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给教师的建议栏目,提供与给教师的建议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给教师的建议》是前苏联B.A.苏霍姆林斯基所着,是本教育经典书,由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译者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从苏氏的其他着作里选译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改称《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没有人是完美的,我们之所以有两只耳朵,一张嘴巴,就是为了让我们多听取别人的建议。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一】

  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受益匪浅,从中选出这几个“建议”谈谈我的想法。

  一、教师,珍惜学生对你的信任

  “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师应该学会蹲下来看学生,使他们感觉到你对他是公平的,信任的。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贵之处,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没有好坏之分。

  在学生做好的大时候,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在学生做的不好的时候,我们更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使他们在认识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不要加以指责,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样。其实他们也很痛苦,作为教师就是要时刻给他们启发和鼓舞,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有自豪感和尊严感。

  二、教学相长,取长补短

  “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练习本的字迹端正秀丽,错别字很少,那么这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级里学生可以学到许多东西”想一想,我这几个月的教学其实真是这样的,“练习本”就是学生习惯养成的一面镜子,也反映着一名教师的教学效果。对于新教师而言,学生习惯的养成是今后有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我所缺乏的也就是这一点,要时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更省力更有效。

  要对同事们的经验加以研究和观察,并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学习优秀经验,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

  三、教师的教育素养

  “关于学校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只是他的知识的事业中的起码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可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其实,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想想自己,在这方面做得确实不好,每天不停地忙于备课、上课、批改,管理班级,总是抱怨没有时间读书,但闲暇时又懒得动,而那些教育书籍却安安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早已落满了灰尘。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想起找一点书来,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文章,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此时,想一想实在是可悲!

  可怜!现在觉得自己还年轻,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还足以能“应付”小孩子,然而面对飞速发展的今天,可以说孩子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了,我们不得不时刻要求自己要走在前面,那么惟有读书才能武装我们的头脑,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的尴尬境地。而读书的这种意识更应该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

  年轻的我对于教师这个行业还存在着比较稚嫩的想法,而学习对于我来说是补充自己,使自己成熟的一个最好的方法,我要不断地学习,积累经验,使自己能成为一名名师。

与给教师的建议相关的读书心得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

给教师的建议 读书心得体会给教师的建议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有哪些经验和想法和大家一起分享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更多详细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哦。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1

  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推荐》,我从中受益匪浅,要想做一个好老师,不但但是知识上的给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热情,来感化每一个学生,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

  首先,我要树立一个信念――天下没有笨的学生,学生的心灵都是完美的、善良的。

  我要发自内心地热爱我的学生,不管这个学生是谁,不管这个学生成绩如何,不管这个学生长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爱他们。我深知这种爱的力量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每一个学生都不愿意自我被老师忽视、遗忘,期望自我在班上、在老师面前表现一下自我,证明给大家看,自我是多么的优秀。其实这种需要是每个学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为老师,是不能忽视这一点的。

  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工作,爱我的教学,如何去爱,这还是一个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学习的一个问题。当我是学生的时候,我常常会有厌恶上课的经历,这往往是因为我厌恶这个老师。为什么会厌恶呢?――上课枯燥呆板,布置超多作业、知识含量低、知识范围窄、知识老化、不懂装懂、架子大、单纯的知识灌输、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用心性低等,往往是这一类老师的共同特征。

  现代的老师,显然不能这样下去,作为受过现代教育的新一代老师,我要有现代的教学。

  首先,我要学会研究教学――怎样让自我在课堂内最有效的发挥――我的学生能有最大的收获――不仅仅仅是知识的理解,还要有学习的热情、有主动学习的渴望、有探究学习的潜力以及有提升内心世界的愿望。

  课堂之前,我就应怎样做呢?我需要认真思考以下这些问题――“这节课我要教给学生什么?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难教的是什么?学生最易理解的是什么?最难理解的是什?”“我就应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用心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求知的渴望?”“我的数学设计是否合理、完善,还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方案呢?其他老师又是怎样设计的呢?哪一点是值得借鉴的呢?别人的为什么好呢?好在哪里?”“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渗透用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有一个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发生突发事件,我有什么应变措施呢?”……我都就应认有效地真对待,作好充分的思考与准备,显然这一步要花费超多的时间和努力,但是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关系到我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

  作好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课堂时间内,是我开始展示自我才识的时候了。所以我首先要在精神面貌上作好文章。当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展此刻学生面前,不仅仅给自我带来信心,也能够鼓舞士气。当我开始进入主角时,依据教学设计进行讲学,那是务必的,但我不能死抱设计而不知灵活应变。

  我还要仔细的观察我的学生,从他们的眼神、表情、声音和动作,来决定自我的讲课状况和学生的理解潜力以及快速评价这是否与预期效果吻合。经过大脑的快速运转之后,及时适当地调整我的教学设计。

  学生是否专心上课,精神状态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到我的教学效果,所以,当学生士气低迷时,我应怎样鼓励他们;当课堂气氛沉闷时,我又应怎样调动气氛,让大家活跃起来;当学生情绪高涨时,我又应怎样正确引导他们;当学生提出了奇怪的问题,我又难以解答时,我又就应怎样做;当我的教学...

与给教师的建议相关的读书心得

小学教师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读书心得 小学教师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给以学生适当的引导,毕竟他们的思维还不够深刻,思想还不够成熟。以下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教师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供您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出国留学网查看。

  我最近阅读了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十七建议《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喜欢做的事》,深切感受到在当前课改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在教师职业道德、教师教学行为、教师教育教学等方面都要有全新的认识,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就此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给以学生适当的引导,毕竟他们的思维还不够深刻,思想还不够成熟。那么应该培养学生喜欢做哪些事呢?这里我有几点体会。

  一、 如何建立师生友谊

  苏霍姆林斯基写道:“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是要付出巨大的劳动,花费很多精力的。

  有些人认为,要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只要带领他们去参观旅行,跟他们一起分享欢乐就行了,我认为这些看法是错误的。建立跟学生的友谊,必须具有巨大的丰富的精神财富。缺乏这种精神丰富性,友谊就会变成一种庸俗的亲昵关系,而这对教育是一种危险的现象。”因此,要有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就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情感交流。

  二、 平等、民主地与学生相处

  记得自己上学时,对老师必恭必敬,对老师说的话也是惟命是从,不敢有半点不敬和怀疑。可现在的学生却不同,他们和老师有说有笑,有时,老师不对的地方他们敢当面挑刺,和老师说话也总以一种同辈人的语气,似乎老师在他们眼里算不了什么。一开始有点接受不了学生的这种态度,但读了此书,受到启发:虽然学生是未成年人,认识问题有不可克服的局限,但发扬民主却是对学生权利的尊重。民主就是凡事多商量,在商量中体现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在商量中实现学生的主体价值。教师在建立民主的氛围中,需要特别注意对话的平等,这是所谓商量的意义所在。民主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共识和基本追求,也是社会理性的重要标志。

  三、 阅读

  我们可以看出,在书中众多的建议里,不止一次提到阅读,将阅读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

  位上。作者提到:“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学好的重要发源地”,他还说:“你应当记住,无论哪一种爱好,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打动他的心,那就不会带来益处。”因此,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下去。他的这一番话,可以看出他对学生喜欢上阅读是何等的重要。

  四、应当引导每个学生去接近的学好的发源地。那就是使他特别喜欢一门学科,然后由这门学科引申开去,去参加与此学科有关的各种活动,思考与此有关的各种问题。从而确立起自己的爱好,在这一方面,我们教师还是大有可为的。反问一下自己,你去努力让你的学生喜欢你教的这门学科了吗?

  我们每一位教师,能够对待差生像苏霍姆林斯基这样有耐心,像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善于思考,相信学生在你的教导下会越来越进步。

  小编精心推荐

  

与给教师的建议相关的读书心得

教师读书心得:《给教师的建议》

读书心得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

  教师的人生,应该有创新精神。以下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教师读书心得:《给教师的建议》”,供您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出国留学网查看。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切感受到如今教师与学生应该建立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自己在教师职业道德、教师教学行为、教师教育教学等方面都要有全新的认识,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最近阅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受益匪浅,就其中印象深刻的几点建议谈谈自己的体会。

  在他的第二十八条建议里,他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这种劳动主要是指动手操作,而且也不是随便什么样的劳动,而是指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劳动一定要有思想,能促使孩子思考,能让他将各种事实联系起来去考虑。他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就出自这一条建议。在这条建议中,他不仅强调阅读,而且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看得很重要,他说,我看到,那些双手灵巧的儿童,热爱劳动的儿童,能够形成聪敏的、好钻研的智慧。确实包含思想的手工劳动对于锻炼学生的智慧,促进他思维的发展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这条建议里苏霍姆林斯基还列举了四种应当使学生选择的劳动方式,在我看来,在四五十年前苏联能够进行的这些劳动,在我们中国恐怕是找不到了。不是条件达不到,而是我们根本就没有考虑这样去做。像他说的那些设计制作各种装置、机械、仪器的活动室,那些家业实验活动基地,有几所学校愿意去做呢?特别是农业劳动,他说,我深信,农业劳动——这是最能启迪智慧的劳动活动的种类之一。可是,在我们的城市学校,几乎已经绝迹了。

  这不知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即使是实验室,有多少学校能真正重视它的建设呢?

  建议第三十五条和第三十六条都是说培养学生记忆力的。

  记忆力,不管对于学生的学习或者是成人的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大凡在学习上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无一不是具有比较强的记忆力,那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呢?靠死记硬背能锻炼出好的记忆力吗?苏氏在这两条建议中做出也比较详细的说明。在他的文章里,他特别反对“死记硬背”,他会这种记忆方法“甚至会造成幼稚病,简直会把人变成傻瓜”。

  那么他强调的是怎样的一种记忆方法呢?他说,依靠自身的努力和顽强的意志而获取的知识越多,逻辑的认识对学生的情绪领域触动得越深,那么记忆就越牢固,新的知识在意识中的安置就越有秩序和严整。在这里,他特别强调了有理解的记忆。也就是说,在记忆的过程中,不随意记忆占得成分越大,他可能记忆的东西就越牢固。

  怎样才算是有理解的记忆,如何将记忆长久的保持下来呢?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向老师们提出了一个建议,也就是要确定随意识记和不随意识记之间的合理比例。他说,假如我们把六年级学生需要记住的教材量用x表示,那么学生就应当同时思考和理解多出好几倍的教材:3x。同时,这些不随意识记的东西要和随意识记的东西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虽然不一定是最为直接的联系,但也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由不随意识记随时能勾起随意识记的内容。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随意识记(比如阅读的书籍)有助于使人的思想活跃起来。人的思想活动越积极,他的随意记忆就越发达,他保持和再现大量材料的能力就越强。如果一个人思考过的材料比教科书要记熟的材料多好几倍,那么再照教科书去识记(熟记)就会是死记硬背。

  在这里,苏氏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一个学生知道得越多,他不理解的地方也...

与给教师的建议相关的读书心得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读书心得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书中每一条建议都充满教育智慧,事例生动、分析精辟,启人深思。以下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您整理的“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供您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出国留学网查看。

  我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书中每一条建议都充满教育智慧,事例生动、分析精辟,启人深思。从中我明白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在此从微观细节方面扼要谈谈三点读书感悟。

  感悟之一:成功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

  何为教师素养呢?苏霍姆林斯基从三个方面阐述教师的教育素养:这首先是指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广博的知识。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懂得各种研究儿童的方法。教育素养还有一个方面,谈到它不能不使人焦急,这就是教师的语言修养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述就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以后需要花在抠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教育素养的第一个标志,就是教师在讲课时能直接塑造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教师讲述教材就好比是向交谈的学生发表议论。教师不是宣讲真理,而是在跟学生娓娓谈心。

  感悟之二:成功教师应善于引领学生

  关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论述:“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没有兴趣的指引和铺垫,学生会觉得学习是枯燥无味的,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因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学科兴趣方面要多下功夫,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顺利获取知识,在体验一次次成功之后,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激发学习的动力;教师要钻研教学方法,用科学的教法引领学法,例如,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那样,我们若能把带有游戏性质的作业、科技知识、百科知识、趣味故事、趣味实验等列入教师备课的内容,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感悟之三:成功教师应善于思考

  善于思考才能有创新,读《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我们可以看到苏霍姆林大师的教育智慧,似乎能看到他正在凝神思考,郑重地审视着学校教育的每一细节,我觉得善于思考是他精彩人生中最具魅力之处。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五条提出“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第一套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第二套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源来源。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述来看,第二套大纲是保证第一套大纲顺利完成的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

  读过这本书,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勤于读书、善于思考,做一名成功的教师。通过读书,提升教育素养;借助思考,使教育充满睿智。因为只有智慧含量较高的教育才算得上是一种阳光的沐浴、雨露的滋润,才能真正涤荡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素养。

  小编精心推荐

  

与给教师的建议相关的读书心得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下面出国留学网为大家整理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欢迎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出国留学网读后感栏目。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的100个建议》这本书里面,谈了关于教育的方方面面的问题,有很多闪光的东西,当然不是金子,虽然存在国家、社会、民情、地域等种种因素的差异,但书中许多宝贵的经验仍然能够为我们所借鉴。看这样的书,领人感悟到了很多东西,作为一名刚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年轻教师,我读这本书的时候,被深深的触动了。下面我就根据自己读到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世界上没有好的教育方法,只有适合的教育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在第一个建议中提到,“我们作用于学生精神世界的最重要的工具是教师的话语、周围世界的美和艺术的美……”

  古人有一种说法:“乐人易,动人难。”也就是说,让人开心容易,要想感动人很难。其实我觉得,乐人和动人是语言的两种不同风格,幽默的极致也能动人,例如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当你读到:“9个刚刚在学走路的包括各种不同肤色、穿着各种各样的破烂衣服的小孩,冲到一次民众大会的讲台上来,紧紧抱住我的双腿,叫我做爸爸!”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你的心里能不一阵波澜起伏吗?

  我想,一个语言贫乏单调、枯燥无味的教师吸引的学生恐怕也很有限。作为教师,我觉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无论我们采用的是哪一种风格,只要能吸引学生就是成功的语言,教育的方法我不敢妄言,只是感觉如果这种教学方式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就是好的方法。

  二、课堂质量是我要诛求的目标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书中,我还读到这样一段话“‘批改作业本占去了全部业余时间。’……面对着一叠叠作业本要批改,不止一个教师会不寒而栗,这不仅是因为要耗费许多小时的劳动——令人苦恼的是,这是一种单调的非创造性劳动。”

  这让我想起一则黑色幽默,说有一位中学语文老师英年早逝,死后在人们办丧事的时候,突然诈尸,从棺材中坐了起来,边上的人都吓呆了,两股颤颤,手足无措,幸好,这位老师一个熟悉的朋友较为镇静,扯起了嗓子喊道:“那个,某某某老师,快来改作文。”话音刚落,尸体应声而倒,再没反应。这当然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从中可以看到许多老师在作业堆中疲惫不堪的影子。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减轻老师负担的三个方法:第一、在每堂语法课上抽出一定时间,让学生书写和记住可能犯语法错误的词语;第二,为家庭作业的完成做细致、周密的准备工作,以防出错;第三,定期抽查:教师有时收几个学生的作业本批改,只有测验时才全面批改所有学生的作业。

  前两个方法是避免学生作业出现大量错误,教师批改起来才能健笔如飞,节省时间。我觉得,这是向我们课堂要质量的另一种说法,课堂质量上去了,批改作业的时间少了,等同于我们教师的生命就延长了。所以,可以这样说:“课堂质量是教师生命的延长线。”后一个方法的提出,我觉得可以稍作修改,采取平时分层次、不定期抽样检查,测验时候进行全面批改的形式。

  三、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

  在探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是真正有效的”这个问题时,书中还有这样一段话,非常诙谐有趣:“我不由得想起波兰的着名教育家亚努什·科尔恰克的话:‘指望别人给你拿出现成的思想,无异于让别的女人替你...

与给教师的建议相关的读后感范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5篇

给教师的建议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感悟

   教师这一职业似乎是十分浅显的,几乎什么人都可以对此评头品足,什么人都想跃跃欲试,但它又仿佛是十分神秘的,多少的仁人志士花费毕生的精力都没能把它研究透彻,下面出国留学网为大家整理了: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欢迎阅读!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一

  一本好书就像一盏明灯,能够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为我们指明前行的道路。假期间,我拜读了教育大师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让我的心豁然开朗,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细细品味此书,就好像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学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为我指点迷津。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听得入了迷,连做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认真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课后,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这让我震惊,这位教师该有多么热爱他的教师这个事业啊,我们很多人都失败在对工作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一样的时间有人也在忙于工作,教学,可是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而没有主动去研究,所以最后也没有得到什么收获而且还会常常抱怨事情多、时间不够用。

  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我们提高自己的方式就是应该不断学习,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每天抽时间不断地读书。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才可能学会灵活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达到节约时间的目的。荀子说过:“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有了丰富的知识积淀,我们才能厚积而薄发,提高我们的专业素养。我们读书要一边读一边记录,进行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提高我们的教育智慧。常读书,就会让我们有更深厚的教育理论作支撑,就能使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分析教材更到位,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教材更加的得心应手了。在读书与教学实践中我们慢慢积累,就能慢慢摸索出我们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想起来真是可悲!相信哪位古圣先贤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

  读书应该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以前总觉得教育是一件简单的事,“学生需要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我自己觉得装够一桶水就足够了,可是通过读书我发现自己的眼光太狭隘了,学生是一个装不满的水桶,自己永远是被他们追赶的送水工。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更迭的速度,让人时刻感到知识的滞后。教科书不断改革,学生的生活接触也越来越丰富多彩,社会信息交流越来越通畅。作为课堂教学的行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应该有交流的基础,一桶水已经满足不了新时代学生的需求,我们要在工作中读书﹑学习,从而可以让自己知识渊博,让学生感受的教师的知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进而教师能在给予学生知识的同时给学生以启发和向往,让他们对知识的学习也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

与给教师的建议相关的读后感范文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句子摘抄

句子摘抄 给教师的建议 文摘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文摘

  1、能否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取决于教师对这个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人成绩的看法,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2页

  2、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就是说,在学习中,无论就脑力劳动的内容(作业的性质),还是就所需的时间来说,都应当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

  摘自:《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页

  3、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表,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7—8页

  4、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10:1,30:1,50: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这里的问题还不仅在于教师的理论知识在数量上的增长。数量可以转化为质量:衬托着学校教科书的背景越宽广,犹如强大的光流照射下的一点小光束,那么为教育技巧打下基础的职业质量的提高就越明显,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叙述、演讲)时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8页

  5、在小学里,你要教会所有的儿童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必须使阅读能达到这样一种自动化的程度,即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所读材料的能力要大大地超过“出声地读”的能力。前一种能力超过后一种能力的程度越大,学生在阅读时进行思考的能力就越精细,——而这一点正是顺利地学习和整个智力发展的极其重要的条件。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10页

  6、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能不能顺利地学习,首先就取决于他会不会有理解地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因此,小学教师应当仔细地研究,每一个学生的这条能力是怎样发展的。……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一个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的学生,比起不掌握这种乍看起来很简单的迅速阅读能力的学生来,就显得能够更迅速、更顺利地应付任何作业。在他的脑力劳动中就没有死记硬背。他阅读教科书或别的书籍时,比起那种不会同时阅读和思考的学生来,情形就完全不同。啊在读过以后,能够清晰地领会对象的整体和组成部分、相互依存性和相互制约性。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10页

  7、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而没有学业落后的现象,教师的工作就容易...

与给教师的建议相关的实用资料

《给教师的建议》感想

给教师的建议 教师读书感想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给教师的建议》感想

  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学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一共谈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珍宝。他的每条建议都与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息息相关,不是讲一些生硬的大道理,建议和劝告看似浅显,实际上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的积累经验。他用那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和一些常见的现象、普遍的观点及颇具争议的问题结合起来,独具观点,道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几点对自己深有启发的观点。

  一、谈教学方法问题。

  ——“多年的经验使我们得出结论,可以把所有的教学方法归为两类:一类是使学生初次感知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另一类是使知识得到进一步理解、发展和深化的方法。”

  我的感想:有些道理是很明了,但作为教育者要能明确地意识到这些理论在指导自身教育实践中的作用,这样才会避免教育行为的盲目性。在计算机教学中,充分反映出这两类教学方法结合的必要性。介绍一个新软件时,就要采用第一类教学方法,让学生初次感觉,培养兴趣。当学生逐步了解一个软件后,就要向更深的层次锻炼他们的学习技能。

  二、谈少年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

  ——“少年好像刚刚睁开眼睛看世界,他会逐步地认识到,生活中的一切并不像初看起来那么简单,对人不能凭最初的印象就下判断。”

  我的感想:少年学生,也就是我们的初中生,普遍存在“逆返”心理,这种现象其实质表明少年想要独立地判断问题,同时又不希望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也许他们口头上不承认自己认识问题的极端性,但在内心却在积极地思索,寻求事情的本来面貌。做这样的学生的老师,要特别具有广博的知识,要努力在知识与现象的理解的深度、广度上吸引学生,要求教育者能用力推一把,促进学生的智力与情感的发展。对于学生的一些充满好奇心的问题应当认真、全面、科学地给予解答,这样才不至于扼杀其探求知识的欲望。

  ——“正是因为少年有时有意识地不去关注细节,少年往往对逐字逐句的识记持轻视的态度,他们认为那是死记硬背。少年完成一项困难的创造性作业,也觉得比背诵一首短诗更容易。”

  我的感想:这就解释了为何有学生,尤其是男生,特别喜欢计算机课。因为他们更喜欢挑战、创造性的作业。如果给他们安排难度合适的学习任务,会让课堂更加活跃又富有创造力。

  以上是我的一些感想,《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适合细细读,慢慢嚼。每一次回味,都会有不同的感悟。

  小编精心推荐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 教师读后感

...

与给教师的建议相关的读书心得

苏霍姆林斯基与书香校园建设

书香校园建设 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与书香校园建设

  引言

  一项以"营造书香校园"为基础的"新教育实验"正在中国的21个省市的205所学校展开。

  这个实验被许多媒体称为是中国的"新希望工程"。

  很多年前,我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看到这样一段话,它使我刻骨铭心:"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新教育实验"的重要精神财富之一。

  一、苏霍姆林斯基论读书

  (1)"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活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籍,对书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一所学校也可能缺少很多东西,可能在许多方面都很简陋贫乏,但只要有书,有能为我们经常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

  (2)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表,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3)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这里的问题还不仅在于教师的理论知识在数量上的增长。数量可以转化为质量:衬托着学校教科书的背景越宽广,犹如强大的光流照射下的一点小光束,那么为教育技巧打下基础的职业质量的提高就越明显,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叙述、演讲)时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

  (4)在小学里,你要教会所有的儿童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必须使阅读能达到这样一种自动化的程度,即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所读材料的能力要大大地超过"出声地读"的能力。前一种能力超过后一种能力的程度越大,学生在阅读时进行思考的能力就越精细,--而这一点正是顺利地学习和整个智力发展的极其重要的条件。

  (5)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一个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的学生,比起不掌握这种乍看起来很简单的迅速阅读能力的学生来,就显得能够更迅速、更顺利地应付任何作业。在他的脑力劳动中就没有死记硬背。他阅读教科书或别的书籍时,比起那种不会同时阅读和思考的学生来,情形就完全不同。啊在读过以后,能够清晰地领会对象的整体和组成部分、相互依存性和相互制约性。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10页

  (6)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而没有学业落后的现象,教师的工作就容易了。实践证明,如果阅读对于学生成为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那就没有必要花费许多时间给学生补课了。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11页

  (7) 对一个善于观察的学生来说,也比较容易培养起对科学书籍的感受性。不经常阅读科学书籍和科普读物,就谈不上对知识的兴趣。如果学生一步...

与给教师的建议相关的实用资料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