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白鹿读后感栏目,提供与白鹿读后感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白鹿读后感(必备4篇)

白鹿读后感

白鹿读后感(篇1)

  巴尔扎克有句名言:“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以前,我对这句话不是很理解,直到读了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才觉得果真如此。每一个民族的故事都是一部史书;而一个家庭的变迁,往往也就是这个民族发展史的小小缩影。

  《白鹿原》是一部内容丰富、扎实而且有着历史深度的长篇小说。小说以白、鹿两家的矛盾为线索,反映了从国民革命到解放初期关中平原农村面貌的发展变化。其中的主要人物虽然都是生活在农村的普通农民,但是作者通过形象的艺术塑造和真实的生活画面,展现了作品所要表达的历史观和革命观。小说中每个人物的形象都很鲜明、丰满,很具典型性。作者将人物的命运和性格与展示整个社会的历史变迁相结合,从而加强了人物性格的深刻性和丰富性,揭示了传统文化中某些落后思想的弊端,如“窝里斗”等;同时也对封建伦理道德给予了严厉地抨击,起到了唤醒读者树立民族危机感的警示作用。

  初读《白鹿原》时,每当碰到那些描写人们封建迷信行为和事件的语句时,我会觉得好笑。可对于他们的愚昧,却发现自己怎么也笑不出来。然而主人公白嘉轩的仁义之心,又会让我感到一丝安慰……相比之下,我想到了时下人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在我们中华民族灿若群星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值得我们继承的东西,也有需要我们摈弃的东西;我们要“取其精华,舍其糟粕”,将中华文明的精华发扬光大。

  在小说语言风格上,陈忠实对富有地方特色的典型方言进行了独特地运用。这对长期生活在关中平原上的人们来说,不由得产生了一种亲切感。其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部《白鹿原》,有很多值得我们去细品和学习的东西,其中的道理也说不尽道不完。然而,岁月的风尘不仅不会使其减色,反而会更加光彩夺目。

白鹿读后感(篇2)

  看了白鹿原的电影版本与电视剧版本,两个都没有完完全全的看完,但基本已经摸清了每个人物,电视剧版本的刻画比较细,有点像纪录片一样,很长,看了电影版本就再也看不下去电视剧版,直接跳到后面看结局。这部剧刻画了多个人物,每个人物都有其鲜明的性格特征。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就像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就像鹿兆鹏、白孝文、黑娃,三个有不同的爹教育下长大的孩子,看事情的角度也不一样,鹿兆鹏的天性本善,他爹虽然是个大混蛋,但没有去阻碍自己孩子成长也没有过度的施展老子的权利,压制儿子表达自己的观点。而相反白家,虽然白嘉轩是个正义的人,但他同时更爱自己和自己的面子,儿子在他面前连实话也不敢说,只能表现出善的一面,而恶的一面长久被抑制,最终爆发,有点像冲破老子权威的爽感,让白孝文最终成为了心狠手辣奸邪狡猾的人。黑娃从小就经常偷听到白嘉轩与鹿三的对话,没有加以引导,最终以自己的理解去成长,实际内心地是善良的,长大后的忘恩负义得不到父亲的理解等等,最后把他推上了不归路,在看到黑娃对救鹿兆鹏和对百灵的感情不难看出,黑娃内心底的善良。

  回归到家庭教育,对孩子只能加以引导而不能抑制他的善与恶,更不能一味的逼迫孩子从善正直,只有他自己内心成长的平衡,对日后做人做事才会有自己的是非分辨能力,不至于过度极端。

白鹿读后感(篇3)

  朱先生是我在《白鹿原》里最喜欢的人物,从开篇他就被罩上了神秘的色彩。他博学笃志,无所不知,清高不羁,料事如神,在原上是个“神一般的存在”。孤身进兵营,一句话退清兵更奠定了在原上“圣人”的称号。内...

与白鹿读后感相关的读后感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