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读懂文言文就要首先掌握大量的古代文化常识和文学典故,其次就是了解古人行文的特殊词法和句法的应用。出国留学高考网为大家提供高考文言文的词类活用考点解析,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高考文言文的词类活用考点解析
文言文是古代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阅读文言文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手段之一。文言文,顾名思义,由文和言两部分构成。文是文雅的辞采,言是特殊的古代语言用法。因此,我们读懂文言文就要首先掌握大量的古代文化常识和文学典故,其次就是了解古人行文的特殊词法和句法的应用。鉴于此,笔者这篇文章主要探讨文言文中的词类用现象,以便莘莘学子阅读学习文言文。
现代文,几乎所有识字的人都能读明白,为什么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熟悉现代文的语法构成,或者说现代文的写作语言就是我们的生活常用语言。
文言文之所以会出现词类活用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语法而言的。我们首先要弄明白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一个规范完整的现代汉语句子具有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主语、谓语、宾语是主干成分,其他三种成分的位置是“定语定在主宾前,谓前状语谓后补”。例如:帅气的小明在球场上不经意地踢出了一脚漂亮的贝氏弧线球。而在文言文当中可能不会这么繁琐,也没区分的这么明白—比如谓语必须是动词或形容词,状语必须是副词等等。但是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要牢记一点:词,在其位谋其政。意思就是不管这种词性能不能充当这种句子成分,它只要在这个位置上就一定要具有这个功能,所以就有了词类活用这种现象。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
名词的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这类现象是名词用在动词前,如果这个名词不做主语,那么它就只能活用作状语。因为汉代汉语的句子成分排列是“谓前状语谓后补”。
例句:乃遂收盛樊无期之首,函封之。《鸿门宴》
在这个句子中,“函”就是名词,放在了动词“封”的前边,但是“函”不做主语,主语是太子丹。谓语是“封”,所以“函”在这就只能活用作状语来修饰“封”这个动作,翻译成“用匣子”。
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
在这里“朝”和“夕”都是方位名词用在动词“济”和“设”前面,但是不能作主语,因为主语是晋文公。所以“朝”和“夕”就只能活用作状语来修饰济和设这两个动作,翻译成“在早上”和“在晚上”。
此类句子还有很多。比如:“夜缒而出”中的“夜”,“秦兵旦暮渡易水”中的“旦暮”,“日削月割”中的“日”和“月”,都是名词活用作状语来修饰动词的例子。
二、名词活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能充当谓语,是不直接带宾语的。但是在文言文中经常会出现两个名词或几个名词一起用的现象,那么就要让前边的名词活用作动词充当谓语来引出宾语。
例句: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在这个句子中,“籍”和“吏民”都是名词,按说是不能放在一起搭配使用的。补足这个句子应该是“刘邦籍吏民”,“刘邦”是主语,“吏民”是宾语,那么籍就只能被安排在谓语的位置上了,所以要在其位谋其政,活用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