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的“中国希望”小学:姆赛多-北京小学》新闻由新华网06月26日报道。 新华网内罗毕6月21日电(记者宋晨郭倩王雅楠)21日,来到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姆赛多-北京小学”参加爱心捐赠活动的中国主持人刘芳菲、演员海清、歌手李健等人刚到学校门口,就见孩子们整齐地列着队,用刚学会的汉语热情地喊“欢迎”。
马萨莱贫民窟离内罗毕最繁华的大街10公里,是肯尼亚最大的贫民窟之一,常年居住着约50万人,他们的日均生活费不足1美元。贫民窟里没有像样的路,黄泥土道边上是些歪斜低矮的破棚。
“姆赛多-北京小学”位于马萨莱贫民窟的入口处,创建于2001年,原名“姆赛多小学”。2006年,这所学校在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的捐赠下修建了新校舍。为表达对中国人民的感谢,校方在新校舍落成后将校名改为“姆赛多-北京小学”。
学校目前有600名学生,他们要么是孤儿,要么来自附近的单亲家庭。学校很简陋,只是用一圈铁皮墙围起的一栋两层小楼,只有8间教室。校长基阿格介绍说:“学校为孩子提供一顿午饭,老师们会教授一些基本科学知识,并开设了足球和表演课程。”
顺着狭窄的楼梯上到二楼,在一间仅10多平方米的教室里,有77名二年级学生在上课。教室里,四五个孩子共用一张长板凳当桌子,没有椅子,没有电灯,只有两扇窗户透进昏暗的光。
看到中国客人来了,孩子们在老师安吉拉的带领下,用斯瓦西里语唱起歌来。安吉拉教授二年级学生所有的课程。她说这些孩子都很聪明,“我要让他们成为更好的人,让他们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进入教室那一刻,就看到孩子们真诚渴望的眼神。我从没有见过那么善良的眼睛,让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刘芳菲说。
学校门前有片足球场大小的空地,孩子们在这里分年级排队,等着领取铅笔、书包、作业本等学习用品。尽管孩子们都穿着学校统一的蓝校服,但很多人的衣服破旧不堪。一名六年级孩子的校服在背后破了拳头大的洞,露出里面的红背心。
完美(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总裁胡瑞连俯身拿出一盒水彩笔,递到一名三年级学生的手中,“祝愿你用它描绘出最美丽的图画”。“当我第一次看到学校的这个名字时,觉得太不匹配了。和中国首都同一个名字的学校,还应该更好一些。作为企业,我们会力所能及地提供帮助,使它真正成为一所能代表北京的学校,”胡瑞连说。
一名穿粉色外套的小姑娘拉拉记者的衣角,指着自己背后一个粉色的“喜羊羊”新书包说:“这个书包和我衣服的颜色很配”。她说完羞涩地笑了。
基阿格校长说,随着学校学生不断增加,课本、课桌和教室都越来越紧缺,甚至一些孩子因为缺少经费而上不起中学。他十分感谢来自中国的援助,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爱心人士帮助孩子们。“学生们的成绩在附近是最拔尖的,要知道贫民窟里同样存在希望”。
“贫民窟和学校最初留给我的印象是震惊,没想到会这么穷。但看到他们的学习生活之后,我觉得他们也有自己的信仰,穷,但是快乐,同时充满希望,”演员海清感慨道。
临行前,刘芳菲得到两幅小学生的美术作品,“我要把它们带回北京,永远地收藏起来”。两幅作品中一幅是用豆粒和绿叶拼成的非洲大陆图案,象征着物产丰富的绿色非洲;另一幅则是用彩色铅笔描绘的内罗毕城市景观,有大片森林,也有高耸的摩天大楼和汽车。在画的空白处,留着孩子童稚的笔迹:“肯尼亚是我的家园,我为自己的国家而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