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生活在别处读后感栏目,提供与生活在别处读后感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生活在别处》读后感

读后感范文 生活在别处读后感

  《生活在别处》这本小说是描写一位天才的拙劣诗人的短暂一生。以下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生活在别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出国留学网。

  《生活在别处》这本小说是描写一位天才的拙劣诗人的短暂一生。诗人雅罗米尔并不是爱情的结晶,他父母并非真心相爱,也许只是偶然才有了雅罗米尔的出生。“诗人究竟是在哪里被怀上的呢?”这对于他的父母都是一个难以考证的问题。

  雅罗米尔小时候有点像我们小时候课文里面学到的方仲永,天资聪颖,出口成诗。他的第一句诗是“外公是个大坏蛋,偷吃我的小面包”。这样自私的话语因为语句的押韵而被盛赞。于是就有了“保姆安娜真正丑,就像一只小山鼬”、“妈妈,生命就像是野草”这样延绵不断的拙劣的诗句。这样被宠爱的孩子,他的生活重心只能是他自己,“他总是关注自己,想要审视自我,可是他找到的只是那个全副心思放在自己身上,审视自我的那个形象……”

  这个被宠爱的孩子长大之后喜欢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具有强烈的自私和占有欲,为了证明自己是革命的,竟然向警察局揭发他女朋友的哥哥要偷渡边境,其实这不过是他女朋友为了博得他喜欢的一句谎言。这让他感觉自己长大了,成熟了,独立了,当然也让他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其实故事是很简单的,我真佩服作者竟然写了24.3万字(翻译过来的汉字)。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一直在寻找为什么这篇小说叫“生活在别处”?直到雅罗米尔和女大学生恋爱,希望带女大学生回家,这时候,他感觉那只是妈妈的家,而不是他自己的家。因为他不自由。“诗人挣脱母亲怀抱而奔跑的时刻应该到来了。”为了争取自由,他战胜了妈妈,妈妈辛苦工作一天后只能在外面游荡,为了给儿子和女朋友留出空间。

  生活在别处的意义就在于生活是现实,梦想是别处。生活在别处就是走出家庭去追寻自己的自由和梦想。这种自由应该是有约束的自由,诗人的妈妈也渴望爱情,但由于责任,她只能将自己追求爱情的自由圈囿在心灵深处,这是正常的多数人的“别处”。诗人为了追求自己的自由、自己的革命,不管妈妈的感受,不管是否会伤害爱情,尽管那爱情也是他自己的,毅然决然出卖自己的女朋友。这样的“别处”只能以悲剧而终。诗人不是殉情而死的,而是平庸地病死了,实在是一种讽刺。

  小编精心推荐

  读后感范文 | 读后感怎么写 | 读后感作文 |

与生活在别处读后感相关的读后感大全

《生活在别处》读后感三篇

生活在别处 读后感

  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两篇《生活在别处》读后感,更多文章尽在出国留学网。

  《生活在别处》读后感(一)

  看完《生活在别处》,我突然的不想去思考任何的问题,只是放松的去回忆书中的只言片语,回忆那些片段带给我的惊奇。那些毫无掩饰的文字,带给我的仅仅是单纯的思想,这才是我们所需要的。

  战火硝烟的年代,到处是被法律所迫害的人们。残破的躯体,残破的灵魂,在那些战火里灼烧,焚化。而文人作为那个时代的精神力量,也已经被涂抹了很重的时代墨彩,诗人在短暂的一生中,浓妆艳抹的扮演了各种角色,完全沦为了历史的工具。虽然诗人在努力的挖掘自己的精神价值,燃烧着自己的激情,却并不能掩饰浓重的政治色彩和大背景下的时代气息。诗人的母亲也同样在战火中激情、疯狂、沉默、而后渐渐的麻木、失落,在悲剧中衰老,伴随她的仅仅只有她不愿被人看到的“褶皱的肚皮”和那垂死的激情。诗人的父亲在战火中死亡,而他和母亲却依然遭受着社会的精神压迫,这种压迫让人疯狂,让人窒息,比那些刀枪子弹更让人难以忍受。

  尽管诗人成功的让画家和周围的人刮目相看,却已经失去了原本作为诗人的自由抒情,仅仅是在这个疯狂的文学时期留下点不一样的东西,而那是什么,一点也不重要。

  是么?不重要?那诗人又为什么想留下东西呢?终究是条不过那文化的长河,在河水中肿胀、腐烂、而后消失。

  政治依然在继续,那么留下的东西有什么用?没用,但依然要留下,至少那些曾经令他发狂、出众的东西。或者是一些没有头的女体画像,或者是一些类似“石头的腿,穿上了沙的长袜”的诗句。那些残留着他疯狂思想的东西,遗留。只有这些,才能让他觉得自己有所为了,安心的倒在历史的黄土里。

  那些如“在手术台上邂逅一把雨伞和一台缝纫机就是美。”以及“睡着了,一只眼里有月亮,一只眼里有太阳。”的晦涩语言,伴随诗人深埋在黄土下,酝酿着更深的文化。

  而我们一样,在这个政治的背景下疯狂,死亡,然后在黄土下酝酿着更深的文化。仅此而已。

  《生活在别处》读后感(二)

  为什么生命不能有多种可能?让我有充分的选择,并一一实践他们从而挑出比较好的?昆德拉让想象变为现实。人在小说里可以有不同的生活,做不同的人,扮演不同的角色。他创造不同的世界,体会他们,分析他们,感悟。他的思想在跳跃不定,像是交响乐有不同的主题,按照一定的节奏或调子在不同章节之间行走。这有时让我迷路。

  《生活在别处》是人寻找伟大的自己的历程。主人公在逃离。从现实中。因为现实的自己是母亲的、父亲的,不是自己的自己。于是挣脱,挣脱别人期望的围城,寻找内心期望的自我。但自己期望的自己需要舞台,需要别人眼光的赞美,期望认同。别人毕竟是别人。不一样的。别人就像一面哈哈镜,在这个镜子里他找不到自己真实的影象。但是“他的视野无法穿越镜墙,他总是处在镜子的包围当中。”

  也许生活当中有的人期望在空间上逃离以达到心灵逃离的目的。但是无论走到哪里,人如昆德拉所说的都是一条栓着皮带的狗,即使你走的很远,你依然能够感受到这条皮带。这条皮带让我想起一首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有的皮带是临行密密缝过的,是自己想要的关心和爱护,这束缚是剪不断,理还乱的。

  真实的生活在别处,永远在他不在的地方。梦想是现实,现实是梦想。

  但是也许有时我们经过实验会痛苦的发现自己所寻找和摹...

与生活在别处读后感相关的读后感大全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