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院现设有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治安学、交通管理工程、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6个本科专业和侦查、刑事技术、交通管理、治安管理、警察指挥与战术、警察管理、公共事务管理、法律文秘等10个专科专业。建有警务实战教学训练基地、模拟犯罪现场、车辆驾驶训练场、射击训练馆等7个校内实训场所和DNA检测、扫描电镜、痕迹检验等34个基础、专业实验室,在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建有4个校局协作基地、39个理论研究基地、50个教学实习基地(点).成立了警察管理研究所、道路交通管理研究所、应用心理研究所和公共安全研究所等12个科研机构。办有《浙江警察学院学报》和《浙江警察学院报》。学院图书馆藏书71.84万余册,并与滨江高教园区六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开展共建共享,实现了馆际互借,可共享图书达230万余册。
学院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较为合理,能够适应公安本、专科教育教学需要的教师队伍,同时还聘请当代美国最着名的华人法庭科学家李昌钰博士、中国工程院刘耀院士等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为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办学过程中,学院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与协作,每年举办"警察与科学"国际讲坛、每月举办"浙江公安论坛",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交流,为公安机关开展高层次警务交流与协作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并与美国纽海文大学李昌钰法医学研究所、美国山姆·休斯敦大学刑事司法学院、英国安保与爆炸物教育国际学院签订友好交流合作协议。
办学50多年来,学院始终得到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2001年4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来校视察并题词。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学院办学层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已为各级政法机关、保卫部门输送了1.4万余名毕业生,绝大多数毕业生已经成为各级公安机关的业务骨干,许多毕业生走上了领导岗位,涌现出了以全国公安一级英模、"全国最受欢迎的十大人民警察"王法金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毕业生,为浙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
学院同时还是公安部全国公安局长(政委)首任培训基地、商务部援外培训点和浙江省公安厅警官培训中心,承担了浙江省的教育援藏项目,办有西藏班。近三年,学院先后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被浙江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浙江省文明单位",并被评为浙江省首批"平安校园".
高考院校汇总推荐:
2013高考:全国各高考招生院校学校介绍汇总 点击此处查看
2013高考:浙江各高考招生院校学校介绍汇总 点击此处查看...
浙江农林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浙江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坐落于杭州西郊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临安市。经过52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涵盖农、工、管、文、理、法、经、医等八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校园占地面积25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是“一个读书做学问的好地方”。学校近十年的发展被誉为“浙江省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典型缩影”。
学校现有51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本科专业4个,省级重点专业3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9个。设有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环境科技学院、工程学院、园林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旅游与健康学院、茶文化学院、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林业干部管理学院)、体育军训部等16个教学单位,还举办1个独立学院——天目学院。学校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授予领域2个。具有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招生权。
学校现有教职工157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70余人。拥有共享院士2人、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1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政府特聘教授2人、省“151”人才工程培养计划70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9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省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省教坛新秀等1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教师10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9人。
学校面向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9000余人、研究生1000余人。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全国“挑战杯”竞赛一等奖2项。毕业生具有“肯干、实干、能干”的品质,近年来,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名列浙江省前茅。2007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学校现有省级重中之重学科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0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近5年,学校承担科研课题230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奖3项、省部级奖37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连续3年获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一批科研成果转化后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瑞典等10多个国家的近40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协作关系,开展学术交流、联合办学、科学研究等活动。
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先后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浙江省平安校园、浙江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2005级学生刘霆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
目前,学校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朝建设国内知名的生态性创业型大学目标前进。
高考院校汇总推荐:
浙江传媒学院是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一所培养广播影视及其他传媒人才的高等院校,是目前全国培养广播影视及其他传媒专门人才的两个主要基地之一。建校30多年来学校为中央和地方电视台、电台、影视制作等传媒行业单位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素有“北有北广,南有浙广”之称。
学校位于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市。学校两个校区分别坐落于钱塘江畔的下沙高教园区和江南名城桐乡市。学校总占地1286亩,总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其中,下沙校区占地786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桐乡校区占地500亩,建筑面积近17万平方米。
学校现设有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动画学院、管理学院、国际文化传播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新媒体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文化创意学院、文学院、音乐学院、影视艺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13个二级学院和大学外语部、社科部、公体部3个教学部,开设了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摄影、表演、动画、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工程等43个本科专业及方向。经浙江省教育厅批准,学校开设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动画4个“3+2”专升本专业,面向浙江省高职高专优秀应届毕业生招生,学制两年,公办标准收费,毕业后发全日制普通本科毕业证书。
目前全日制在校生逾9700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全校教职员工总人数860余人,正高职称的有85人,副高职称的有190人,有7名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才1名,第二层次培养人选5名,第三层次23人。省第二批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1名。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9人。
学校专业特色鲜明,教学实验设备先进,现有影视后期制作实验室、播音主持与导训实验室、数字影视特技实验室等18个实验室,74个分室。新建成的移动式电视高清导播(直播)实验室即八讯道高清电视转播车,配置业界最先进的技术设备。
目前学校单价在800元以上的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达1.38亿元,已建成的22层演播大楼投资1.3亿元,总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其中有1200平方米、400平方米、300平方米、200平方米等各种规格演播厅17个,是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基地。图书馆建筑面积4.14万平方米,各类纸质图书文献馆藏量已近百万册,电子图书47万余册,音像视听资料4.7万多件,已成为我国区域性广播影视资料中心。学校还与全国广电系统合作,建立90多个教学科研基地,积极构建学生专业实践和就业的平台。
近年来,我校的国际合作成绩斐然,先后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瑞典、韩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的40余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合作项目涉及本科交换生、短期交流生、毕业生留学、教师进修与交流、合作办学、国际学术活动等方面。目前,我校每年选派优秀学生分赴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法国、瑞典进行交换学习,交换生人数在逐年增加。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雄厚的师资,一流的设备,优良的学风,使我校的毕业生深受业界及社会好评,每年毕业生就业率在95%以上,许多毕业生成为广电传媒领域的精英骨干。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浙江传媒学院正以昂扬的姿态,本着植根浙江,面向全国,紧贴传媒,服务社会的宗旨,不...
浙江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胜地杭州。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创立于1897年,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1928年,定名国立浙江大学。抗战期间,浙大举校西迁,在贵州遵义、湄潭等地办学七年,1946年秋回迁杭州。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浙江大学部分系科转入兄弟高校和中国科学院,留在杭州的主体部分被分为多所单科性院校,后分别发展为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实现合并,组建了新浙江大学,迈上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在115年的办学历程中,浙江大学始终以造就卓越人才、推动科技进步、服务社会发展、弘扬先进文化为己任,逐渐形成了以“求是创新”为校训的优良传统。
浙江大学是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综合型、研究型大学,其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二个门类。学校设有7个学部,37个学院(系)。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1个。在ESI全部22个学科中,浙江大学有14个学科进入世界前1%,其中7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前100位。
浙江大学坚持“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打造卓越教育品牌,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未来领导者。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浙江大学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校友中当选为两院院士的有160余人。学校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引领浙大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始终走在全国高校前列;丰富的校园文化、先进的教学设施和广泛的国际交流为学生成长创造了优越条件。2011年,本科毕业生海内外深造率达到54.32%。
浙江大学注重精研学术和科技创新,建设了一批开放性、国际化的高端学术平台,汇聚了各学科的学者大师和高水平研究团队。近年来,发表权威学术期刊论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等主要科研指标保持全国高校领先地位,在科学技术和人文社科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学校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着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创新源、人才泵和思想库。2011年,科研到款经费达到28.17亿元,其中超过千万元的在研项目达到100余项。
浙江大学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448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3700余人,博士研究生8200余人,本科生22900余人;另有外国留学生3100余人。有专任教师3200余人,其中教授及其他正高职人员1200余人,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3人、国家“****”学者48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0人、“长江计划”特聘(讲座)教授8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9人。学校拥有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等5个校区,占地面积4.50平方公里,校舍总建筑面积207万余平方米,图书馆总藏书量643万余册,建有7家高水平附属医院。
“国有成均,在浙之滨”。今天的浙江大学,正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学校将秉承求是创新精神,致力于创造与传播知识、弘扬与传承文明、服务与引领社会,积极推动国家繁荣、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
学校占地1943亩,分下沙、文华和长安三个校区,其中长安校区正处于建设之中。学校现设有11个二级学院、一个部、一个独立学院和一个成人教育学院,即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会计学院、金融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信息学院、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人文学院、艺术学院、体军部、东方学院和成人教育学院。现有财政学、税务、会计学、金融学、工商管理、经济学、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日语、广告学、汉语言文学等37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16000余人。经过多年建设,学校已形成了多个富有特色、在省内及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拥有财政学、产业经济学、会计学、金融学科和企业管理等5个省级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学、经济史、经济法学、西方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伦理学、区域经济学、统计学、农业经济管理、社会保障、劳动经济学、人本经济学、数量经济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数学、国际贸易学、民商法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行政管理、英语语言文学、法学理论、国际法学、文艺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等24个校级重点学科。学校拥有财政学、会计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企业管理、经济史、伦理学、西方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经济法学、汉语言文字学、英语语言文学、行政管理、社会保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等15个硕士点。硕士点布局覆盖了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和人文科学等三大学科门类。
学校现有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00余人,有正高职称教师114人,副高职称教师27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人,省"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0人,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18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人员2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1人。70%的教师具有博士、硕士学位,高级职称教师占师资总量的48%,已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结构日趋合理,素质日益提高的师资和管理干部队伍。
学校一贯重视本科教学质量,把培养能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围绕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学校通过一手抓教学基本建设,一手抓教学改革,不断健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面落实。财政学、会计学等2个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产业经济学》、《财政学》等2门课程被确定为“国家级精品课程”,13门课程被确定为浙江省“精品课程”,28门课程被确定为校级精品课程,取得了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地方财政学》列入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广告摄影与摄像》列入了“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管制经济学原理》等4部教材列入了“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基础会计学》等24部教材列入了浙江省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教材。
学校十分重视科研工作,致力于科研学术水平的提高,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先后有4人次获得中国经济学界最高奖——孙冶方著作奖或论文奖,近几年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哲学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等国内权威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近40项,省部级项目200余项。同时,获得国家和省级奖励近40项,为我省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学校编辑出版的学报《财经...
浙江科技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集工、理、文、经济、管理、教育为一体的多学科全日制省属本科院校,其前身为成立于1980年的浙江大学附属杭州工业专科学校。学校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办学之路,逐步形成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FH)办学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学校被列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
学校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共有3个校区,学校面积1469亩。主校区位于城西小和山麓,依山傍水,林茂竹修,风景宜人。校区总建筑面积近43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69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01万册,电子图书94万种,中外期刊1900余种。现有11个二级学院,3个教学部(中心)。设有43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000余名,留学生400余名。
学校有20余年的对外合作交流历史。1984年,浙江省和德国下萨克森州草签协议,共同建设学校。1985年,正式签订协议。1990年,中德两国政府正式换文,开始两国政府级合作建设学校的项目。1992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中德合作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的试点院校。2000年起,先后与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等8所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开展了中德“2+3”联合培养本科生项目。由学校发起的“中德论坛: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在中德应用型高校中产生了较大影响,学校是教育部确定的论坛基地建设单位。学校还与罗马尼亚克鲁日巴比什—波雅依大学合作建立了孔子学院。
学校深入开展“质量工程”,按照“学以致用、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和“优化基础、强化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鼓励创新”的培养目标,积极探索具有国际化背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教学改革。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重点专业9个,省级精品课程19门,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0项。学生在各类国际、国内专业竞赛、学科竞赛以及体育竞赛中获得佳绩,科研和专利成果数量逐年增加。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努力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学科水平和科研实力有了较大幅度提高。现拥有省重点实验室和省重点创新团队各1个,拥有6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硕士学位立项建设授权学科。承担了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基金、省重大科技专项等一系列科研项目,近5年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项16项,到校科研经费达1.3亿元,发表论文3800余篇,其中SCI、EI、ISTP三大索引论文500余篇。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工程”,师资队伍朝着“高素质、高水平、有特色”方向迈进。现有教职工1100余名,专任教师800余名,其中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占74%,具有企业实践经历占30%以上,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入选省“151人才工程”61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5人,省级科研、教学团队4个。
学校秉承“崇德、尚用、求真、创新”的校训,深化改革,锐意进取,以内涵建设为主导,以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为己任,朝着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高考院校汇总推荐:
2013高考:全国各高考招生院校学校介绍汇...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