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王夫之栏目,提供与王夫之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

解读:王夫之的"齐家之教"

王夫之的"齐家之教" 齐家之教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实用资料,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出国留学网(m.liuxue86.com)查看。

  解读:王夫之的"齐家之教"

  明末著名律学家朱载堉在《山坡羊·钱是好汉》中写道:“世间人睁眼观见,论英雄钱是好汉。有了它诸般趁意,没了它寸步也难。拐子有钱,走歪步合款。哑巴有钱,打手势好看。”非常形象地描绘了明末社会风气之坏。然而,在湖南衡阳却有一个特殊的家庭,历十四世,家教严格,内外表亲交游邻里,都称道不已。王夫之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大家族里。

  王夫之在《耐园家训跋》中曾回忆自己的经历:有时闲荡稍过,父亲不许见面,他则二三旬间都不敢声张,一定要是仲父牵引,长跪于庭前,听仲父反复责谕,讲述先祖遗训,泪流满面,然后才能得到几句温语相戒。

  正是受益于这样的家教家风,王夫之在世风败坏的时代,更重视家教。他把齐家与治国紧紧联系起来。王夫之说,“齐家之教,要于老老、长长、恤孤,而可推此以教国矣”。一言以蔽之,就是“正己齐家而忧社稷”。

  正己,从礼开始。王夫之说,作为父兄,不以谐臣媚子自居,就可免陷子弟于便佞善柔,这是敬。上对下以礼,下事上以礼。这便是正己。

  王夫之“齐家之教”有三大要义。

  第一,孝是万字之本。王夫之推崇父慈子孝,把孝当做是一切道德的基础,父母不仅要亲爱子女、抚养子女成人,还要对子女做到教育有方;子女不仅要赡养父母、对父母无违,还要敬亲尊老。

  1643年,24岁的王夫之遇到一件大事,这一年张献忠陷衡州,到处钩索名流,有不顺从者,则投之湘水。王夫之的父亲王朝聘是地方名流,不幸被抓。王夫之的哥哥王介之打算单刀赴会,与父亲同死,被王夫之拦住说:“我有办法。”他用刀子将自己的脸划伤,并刺穿双腕,涂上毒药,让创口溃烂,然后只身去往张献忠军营,说:我哥已死,我成了废人,我爹也70多岁了,对你们没有用,请让我们父子相聚。张献忠被其凛然之气折服,只好释放了他们父子。王夫之的孝由此可见一斑。

  王夫之对延泽十四世的慈孝家风引以为傲。其父王朝聘至性简靖,对王夫之兄弟耳提面命,一有违背常道之事,就正容不语。三兄弟不知所措。这时其母亲就会先探明其父的意图,然而告诫兄弟错在何处,最后还笑语宽慰他们。可见,这种严格的家教并非简单的粗暴批评,而是通过适当的交流,让孩子深刻认识错误并下决心纠正错误,既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又能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慈爱。

  王朝聘留滞燕邸,苦寒善病。王介之每想于此,无欢笑之容。有一年除夕,王介之悲吟“长安一片月”一诗,宛转欷歔,流涕被面。母亲有心痛病,一发病就十天半月不愈。王介之亦多病,但每天都服侍在床前,十多天不睡,常常两三天粒米不进。

  有这样的父兄做榜样,怎会不保持父慈子孝的家风绵延不坠?正如王夫之所说:“父兄立德威以敬其子弟,子弟凛祗载以敬其父兄……可以嗣先,可以启后。”

  第二,德是夫妇之义。家教家风靠夫妻共同扶持,父勤母助、夫妻同心,虽然贫穷但甘之如饴。王夫之父亲王朝聘宦学四方,家徒四壁;其母支盈补虚,煮药调食,晨起晏息,躬亲执事,秉力维持他的旅费。父母那种虽苦亦甜的生活给王夫之树立了榜样。

  王夫之的儿子王敔曾回忆自己的母亲:“孺人通文词而不拈笔墨,体孱弱而躬亲釜臼,播迁与先子以节义共矢,栖迟与先子以薇蕨共甘。”郑孺人是王夫之的第二...

与王夫之相关的实用资料

王夫之的"齐家之教"

王夫之 家庭教育

  王夫之的"齐家之教"

  明末著名律学家朱载堉在《山坡羊·钱是好汉》中写道:“世间人睁眼观见,论英雄钱是好汉。有了它诸般趁意,没了它寸步也难。拐子有钱,走歪步合款。哑巴有钱,打手势好看。”非常形象地描绘了明末社会风气之坏。然而,在湖南衡阳却有一个特殊的家庭,历十四世,家教严格,内外表亲交游邻里,都称道不已。王夫之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大家族里。

  王夫之在《耐园家训跋》中曾回忆自己的经历:有时闲荡稍过,父亲不许见面,他则二三旬间都不敢声张,一定要是仲父牵引,长跪于庭前,听仲父反复责谕,讲述先祖遗训,泪流满面,然后才能得到几句温语相戒。

  正是受益于这样的家教家风,王夫之在世风败坏的时代,更重视家教。他把齐家与治国紧紧联系起来。王夫之说,“齐家之教,要于老老、长长、恤孤,而可推此以教国矣”。一言以蔽之,就是“正己齐家而忧社稷”。

  正己,从礼开始。王夫之说,作为父兄,不以谐臣媚子自居,就可免陷子弟于便佞善柔,这是敬。上对下以礼,下事上以礼。这便是正己。

  王夫之“齐家之教”有三大要义。

  第一,孝是万字之本。王夫之推崇父慈子孝,把孝当做是一切道德的基础,父母不仅要亲爱子女、抚养子女成人,还要对子女做到教育有方;子女不仅要赡养父母、对父母无违,还要敬亲尊老。

  1643年,24岁的王夫之遇到一件大事,这一年张献忠陷衡州,到处钩索名流,有不顺从者,则投之湘水。王夫之的父亲王朝聘是地方名流,不幸被抓。王夫之的哥哥王介之打算单刀赴会,与父亲同死,被王夫之拦住说:“我有办法。”他用刀子将自己的脸划伤,并刺穿双腕,涂上毒药,让创口溃烂,然后只身去往张献忠军营,说:我哥已死,我成了废人,我爹也70多岁了,对你们没有用,请让我们父子相聚。张献忠被其凛然之气折服,只好释放了他们父子。王夫之的孝由此可见一斑。

  王夫之对延泽十四世的慈孝家风引以为傲。其父王朝聘至性简靖,对王夫之兄弟耳提面命,一有违背常道之事,就正容不语。三兄弟不知所措。这时其母亲就会先探明其父的意图,然而告诫兄弟错在何处,最后还笑语宽慰他们。可见,这种严格的家教并非简单的粗暴批评,而是通过适当的交流,让孩子深刻认识错误并下决心纠正错误,既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又能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慈爱。

  王朝聘留滞燕邸,苦寒善病。王介之每想于此,无欢笑之容。有一年除夕,王介之悲吟“长安一片月”一诗,宛转欷歔,流涕被面。母亲有心痛病,一发病就十天半月不愈。王介之亦多病,但每天都服侍在床前,十多天不睡,常常两三天粒米不进。

  有这样的父兄做榜样,怎会不保持父慈子孝的家风绵延不坠?正如王夫之所说:“父兄立德威以敬其子弟,子弟凛祗载以敬其父兄……可以嗣先,可以启后。”

  第二,德是夫妇之义。家教家风靠夫妻共同扶持,父勤母助、夫妻同心,虽然贫穷但甘之如饴。王夫之父亲王朝聘宦学四方,家徒四壁;其母支盈补虚,煮药调食,晨起晏息,躬亲执事,秉力维持他的旅费。父母那种虽苦亦甜的生活给王夫之树立了榜样。

  王夫之的儿子王敔曾回忆自己的母亲:“孺人通文词而不拈笔墨,体孱弱而躬亲釜臼,播迁与先子以节义共矢,栖迟与先子以薇蕨共甘。”郑孺人是王夫之的第二任妻子,曾与他一起颠沛流离,出生入死、历尽艰辛。夫妻一度幽困永福水砦,卧而绝食者四日。后来夫妻二人间道归楚,恰遇桂城失陷,淫雨六十日,无路可走。二...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