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今年牛津大学申请落下帷幕,该校最近发布了一系列面试问题样本,以试图向公众说明,在看上去很刁钻古怪问题背后,校方究竟期待从面试者身上看到怎样的特点。
这些问题包括了历史,生物科学,艺术史以及实验心理学各领域。按照牛津大学本科招生处的代理主任Samina Khan的说法,在所有牛津大学的招生过程包括GCSE成绩,个人陈述以及推荐信等等在内,面试这一环节是所有学生最为畏惧的部分。鉴于目前坊间已有很多关于牛津大学面试问题刁钻古怪的传闻,这次他们才会想要举几个类似的例子来让大家明白导师们这些问题背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期待。而不是大家认为的那样,只是单纯想要刁难学生,考他们多快想到正确答案或是想要知道他们有什么古怪的特长。
下面是一些问题的举例:
学科:历史
面试者:Stephen Tuck, Pembroke 学院
问题:How much of the past can you count 你可以数出多少历史?
答案:很显然,这是一个针对在十二三岁的时候学过数学的人所提出的问题。(对于那些学英语的人,问题可能会是“什么是小说能告诉我们,但是通过其他途径我们却无从知晓的过去?”,当然换其他学科也会有类似的问题)。这个问题想要看的是学生的strength(这是学校一直注重的内容),同时又希望看到应试者可以将历史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这对于通常都是分散学习各个学科的学生来说的确是很有难度的事情。
由此,这个问题就跟历史证据相关的事件联系起来。例如哪些过去发生在何处的什么事件有据可循?如果不可考,可以预估吗?(若可以,如何估计)?证据是否确实可信,充分可靠?有可能会产生误导吗(不论是主观无意还是有意)?根据学生的回答,后面有可能又会是一系列类似中世纪农业产量、英格兰工业社会的犯罪率、美国奴隶售卖的利润率等问题。当然更多的时候会就学生所学习的历史学科进行更深入的探讨,毕竟面试并不是专以刁钻取胜。
学科:生物科学
面试者:Owen Lewis, Brasenose 学院
问题:为什么一些栖息地会比另一些更适合存在生物多样性?
回答:这个问题希望可以鼓励学生考虑存在高密度生物群体的栖息地诸如热带雨林与珊瑚礁之间的共性。很多时候固定模式及关联性(patterns or correlations)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其背后的机制。
例如,一个学生可能会阐述热带雨林跟珊瑚礁都生长在赤道附近的热带国家。而最好的答案则是试图去解释地处热带是什么样的状况,而在赤道附近又如何有利于各种不同植物及动物产生、存活以及共生的。
新的物种会更容易生存或者说更不容易灭亡吗?一旦学生用一个看上去合理的理论回答了问题,紧跟其后就是让他们自证其论。看他们会用什么样的数据来支持。
学科: 实验心理学
面试者: Nick Yeung, University 学院
问题: 一项实验表明说威尔士语的人比说英语的人更难记住电话号码,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