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诡计博物馆读后感栏目,提供与诡计博物馆读后感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诡计博物馆读后感精选4篇

诡计博物馆读后感

  根据您的建议我们为您编写了一篇题为《诡计博物馆读后感》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本文。我们在学习中,读完书或文章,都可以去尝试写一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作者写的作品会将人带入书中世界。 阅读后的思考,是写出读后感的源泉。

诡计博物馆读后感【篇1】

  推荐给喜欢“本格推理”和痴迷于“精妙诡计”的朋友,还有和我一样讨厌过多“情感描写”的读者(点名东野圭吾)。

  “时效警察”+“安乐椅神探”模式。纵观推理小说史,往往是侦探走到哪人死到哪,因为这样能第一时间获取更多信息,而“安乐椅侦探”类型仅靠第三方材料进行推理,所以比较难写,但也更适合“叙事性诡计”的写法,比如本书中的《复仇日记》,我想称之为《“影帝”日记》,正经人谁写日记啊!虽然故事很悲情,但是就像《金田一少年事件簿外传犯人们的事件簿》一样,站在犯人角度就有些喜剧了。

  总共5篇短篇,“凶手的意外性”是本书的最大的特色和亮点。诡计设计上都是对经典本格诡计的再创新;逻辑严谨,大段的推理囊括了所有可能;行文精炼,没有多余的描写,所有的描述都有作用。大山诚一郎的书的特点之一就是书中人物塑造基本为零,而且后几篇对馆长的描述几乎复制黏贴。

  大山诚一郎的厉害之处就在于:算你知道是用的什么诡计,你也依然猜不出来。比如《直到死亡之日》,开头就告诉读者我就是用了“交换杀人”的诡计,但真相依然惊艳。虽然又是左右撇子的老梗。

  动机方面也是非常的本格。特别是《烈焰》和《至死不渝的追问》,让我觉得这样也行?但是又无法反驳,感觉情理之中。《面包的赎金》的动机最为薄弱,操作太过复杂,越复杂越容易出错,破绽也越多。

  本书最大的问题是出现了很多“惊人的巧合”,这些巧合使得本身并不完美的案件反倒成了悬案。比如:《面包的赎金》中嫌疑人过量饮酒挂了,《复仇日记》和《直到死亡之日》中嫌疑人都是被车撞死了。作者自己也发现了,所以在18年新版中把其中两起案件的死因进行了更改。

  本书其实蛮难拍成电视剧的,都是一大段的推理,如果有机会希望“雪女”由菜菜绪出演。

诡计博物馆读后感【篇2】

  这本书也太棒了!

  五篇短篇推理小说,完全是不走寻常路的逻辑。《面包的救赎》,关键点--可以两面穿的夹克外套。一场自导自演的绑架案,万万没想到警察也参与其中。但是这个案件才刚刚是抛砖引玉的第一个而已。

  《复仇日记》,脑回路九曲十八弯的一篇。看到日记的时候有两个想法,第一这日记中写的是真实的,第二这日记是为了给警察看的,就像《隐秘的角落》中那样,故意写出一篇日记。第一点无可深究,问题在于如果是给警察看的,那么这不是事实而是要隐瞒事实。但是经过验证日记中的内容又和事实都对的上,是的,还是忽略了一些问题。关键点--随手拿起的杀人的刀,不符合蓄意杀人的特征。我们总是忽略这细小的确有不符合逻辑的点,因为想不明白、不愿去思考所以看见了也都忽略,其实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直到死亡之日》,将死之人的杀人告白。谁能想到这位将死之人的身份就是他不是他,从错误的入口开始,走入的就是错误的方向。当作者列出了所有符合的交换杀人的明细的时候我就应该知道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人们总容易走进以我以为当中,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馆长解决问题的诀窍应该是不被写好的案情牵着鼻子走,跳出这个逻辑,写出来的既有逻辑未必就是真相的调查方向。

  《烈焰》,残...

与诡计博物馆读后感相关的读后感

推荐更多