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莎士比亚读后感栏目,提供与莎士比亚读后感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莎士比亚作品读后感范文

莎士比亚作品读后感 莎士比亚读后感

  莎士比亚作品读后感范文【一】

  这个暑假我在家读了莎士比亚写的悲剧集,莎士比亚确实是位伟大的作家,在他的作品中悲喜剧皆有,可以说他的戏剧包含着十分深刻的含义。正如文艺复兴时期其他杰出的作家、艺术家一样,他的创作中充满了对人性的关怀,如诗人一样满怀激情的对白、如哲人一样深邃的思想,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正是其中的代表。

  悲剧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古希腊时代的剧作家,如索福克勒斯、埃斯库罗斯都是以悲剧扬名希腊。一部不朽的《俄底甫斯王》被后人研究了几千年也不能穷尽其中的奥妙,心理学、宗教学、文学都从这部剧作中得到了启发。莎士比亚的悲剧又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他完全可以和古希腊多产的作家相媲美。这些作品就像甘泉一样不可干涸,总能让我们思考生命乃至宇宙的意义。

  我认为悲剧应该具备以下四个元素,无论是哪出悲剧,或多或少都可以找到这四种基本的元素。第一,理想和现实的冲突。第二,人性的缺点所造成的不可避免的悲剧。第三,对所谓命运的无可奈何。第四,悲剧人物理想人格的彻底破灭,通常以悲剧人物的死亡而告终。出国留学网

  《麦克白斯》颇似古希腊悲剧,其中很强调命运对人嘲弄。麦克白斯原本功成名就,可是他却相信三女巫的预言,最终预言一一应验,但是麦克白斯也身败名裂。这让我想起索福克勒斯的《俄底甫斯王》以及埃斯库罗斯的《阿伽门农王》,人的举动都受到神的干涉,当然其中也体现着主人公性格的缺陷。

  可是《俄底甫斯王》中几乎没有表现出俄底甫斯王的人格或者是性格带来必然的毁灭,可以说俄底甫斯是一个生性善良的人,当必然的命运来袭却无力逃避。也许悲剧的悲就体现在人的无辜和无助上,悲剧的美表现为主人公的抗争上,虽然看起来是徒劳的。

  《奥塞罗》中明显的悲剧元素就是奥塞罗性格的缺陷,只要是人总会有些嫉妒心的。可是这出戏中的悲剧并不是奥塞罗的性格作祟,也不能归罪于那个蛇蝎心肠的恶汗亚果(我甚至有点喜欢这个敢于剖析自己心理的阴谋家),在戏剧的刚开始我们就能感受到奥塞罗和玳丝德摩娜的爱情注定是个悲剧。玳丝德摩娜并不了解奥塞罗,她喜欢奥塞罗的理由很简单,她喜欢他讲述那些颇具传奇性的经历,一句话她只喜欢一个浪漫的理想。

  当亚果的妻子告诫玳丝德摩娜当心奥塞罗的妒忌的时候,她却说“我想他在出生地让阳光把这种气质(妒忌)都吸去了。”而奥塞罗有点明白自己的妻子为什么喜欢自己,或者说他对自己妻子的爱本来就不放心,在这种情况下他对玳丝德摩娜又爱又恨又怕。最终,亚果只是起了一个导火索的作用,将这种虚假的、毫无信任的、不牢固的爱情炸个粉碎,而真正具有爆炸力的火药却在奥塞罗和玳丝德摩娜的身上。由此看来这出悲剧倒有些主人公咎由自取的味道,可能是这种惩罚太重了——以男女主人公的死而结束,所以才有了很强的悲剧色彩。

  可以看到悲剧中必然会出现痛苦和死亡,人们喜欢悲剧正是由于每个人都是悲剧的主角,因为同悲剧一样,人的一生也要以死亡作为结局而谢幕。但是悲剧并不是悲观,我们的结局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短暂的悲剧中却表达了一种不妥协的永恒的精神。因此,明知理想遥不可及我们还是执着追求,明知人无完人但还是要不断完善自我,明知命运无常可是一点也不畏惧,死亡是生命的终结,但不是生命存在的目标。

  莎士比亚作品读后感范文【二】...

与莎士比亚读后感相关的中外名著读后感

莎翁之《无事生非》读后感

无事生非读后感 莎翁读后感 莎士比亚读后感

  《无事生非》算不上是莎士比亚的名篇,却是我很喜欢的一部。不会像看到汉姆雷特那样郁闷,也不会像看到李尔王那样感叹,更不会有看奥德赛那样愤愤不平。

  也许是人年轻的时候总都有些许积极与美好的想法吧?不会那么甘愿地等待命运的摆布,那么听从所谓的善言。于是他打破了“三一律”,打破了韵律,把普通的舞台变成了历史的里程碑。

  大学才子讽刺他是被他们的羽毛美好了的暴发户。时间见证了一切,如今的四大悲剧,四大喜剧依然影响深远。

  于是莎士比亚成了一种铭牌,拥有了他的象征和指代意义。他的人生,他的婚姻,他的语言……都成了可被研究的课题。

  回到这部简单的喜剧。最喜欢里面的贝特丽丝,她丰富而个性的形象让我难以想象那时期女性的勇气。尽管是被文学化了的人物,却也同样生动。她被喻为“文艺复兴的女儿”之一。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莎士比亚的作品开始了对人物不同性格的刻画,不再偏偏一律。

  看看培尼狄克对贝特丽丝的描述吧。“她才把我侮辱得连一块顽石都要气得直跳起来呢!一株秃得只剩一片青叶子的橡树,也会忍不住跟她拌嘴;就是我的脸罩也差不多给她骂活了,要跟她对骂一场哩。她不知道在她面前的就是我自己,对我说,我是亲王的弄人,我比融雪的天气还要无聊;她用一连串恶毒的讥讽,像乱箭似的向我射了过来,我简直变成了一个箭垛啦。她的每一句话都是一把钢刀,每一个字都刺到人心里;要是她嘴里的气息跟她的说话一样恶毒,那一定无论什么人走近她身边都不能活命的;她的毒气会把北极星都熏坏呢。即使亚当把他没有犯罪以前的全部家产传给她,我也不愿意娶她做妻子;她会叫赫剌克勒斯(希腊神话中著名英雄)给她烤肉,把他的棍子劈碎了当柴烧的。好了,别讲她了。她就是母夜叉的变相,但愿上帝差一个有法力的人来把她一道咒赶回地狱里去,因为她一天留在这世上,人家就会觉得地狱里简直清静得像一座洞天福地,大家为了希望下地狱,都会故意犯起罪来,所以一切的混乱、恐怖、纷扰,都跟着她一起来了。”

  就这么简短一席话,已经足以把贝特丽丝表现出来。让我不得不赞叹莎士比亚语言的魅力。

  不过最让人不好理解和印象深刻的还是这部里莎士比亚自己写的那首歌,男人女人都在一起吟唱,实在想象不出他们各自怀着怎样的心情?

  不要叹气,姑娘,不要叹气,

  男人们都是些骗子,

  一脚在岸上,一脚在海里,

  他天性是朝三暮四。

  不要叹息,让他们去,

  你何必愁眉不展?

  收起你的哀丝怨绪,

  唱一曲清歌婉转。

  莫再悲吟,姑娘,莫再悲吟,

  停住你沉重的哀音;

  哪一个夏天不绿叶成荫?

  哪一个男子不负心?

  不要叹息,让他们去,

  你何必愁眉不展?

  收起你的哀丝怨绪,

  唱一曲清歌婉转。

  这里面或许也有莎士比亚自己对婚姻或者爱情的理解吧。或许也为他今后的风流史有那么一点理论依据。“哪一个夏天不绿叶成荫? 哪一个男子不负心?”

  Much Ado About Nothing。看了它的电影版,片名居然被翻成“都是男人惹的祸”。觉得莎士比亚确实是个很现实的人,现实得让人觉得可怕甚至有些...

与莎士比亚读后感相关的读后感大全

《无事生非》剧本读后感

莎士比亚读后感 无事生非读后感

  《无事生非》剧本读后感

  莎士比亚的《无事生非》一剧,借助于情人克劳狄奥受骗,掉入了彼得罗亲王的弟弟唐.约翰精心设置的陷阱,因为看到了一个男人在他的未婚妻的闺房窗前,事实上这一切都是唐.约翰收买希罗小姐的女侍玛格莱特化装为小姐与人幽会所致。克劳狄奥以此误以为他的未婚妻希罗不贞这个故事为核心,由此生发出一系列的戏剧冲突。

  《无事生非》一剧,就故事论,剧中的主要人物是希罗和克劳狄奥,其悲欢离合构成全局的骨干。但是单就人物而论,则此剧中最能引人入胜的人物是贝特丽丝和培尼狄克,前者是希罗的堂姐,后者是克劳狄奥的朋友。

  贝特丽丝和培尼狄克这两个人物是莎士比亚的创造,他们虽然一开始是作为陪衬人物出现的,但事实上,在戏剧的演变过程中,他们与希罗和克劳狄奥的角色悄悄发生了变化,成了这部戏的真正的主角。

  贝特丽丝是出身高贵的亭亭玉立的少女,有灵活的头脑与敏捷的口才,但是她太高傲,不肯向人低头,尤其是不肯屈服在一个男人手里;培尼狄克是出身高贵的勇敢善战的男士,同样有灵活的头脑与敏捷的口才,但是他太高傲不肯在人前服输,尤其不肯在一个姑娘面前服输。这是两个高智商的青年男女之间的较量,一开始就唇枪舌剑互不相让。

  透过两个人一个不肯嫁,一个不原娶的表面现象,其实两个人都是在怕,怕的不是对方,怕的是自己,怕自己一时情不自禁宣告投降。因此这两个内心良善而舌锋似剑的年轻人,遇在一起便各逞机锋互相讥诮了。这种舌战也是台下的观众所欣赏的。

  在本剧中,彼得罗亲王(克劳狄奥的朋友)串通克劳狄奥、里奥那托(希罗的父亲)和希罗,他们四人共同玩一种游戏:撮合好斗嘴的培尼狄克和贝特丽丝恋爱,看他们婚后斗嘴的笑话。四人“设计”让培尼狄克“无意”中知道贝特丽丝狂热地爱着他,同时让贝特丽丝“无意”中获悉培尼狄克在暗恋她。剧中对培尼狄克和贝特丽丝作出同样的安排是合理的,他们两人都是伶牙利齿的角色,本质上有着同样的虚荣心。

  因此后来贝特丽丝和培尼狄克这一对老冤家成了新朋友,彼此间有了更多的接触和了解,关系迅速升温。特别是经过希罗和克劳狄奥的爱情风波,更把两个人联系在一起,这是完全合乎情理的。无论从个性和才能来看,他们都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他们惺惺相惜也就不足为怪了。

  《无事生非》一剧,把传奇剧、闹剧和高雅喜剧三者装进一个剧本,显示了莎士比亚非凡的戏剧才能。贝特丽丝是这出戏剧中最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她不乏女性的温柔妩媚,又格外多出男性的刚毅勇敢,这是一个巾帼不让须眉的个性鲜明的新女性形象。

  小编精心推荐

  读后感范文 | 读后感怎么写 |

与莎士比亚读后感相关的读后感范文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