面部表情的生动逼真,衣纹线条的流畅优美等等,更是在千百年艺术实践传统的基础上,大量借鉴外来文化,在技法...

龙门石窟导游词

龙门石窟导游词 世界遗产导游词
龙门石窟导游词

  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以下关于世界遗产导游词内容由出国留学网为您整理提供,欢迎阅读与参考。

  世界遗产--龙门石窟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俗话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首先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我是咱们此次旅行的导游员钱宸琦,大家可以叫我小钱或钱导,我很荣幸也很乐意为大家服务,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提出,我会尽可能满足大家的合理要求。

  相聚是一种缘分,我希望大家在相聚的日子里相互关心相互爱护,注意安全,为这段旅程留下一个美好而难忘的回忆。

  大家都知道,我国有四大石刻艺术宝库。它们分别为甘肃敦煌的莫高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而另一个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去参观的龙门石窟了。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13公里处,由两山组成,一山为香山,因古代的时候,山上长有一种含香味的植物而得名。另一座为西山,是我们今天参观的主要景点。大多的造像,洞窟,刻碑,都是建在西山上的。相传两山本为一座山,大禹治水时,嫌其阻水淹田,就用一把大斧子把它劈成了两半,于是就成了两座山。

  龙门石窟,在北魏太和年间(447-499)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就在此营建,经历了众多的朝代,开凿时间长达400多年之久,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现有佛像十万余尊,佛窟,佛龛2100多个,碑刻题记3600多块,洞内造像多为唐代河北魏时期开凿的、其中唐代占三分之二,北魏占三分之一,

  龙门石窟是我国古代莫北人民智慧的结晶,艺术实践的结果,堪称我国雕刻艺术宝库,为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文化,佛教,雕刻,服饰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料,它是佛教流传到我国后,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典范。

  朋友们,现在大家已经来到龙门石窟北端第一大窟,钱西寺,这是唐高宗初年雕凿的一个洞窟,洞中主佛是阿弥托佛,她面部丰满,双肩宽厚,衣纹整洁流畅,主佛左侧是大弟子家业,右侧为小弟子阿难,两第子两侧分别为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钱西寺洞高19米,大势至菩萨是龙门石窟雕刻中最精美的雕像之一,雕像躯体比例适中,丰满敦厚,表情文雅文静,开起盛唐时期那种丰满,典雅的造型风格的序曲。

  现在我们面前的三座洞窟合称宾阳三洞,以中洞为代表,它是北魏宣武帝为他的父亲孝文帝和母亲文昭皇后做功德而建,洞中三壁早三连像,从南到北依次为过去连佛燃灯佛,现在连佛释迦牟尼和弥勒佛,完成于六世纪中叶,显示了我国石窟艺术发展的高超水平。

  前面那便是石佛洞,洞内两侧雕刻有整齐排列的15000尊小佛。石佛洞 即由此得名,是龙门石窟中造像组最完整的洞窟之一。

  沿着台阶而上,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凤先寺,它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唐代雕刻艺术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洞中主佛卢舍那大佛,通高有17.14米,,头高4米,身长7.9米,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雕像。

  大家请看那佛首微垂,呈俯视状,下垂的目光,似在关注着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少中的俯首和下垂的目光是整个卢舍那大佛的精髓所在,更是雕塑的画龙点睛之笔,卢舍那大佛的双目,利用光的折射使用阴刻的刀法把眼球雕刻成前凹进去...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