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学具有高度的艺术性。1教案就像是老师上课的脚本,对于编写教案还有什么比较疑惑的地方吗?以下是栏目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离子反应教案 ”,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离子反应教案 篇1
各位专家、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的内容。第一课时主要对电解质、酸、碱、盐的电离本质做了详细的讲解。本课时是在上一节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整个第二节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为以后学习化学奠定基础。离子反应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本节在全书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概念多且抽象难懂,为避免枯燥,从实验入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微观粒子的分析,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概念。
【学习目标】:
1、认识离子反应及其本质,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所发生的反应。
2、掌握离子反应(复分解型)发生的条件。
3、初步学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离子反应。
【重点】:离子反应(复分解型)发生条件的探究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难点】:离子反应的概念和本质。
二、说教法:
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实验、讨论、启发、对比、归纳多种方法相结合。以实验为基础,以理论为指导,让学生的眼(观察)、手(实验)、口(讨论)、脑(思考)处于多功能协同动作的状态,来达到牢固掌握知识,启迪思维,培养综合能力的目的。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由于此节课时面对的16,17岁的高中生,他们的形象思维在这一阶段还是暂主导地位,所以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这点,以直观形象实验教学为主、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探索认清事物的本质。
2、学法指导
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旧知识为指路灯来探寻新知识,层层深入掌握新知识。使学生基础知识应该扎扎实实巩固。在学习过程培养了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这节课我尽可能用实验来引出问题,解决问题。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说教学程序
1、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概念的教学:本节课为了便于观察、分析、讨论,因为该实验无危险性,且操作比较简单,采取分组进行实验。首先我通过“魔术表演”引入课题,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奇妙。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实验,在做CuSO4、BaCl2的实验时,避免Cu2+对观察实验现象产生干扰,要求同学们按照实验报告单上的内容,将CuSO4溶液滴加到BaCl2溶液中,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给出合理的解释,让同学们通过对混合前后溶液中存在溶质离子的分析,从而引出CUSO4 与BaCl2反应的实质是Ba2++SO42-=BaSO4,引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