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朋友圈谣言栏目,提供与朋友圈谣言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17微信朋友圈十大谣言 留学生应注意

新闻资讯 热点新闻 朋友圈谣言

  如何,微信朋友圈一直都是大家分享生活,心情的好地方。但是朋友圈也已经成了谣言的温床,最近微信官方盘点了2017微信朋友圈十大谣言,一起和出国留学网小编来看一下。

  一、紫菜是塑料做的

  谣言类别:健康类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谣言内容:

  从今年2月开始,出现了大量的“塑料紫菜”视频,拍摄者一边把紫菜泡开,一边告诉大家这不是紫菜而是塑料,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些紫菜是假的,有人还用火机烧焦了手里的紫菜。

  真相:

  关于“紫菜是塑料袋做的”这种传闻早在2011年就出现过,也有媒体采访了营养专家、医生、紫菜养殖户后,做过了多次相关辟谣。

  专家表示,市面的紫菜以坛紫菜和条斑紫菜这两类为主,温州以及福建等地所养殖的均是坛紫菜,江苏等地以条斑紫菜为主。而末水紫菜品质略差,口感更韧。不过即便是末水的坛紫菜,其韧性远远低于黑色塑料袋。

  塑料袋本身含有浓重的化工材料气味,坚韧且不溶于水,在气味、味道上也有天壤之别,入口口感和紫菜完全不同,不可能发生混淆。

  而在视频中涉及的紫菜企业相关安全监督部门也进行了核查,并表示企业产品都符合相应的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也没有发现含有塑化剂,并没有问题。

  尽管在“塑料紫菜”视频刚在网上出现的时候,相关权威部门就进行了辟谣,但视频还是在网络上被不断地转发和扩散。

  短时间内,谣言冲击波从消费者、超市、经销商、加工厂一路迅速传至养殖户,相关产业链也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而后续经过警方调查,制造、传播“塑料紫菜”人员,其真实目的是通过散布谣言实施敲诈勒索,相关涉案人员也已陆续抓获。

  点评:

  将紫菜和塑料混淆,是一种低级的常识性错误,而正是用这种低级错误、猎奇式的不实内容传播,造成了正常经营的企业遭受巨大损失。

  对于吃了这么多年紫菜的我们,别再轻易被这种常识性错误给忽悠,该吃啥就吃啥,否则今天是紫菜明天就是白菜,最后什么也不敢吃了……

  二、打开《特朗普患中风》的图片会中病毒

  谣言类别:失实类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谣言内容:

  刚刚收到如果收到《特朗普患中风》的图片,请不要打开,立即删除,现在已经确认,这是比较极端的韩国网络青年,攻击中国人电脑和手机,会使电脑丧失一切信息,请发到各自群中,互相通知一下。已经有人上当了!(紧急转发)。

  真相:

  此为各类以“紧急通知”名义来传播不实信息的内容变种之一。谣言内容一般为假借各种文件名称名义,告知用户不要打开,否则会中毒,甚至导致账户财产损失。

  类似谣言有“微信红包图片是病毒”“新版人民币视频是病毒”“朴槿惠去世视频是病毒”等等。目的都在于夸大渲染网络安全风险。

  在此也请广大网民放心,对于有明确违反微信产品规范的行为,我们一定会坚决进行处理。同时,微信安全团队也会利用安全技术努力为用户保障使用安全。

  当然,我们也建议用户平时应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和安全意识,不随意...

与朋友圈谣言相关的新闻资讯

新闻传播学论文:微信朋友圈谣言的传播特征及治理措施

新闻传播学论文 微信朋友圈谣言

  (一)仪表

  仪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一个人的卫生习惯、服饰与形成和保持端庄、大方的仪表有着密切的关系。

  1、卫生:清洁卫生是仪容美的关键,是礼仪的基本要求。不管长相多好,服饰多华贵,若满脸污垢,浑身异味,那必然破坏一个人的美感。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入睡起床洗脸、脚,早晚、饭后勤刷牙,经常洗头又洗澡,讲究梳理勤更衣。不要在人前"打扫个人卫生"。比如剔牙齿、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这些行为都应该避开他人进行,否则,不仅不雅观,也不尊重他人。与人谈话时应保持一定距离,声音不要太大,不要对人口沫四溅。

  2、服饰:服饰反映了一个人文化素质之高低,审美情趣之雅俗。具体说来,它既要自然得体,协调大方,又要遵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或原则。服装不但要与自己的具体条件相适应,还必须时刻注意客观环境、场合对人的着装要求,即着装打扮要优先考虑时间、地点和目的三大要素,并努力在穿着打扮的各方面与时间、地点、目的保持协调一致。

  (二)言谈

  言谈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礼貌: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尊重他人。

  2、用语:敬语,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如日常使用的"请"、"谢谢"、"对不起",第二人称中的"您"字等。初次见面为"久仰";很久不见为"久违";请人批评为"指教...

与朋友圈谣言相关的论文范文

朋友圈谣言TOP10,你被哪些忽悠了

朋友圈谣言TOP10 朋友圈谣言排行榜

  相信朋友们经常会在朋友圈看到一些社会“新鲜事”,诸如被拐卖求转发……再有就是最近大热的深圳水贝村拆迁赔偿2亿的事情等等……经证实,多数都是不可信的谣言。下面留学网就为您来盘点一下朋友圈最新谣言TOP10,看看你都被哪些忽悠了?

  【朋友圈谣言TOP10,你被哪些忽悠了】

  1、深圳水贝村拆迁每家赔偿2亿

  谣言类别: 失实报道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谣言内容

  深圳水贝村拆迁,全村人今天全部在工地上摆宴庆贺。拆迁款之后,这里的原住民,每一家赔偿额最低的都接近2亿多现金。

  真相

  经过记者向水贝村旧城改造的项目方京基集团求证得知:上述2亿现金赔偿的说法是谣言,拆赔比确为1:1,但更详细的补偿方案尚未公布。至于盛宴,实际上是水贝村传统的大盆菜宴,在每年的重阳节后第二个周末举办,今年有港澳同胞来参加,所以规模比以往更大大。另外,警方已对散步该谣言的三名嫌疑人依法处以行政拘留5日。

  点评

  水贝村的真相一出来,估计很多单身汉子和妹子也瞬间死心了。不过大家可以再仔细找找,还有哪些待拆的城中村。

  2、年薪12万为高收入群体要加重税收

  谣言类别: 失实报道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谣言内容

  年收入十二万以上的所谓‘高收入者’将要成为下一步个税改革中被重点调节的对象,简单的说就是加税,这个消息在前段时间一度遍布网络。

  真相

  此观点为误读,纯属谣言,12万元不是划分高低收入人群的界限。财税专家也回应称:2005年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个人所得税的意见,我国建立了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制度,12万元只是2006年起自行申报的收入界限,在当时也不是划分高低收入的标准,今后也难以成为高低收入人群划分的标准。关于“年所得12万元是高收入者”或“对年薪12万元的纳税人要加税”的说法是一种推演和误传。另外,在中低收入和高收入的划分上,国际上及我国均没有法律确定的标准,税法上也从没有确定过高收入的标准。我国不同人群和不同地区收入存在差距,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只是相对概念,不是绝对概念。

  点评

  正在吃土的小编只想说:先给我来12万吧,我也想多交点税。

  3、征信新政出台

  谣言类别: 失实报道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谣言内容

  原纪录周期5年提升为7年,超过一天为逾期!连续逾期三次者拉入黑名单!有了黑名单飞机票、高铁票、宾馆,手机都无法享受!子女无法上重点学校!身份证就有问题了,相当于盖个章...

与朋友圈谣言相关的实用资料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